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北影厂编剧梁晓生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刚来北影厂就能见到未来的大明星江衫,那以后会不会有机会见到刘小庆、朱霖和龚雪呢?
怀着对未来的期待,胡为民住进了404室的单人宿舍。
宿舍面积不大,里面有一张单人床,靠着窗户的位置摆放着一张书桌和一把椅子,除此之外,还有一组木柜子。
木柜是空的,可以用来放衣服。柜子旁边挂着镜子,镜子下面是铁质支架,支架上放着一个搪瓷脸盆。
搪瓷脸盆家家户户都有,里面还有各种花纹和图案。
宿舍里面的这个脸盆里面就是牡丹花图案,脸盆也许用得久了,里面还能看到锈蚀的痕迹。
“谢导,招待所里的厕所在哪?”
“楼道走到头就是。”
胡为民已经猜到厕所是啥样的了。
大体上,这一时期筒子楼的厕所都是非常老式的那种,地面铺了层水泥,易积水且防滑性差;墙面白灰剥落,墙角霉斑明显;异味重,蚊蝇滋生,尤其夏季卫生状况极为恶劣。
小便池不是独立的,而是设置一个长条形的槽,上面一根管子往下滴水,大便池是蹲式的,一个长槽,用挡板隔开。
啧啧,要是上大号的时候不小心掉下去……
呃,这真是一个非常有味道的回忆。
不过,这一时期的条件都这样。不,应该说住筒子楼已经很好了。
毕竟他住四合院那会儿,还要倒夜壶呢。
现在他想上厕所了,出门走廊尽头就是厕所,已经非常方便了。
当然,没有朗润好公寓好就是了。
毕竟,那是大学教职工宿舍,远不是招待所可以比拟的。
想通后,胡为民愉快地接受了今后一段时间的住宿条件。
放好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后,他又问道:“谢导,您也住这栋楼吗?”
“嗯,筹备期间都住这儿。”谢铁丽点点头。
胡为民眼前一亮,问:“那您住哪,我要是有关于创作上的疑问,好去找您。”
“我就住你隔壁。”谢铁丽道。
胡为民出门左转第一间房就是谢铁丽的宿舍。
“那好,我去找您,您可不能把我拒之门外。”
“那肯定不能。”
等胡为民安顿好后,谢铁丽又带他去见了《甜蜜蜜》的另一位编辑。
巧合的是,另一位编辑也住他隔壁,是在他的右手边。
“小梁,这位就是《甜蜜蜜》的作者,胡为民同志。今后,你们两人配合着完成剧本改编。小胡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你也要多多指点。”
敲开门,进入宿舍后,谢铁丽介绍道。
“小胡,他是我们厂的文学编辑,叫梁晓生,你们日后多亲近亲近。”
原来他就是梁晓生啊!
胡为民看着眼前的男子,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梁晓生穿着上身毛衣,下身是蓝色长裤。他身材瘦削,头发茂密,眉毛弯弯还很浓密。眼睛炯炯有神,鼻梁坚挺。虽然不是个帅哥,却也长得很精神。
在胡为民的记忆里,梁晓生有兄妹五个,他排行老二。
在他上面有一个哥哥,患精神病。下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家境比较困难,需要靠他的工资支撑。
他中学毕业就去生产建设兵团搬木头,虽然艰苦,但每個月能挣40元贴补家用,不过也是从那时候起,落下了病根。
为了改变命运,他开始写作,靠着努力和才华,成了部队文艺骨干。
1974年,复旦大学的一位老师去招生,中文系一共就俩名额,梁晓生凭借《向导》一书,成功去了复旦大学读书。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了北影厂文学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那年头,物以稀为贵,按理说,梁晓生有着名牌大学毕业生的身份,找对象应该不成问题。每每有人介绍姑娘,他是个实诚人,总会直言:“我家庭负担很重,父母身体不好,哥哥患有精神病,每月都要邮钱给他们……”
话音未落,姑娘们落荒而逃。我找对象,可不是扶贫,这么差的家境,对不起,本姑娘实在有心无力。一来二去,梁晓生对自己的婚姻大事也不抱什么希望。
所以,他都30岁了还没结婚。
他的名气比不过莫言、余华、贾平凹,但也是“知青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写过《今夜有暴风雪》《年轮》等等。
他的作品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普通人的命运和时代变迁而著称,兼具现实主义深度与人文关怀。
后来成了中國著名作家、编剧,后世有一部电视剧《人世间》成了年度剧王,就是根据他的原著小说改编的。
此时的他尚未发迹,只是个菜鸟编剧。
胡为民在打量别人,梁晓生也在打量他。
身姿挺拔,丰神俊朗,年纪轻轻,还那么有才华,想想自己,三十岁了,还没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成绩。
真是让人羡慕啊!
梁晓生见到胡为民的瞬间,心中很是惊叹,随后便是一阵夸奖,“原来您就是胡老师啊,您的《甜蜜蜜》写得真好,我也是您的书迷,这次能当《甜蜜蜜》的编剧是我的荣幸。”
胡为民客客气气道:“梁老师,在编剧行业我还是个新人,到时候少不得要叨扰你。”
“好说,咱们一起进步。”梁晓生见他没有一丝傲气,好感顿生。
胡为民看了眼床上和桌子上几乎被铺满的稿纸,问道:“梁老师,咱们什么时候开始改编剧本?”
许是注意到了他的眼神,梁晓生有些不好意思,他憨厚一笑,道:“胡老师,不用那么着急。剧本改编不是一时半刻能完成的。就算改编完,还要提交审核,审核通过后,还要跟组的。”
他又看了眼谢铁丽,继续道:“胡老师刚来,不如好好休息一天,转一转北影厂,明天咱们再讨论剧本该如何改编。”
胡为民见谢铁丽没反对,便点头道:“好,我听梁老师的。”
……
次日一早,胡为民的生物闹钟就叫醒了他。
临近年末,燕京的天气是越发寒冷了。
好在北影厂的宿舍有暖气,诶,冻不着他。
还是筒子楼好,有集中供暖,可比住四合院,还需自己烧炉子舒服多了。
用热水洗漱一番,解决生理问题后,胡为民拿着北影厂提供给他的餐票,美滋滋地赶去职工食堂。
路上,他碰到了正在晨练的梁晓生。
胡为民赞叹道:“梁老师好精神,这么冷的天还不忘锻炼身体!”
“唉,我也想偷偷懒,只是早年工作的时候伤了身体,要是还不锻炼,我怕自己身体会慢慢垮掉。”梁晓生见是胡为民,苦笑着解释道。
胡为民严肃道:“诶呦,有梁老师这个表率在,我也不能偷懒。今后每天早晨梁老师务必叫我,我要和你一起锻炼身体。”
他突然醒悟过来,现在他要是不锻炼身体,等到四旦双冰长大,他都玩不动了,到时候即使有钱有地位,也没什么用了。
“好,有个锻炼的搭子也能督促我。”梁晓生开心道。
他自然不知道胡为民的邪恶念头,要是知道,肯定会狠狠呸他一口。
等梁晓生锻炼完后,两人一边聊天,一边走向食堂。
名义上北影厂有上千名职工,但每天去食堂吃饭的却没那么多人。
还是性质不一样,北影厂是制片厂,有剧组在厂里的摄影棚拍电影,也有剧组出外景,想要集齐所有人,真不容易。
不过就食堂来说,北影厂真没话说,比燕大的教职工食堂好多了。
这年头,文艺工作者在单位食堂的伙食都还不错。
不过,出外景以及同香江剧组拍电影不算。
出外景伙食供应不足,和香江剧组合作,双方待遇差别也是极大。
上辈子胡为民就听说刘小庆主演《火烧圆明园》时,大陆的人就受到了香江那边的区别对待。
香江剧组成员大吃大喝,有鱼有肉,大陆剧组只有馒头咸菜,过分至极。
有一次刘小庆饿得身体发颤,不得已带头罢演,这才让他们的伙食标准提高了一些。
咳咳,扯远了。
北影厂食堂的伙食真不错,有肉菜有素菜,肉菜也就一毛多,即使算上通货膨胀,也比后世来得便宜。
味道那就更不用说,比燕大的好。
胡为民点了两份肉菜,又吃了两大碗米饭,吃得他满嘴流油,肚子发胀,才遗憾停下筷子。
他吃饭的样子把梁晓生吓坏了,“难道胡老师在燕大都吃不饱饭吗?”
这些话,他只敢在心里说说,万万不敢说出口,害怕刺激到胡为民的自尊心。
胡为民其实不在意这些,他是干饭人,碰到合胃口的,不多吃点,总觉亏得慌。
吃完饭后,两人一边散步,一边消食。
“胡老师,一会儿你是回宿舍,还是跟我去文学部?”
胡为民略作思考,回道:“梁老师,我跟你去文学部学习一下吧。我还是个编剧新人,还需要你指点一番呢。”
就像他说的,故事虽然是他的,但究竟该如何写剧本,他还是个门外汉。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到底和小说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