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6章 拿着大炮轰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他应了?”
“是。”
孙健震努力想从刘观的脸上看出些什么,但除了古井无波,看不出喜怒的脸色外,只有阴郁。
自元腾平死于乱民之手后,都台的状态就越来越阴翳。
“很好,告诉那些人,可以动手了。”
“是。”
“这件事很重要,你亲自跑一趟陈州,务必要在第一时间拿到证据,决不能假于人手。”
“下官明白。”
“嗯。”
刘观的眼眸微微抬起,浑浊的目光背后,闪烁着浓浓的野心:
“如今苏根生已被下了诏狱,魏圭也被押回,只要能把路确的案子坐实,童福山、许圭定会被陛下解回,没了朋党的苏贼,不足为惧。”
“下官明白,必为我辈奋力。”
“奋力是好的,但若是没有奖惩,岂不令人寒心?”
刘观扯着嘴角笑笑,只是笑起来的样子有些渗人:“不出意外,苏贼倒后,杨士奇之流朋党必被株连,本官很可能会被陛下召进内阁主事。”
孙健震眼睛一亮,自然明白其后的深意:“当真?”
“八九不离十吧”,刘观笑笑:“都察院还是需要靠得住的人来坐镇的,尔当自勉之。”
“下官,一定不辱使命!”
“去吧”,刘观长叹一口气:“这内阁的天啊,是要变一变了,总不能一直被奸佞把着吧?皇帝需要的是忠谏之臣,而不是一味的顺从...”
在此之前,刘观早为孙健震请好了旨意,当日就备马北上河南陈州。
最近这段日子,刘观觉得好像老天爷都站在了他这一边。
陛下纳谏如流,自己上的奏疏少有被陛下驳斥的,哪怕直言犯谏,陛下也能虚心纳之。
在刘观的心中,他已经将自己比作魏征、包拯,认为自己就是大明的魏玄成。
现在只需要把陛下身边那个最大的馋臣干掉,就能还大明,还士族,还天下读书人一片朗朗晴空。
明时的河南并没有那么大,分为数个府治,陈州就归开封府治,也就是淮阳。
永乐元年,路确奉陛下与恩师之命,往河南、开封、南阳诸府,办蒙学、纳生员。
其实苏谨的手段并未那么激进,一上来就搞完全的教育改革。
他所办的蒙学,仍是以经义为主,然后将明算、明法等科,和他的一些实用知识相结合后,再进行教学。
最初,苏谨也对古人的科举有很多误解,认为他们就是死读书、读死书,一点实用的都不学。
可真的等他来到这个时代,才明白古人并没有他想的那么菜。
在唐朝的时候,科举就不仅仅是经义这一条路,还有明法、明算等很多科。
其主要就是为朝廷吸纳各种专业人才,比如明法,就是主考生员对唐律的理解,明算顾名思义,就是培养数数人才。
只不过到了后来,科举慢慢被士族门阀垄断,明算等科渐渐形同虚设。
大明建国以后,朱元璋也不是一味的要求学子去读四书五经。
他在国子监开设的学科,很多就是十分专业且系统的,对各行各业的学习。
其中还包括农学等等学科,旨在教会这些未来的官员,到了地方别连地是怎么种的都不知道,那还能当个屁的好官?
只不过朱允炆登基以后,国子监也彻底沦为只讲四书五经,其他均被摒弃的清谈之所。
苏谨要做的,不过是将老朱留下的那点东西拾起来,去掉一些不合理的,再结合自己图书馆的知识,成立改良后的书院。
这家书院的主要目的,不是改变学习的内容,而是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
他心里清楚,要想不被士族垄断知识,最终形成门阀,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全天下百姓提供学习的机会。
虽然自宋以来,科举就不再是士族独断的晋升之路,但往往现实决定,能读书中举的,家境一般都不会太差。
毕竟,要供养一个脱产学习的生员,可能举一家之力都做不到。
所以苏谨的策略就是数道并举,鼓励开荒,推广新种,增收增产,促进贸易,想尽一切办法,增加百姓收入。
这方面,魏圭和陈亚做的一直都不错,仅仅用了一年,就已颇见成效。
而另一方面,则是要求各府各州,至少在州一级的治市,至少建立一家免费的蒙学堂。
学堂不止全免学生学费,还免费提供早中两餐。
如果家里住的远的,还提供宿舍免费入住,且包一日三餐。
一面想办法给百姓增收,一面又给他们减免学习的成本,成效自然很高。
但他的成效越高,那些士族就越坐不住。
随着玉米、土豆、红薯这些高产作物流入,不管这些东西好吃不好吃,至少百姓在土里刨出来的食物,能让他们垫饱肚子之余,还能有些富余补贴家用。
这也意味着,士族想通过饥饿、灾荒,大肆放贷从而兼并土地的美梦,一点一点被敲的粉碎。
况且,随着高产作物不断种下、生长、收获,土地也会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以往需要三亩地,可能才够一家老小吃个半饱,现在可能只需要一半,甚至更少的土地,就能让全家吃饱。
这些,还只是触犯了他们的当时利益。
但学制改革,无疑是举着锄头,不,按照苏谨推广的速度,这已经不是举着锄头,而是拿着大炮轰他们的祖坟。
现在大明朝堂的官员,以两淮、江西一带的最多,是为什么?
除了受这些地方学风影响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土地肥沃,是养育士族的沃土。
可是照着苏谨这样搞下去,不出十年,士族子弟的人数就会越来越少。
而取而代之的,就是他们以往瞧不上的泥腿子,和那些狗一样的小农户。
这样的矛盾,绝不是相互退让一步就能解决的,注定是不死不休的结局。
之前,路确的推广任务完成的还算顺利,毕竟越靠近应天的地方,掌控力就越强。
但随着他渐渐远离京城,刚到河南的地界,阻力就接二连三的接踵而至。
直到他到了开封府后,积压已久的矛盾,终于在这片土地上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