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 助攻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等李芳一行大太监见到隆庆皇帝的时候,他头上绑着绸带,李芳连忙上前道:
“皇爷的头疾又犯了?”
隆庆皇帝点点头说道:
“太医已经用过针了,不碍事。”
隆庆皇帝在裕王府的时候就有严重的头疼毛病,做了皇帝后愈发严重了。
听说太医看过了,李芳还是不放心地说道:
“左顺门外那件事,就由仆臣派人安抚回去,不能让这些言官小臣扰了圣驾。”
隆庆皇帝苦笑一声说道:
“你劝?就是内阁李首辅来了,也赶不走那帮家伙。”
“平日里这些言官小臣无礼都要闹三分,这次他们还占了理,又岂能善罢甘休?”
李芳听出了隆庆皇帝息事宁人的想法,于是顺着说道:
“苏翰林是詹事府官员,没有议政的权力,应该按照李首辅的意见申饬一下他,这样也能让左顺门外的那些言官罢去。”
隆庆皇帝扶着额头,其实他本人还是觉得苏泽建议不错的,至少能让皇帝多一个了解民情的渠道。
只是苏泽太能惹事,这些言官都左顺门扣阙了。
可这样一来,又显得自己是被言官逼迫着申饬苏泽,隆庆皇帝心中也有些不甘心。
他还是挣扎了一下说道:“这是司礼监的公议吗?”
就在李芳准备说这是司礼监公议的时候,突然冯保抬头说道:
“陛下,仆臣这里有一份奏本。”
“奏本?”
“江宁织造杨清太监的奏本。”
江宁织造太监?
李芳有些疑惑,江宁织造太监是宫廷外派在江宁,负责皇室布料采买的江宁制造局。
因为设在鱼米之乡的江宁,是个宫内太监人人羡慕的肥缺。
杨清是前朝旧人,和冯保没什么关系,为什么他要在这个时候上杨清的奏本?
李芳知道事情不对,但是在这个时候,他也不可能拦住冯保,只能看着冯保将杨清的奏本送到了隆庆皇帝面前。
织造太监给皇帝上奏本,这也是正常的事情。
一方面,这些外派的太监,需要和皇帝维持感情,需要定期请安汇报工作。
另一方面,这些外镇太监,其实也有监视地方的职责,算是皇权的触手。
看着杨清的奏本,隆庆皇帝的脸色是越来越难看!
等到看完之后,隆庆皇帝直接将奏本拍在御案上,怒道:
“清流清流!这就是朕的清流!?”
李芳连忙上前说道:
“陛下息怒!保重龙体啊!”
隆庆皇帝的头更疼了,他指着御案上的奏本,对着李芳说道:
“你看看,这些就是朕的清流!”
李芳拿起御案上的奏本,等看完了之后,他的手脚冰凉。
原来,江宁织造太监杨清这次的奏本,说的不是江南制造局的事情,而是如今南直隶的一件大事。
海瑞到任江宁后,立刻进行了清田工作。
所谓清田,就是明代抑制豪强土地兼并的常用手段,就是鼓励小民诉讼大地主,官府再支持小民从大地主手里分一部分田给百姓。
这是因为地方上大户的土地,往往都是兼并小民得来的,在兼并的过程中肯定都有说不清楚的地方,只要官府偏向普通百姓,就能在实质上起到抑兼并的效果。
当然,有多少地方官员清田是真的为了抑兼并,有多少官员是用清田作为借口敲打地方豪强,有多少官员清田是为了自己捞钱,这也都是说不清楚的事情。
但是海瑞清田,确实是为了抑制兼并,想要让江南的大地主吐出一点土地出来。
结果海瑞清着田,就清到了松江府的大地主,已经致仕的徐阶徐阁老家里。
海瑞的清田令发出来,就有不少百姓拿着讼状,状告徐阁老家里抢占土地,发放高利贷等恶行。
海瑞这个应天巡抚立刻开始了调查,他很快就调查到了,徐阶徐阁老的家族,在松江府拥有土地六万亩。
不仅仅是土地,徐阶家族还从事当地的高利贷生意,他的儿子徐璠和徐琨本性贪婪,在松江府营造豪华府邸,一边拿着几万两银子放高利贷,一边却还拖欠着朝廷的税钱。
海瑞派遣官吏上门催要拖欠的税钱,徐阶的子孙也态度嚣张,甚至还组织乡野士绅抗税。
一时之间,整个江南到处都是议论徐阶父子的声音,大量百姓前往衙门诉讼徐家。
作为江宁织造太监的杨清,自然将这件事写成了奏本,派人快马加鞭送到了京师。
隆庆皇帝捂着脑袋说道:
“徐阶当政多年,他的家人横行松江,科道都是瞎子还是哑巴?”
“张口闭口说自己是大明言路!松江之事可有一人上奏?”
“这就是我大明的清流!现在这帮清流还在左顺门叩阙,要逼迫朕!”
李芳心中咯噔了一下,知道事情要坏,显然皇帝是要将怨气全部撒在言官头上了!
他连忙说道:
“陛下息怒,这奏本上的只是杨清一面之辞,未必做的数,左顺门外的言官也和徐阁老这件事没关系。”
李芳下意识地想要回护这些言官,听了他的话,隆庆皇帝也算是冷静了一些。
这倒不是因为李芳和徐阶有什么旧情,而是李芳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司礼监这个体系的最高位者,他下意识的要维持现状。
不是有句话说,“当权者都是保守派”。
提出变法的,往往都是在野派,而执政派一般都希望政局稳定,他们才能继续执政下去。
李芳自然不希望内朝外朝的矛盾激化,那他这个掌印太监的位置就会动摇。
冯保这些虎视眈眈的秉笔们,无时无刻不想要将自己拉下来。
好不容易劝住了皇帝,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人通传,内阁的四位辅臣请求面圣!
隆庆皇帝以为是为了左顺门叩阙的事情,对着李芳说道:“宣!”
不一会儿,内阁四人站在御座前。
隆庆皇帝有些虚弱的说道:
“四位爱卿是为了左顺门的事情来的吧?”
四名内阁辅臣都沉默了一下,最后还是高拱迈步出列说道:
“陛下,臣等是为了应天巡抚海瑞刚刚送到内阁的急奏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