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三观尽碎的朱橚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大明:朱元璋假死,朕威压四海!
“朕以为儒家不仅对天下、对百姓没有任何教化之功,反而数千年来一直在愚民,在糊弄天下人。”
“儒家之人口口声声说着教化天下,可五叔你好好看看,几千年下来天下识字之人又有多少?”
“文化、书籍,全都被儒家联合大家族掌握着,普通百姓就算是有心想学也没有半点门路。”
“他们就如同一个毒瘤,趴在整个华夏民族身上吸血,将天下人都当成是他们血包罢了。”
“他们掌握着文化,口口声声仁义道德,用一个又一个看似真理的道德绑架天下所有人,结果那些所谓的大儒、世家背地里过着什么样的生活,想必五叔你应该比朕更加清楚吧!”
……
朱允熥的声音如金如玉,落在地上发出金玉交鸣之声。
振聋发聩都已经无法形容这段话。
自汉开始,上千年来,从来就没有人胆敢说过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而今朱允熥不仅说了,还是以九五之尊的身份如此痛斥、数落,就差直接指着儒家的鼻子骂他们就是霍乱天下之根了。
从小接受儒家经典教育的朱橚一时间根本无法反应过来,内心翻涌起了惊涛骇浪。
儒家?
真的有那么不堪吗?
朱橚不禁在心中自问,可下一秒他的脑海中又是不由得浮现出在封地经历过的那些世家的宴席。
这些世家没有一个不是传承上百年,甚至是数百年的耕读世家。
尤其是在大明刚建立的那些年,外面饿殍遍野,尸骸累累;可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世家里却是夜夜笙歌、酒池肉林。
作为藩王,朱橚见过的龌龊之事不少。
可他如今回忆起来,似乎真如朱允熥说的那般,平常百姓做的再怎么过分也不过是杀人越货;可那些自诩正人君子的儒家文人却是……
唉!一言难尽,一言难尽啊!
朱允熥见朱橚脸上表情不断变换,眯了眯眼再次开口道:“五叔可有听过一句民间谚语,叫做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
“听…听过。”朱橚面色已经煞白。
他知道朱允熥接下来想要说什么,于是抢先道:“允熥,五叔也知道儒家许多人做的事情的确如你所说那般早已经烂到根子里了。
可即便再怎么样,你也不能如此激进啊!偌大的大明少不了读书人来治理,你若是将儒家之人都赶尽杀绝,那这些地盘谁来替你管理?”
“五叔,朕知道你的意思。”朱允熥收起气势,再次坐回到朱橚身边;“朕也没有说灭儒就是要将所有儒家之人赶尽杀绝。”
“那你是什么意思?”朱橚不解。
朱允熥笑道:“无他,唯百家争鸣而。”
“五叔从小饱读史书应该清楚我华夏文化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是什么时候吧?春秋之时有百家争鸣,无论是学问、科技、医术还是艺术,各方面都在疯狂地提高。
孔孟、老子、墨子这些如今被称之为圣贤的先贤,全都是那个时候产生的。
而你在看春秋之后的上千年时间长河,除了那些在前人经典之上牵强附会或者是故意曲解之人,华夏何曾再出现过一位圣贤?”
“是我华夏风水不好了吗?还是我华夏气运耗尽,亦或者说我后世子孙不如前人?”
呃~
朱橚再次愣在当场。
他实在是被朱允熥的几番话冲击的三观都有些七零八落了,原本认为的儒家至高无上的想法更是硬生生被拉下神坛。
他仔细回想,似乎自汉朝独尊儒术开始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华夏的确是再也没有一个真正称得上圣贤的人出现过了。
不仅如此,甚至在儒家的刻意打压之下,其他学派都被打上了奇技淫巧的标签。
以往他看古籍的时候还并没有太多在意为什么上古时期许多非常不错的学术、技术都消失了,如今经过朱允熥提醒,瞬间便是恍然大悟。
原来…原来竟然是因为千年来儒家的不停打压、排挤,从而才导致了其他学派彻底消失。
“这……”
朱橚张了张口,却是不知道该怎么继续说下去。
就在此时,朱允熥再次笑着开口道:“五叔,可否听过另外一句话?”
“什么?”朱橚问。
朱允熥笑答;“铁骨铮铮衍圣公,世修降表劝人忠。”
嘶~
朱橚又是倒吸一口凉气,瞳孔不由自主放大几分。
这句诗他没有听过,可却是非常清楚意思是什么。
说的不就是圣人门庭孔家吗?
再仔细一想,似乎孔氏一族所作所为还真就非常符合这句诗。
历朝历代孔家作为圣人门庭享受的都是当世最为优厚的待遇,甚至在许多文人心目中有超越皇室的意思,而且不乏皇帝登基都要祭拜孔圣,加封、赏赐孔家。
可偏偏又是这样一个历朝历代享受超高待遇的孔家,每每在天下大变,甚至是外族入侵的时候第一个递上降表的就是他们。
无人点破,朱橚自然想不到这么多。
可如今朱允熥无情地在他面前将儒家、孔家所有遮羞布全部扯掉,朱橚自然是一下子就彻底明白了。
“五叔,朕再告诉你一件事情吧!”
朱允熥见朱橚已经有了判断,便是再次开口。
“根据锦衣卫送上来的情报,如今北方孔家主脉拥有土地已经超过万顷,整个曲阜以及大半个山东的土地实际上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了。”
“还有南孔,他们虽然说和主脉相比骨头要硬一些,但同样手中掌控着超过上万顷的良田。”
“五叔认为这些不用给朝廷交税的良田每年能产生出多少利益,若是交给百姓来种植又能够养活多少人口?”
……
呼呼呼~
朱橚闻言呼吸瞬间变得急促起来,他堂堂周王府拥有的土地也不过区区千亩而已。
一顷就是一百亩,那么一万顷就是一百万亩的土地。
而且这些都还是良田,南北孔家加起来控制的良田数量就超过了两百万亩。
作为藩王,朱橚自然清楚大明总共拥有多少土地。
8577623顷,换算一下也就不过八万万五千万亩而已。
别看数字相差很大,可大明此时就是登记在册的人口就有六千七百多万,若是再加上一些逃户、隐户的话妥妥的超过七千万了。
以当时的粮食产量计算,一亩良田产量差不多在一石半左右,也就是差不多两百斤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