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华娱1993:我是歌手 > 第71章 进棚录制(求追读)

第71章 进棚录制(求追读)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华娱1993:我是歌手!

6月13号。

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沈浪前世今生第一张专辑,终于来到录制阶段。

有了那份公函,排练进入快车道,轮回乐队的几人,几乎是没日没夜的训练。

从早上七八点,一直排练到凌晨一两点。

让他们废寝忘食排练的原因,不单单是公函,也不单单是钱,真正的原因是狂热。

90年代,国内摇滚乐才刚刚起步,不论是理论,还是编曲,都远远落后于国际主流水平。

沈浪掏出的那些歌都是千禧年之后的曲子,除了《我的天空》稍微弱一点,其他都是久经时间考验的大热金曲。

不是他自夸,这些歌的编曲水平足以吊打90年代的华语乐坛。

即便跟90年代的欧美乐坛较量,也不会落入下风,部分歌曲甚至还要超前一点点。

毕竟,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地进步。

尤其是编曲,90年代跟千禧年、10年,完全是两个世代。

因此,轮回乐队的几人已然成为沈浪的‘信徒’。

过去这一个多月,他们不止是排练,期间还在沈浪那里学到了很多新东西。

那感觉,就像是进入了‘顿悟’期,虽然他们没有完全掌握,暂且处于填鸭教学阶段,但进步却是肉眼可见的。

有钱拿,能学新东西,还是给‘偶像’录制专辑,他们能不狂热吗?

他们录制《朝阳》的认真程度,比当初录制《烽火扬州路》还要用心。

这天。

上午九点,沈浪坐车赶到百花深处胡同,大名鼎鼎的百花录音棚就坐落在百花深处。

一个很有诗意的名字,位于西城区新街口南大街。

看到门楼上的那行‘燕京百花音响有限公司’,沈浪顿时生出了一种时过境迁的感觉。

好土的门楼。

这个‘土’并不是贬义词,反而有几分亲切感,前世,沈浪没少在这边厮混。

被抓之前,他和赛特文化已经定好了百花录音棚的棚时。

结果……

“沈浪,这里。”

这时,张伟宁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循声望去,在他身后还有两個人正从门卫室走出来。

一男一女,男的扛着一台摄像机,女的胸前挂着一台相机。

“张哥,早上好啊。”

“早上好。”

张伟宁呵呵一笑,然后介绍起了身边的两位摄影师。

“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王磊,这位是高园,他们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摄影教研室的高材生。

专辑录制的花絮、宣传照,都是由他们拍摄。”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始建于1956年,是国内第一所艺术设计类高等院校,也是水木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

在那读书,确实是高材生。

不过,听到高园的名字时,沈浪总觉得有点耳熟。

刹那间,他想起了王霏,然后,他全想起来了。

好家伙。

前几天刚见了窦威的第一任妻子王霏,今天又见到窦威第二任妻子高园。

“你好。”

沈浪不露声色,笑着跟两人握了握手,顺带客套了一下。

“未来这些天,麻烦你们了。”

“你好,客气了。”

王磊微微一笑,寒暄道。

而高园只是默默站在一旁,没有说话,她在悄悄地观察沈浪。

try{ggauto();} catch(ex){}

这张脸,也太TM帅了。

如果拍出来?

此时,她已经在脑海中将沈浪摆了一百个姿势。

好像每个角度都好看。

无死角。

接着,几人先后走进百花录音棚的大门,沈浪没跟高园多做交流。

他这个人,很庸俗,是个颜控。

一看脸,二看腿,三看尺寸。

高园虽然长的不算丑,但哪哪都不在他的审美点。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空旷的停车场,目测至少上千平方,空地上零零散散的停着一些小货车、皮卡、面包车,以及为数不多的轿车。

货车、皮卡应该是拉货的车,百花录音棚是燕京音响器材厂的附属单位。

这里既是录音棚,也是器材厂总部。

80年代,器材厂生意很好,燕京音响器材厂跟羊城太平洋影音公司、申海华夏唱片社是国内最大的几家盒带生产企业。

彼时,公司效益特别好,所以,燕京音响器材厂才委托国外声学专家设计了百花录音棚。

从建筑设计的声学处理,到录音器材设备等等,一应设施全部对标国际主流水准。

十二年过去,百花仍然是国内最好的录音棚之一。

如果只论面积,百花是亚洲第一棚。

推开那扇老式红漆木框玻璃门,几人正式踏入百花录音棚内部。

此刻,王磊已经打开肩上那台索尼DVW-970P摄录一体机,在上台阶的时候,他走得特别稳。

不稳不行啊。

他肩上扛着的这台索尼摄录一体机,机器本体三十多万,镜头、配件另算,比他的命还贵,如果摔坏了,赔都赔不起。

这么贵的设备,陈建添当然不可能买,这台刚刚发布的索尼专业摄像机是租来的。

押金十万,单租700块一天,包月打折,1.5万块一个月。

耗材费用(录像带)自理。

拐过两道门,沈浪几人来到录音棚内部。

百花录音棚有大小两个房间,一楼的大房间大概200多平米,专门用来录制管弦乐、器乐等。

大房间的形状跟普通家用客厅不一样,它是那种不规整的多边形,墙体和天花板都是凹凹凸凸的不规则形状。

那些凹凸不平的玩意叫扩散体,是专门改进声场扩散性能的材料。

很多古典乐的录制都会放在这里,不单单是燕京乐团,一些港台乐团,以及港台歌手专辑里的管弦乐部分也会来这里。

因为除了声学处理专业,百花录音棚的房间也足够大,上百人建制的乐团都随便坐。

大房间隔壁是一间小房间,大概20多平方,那里是录制人声的地方。

“浪哥。”

“浪哥。”

看到沈浪来了,轮回乐队的人纷纷回头喊道。

“煦哥,早,桐哥,早……阿锋,早。”

一圈招呼打完,沈浪来到焦全捷和老歌身边,他们刚刚正在调试运过来的爵士鼓。

“杰哥,老歌,鼓调的怎么样了?”

“差不多调好了。”

老歌拍了拍手:“小焦,你先打一段《我相信》看看。”

“OK!”

焦全捷比划了一个手势,脸上也洋溢着几分自信,跟两个月前相比,他觉得自己的技术又进步了。

进步很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