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传国玉玺、城池、人,你敢给,我就敢拿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季汉楚歌!
夏侯博五将,虽然也是袁氏的门生故吏,但不属于袁氏的核心。
真要是核心,也不会送到徐州。
时间一久,夏侯博五将就觉得在徐州碰到了真明主,不太想回河北了。
想想。
回河北,在猛将如云的袁绍麾下,夏侯博五将也就泛泛之辈,这辈子见到袁绍的次数都屈指可数。
在徐州不一样啊!
刘备麾下,除了关羽、张飞、赵云、陈到外,几乎没可用的骁将。
关羽引兵镇广陵,张飞引兵镇下邳,赵云引兵督巡诸县,陈到引兵护卫左右。
平日里留在刘备身边听命的,几乎都是夏侯博五将。
刘备又出了名的喜欢倒履相迎、把臂同游、促膝长谈、抵足而眠、织席编鞋......
就这待遇,谁还想回河北?
可夏侯博五将的家眷都在邺城,虽然心中恨不得直接认刘备为主,但也不得不考虑家眷的安危。
背袁投刘,家眷在邺城必不会好过。
正好。
袁谭来了彭城。
刘标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
等夏侯博五将的家眷到了徐州,若还不对刘备誓死效忠,刘标当场去将魏续绑了。
袁谭本以为刘标会提出“艰难”的条件,没想到只是送几个小将的家眷。
对袁谭而言,这比送甄宓还简单。
送甄宓还得向袁绍陈述利弊、编造故事,送夏侯博五将的家眷也就一两句话的事。
“贤弟放心。”
“等愚兄回到了邺城,定会将夏侯博五将的家眷安然送到徐州。”
袁谭信誓旦旦。
在跟刘标保证后,袁谭又唤来孔顺和华彦,嘱咐二人今后不得对刘标无礼。
不到一日。
袁谭就跟刘标结为了义兄弟。
孔顺和华彦瞪大了眼睛,忍不住狠狠的掐了掐手臂。
彼其娘也!
疼!
是真的,不是幻觉!
两人怎么也想不明白,刘标无礼在先,怠慢在后,袁谭怎还会跟刘标结为义兄弟?
那可是义兄弟啊!
对极其注重名声的大族而言,背义忘恩是要遭唾弃的。
尽管心不甘情不愿,孔顺和华彦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向刘标问礼。
以袁谭此刻对刘标的态度,若孔顺和华彦敢对刘标无礼,吃亏的绝对不会是刘标。
刘标则取出两份竹简,分别送给孔顺和华彦。
“先前对两位贤士多有怠慢,是我的不对。”
“这是我抄录的伯喈公《熹平石经》,今日就赠与两位,还望两位贤士海涵。”
刘标是会做人的。
孔顺和华彦是袁谭的亲信,深受袁谭宠信。
谁是小人谁是贤臣,不是旁人来评断的。
袁谭觉得孔顺和华彦不是小人,旁人说破了天两人也是贤臣。
刘标的隶书本就是一绝,仿写蔡邕的《熹平石经》不是难事。
孔顺和华彦本以为刘标只是单纯的想缓和下双方的矛盾,一看抄录的内容,纷纷震惊。
“抄录《熹平石经》不足为奇,能将《熹平石经》的隶体也模仿,举世罕见。”
“刘都尉才学,令人钦佩,是我等先前无礼了。”
孔顺和华彦本就是善于察言观色的,刘标跟袁谭结义且主动赔礼示好,若还不识趣那也没资格当袁谭的近侍了。
翌日。
刘标带着袁谭策马田野、泛舟泗水,介绍彭城的风土民情,也让袁谭真切感受百姓的耕织艰难。
袁谭不由感慨:“今日方知贤弟为何会被百姓尊称为稷子了。”
“愚兄曾在青州募兵征税,百姓闻讯,奔逃山野;一个万户县,登记在案的竟然只有几百户。”
“愚兄本以为是百姓不服袁氏,今日想来,是愚兄不知耕织艰难,误以为百姓依旧富足。”
袁谭这话是否真心,刘标不能完全断定。
从黄巾起义开始,青州就一直都是战乱和贫穷的重灾区。
不论是送农书给袁谭,还是让袁谭感受百姓的耕织艰难,刘标其实都有想让青州多几分安稳的心愿。
前世生于盛世,今生误入乱世。
见过盛世的芳华,就极其厌恶乱世的悲歌。
即便误入乱世且行事标准不得不因时而异,刘标也从未放弃内心的良善。
哪怕今后青州仓廪丰足会给徐州带来隐患,刘标也不后悔。
淮南民相食的凄惨,远比冷冰冰的文字更残酷。
数日后。
刘标送走袁谭。
有庞统打造的对曹防线以及刘标跟袁谭的结义,西面的曹操和北面的袁绍,暂时都不会再对徐州构成威胁了。
目前需要解决的:是南面的袁术和孙策!
助袁绍攻曹操?
摇旗助威可以,真出兵除非刘标傻了。
想卖了袁绍还让袁绍数钱,就得在袁术和孙策身上想办法。
刘标回城,将心中的想法告诉庞统:“我虽然答应袁谭让袁术北上,但我不想让寿春落入旁人之手。我欲得寿春,士元兄以为可否?”
庞统沉吟良久:“以彭城为中心的对曹防线,尚未打造完成,若此时再得寿春,分兵乏力。”
刘标摇头:“不用分兵,用袁术旧部守寿春就足够了。袁术麾下的韩胤和桥蕤,跟我有旧。”
“可用韩胤为寿春令、桥蕤驻兵寿春,控寿春、下蔡、钟离等县,与家父在盱眙、淮陵等地的部署相互呼应。”
“我再派稷门学子入寿春协助韩胤招募流民、组织耕织,足可保住寿春城。”
“保住了寿春,整个淮水都在掌控。”
以前不抢寿春,是用兵艰难且夺了也难守。
如今可以兵不血刃的拿下寿春,刘标不想将寿春这座淮水重城拱手让人。
尤其不能让给江东的孙策。
等时机到了,刘标就将张辽部署到寿春,让江东的豪杰领略何为“八百虎贲踏江去,十万吴兵丧胆还。”
诚然。
徐州四战之地,很难防守。
可若在徐州外,将西面的豫州、北面的兖州、南面的扬州,部分险城重城控制在手中。
徐州的千里沃野,就会成为最安全的粮仓、盐场、矿场,成为最繁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庞统蹙眉沉思。
刘标虽然提出了战略构想,但具体如何实施庞统得仔细的推敲。
良久。
庞统徐徐开口:
“袁术是伪帝,若只用袁术旧部守寿春,曹操部署的扬州刺史严象或会勾结孙策攻打寿春。”
“寿春名义上得由我们的人坐镇,才能震慑严象和孙策。”
“淮南水路交错,扬州多船,倘若孙策引舟船沿肥水北上淮河,即便寿春依靠城池挡住了,周围县乡也会被兵祸肆虐。”
“故而在寿春以南,还得再建一座城池拱卫寿春。”
“这对镇守寿春的大将要求极高,既要懂水战和陆战,又要懂筑城。”
“温侯和刘徐州麾下,又都是北方将领,统虽能谋,但无大将可用啊。”
刘标低头寻思一阵,道:“既要懂水战和陆战又要懂筑城,我倒是有个合适的人选。”
庞统微微惊讶:“孟临想用谁?”
刘标笃信而笑:“我二叔关羽乃是河东人,既会水也会船,后又跟着家父征伐多年,通晓陆战。”
“这两年在广陵跟着广陵太守陈登在邗沟旁修建匡琦城,对筑城也有些心得。”
“如今下邳陈家举族依附家父,有陈登在广陵,足以应付。”
“有二叔坐镇寿春总督诸县,定可满足士元兄的谋划。”
庞统更惊:“关将军竟有如此神威?”
刘标大笑:“我会将士元兄的夸赞一并转告给二叔的,二叔平日里虽然不苟言笑,但心底其实最喜被夸赞。”
有庞统的擘画,刘标对淮南的防守阵容更清晰了。
关羽坐镇寿春总督诸县,修建合肥新城,然后再将张辽派往合肥新城。
等寿春合肥防务打造成功。
try{ggauto();} catch(ex){}
别说孙权了,哪怕孙策亲上也得折戟沉沙。
跟庞统仔细商议了细节后,刘标又去寻了吕布,然后派许汜火速前往寿春。
袁术如今在寿春度日艰难。
甚至于还想过主动去投奔以前的部曲雷薄陈兰,结果雷薄陈兰拒绝了!
昔日的四世三公嫡子、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第一个称帝的袁家贵子,竟也沦落到连山贼都嫌弃的地步。
当许汜来到寿春时,袁术设的宴都显得极为寒酸。
“这是温侯之婿、刘徐州之子、彭城农都尉刘标给袁公的信,请袁公过目。”
听到许汜只称“袁公”不称“明上”,袁术颓废的内心又多了几分挫败。
信的开头,是《赠后将军书》。
刘标的信,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
后将军是袁术讨董时的官职,也是袁术最高光的时期,差点就将董卓给灭了。
刘标以后将军相称,让袁术不由又多了几分感慨。
【将军乃豪门贵胄,若北投袁绍必受其辱,若南投孙策必遭猜忌。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当以三尺剑立不世功名,是王是寇,是对是错,自有后人评。
以将军身份,即便势穷也当有不屈之心,纵是身死也当有豪雄之气。
我虽然与将军有仇,但也不想见将军受辱而亡。
若将军肯让出寿春且献上传国玉玺,我可对洛水起誓,庇护将军的家眷以及追随将军的忠吏及其家眷。
......】
袁术看着许汜,眼神瞬间变得森寒:“许汜,你可知这信中内容?”
许汜点头:“一字不差,我都能记住。”
袁术“呵呵”冷笑:“那你就不怕朕让刀斧手将你叉出去砍了?”
许汜面不改色:“袁公乃豪门贵胄,也有豪门贵胄的骄傲。”
“我带着诚意而来,也希望让袁公能有豪雄的体面。”
“若袁公只想效仿穷途末路的山贼匪寇,那就只能怪我瞎了眼,又何惧一死?”
见许汜临危不惧,袁术不由感慨:“比起陈宫和王楷,反倒是你许汜更有名仕之风。”
听到袁术提及陈宫和王楷,许汜也忍不住询问两人踪迹。
袁术冷笑一声:“陈宫和王楷,投孙策去了;这两人心比天高,见朕势穷,一点都不留恋朕的往日恩情。”
“罢了,不提这两人。”
“寿春,朕可以给;传国玉玺,朕也可以给。”
“朕只有一个条件:朕小女袁姬,品行端淑,待其及笄,可为刘标侧室。”
许汜吃了一惊:“刘公子肯庇护袁公家眷已经是仁义,袁公何必再为难刘公子。”
“若纳袁公的女儿为侧室,刘公子必遭非议,这会严重损害刘公子的名声。”
“若袁公宠爱袁姬,刘公子可替袁姬寻个俊杰为夫,岂不是比当刘公子的侧室更好”
袁术挥了挥手,让左右退下。
“许汜,你是个聪明人,朕也不傻。”
“自古以来,朕未曾听闻有功高盖主者能得善终的。”
“以刘标如今的身份、地位、处境,来日必争天命。不争,则死。”
“朕虽然给袁绍去信想将天命让给袁绍,但也如刘标信中所言,朕北投袁绍必受其辱。”
“与其将天命让给袁绍受其羞辱,朕不如将天命让给刘标,若刘标来日争得天命,朕这一脉也不会因朕断绝。”
许汜沉默。
让刘标纳袁术女儿为侧室,这等大事许汜可不敢轻易答应。
见状。
袁术冷笑一声:“许汜,朕认为你不应该迟疑。”
“刘标若不肯纳朕的女儿,这天命去不了河北也去不了徐州,反会被孙策获得。”
“若孙策纳了朕的女儿,再招抚朕留在扬州的袁氏门生故吏,孙策就会将朕取而代之。”
“届时,刘标北面得罪了袁绍,西面得罪了曹操,南面还得跟孙策争锋。”
“徐州四战之地,焉能幸存?”
许汜惊讶的看向袁术:“袁公对局势看得,倒是挺清楚。”
袁术面有凄色:“朕虽然败了,但朕这双眼睛看得很清楚。”
“方今豪杰并立,不论是袁绍曹操,还是吕布刘备,亦或者孙策刘表、刘璋张鲁,哪个不想要这天命?”
“成王败寇,朕败了,朕认。”
“原本朕心灰意冷,只想去河北苟延残喘,延续子嗣,不曾想竟然得到了刘标的来信。”
“能以《赠后将军书》来游说朕,刘标的野心大志,在当今豪杰的子嗣中,独占魁首。”
“朕的儿子袁耀,不学无术;袁绍的儿子,又志大才疏;曹阿瞒的长子不错,可惜被曹阿瞒贪图个女人害死。”
“刘表那两个儿子,只知道好儒弄墨,如豚犬一般。”
“孙坚的儿子倒是有大志有大才,可惜背叛了朕,朕宁死也不会让孙策来抢夺朕的天命。”
“然而。”
“刘标虽然有野心大志,但他的出身太低微了,想跟袁绍和曹操斗,以目前的名望是远远不够的。”
“纳了朕的女儿,再招抚在朕留在扬州的袁氏门生故吏,就可将朕取而代之。”
“既可以削弱孙策,又能跟袁绍斡旋,待袁绍和曹操大战之后,便是刘标崛起之时。”
“许汜,你当真要替刘标拒绝朕的好意吗?”
许汜更惊:“袁公,这事干系太大,恕我真不能决断,我会立即去书彭城,请刘公子决断。”
袁术摇头:“也罢。”
“在你去书彭城的期间,朕会带上众吏及家眷前往彭城。”
“朕会在淮水和挝水的交接处义成县,静候刘标的回复。”
待许汜离开。
袁术取出传国玉玺,细细的抚摸。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朕,竟然没能承住这天命,悲呼!”
放下传国玉玺,袁术又拿起刘标的《赠后将军书》。
“好字。”
“没想到刘备一介粗鄙武夫,生的儿子竟有如此才学。”
“朕为伪帝,许县众人恨不得将朕千刀万剐,刘标却敢以寿春和传国玉玺为条件庇护朕的家眷,既收了名又得了利。”
“朕总算是明白,为何吕布宁可跟朕死斗,也要将女儿嫁给刘标了。”
“有此子在,汉室天命不绝。”
沉寂中。
袁术有了决意。
不多时。
黄猗、袁耀、袁胤、纪灵、韩胤、桥蕤六人到来。
桥蕤扫了一眼众人,顿感疑惑。
黄猗是女婿,袁耀是独子,袁胤是从弟,纪灵是亲信,韩胤是族婿。
唯有桥蕤显得格格不入。
桥蕤下意识的看向韩胤,韩胤微微摇了摇头。
“袁绍已经同意让朕北上。”
袁术淡淡的声音响起,下一句却是话锋一转。
“可朕,不想去了。”
众人皆是惊愕的看向袁术。
给袁绍去信的是袁术,说不去的还是袁术。
袁术看向众人的眼神有些复杂,最终压下了心中的庞杂情绪。
“许汜带来了刘标的书信,只要朕将寿春和传国玉玺拱手相送,他可向洛水起誓,庇护朕的家眷以及追随朕的忠吏及其家眷。”
“朕让许汜回告刘标,待袁姬及笃,需纳袁姬为侧室。”
袁耀面色大变:“若将天命带去河北,父皇可为王,父皇为何要信那刘标?”
袁术冷哼:“袁绍或许会让朕当王。”
“可即便为王,诸事也不能由朕,袁绍必会再派国相长史来监视朕,”
“朕,为何要受这羞辱?”
“亦或者,你觉得袁绍会看在你是小辈的份上,给你厚待?”
“真是愚蠢。”
“袁绍是什么人,朕比你更清楚。”
“外宽内忌,表面对人温和,暗地里下手最狠。”
“你忘了韩馥的儿子怎么被朱汉打断腿,韩馥又因何在厕所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