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老同学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重生70:大搞集体生产,打造天下第一村!
钱不对?
咋个不对了?
“爸,村里卖鱼的钱……是不是也该有小鹃儿一份啊?”
李家台子往海城的钢铁厂卖鱼,这事整个永河县,哪有不知道的。
啥?
还真是好女婿啊!
连这个钱都惦记上了。
“好,好啊!不就是要钱吗?行,156块3毛钱,我家4口人,该有我这大闺女39块零……也别零了,这是40块钱,拿走!”
杜立德数出4张大团结,直接拍在了炕上。
庞秉新刚要伸手去拿,杜鹃连忙给拦下了。
“爸,秉新不是这个意思,他是……跟您说着玩儿的。”
“别,我当真了,也怪我糊涂,早就该想着的,还麻烦我这女婿说出来。”
杜立德说着,把钱塞到了杜鹃的手里。
“就今天这一回,往后,你们两口子还是少登我的门口,当初你出嫁的时候,我就说了,是福你享,是罪你受,你过成啥样,也别来我这门口哭,行了,也不早,赶紧带着你的口粮,走人。”
杜立德说完,也不管杜鹃如何拉扯,甩开女儿的手,转身出了门。
刚到街口,就看见李天明开着拖拉机,后斗上坐着三个弟妹,还有……
宋知青!
唉……
老子这辈子是倒的什么运。
李天明也看见了杜立德,见他黑着脸,一副晦气模样,没搭话,开着拖拉机就走了。
他这是带着弟妹和没过门的小媳妇儿去大柳镇赶集。
本来想去县城的,可这天太冷了,而且一来一回的,等到家天都黑了。
一路上又捎上了不少乡亲,手里有了活钱,都是去赶集,添置年货的。
大柳镇和李家台子就隔了一条河,可是要想过去,却得饶十几里路。
今天是大集,小商贩在城里是被严厉打击的,但是在农村,却没什么人管。
谁家过日子不需要个针头线脑的,供销社里倒是有的卖,可却要工业券。
县城里的大百货商店不要工业券,又离得太远,谁为了买根针,跑四十几里路?
于是对这些小商贩,镇上的公社干部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县里要是来了指示,就清理一下,否则的话……
谁不都得活着啊!
李天明先带着几人去吃饭,街上有个馄饨摊子。
一人要了一碗,做生意的是个女人,背着个孩子。
等端着馄饨过来的时候,一眼认出了李天明。
“是你,李天明?”
熟人?
李天明看着对方,眉眼是有几分熟悉。
可他毕竟是重生过来的,除了亲人,其他认识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了。
“你是……”
女人有些尴尬,撩了下额前的头发。
“张丽梅?”
看到女人额头上那个红色的胎记,终于让李天明记起了对方的名字。
“你还记得我。”
李天明能想起她的名字,这让张丽梅很高兴。
“我听人说,你上报纸了,当初老师都说,你将来肯定有出息。”
再有出息,也赶不上你啊!
上辈子,张丽梅可是把生意做到香江的大老板。
真正的白手起家,靠着肩挑的馄饨摊子,一步步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李天明也是后来听别人说的。
改开以后,张丽梅就把家里的房子卖了,进县城开了第一家个人的早点铺子。
有了资本以后,又去了海城,靠着好手艺,愣是做起了自己的馄饨品牌,加盟店开到了全国各地,连香江都有她的铺面。
李天明还是后来看电视,正好看到张丽梅的专访,才知道如意馄饨的创始人,竟然是他的初中同学。
“你这是……”
“嫁人了,这是我儿子牛牛!”
李天明看着那个明显和正常孩子不一样的小男孩儿。
后来有个词,专属于这类孩子——唐氏!
“你男人呢?”
让媳妇儿带着孩子出来摆摊做生意,男人不管不问,算个啥?
“死了!”
呃……
李天明想给自己一嘴巴,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是往老同学伤口上撒盐啊!
“对不起,我不知道!”
张丽梅苦笑了一声:“没啥,现在一个人也挺好,你们先吃着,不够叫我。”
说着又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她是你同学?”
宋晓雨犹豫着问了一句。
“嗯!上学的时候,她成绩挺好的。”
现在这年头,成绩再好也没用,上限就摆在哪里。
要么初中念完考中专,要么再念两年高中,然后哪来的回哪去。
城里的高中生都安排不了工作,更何况是农村的。
运气好的,被推荐上大学,是推荐,这年头没有高考那么一说。
运气不好,拿着个高中学历,回家种地。
“她的孩子……”
宋晓雨没好意思再说下去,谁都看得出来,那个孩子不正常。
馄饨三毛钱一碗,不要粮票,李天明他们吃完,也没再打扰张丽梅,把钱压在了碗底下。
遇见未来的商界女强人,将其招揽至麾下。
拉倒吧!
那是小说,这是现实。
转了一圈下来,除了几朵手工头花,啥东西都没买。
不过宋晓雨和李蓉倒是逛的兴致勃勃的。
看起来,不管哪个年代,逛街永远是女人本能喜好。
眼见到了下午,天又变冷了,李天明决定加快速度。
奔着镇上最大的供销社去了。
他手上还有几张布票,看看有没有好的成衣,给宋晓雨也买一身。
两人没有订婚仪式,新衣服好歹要买。
宋晓雨本来要推辞,但听李天明说这是规矩,而且过年的时候,还要去三叔四叔家拜年。
便没再说什么。
这年头衣服的款式也没什么新花样,挂在那里,不问售货员,都分不清男女款。
捡着颜色鲜艳些的挑了一身,直接付钱,给票,拿着衣服走人。
接着又给小五买了不少小玩意儿,李天明特意买了一包糖,交给了宋晓雨。
他们两个定亲的事,经过四婶儿的宣传,已经人尽皆知。
这包糖是给宋晓雨拿去知青点散给大家的。
家里什么都不缺,年货早就备齐了。
临走之前,李天明寻了条胡同钻进去,等出来的时候,手里多了一个粗布口袋。
拖拉机停在镇公社的大院里,往回走的时候,又遇到了张丽梅。
“找你的钱!”
原来她是特意在这边等着的。
李天明有些尴尬。
“谢谢你,老同学,不过……不用!”
说着,把钱塞进李天明的手里,转身挑起她的馄饨摊子,晃晃悠悠的走了。
攥着手里的一把零钱,李天明只觉得自己的行为蠢到家了。
“她可真坚强。”
听着宋晓雨的评价,李天明也不知道该作何感想。
这年头,人要是少了那几根钢骨,还能剩下什么呢?
在镇公社大院等了一会儿,有些采买完年货的乡亲陆陆续续的过来寻他们。
几个人凑在一起,免不了说起刚刚买年货的经历。
“天明,你是没瞧见,大鱼淀的何老五看见我把钱掏出来,眼珠子都直了。”
众人顿时发出一阵爆笑。
大鱼淀也是挨着那座山的一个村子,当初闹灾那几年,为了争夺那座山的所有权,两个村子没少干架。
最后还是李家台子的人心更齐,饶是大鱼淀的何家联合了另外几个村子的人一起上,也没能斗得过李家台子。
再后来,几个村子之间便结下了仇,不再和李家台子来往,甚至连婚嫁都断了。
今年大家伙的腰包厚实,自然免不了要来炫耀一番,让那几个村子的人好好看看,李家台子真的富裕了。
还不把闺女嫁过来吗?
呃……
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左近几个村子都不和李家台子婚嫁,想要娶媳妇,嫁闺女,只能找离得远的人家,走动都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