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 > 第240章 县中故友

第240章 县中故友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穿越乱世成兵户,从领媳妇开始!

李原想了想,对秦老说道。

“少则十几天,多则半个月。”

“朝廷便会在县城,举办我这个青原县伯的授土授民之礼。”

“告诉九娘,当日我便会在城中留宿。”

听闻此言,秦老连连点头。

“好,到那时,伯爷双喜临门。”

“岂不美哉。”

双方的事情已经谈妥。

李原带来的忘忧浆也入了库。

只是九娘迟迟没有回来,李原知道。

九娘毕竟是女儿家,这种事情多少还是有些害羞。

李原起身与秦老告辞。

下楼便出了这醉香居。

李原向前走了几步,转头看向身后的酒楼。

心中不由得美滋滋。

和九娘确立了关系,这醉香居,以后就可以算作自己的产业了。

不过以李原现在的身家,自然不会贪图这座酒楼。

但美人投怀送抱,更是奉上了倾家资产。

你说李原心中不美,那是不可能的。

李原招呼了一声手下队伍便离开了醉香居。

此时在醉香居的三楼一扇窗扉之后。

看着李原远去的背影,九娘站在窗前,面颊泛起红晕。

看着九娘颇为动情的模样,身后的秦老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这些天,你便好生准备。”

“既然李原...伯爷答应了。”

“你就是他的人了。”

“到时候可别误了事。”

九娘转头,露出了一个颇为自信的笑容。

口中呢喃的说道。

“放心,秦老,这个不用你教。”

“尽管这个小兵户,现在已经位居青原县伯了。”

“不过在我眼中,他也还是那个第一次见面的毛头小子。”

“回想他第一次来卖酒时的手段,还是让我忍俊不已。”

九娘又自言自语道。

“真没想到,我这清白身子,最终会便宜了这个小子。”

秦老淡淡一笑,轻声回道。

“人生在世,一切都是缘分。”

“你与这位青原伯有缘。”

“一定要好生珍惜。”

不提颇为唏嘘的秦老与九娘。

李原此时,已经来到的了乔怀山的乔家布庄。

这位乔老板,也得到了青原伯要来拜访自己的消息。

早早的带着四五名伙计,在布庄门前等候。

这位乔老板,也算是李原的故交了。

李原最早的纺织机和纺车,还都是人家送的。

乔老板为人忠厚,做事经商都是诚信为本。

李原对他很有好感。

见青原伯亲自来给自己送布匹。

乔怀山连忙给李原见礼。

“草民见过青原伯。”

听闻此言,李原则是一笑。

“乔老板,你我可说是故交。”

“你这话可就说的见外了。”

乔怀山没想到李原如此的念旧,心中颇为感激。

连忙请青原伯入布庄一叙。

走入布庄,李原左右一看。

几个月不见,这乔家布庄眼见着大了不少。

乔怀山笑着说道。

“多亏了青原伯的麻布。”

“东乡村工坊运来的麻布,纹理织的密实,数量又足。”

“这一阵子,麻布的价格又居高不下。”

“我可是托了伯爷的福气,挣了不少财帛。”

“索性将左右的店铺兑下,也扩大了布庄的门面。”

李原听闻也是微微点头。

这位乔老板也算是善于经营,生财有道。

再加上李原提供的货源实在是好,短短几个月就获利颇丰。

又与这位乔老板闲聊了几句,他却有些唉声叹气。

李原细问他才说道。

“青原伯有所不知。”

“如今这青原县,四方不靖,匪患不绝。”

“我的商队,出去收麻布也被抢了三次。”

“如今这青原县的商路,被匪患所扰。”

“这县城也日渐萧条。”

李原听了乔老板的话,却是点了点头。

青原的匪患已是顽疾,严重影响了县民的生计。

自己现在已经是青原县伯。

肃清匪患,也是自己的责任。

他对乔怀山温言说道。

“乔东家,放心吧。”

“那些山匪猖狂不了多久。”

“我必讨伐之!”

李原现在的百余精骑,自保有余。

但要剿灭山匪,尤其的攻坚破寨,便有些不够看了。

主要是用这些精锐骑兵,去攻土匪的寨子实在是太浪费了。

折损一个,李原都要心疼死。

李原早有谋算,自己获封青原县伯,举行过授土授民之礼后,便可以编练兵马。

这些山匪,便是自己练兵的好目标。

与乔老板交付了麻布,又在乔家喝了一杯茶。

李原便带人离开了乔家布庄。

李原的最后一站,去的是督军府的武器作坊。

这处作坊,主要是为督军府麾下的郡府兵,打造各种兵器铠甲。

地点就在督军府衙门的北街,是一处很大的院落。

李原运来的几千支箭杆,便是这处作坊的订货。

来接收箭杆的,也是李原的老熟人。

督军府左司马张魁。

见了面,张魁直接躬身行礼。

“卑职拜见青原伯。”

李原一笑,连忙摆了摆手。

“唉,张大哥不必客气。”

“你我本是莫逆之交。”

“张大哥对我又多有助力。”

“咱们兄弟论交就好。”

李原的大度让张魁是感激不已。

毕竟一位县伯愿意和你兄弟论交,这是多大的面子。

李原招呼兵户,将箭杆运入工坊,又对张魁说道。

“多日不见,我答应给张大哥的酒,今日也一并给你运来了。”

看着眼前的几十瓶忘忧浆。

张魁的眼泪,唰的就流了下来。

李原还是军堡都尉时,承诺给张魁每月送酒。

没想到李原都当了县伯,依旧是信守承诺。

“伯爷不忘旧情,张魁感激不尽。”

“伯爷但有吩咐,在下必尽力而为。”

张魁这人,武艺不错又颇有能力,为人更是重情重义。

李原甚至想等时机成熟,便将张魁挖到自己麾下,做名行军司马。

以张魁的能力是足以胜任的。

李原现在深感自己身边缺乏人才。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道理李原还是懂的。

交付了箭杆,辞别了张魁,李原的县城之行就算是圆满完成了。

他给跟随自己而来的东乡兵户和护卫骑兵每人打赏了200钱。

让他们在城中采买所需之物。

之后便运着酒坊所需的粮食返回东乡村。

此时的东乡村,外墙的工程已经开工。

李原给的工钱足,附近越来越多的外村乡民和兵户过来做工。

此时,在工匠营附近,又起了数座营地。

这些便是这些外村乡民兵户的临时居所。

李原返回东乡时,已经是黄昏。

但工地上的力夫与工匠依旧忙碌。

力夫们用扁担挑着土石,送到指定的位置。

工匠们便指挥力夫打夯筑墙。

李原将从县城运回来的粮食入了酒坊的仓库。

远远的就看见钟文秀,带着一干工匠奔走在土墙附近。

这位文秀姑娘的身上已经沾满了泥灰。

不过她却毫不在意。

李原这才明白,她平日里只喜欢穿粗布灰衣的原因。

原来是沾了土石泥灰不显眼,也好清洗。

李原看她忙碌却也不好打扰。

便去看新建好的砖窑。

山脚下的砖窑也已经有两座竣工开始烧砖。

钟友才与几位窑主,都在窑旁监督着力夫与工匠采土制砖。

李原看了一阵,这制砖的过程虽说并不复杂,但也颇有门道。

首先便是选土,必是黏性极好的黄土,色纯质细者方可用。

之后便是去除杂质,通过浸泡踩踏的方式制成泥料。

这些泥料放入提前做好的模具中,便可制成砖坯。

经过一段时间的阴干修形,就可放入砖窑烧砖。

其实这些青窑村的窑主与工匠,真正掌握的核心技术是烧窑的控火。

砖坯的摆放,何时预热砖窑,何时文火,何时大火,何时保温退火。

都是这些窑主工匠的不传之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