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季汉楚歌 > 第182章 封王的诱惑,刘标坚决的辞让了:拿这个考验汉室后裔?

第182章 封王的诱惑,刘标坚决的辞让了:拿这个考验汉室后裔?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季汉楚歌!

封王?

饶是袁绍,也被郭图的提议吓了一跳。

袁绍面容一冷:“公则,你可曾想过:倘若表奏天子封刘标为王,刘标今后想要自立,就不受约束了。”

“昔日吕氏专权,两立少帝,名为汉臣,实为汉贼。”

“吕雉死后,齐王子朱虚侯刘章暗约其兄长齐哀王刘襄引兵入关,共灭诸吕,约定灭了诸吕后由刘襄继承帝位。”

“如今曹操专权,如旧日吕氏,名为汉臣,实为汉贼;方今天子也非顺位继承,而是董卓废少帝辩拥立。”

“一旦刘标受封楚王,又效仿刘襄,想要扶刘匡汉的汉室旧臣,必会争相依附。”

“刘标在徐州又有名望,远胜旧日刘襄。即便真要废了许县的天子继位称帝,也不会令支持的士人寒心。”

“今汉光武帝与刘玄决裂后,同样也自立称帝。”

“曹操只是表奏刘标为寿春侯,刘标都敢效仿齐桓公会合诸侯;若再表奏刘标为楚王,刘标必会效仿光武帝攻伐远近。”

“公则,你太小觑刘标的野心了!”

袁绍的喝斥,没让郭图改变主意,反而让郭图有了更激进的想法:“明公曾令主簿耿苞试探诸将吏的想法,反对者甚多。”

“我以为:反对者不是对汉室有死忠的心思,而是不想破坏现有的规矩让家族利益受损。”

“规矩不破,祖辈积累的名望、地位、田地、私户,不会受改朝换代影响。”

“刘标若是称帝,虽然也是刘氏皇朝,但也形同于改朝换代。”

“新朝帝王,为了维系皇权,必动田地。”

“高祖施行授田,王莽施行均田,光武施行度田。”

“不论是授田、均田还是度田,都是对旧有世家豪族祖辈田地的巧取豪夺。”

“刘标在徐州的田地制度,有利于少田的百姓或无田的流民,不利于有大量田地的豪强士族。”

“就连下邳陈家,都将祖辈的田地送给了州府。”

“夺人田地,如杀人父母。”

“陈家献田,有拥立之功;可其余的郡国大姓,又岂会心服?”

“封刘标为王,虽然会让刘标自立不受约束,但也能让河北那群想要维护旧规矩的世家豪族放弃幻想。”

“是拥立大将军,享拥立之功;还是维护现状,被刘标清算掉祖辈积攒的田地。”

“这不会是个太艰难的抉择。”

郭图的话,让袁绍又迟疑了。

河北内部的情况,挺复杂的。

袁绍暗中安排主簿耿苞想探探众将吏对自立称帝的态度,竟逼得袁绍杀主簿耿苞自证没有自立称帝的想法。

众家族只希望袁绍当一个拨乱反正的霍光,然后维护众人的现有利益。

即便是曹丕,都是用了九品中正制维系了郡国大姓的利益,才成功让刘协禅位。

袁绍没有陈群。

虽然有将刘协取而代之的想法,但没有一个让郡国大姓满意的“九品中正制”。

郭图点出了核心。

不是众家族对汉室忠心不想拥立袁绍,只是没有掀桌子的刘氏王出现。

简而言之:袁绍给的不够多!

“此事,待回了河北再议。”

袁绍想了许久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暂时将表奏刘标为楚王的事搁置。

郭图也不多劝。

这毕竟不是小事,需要仔细权衡利弊才能下决定。

郭图之所以现在提,其实也是有小心思的。

如今沮授田丰下狱,审配逄纪不在,许攸叛变淳于琼战死,不会有人故意来恶心郭图指责郭图。

袁绍若是不采纳,也没事。

袁绍不采纳的提议多了去,不差这一条。

袁绍若是采纳,那郭图就大赚特赚了,今后袁绍称帝混个三公都没问题!

都说郭图是谄媚之臣,只有郭图真正明白,谁才是河北之主!

学田丰沮授动不动就当“忠臣直臣良臣”气袁绍?

有那闲工夫,郭图更喜欢说袁绍想听的!

袁绍又让郭图在军中将老弱病残伤都挑出来,不足的拿役夫凑,给刘标凑了三万人。

拿精壮兵?

袁绍还没那么傻。

更何况刘标都直言了有多少老弱病残伤就给多少老弱病残伤。

拿役夫凑,袁绍都觉得亏了。

可怜了李进。

彭城的确有向兖州方向运粮,只是这粮不是还给李进的,是用来接人回彭城的。

在立义舍上,彭城有了成熟的经验。

这粮食不是一次性运到官渡,而是在沿途部署了大量的义舍。

上回诱使兖州百姓去彭城的时候就用过一次,这次不仅轻车熟路,刘标还拿着停战协议沿途向兖州的世家豪族“赊购”粮米。

说是赊购,也有威胁在内。

大将军、司空、伏波将军,黄河南北最强的三股势力签订的停战协议,谁敢无视?

我讲道理你不听是吧?

要是道理你听不懂,我也略懂一些拳脚。

刘标的“先礼后兵”,让兖州的世家豪族“敢怒不敢言”。

刘标也不怕得罪这些世家豪族。

只要刘标足够强,世家豪族也得跪下!

尤其是历经战乱的兖州。

如陈宫张邈这等一呼百应的世家豪族,早死得差不多了。

刘标用了将近两个月,将这三万老弱病残伤大部分都迁徙到了东海国的戚县。

毕竟不是手脚健全的精壮,两个月的迁徙也不可能做到全部存活。

戚县在小沛以西,中间隔了个微山湖,因战乱被荒废,如今正好安置这些迁徙来的。

这次迁徙,也让刘标在兖州的名声褒贬不一。

百姓流民称呼刘标是真正的“贤良”;世家豪族称呼刘标是无耻的“强盗”。

对于外界的褒贬,刘标没有在意。

刘标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去应付。

袁绍虽然没有采纳郭图的提议去表奏刘标为楚王,但给曹操去了封信。

信中大肆称赞刘标的功绩,王侯之功也不过如此。

话里话外,都在怂恿曹操:孟德,表奏刘标为楚王,你就能将刘标骗去许都哟。

虽然袁绍是在怂恿,但曹操真表奏了刘标为楚王,让刘标去许县领封赏。

封王跟封侯不一样。

得天子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等,一系列繁琐的礼后才能正式受封。

刘标要接受封赏,就必须去许县!

“封王的诱惑!”

“真的好想去许县!”

虽然猜到了曹操的险恶用心,但刘标对这个楚王满心不舍。

若封了王,今后想自立就简单了。

“孟临若想要,本侯亲自提兵护送你去许县;曹操若敢为难,本侯就直接砍了曹操的脑袋。”吕布哼了哼。

封王啊!

可惜本侯不姓刘,否则本侯也想被封王。

本侯的女婿姓刘,女婿封了楚王,本侯就是楚王的岳丈!

“不!”

“我得辞让!”

“拿封王考验汉室后裔?”

“哪个汉室后裔经不起这样的考验?”

“我可是有传国玉玺的汉室后裔,区区楚王,何足道哉!”

刘标取出怀中的传国玉玺,仔细抚摸。

只有传国玉玺能让刘标“冷静”。

看着忽然冒出来的传国玉玺,吕布感觉一阵牙酸:“孟临,你不是说,传国玉玺被你扔了吗?”

“你不是还说,传国玉玺,只是一块和田玉打造、缺角镶金的古物,所以你扔淮水了。”

“如今传国玉玺在你手中,你是不是要:集齐九鼎,收崆峒印,配轩辕剑,重铸人皇位格,证道混元,荡平诸邪?”

刘标脸不红心不跳:“温侯当初问的是:传国玉玺在不在我手中;我回答的是:不在。”

“温侯你忘了,我当时双手摊开,手上真的没传国玉玺。”

“我回答不在,不是很合理吗?”

好!好!好!

try{ggauto();} catch(ex){}

不在手中,是这么解释的是吧!

吕布伸手:“给本侯也瞧瞧!”

刘标瞬间将传国玉玺塞进怀中:“温侯,别想了。这是传国玉玺,我怎么可能给你看?”

吕布血压升高:“本侯,是你的岳父!”

刘标斩钉截铁:“不仅岳父不能看,亲爹也不能看!”

正说间。

刘备自外而来:“什么东西,连我也不能看?”

刘标讶然侧目:“老爹怎么来彭城了?来的时候怎也不通知我和温侯?”

“你这般冒冒失失的闯进了,若是撞见了不该看的秘密,会让我很为难的。”

刘备本的脸瞬间黑了:“你能有什么秘密,连我都不能看?”

“你将三万老弱病残伤丢到戚县就不管了,又来信让我安顿,你说我为什么会来彭城?”

刘标正色:“老爹,你这话就不对了。”

“你才是徐州牧,这戚县属东海国又不属沛国,也不属寿春。”

“戚县来了三万百姓,你身为州牧不应该去慰问吗?”

刘备呵呵:“这个时候想起我是徐州牧了?彭城也归徐州牧管,我来彭城,还需要通知你?”

刘标打了个哈哈:“寒冬天冷,戏言几句,有助于抗寒。”

刘备来到火炉前,搓了搓手:“听闻天子派遣黄门侍郎给你传旨,要封你为楚王?”

刘标拍案而起:“定是朝中有人,想离间我父子关系。老爹都没封侯,我岂能封王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温侯,你跟老爹商议对策,我先去找玲绮,准备些酒食。”

不等吕布和刘备反应,刘标一溜烟儿的跑了。

刘备愣愣的看向吕布:“什么情况?”

吕布“唉”了一声:“能有什么情况?藏传国玉玺去了呗!”

目前亲眼见到传国玉玺被刘标私藏的,只有吕布、吕玲绮和刘备。

听到刘标去藏传国玉玺了,刘备的脸更黑了。

想到刘标那句“私藏传国玉玺,就是为了让爹你今后能实现少时豪言,乘那羽葆盖车啊”,刘备就感觉一阵不自然。

你自己想要,非得说我想要?

“所以,天子封孟临为楚王的事,孟临是什么态度?”刘备问向吕布。

原本刘备只是来彭城请华佗去趟戚县,没想到听到天子降诏,一问才知道天子竟然派遣黄门侍郎要封刘标为楚王。

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那个宣旨的黄门侍郎竟然在城门口大声宣传,生怕没人知道似的。

刘备担心刘标贪恋“楚王”的封赏,立即来寻刘标。

吕布如实的复述了刘标的态度,还模仿了刘标的语气,听得刘备一阵无语。

看来是白担心了!

哪个汉室后裔经不起这样的考验?

我就经不起!

若能封王,那我这辈子就知足了!

“玄德今日来得正好。”

吕布邀请刘备同席坐下。

“孟临的志向,你我皆知。”

“不论你我是否同意,都改不了孟临想要效仿光武帝的决心。”

“方今天下局势,已经趋于平衡。”

“袁绍虽然坐拥河北四州,但官渡一败已经让袁绍由猛虎变为病虎,袁绍又年过五旬,已然是迟暮病虎。”

“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南面不能震慑刘表,东面不能威慑你我,北面不能讨伐袁绍,也就勉强能慑服西凉诸贼。”

“刘表看似坐拥荆州,其实跟袁术差不多,都是外强中干,连孙策都能干掉刘表半个荆州。”

“孙策虽然骁勇善战,但又远不如孟临。”

“天下变数,只在袁绍、曹操和刘吕三家。”

“徐州这几年,良田恢复,积粮不少,我有意在徐州挑选不愿务农的精壮者为武卒,暂定五千人。”

“效仿战国魏武卒,全部披甲戴胄,能用十二石之弩,能挎箭五十枚。荷戟,带剑,裹三日之粮,负重奔跑,由拂晓至日中,能奔跑一百里者,方可应征入伍。”

“玄德以为如何?”

刘备吓了一跳:“如此苛刻还想凑齐五千人,恐怕还得从各地驻兵中挑选。”

“强干弱枝弊端太重,若各地驻兵遭遇战事,如何能挡?”

“以徐州目前的情况,恐怕办不到!”

吕布蹙眉:“玄德,你也应该明白。”

“徐州的兵,论战力是比不过曹操的兵,甚至在同等兵力下正面对战孙策的兵,都力有不逮。”

“这次能胜孙策,以及能在官渡获利,倚仗的更多是士元、元龙的谋略和孟临对时机的把握。”

“一次两次,或能有奇效。”

“可三次四次,就没这气运了。”

“徐州必须有专司于战斗的精兵,才能应对未来的变局。”

“我能预感到:曹操这次表奏孟临为楚王,有孤立徐州之意。”

“哪怕孟临不承认私藏了传国玉玺,刘表、孙策、袁绍、曹操,都不会相信。”

“尤其是荆州的刘表,恐怕会第一个撕毁盟约。”

刘备沉默。

吕布和刘备的观点都没问题。

一个考虑的是没有专司于战斗的精兵就不能正面碾压曹操和孙策。

一个考虑的是强干弱枝后,会让各地的驻防力量变得薄弱。

吕布见刘备沉默,轻叹一声:“唉,可惜孟临带回来的都是老弱病残伤,若带回来的都是青壮,就不用烦恼没精兵可练了。”

话音刚落。

将传国玉玺交给吕玲绮藏好的刘标,又折返回来。

听到吕布的叹气,刘标顿生不服:“温侯,你这话就不对了。”

“什么叫老弱病残伤可惜?他们只是老弱病残伤,又不是死人。”

“给他们十八年,又能生出多少好汉贤妇?”

吕布嘴角一抽:“十八年?你该不会想说,你要让徐州修养十八年吧?”

刘标振振有词:“温侯,眼光要放长远!”

“我等牧守一方,为的是什么?是争谁当皇帝吗?”

“错!大错特错!”

“我等牧守一方,是为了让耕者有其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壮者不娶老妇,老者不娶壮妻,生儿育女,皆可奖赐美酒豚犬。

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都能由州府养育。”

“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才是我等牧守一方的目的。”

“倘若穷兵黩武,管打不管治,我早就杀入许都,取了曹操的狗头了!”

“又何须深耕农术?勤施农政?”

吕布一时语噎。

缓了许久才缓过来:“本侯说不过你!那你告诉本侯,本侯要募五千兵打造能对抗曹操的精兵,兵从哪里来?”

刘标嘁了一声:“温侯你对募兵一无所知,有余粮还怕没有精兵?”

吕布感觉好气。

本侯对募兵一无所知?

陷阵营就是本侯募的!

没有本侯募兵,高顺也练不出陷阵营。

“那你说,怎么募?去哪里募?”吕布哼哼。

刘标轻笑:“江北都打下来了,想募兵又有何难?”

“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

“可召集徐州的丹阳兵,给他们穿上新衣,让他们各自返乡。”

“这些丹阳兵在徐州待了这么多年,享受了徐州的繁华和温饱,也得富贵返乡让乡民同享富贵。”

“如果一人带回五人,升为伍长;带回十人升为什长,带回百人,升为百人将。”

“不愿为将者,可折算赏赐田宅钱粮。”

“若带回来的壮士有通过温侯考核的,还能额外获得赏赐。”

“具体的奖赏,我会详细写出来。”

“募兵和募民,我一并都能解决了!”

“徐州有余粮,我会怕没人来?”

吕布和刘备听得瞠目结舌。

募兵募民,还能这样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