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最牛重生,人生回档在牙牙学语 > 第35章 放露天电影的感觉

第35章 放露天电影的感觉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最牛重生,人生回档在牙牙学语!

二兴并没有参与意见,只管躲在角落处偷着笑。

他喜欢看桓真有些慌乱的样子,因为明明一米九几的大个子,却为了辈分的可能逾越心生惶恐。

但是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桓真虽然都快五十了,内心还是挺纯真的,少了很多世俗里的市侩跟功利,从而让二兴更愿意跟这类人交往。

比如几乎等于是他的私人守护的吕奉翊,虽然有曾经的军人身份,但性格上还是跟桓真有很多类似之处,身上少了份世故,多了些真情实意。

是的,没错,这一年多的时间,不知是谁从中调停,吕奉翊本来就保密的军人身份却办理了正式退役。

但他还保留着某部外聘武术教练员的资格,而且还是领着工资的那种。

可他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会以二兴私人助理的名义跟随在他身边,做一个保镖兼私人医生。

以二兴的推断,应该是师父暗地里促成的,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每每问到时,吕奉翊都是默默地一笑了之。

这就不免勾引起了他更大的好奇心,打算等长大后一定要刨根问底地打探清楚。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时间很快来到了活动后的第三天,这一天杨家人都处于兴奋当中,因为答应好的电视机就要送过来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杨运喜请了下午假早早下班回来了,一辆吉普车才拐进了院子里。

这个时候,不止整个院子里的人都过来瞧个稀罕,前后院里也来了不少人,一时间竟然人满为患。

沈导是特意提出来要来二兴家做客的,他的用意也不言自明,走得越近乎了,以后才能最先得到二兴的其他作品。

据说《哪吒闹海》的合同签下来后,他们电影厂的领导给他下了死命令,一定要跟杨家走得更近,才会有以后近水楼台的优势。

这也证实了,人家电影厂真的很看好二兴的第二本童话故事,当然对杨家来说也绝对是件大好事。

因而,在昨天起,王美芬就在张罗着准备下好酒好菜,反正二兴的稿费比想象中的多不少,仅仅是新书发行就得到了五百三十块零六毛。

至于为何有零有整,就不是二兴需要关心的事情了,他更在意像上次一样,人家不仅接受了故事书,还认可了他的那首主题歌。

那台十四吋的黑白电视机搬下车的时候,周围一阵惊叹声。

其实电视的个头并不算大,但带着包装箱呢,看上去就显得巨大了不少。

前来帮忙的人和汽车都是借的机车厂的,那个时候能在厂里开上汽车的人都老牛了,尤其是小车班的人,一个个鼻孔朝天,傲气劲儿十足。

但今天的司机不仅和气,对于接下来在家里吃饭的邀请甚至有些受宠若惊。

进得屋来,看到狭小的居住条件,沈导和同伴也没显得多惊讶,那个年代单位工人的房子大多都是这样子的,即便是在大城市。

一下来了这么多人,家里的那张八仙桌可就不够看了,还是从隔壁借来的另一张,两张拼凑起来才勉强坐下,外屋也就没多少富余空间了。

这还是家里只有王美芬上桌的前提下。

二兴的前世记忆,都从来没出现过老妈醉酒的记忆,据后来的父亲说,她曾经喝过两斤白酒面不改色。

因而家里来了客人,一般都是她坐陪,不然以杨运喜的酒量,二两白酒就出溜到桌子底下去了。

而且别看王美芬平时胆小怕事,但真到了避不开的场面,她独当一面的本事就显现了出来。

在这一点上,杨运喜就完菜了,不光嘴里递不上话,酒量上还撑不过两个回合。

大兴兄弟俩跟着爷爷和帮忙的人一桌,屋子里摆不开,就只能在院子里了。

那些围观的人,也适时散了去,同院跟杨家关系最好的玲玲姨家,还特意端过来半脸盆的拌凉菜。

玲玲姨就是借给兄弟俩小人书的那位,才上初中的年龄。

她们家比二兴家的住房还紧张呢,因为玲玲姨是老小,她的两个哥哥一个姐姐可多长大了,家里还比二兴家少了一间储藏室。

所以她们家的床都是上下铺,一家人吃饭得分两桌。

上一世这家人是最先搬走的,搬去了跟九宿舍相隔一条排洪沟的八宿舍。

那片宿舍区都是红砖五层单元房,算是厂里最早的一批楼房。

之前只有副科级以上干部才能分到,如今工厂南门盖了新楼房,这些人搬走了,就腾出来很多空房供普通工人入住。

杨家也跟玲玲一家逐渐少了联系,主要是玲玲姨的父母都去世挺早,她这一辈的关系就逐渐的淡了。

不过玲玲姨直到二兴四十多岁了还见过呢,小时候她最疼二兴,反过来二兴也始终没忘了比自己大十岁的小阿姨,每次在街上遇见都赶紧下车打招呼。

二兴家是在84年搬的家,是更西边穿过两座铁路桥洞和一个菜市的二宿舍,也就是距离最近的中小学所在的位置。

但那里不仅距离厂区更远了,宿舍外缘也几乎到了郊区的城乡结合部。

可那里的占地面积是真的大,抵得上二十个九宿舍了。

前文讲过,那个位置在二十年前还是一个乱坟岗子,因而住宿条件再好,也没有干部愿意要那里的单元楼。

上一世的二兴,直到三十好几结了婚,才离开二宿舍,是哥哥大兴一直居住着。

一顿酒喝到了下午三点,等送走客人,早就躲在远处瞄着的街坊邻居们就纷纷出现在小院里,毕竟这台电视机是九宿舍里的头一台。

很多人甚至自己带着小板凳来的,按照大家伙儿约好的,杨运喜把电视搬到了院子里的大桦树下。

家里没有富裕的小桌子,还是邻居家贡献出来的一个旧茶几。

那个时候,下午虽然也有节目看,但大多除了纪录片就是唱戏的,即便如此,院子里的人还是越聚越多,很快挤得满满腾腾。

这让二兴想起了姥姥家在扬谷场(有的地方也叫队场、谷场)放露天电影的情形,附近几个村子里的人都自带板凳赶了去,不等电影开始,下面就乌泱泱坐满了人。

从今天起,七排院子可热闹喽,本来就客人不断的二兴家,估计最少近一两年里没有安静日子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