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宋吏难做 第 129章 创业大计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水浒反派:我给帝姬当笔友!
经过十来天的等待和晾晒,张家院子里的蜂窝煤终于干透了,张文远迫不及待取了一个放在灶膛里烧起来。随着温度的升高,蜂窝煤很快就引燃了,看着红彤彤的火苗,却没有大灶里面的硫黄味,张文远喜不自胜,双拳紧握作大力士状,朝着天空大声吼叫道,“欧耶,我成功了,哈哈。”
煤炭没有被毁,张母也很高兴,见他把引燃的蜂窝煤放进一个怪模怪样的炉子里,就问道,“以后就用这种炉子做饭了吗?”
张文远兴奋地说,“啊,对啊,你们看这个炉子是不是很简单也很干净?”
张母道,“看起来还算中用,就是火有点儿小!”
张文远早就想到这一点了,蜂窝煤炉子有很多优点,但也有缺点,比如火力小,做出来的炒菜不好吃。不过他早就想到这一点了,小时候在饭店门口经常看到三个灶芯和五个灶芯的炉子,又没多少技术含量,随时可以做出来。
“这只是一个灶芯的,火力确实不是大,只能用来炖汤,我还要做一些三个灶芯和五个灶芯的炉子出来,到时候就可以爆炒了。”
听了他的宏图霸业,张母非常高兴,“三儿啊,你真是越来越能干了,居然做出了这么好的东西,以后做饭就不用人专门烧火了,那就方便多了。”
张文远哈哈一笑,又教了她们具体的用法,这个时代虽然已经在大量使用煤炭了,特别是开封府一带,那里并没有高大山林,但却供养着一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每日能源消耗量十分巨大,若不是靠着煤炭撑着,怎么可能维持得下去?不过受限于技术条件,这个时代对煤炭的利用十分原始,每年都有很多人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而死,可惜这些人不懂化学,不知道原因所在,统统归结于运气、命中有此一劫之类的原因了事。
想到这里,张文远就到书房拿来一支笔,沾上朱墨,在木质的煤炉子外面写上“温馨提示:使用此炉请勿封闭房间,以防中炭毒”一行醒目的大字。
“娘,大莲,婆惜,这行字你们要记住了,使用蜂窝煤炉子的时候千万不能把门窗封闭严实了,必须留一条缝,否则会中炭毒的。”
听说会中毒,三个女人顿时吓得面无人色,张母道,“那还是别用了吧,直接烧煤还安全一些。”
阎婆惜也皱着眉头道,“本来还想弄一个到房间里烤火、烧茶用,既然有毒,那我也不要了。”
张文远哈哈一笑,“你们别那么傻啊,炭毒又不是炉子产生的,问题出在煤上面,和炉子有什么关系?这么说吧,只要是家里在烧煤炭,都不能把门窗关上,否则都有可能中炭毒。”
张母不解地道,“俺们以前也烧煤,咋没有中过毒?”
张文远看了看自家的房子,虽然是黄泥筑墙茅盖屋,但刚刷了一层泥,又贴了新的窗户纸,密封性还是相当不错的,至少他晚上睡觉的时候没感觉到漏风。
“以前只是在灶房里烧啊,而且只是白天烧,晚上就熄了,当然没问题。”说到这里张文远就指着阎婆惜,提醒道,“你刚才不是说要弄一个到房间里去烧茶和烤火,你看你那房间封得严严实实的,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要是再放个炉子在里面,绝对会中炭毒的!”
阎婆惜吐了吐舌头,“啊……那要怎么办啊?”
张文远道,“很简单,开点儿窗,保持通风就行了。”
阎婆惜哦了一声,“哦,这么简单啊,那我就不担心了,一会儿就弄一个过去,方便给你烧茶喝。”
这小娘皮比较讲究生活品质,张文远自然不会拒绝,“行啊,你弄一个去,大莲也弄一个,老娘弄一个,一人房间里一个,多方便!”
张母连忙拒绝,“俺不要,俺晚上不喝水,烧这么多炉子不费钱的吗?”
张文远不以为然地道,“要不了多少钱,一天四个蜂窝煤就够了,相当于三斤炭。早上起来换一个新的,做完早饭之后就把火门关了,这个炭就能管到中午。做午饭的时候再换一个,就能管到晚上,做完午饭就关了,又能管到晚上。做晚饭之前再换一个,做完之后就关了,睡觉之前再换个新的就能管到第二天早上。”
听说一天只要三斤煤就能连续不断地烧着,张母才没有过于肉疼,小时候烧过煤炭灶的人都知道,每天早上起来生炉子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特别是遇到急事的时候,炉子偏又生不起来,不知道多少人挨过这样的骂。
张母听他说了一堆,总算接受了这个新鲜事物,听说他还使用了脱硫技术,张母嗅了嗅鼻子,惊喜地道,“难怪烧起来没什么味道的,原来是你在里面加了东西啊!”
张文远小声道,“这可是俺的独家配方,你们千万不要说出去啊!”
张母一听,对蜂窝煤更加宝贝了,“小声点儿,别让外人听去了!”
张文远有些无语,心说多大点儿事,至于这样紧张吗?确定了蜂窝煤的价值,他就把张文宁和张文静找来,指着炉子,显摆道,“怎么样,成功了吧?”
张文静看着熊熊燃烧的炉子,不敢置信地道,“真的成了?”
“当然!”张文远自豪地道,“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张文静围绕着炉子转了几圈,又问了一些细节,最后搓着手由衷地赞着,“真是个好东西啊,又方便又干净,还一点儿烟都没有,太中用了!你还有几个啊,给俺一个,俺一会儿带回家去用。”
刚进门的张文宁听到这话也附和道,“俺也要一个!”
对这个大哥,张文远真想装作不认识他,“行,行,行,都有!”
说完又看着张文静,见他又开始转圈了,就不耐烦地道,“哎呀,你别转了,转得我眼睛都花了,我叫你们来不是来转圈的,是让你来发财!”
张文静愕然道,“发财,发什么财?”
张文远指着炉子道,“这可是商机啊,你难道就没想到咱们可以靠这个营生赚钱吗?”
两个傻哥哥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能赚多少钱?”
张文远摊了摊手,“具体没算过,但绝对不会少。你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啊,按道理说这个东西是可以完全替代柴火的,炉子没技术含量,别人都会造,我就不说了。我单说蜂窝煤,一个五口之家每天差不多要烧五个,咱们大宋、辽国、西夏、大理、高丽、小日子加在一起得多少户人家,每户每天五个,总共得多少个?”
两个哥哥都听傻了,张文静拍着脑门道,“哎呀,这真是个赚大钱的买卖啊。单靠这一个营生咱们家几辈子都不愁吃穿啊。”
张文宁也反应过来了,拍着大腿道,“有了这个买卖,俺又何必每日累死累活地做那纺车!”
张文静看了他一眼,“说得对,这可是个大营生,比做纺车挣钱多了!老大,以后你就别去做那劳什子纺车了,咱们一起做蜂窝煤吧。”
张文宁满口答应,“好啊,好啊,俺早就不想做纺车了,又脏又累,也挣不了多少钱,以后咱们就一起做这个营生,五五分账!”
见这两个憨货完全把自己撇开了,连分账的比例都谈好了,张文远真想一人给他们一脚,“哎哎哎,你们是不是把我这个发明人忘了?”
张文宁猛然想起还有个老三,连忙找补道,“哪能呢,咱们还是按老规矩来,你占两成,俺们一人四成!”
张文远直接送了他两个字,“滚蛋!”
张文宁顿时被喷得七窍生烟,“你说啥,俺是你大哥啊,你敢骂俺!”
张文远眉毛一挑,“就骂你咋了,看你做的这事,不能被骂吗?”
“再怎么说俺也是你大哥,要骂也轮不到你!”
张文远快要被他气死了,正要说几句狠话杀杀他的威风,张母连忙劝阻道,“哎呀都别吵了,老大你也真是,这可是三儿鼓捣出来的物事,你咋能只给他两成?”
张文宁也觉得自己有点儿过分了,“那你要多少?”
张文远哼了一声,“这事不要你掺和,继续做你的纺车去,到时候直接给你分钱就是。”
张文宁不服气地道,“那给俺分多少?”
张文远冷笑了一声,道,“这些东西都是我发明的,以后所有的买卖我都要六成,你们一人两成。”
张文宁顿时跳脚了,“不成,不成,这也太少了,俺不干!”
郓城马上就要迎来一场大风暴,以后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他可不能像以前那样慷慨大方了,必须把财政大权抓到手里才行。他们两人又不需要和梁山泊作对,又不需要抗金,不过是养自己的老婆孩子罢了,也用不了那么多钱。何况自己做大做强了也能反过来照拂他们,否则他们要那么多钱不仅没用,反而会害了他们。
想到这些,张文远就送了他一个八字真言,“爱干就干,不干拉倒!”
“不成,不成,两成太少了,俺不能答应!”
张文宁气得不行,但张文远就是不松口,最后张母看不下去了,温言劝张文宁道,“大郎啊,你就别和三儿争了,三儿是做大事的人,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张文宁不满地道,“他做什么大事了,俺看就是忙着找娘们儿了!”
张母的脸陡然垮了下来,“胡说,你没看到他在办私塾吗?难不成他是为了自己啊,你们的娃子不在里面读书啊?还有,他在官场上行走,不使银子谁给他升官?”
张文宁虽然很不爽,但张母说的都是事实,他也只能接受了,而且现在的老三已经今非昔比了。以前的三弟刚从牢里出来,他是俯视的,现在的老三已经重新回到了县衙,还得到了县老爷的器重,他可不敢得罪了。
“两成就两成!”张文远撇了撇嘴,“可是俺真的不想做纺车了!”
张文远快要被他气死了,“你那是自找的,我说了你多少次了啊,让你多招几个人帮你干活,你自己监督他们就行了,可是你就是不听,非要自己做,怪得了谁?”
张文宁咕隆道,“事情都让别人做了,俺们还怎么挣钱?”
张文远差点儿被噎死了,这个大哥格局也就这样了,看来得引进生产线了,不然他还要闹!
“纺车必须要做,不能放弃!”张文远看着他坚决地道,“不仅要做纺车,后面还要做织布机!”
张文宁大声叫屈,“你干脆杀了俺得了!”
“你先坚持几天,到时候我自有办法把你解放出来!”张文远想了想,转头对张文静道,“二哥,你去物色一块地,要靠近水边的,咱们围起来建一个庄子,把蜂窝煤、炉子和纺车全部弄到里面去生产,到时候我来设计生产线,保证既高效又实用。”
张文静可不像老大那样纠结,他虽然不知道生产线是什么东西,但还是连忙答应了下来,“好,俺一会儿就出去办这事。”
张文远又叮嘱道,“我们这里虽然有八百多个蜂窝煤,但是远远不够,你把地找好之后就先弄一块简易的场地出来,尽快把蜂窝煤生产出来,后续再建庄子,时间不等人啊,咱们要趁这个冬天尽快赚钱。”
张文静再次答应了,张文宁见真的没自己什么事了,连忙找存在感,“老三,这可是个大买卖,你一定要把这个秘密配方守护好,千万不能让别人学去了。”
张文远顿感一阵无语,“你想多了,这又不是什么高科技产品,别人迟早会模仿出来的。”
张文静顿时蔫了,“啊,那咋办?”
张文远道,“没有好的办法,咱们只能在竞争对手反应过来之前把该赚的钱都赚了,以后就和他们比拼质量、规模、渠道和服务,咱们有先发优势,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张文静听得一头雾水,“你说的啥,俺咋听不太懂呢?”
张文远无奈,只得给他普及了一下自己都十分浅薄的市场营销知识,“俗话说一步先,步步先,咱们已经占了先手,还怕被人比下去吗?”
有了他的打气,张文静再次鼓起了勇气,“好,就按你说的做,俺就不信了,俺也不比别人蠢,凭啥不能发财?”
说完他就把袍子一甩,雄赳赳气昂昂地去创业了。
张文远淡淡一笑,回到房间连续烧燃了几个蜂窝煤,分别放到炉子里去,然后叫来袁安和侯鼎,让他们二人一人挑着几个热气腾腾的蜂窝煤炉子去县衙——他要去给县里的领导送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