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不安的边境线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寒门大掌柜!
十月十八日,金秋的燕州城飘满了桂花的香气,街头巷尾的百姓忙着收获果实,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做着准备。
“哎呀,这棉布真是厚实,比原先瑞丰号的棉布还要宽、还要厚,哪里买的,现在多少钱一尺?”
城中五尺巷内,一个妇人拉住一个认识的小媳妇询问着。
“这是昭明布庄的棉布,原先非常便宜,只有五文钱一尺,现在贵了许多,卖五十文一尺。”
“五十文?”
那妇人皱着眉头啧啧出声,随后抚摸着棉布,说道:“不过跟以前瑞丰号卖的棉布相比,也不算太贵。这棉布比瑞丰号的棉布要宽三成,同样一尺布就多了许多面料,五十文的话,也还可以,我也去买一些回去,天气就要冷了,回去做身冬衣。”
那妇人说完便兴冲冲的来到昭明布庄,此时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买主。只见门口一个招牌上赫然写着“秋日大酬宾”:有买有赠,买布一尺,赠送粗糙棉布三寸!
此时一名伙计站在昭明布庄的门口,对着外面排队的买主大声喊道:“大家不要拥挤,人人都有份!不过有言在先,赠送的粗糙棉布原本是刘家布庄出售的残布,诸位带回去只能做抹布、拖布使用,切不可用来裁剪衣服,否则本店概不负责啊!”
此时刘昭就在柜台后面,刘耒满面笑容的站在旁边,凑近说道:“公子放心吧,现在咱们的棉布颇受欢迎,不但燕州城内外的百姓、大户争相购买,就连南安堂等贸易行都派人前来订货,要向别州贩卖。前几日郭掌柜就派人送来了订单,一共定了三千匹棉布。”
“嗯。”
刘昭点了点头,眼下棉布生意火爆,连同肥皂生意在内,自己有了两条稳定的财路,经济基础已经初步打造完毕,也是时候开始打造上层建筑了。
“不知道修建类似于宋明时期屯堡样式的小城,需要多少钱粮消耗?”
刘昭心中想了想,暗道:“不如去找郭掌柜询问一下,顺便谈一谈下一批肥皂订单的事情。听郭掌柜的意思,下一批定的肥皂要大幅增加数量啊,时间上要让郭掌柜那边宽限一些时日。”
刘昭想好,便对刘耒说道:“对了,各工坊的主事人选你定下没有,虽然现在瑞丰号封存以待后用,不过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启用的,到时候城中这边的生意会由你负责,各工坊必须要有人主事的。”
刘耒说道:“公子放心,我正在挑选合适的主事人选,我选好后,会尽快禀报给公子定夺的。”
“那就好。”
随即刘昭乘坐马车来到南安堂,郭奉节闻讯出门相迎:“呵呵,刘公子到访,我这南安堂可谓是蓬荜生辉,快请进!”
“郭掌柜太客气了,按年纪,郭掌柜便是我的长辈,以后切不可如此。”
二人寒暄几句一同来到后院茶房,仆人上茶后,便谈起了肥皂生意的事情。
“爹!”
片刻之后,郭文蒴端着一盘果脯走了进来,嗔怪的对郭奉节说道:“人家刘公子罕见登门,一来你就谈生意,也不好好招待人家。”
刘昭闻言不由一阵脸红,连忙起身行礼:“郭姑娘太客气了,在下谢过。”
“呵呵,刘公子客气,快尝尝这些果脯,都是自家做的,外面可吃不到的。”
“谢谢。”
一旁的郭奉节笑着说道:“是啊,刘公子快尝尝,别说外面吃不到,就连老夫也是很少尝到--这些果脯都是小女亲手做的,而且还要心情好的时候才会动手。”
刘昭闻言心中暗喜,又是行礼致谢,郭文蒴却脸颊一红,不敢抬头看刘昭,低头说道:“刘公子还是跟我爹谈正事吧,我先走了。”
刘昭看着郭文蒴的背影也愣了一会儿,直到郭奉节咳嗽了几声,才回过神来:“郭姑娘贤良淑德,在下佩服,不知哪家公子有福分,能获得郭姑娘芳心,日后我也好讨一杯喜酒喝。”
“哈哈。”
郭奉节摇头说道:“哪里有人看得上小女,至今还未许配人家。”
“哦~”
刘昭意味深长的应了一声,然后便与郭奉节继续闲聊起来。
“对了,有一件大事不知刘公子听说没有?”
“大事?”
刘昭问道:“燕州城内,还有什么比刘家败亡还大的事情?”
郭奉节叹息一声,说道:“我前几日宴请了几位北面儒州的客商,都是些生意上的朋友。听他们说起,北面境外的胡人部落进来非常不安分,朝廷已经将边境上的榷场全部关闭了,儒州城的守军也进入了戒备状态。”
“嗯?”
刘昭微微皱眉,这可当真是大事,暗道:“看来这大宣帝国也和华夏历朝历代一样,北面的胡人一样的心腹大患。”
不过刘昭只是大概知道天下的大势:大宣帝国位于天下正中,北面的胡人的地盘,西面的土蛮,东面是大海,海的对面也有国度,具体情况不知道,而南面则是几个帝国,从西往东依次是大蜀帝国、南楚帝国和大越帝国。
具体到北面,刘昭只知道胡人也是分为许多的部落,具体情况也和海外的国度一样,脑海中找不到详尽的信息,于是问道:“不知北面的胡人是个什么情况,郭掌柜知道吗?”
郭奉节点头说道:“在北面,一共有数十部落,不过这数十部落分属于西北方向的黑色鞑靼、正北方向的林胡,以及东北方向,与我大宣隔海相望的东夷国。”
“这次在边境上蠢蠢欲动的,就是正北方向的林胡了,我听说边境上已经出现了林胡骑兵的踪迹,一些边境上的村子遭到了洗劫,朝廷的兵马已经与胡人骑兵发生了冲突,再具体的情况,我便也不知道了。”
刘昭听完心中顿时警觉了起来,虽然大宣帝国与华夏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不一样,但是想来北面的林胡和历史上的匈奴、突厥都是胡人,秉性应该都是一样的。
按照刘昭对华夏历史的了解,眼下出现的情况,多半就是胡人大举南下的前奏了。
“胡人是在试探,如果大宣帝国的反击有力,各地的防御得当,胡人便会小规模的劫掠一番作罢。但如果胡人遭到的抵抗疲软,恐怕就会顺势大举南下,开始攻城略地了!”
想到这里,刘昭便没心思再闲聊了,于是与郭奉节告辞。临走的时候,刘昭拜托郭奉节帮忙打听修建屯堡所需的钱粮数额,郭奉节闻言大吃一惊,不过还是答应了下来。
刘召顾不上郭奉节的反应,坐上马车直接返回城北农庄:“改建城北农庄、修建屯堡的事情,必须立即提上日程了。不管胡人会不会南下,有备无患总是没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