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对不起,我的爱人是祖国[快穿] > 对不起,我的爱人是祖国[快穿] 第236节

对不起,我的爱人是祖国[快穿] 第236节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对不起,我的爱人是祖国[快穿]!

也有人是人生第一回 出国,克服了数不清多少生活和工作上的障碍和困难,盼望着工作结束以后,能休个回国探亲的假。

大家坐在一起,就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他们是中国的工人,中国的士兵,中国的医生。

如果问他们为什么要离开舒适,离开习惯,离开亲人和爱人,离开他们的家乡故土,可能会有很多“五花十色”的回答。

有人为理想而来,有人为职责而来,有人为个人的发展,有人为家庭的未来。

如果问他们,来帮一群素昧平生,肤色截然不同的外国人建铁路盖医院有什么意义,或许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理解。

但既然来了,就要把活干好。

这就是中国人,总有一种不好形容的,一致的调性。

正如同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形式不同的牺牲和奉献,或者轰烈,或者平淡。

但在中国人质朴的理解里,他们更认同另外两个词,叫做勤劳和善良。

***

宁馥带着辣椒酱坐上回总部营地的车。

宁舒英送她的那截巴西木这几天可算是受足了折腾。

——但看起来还是和刚泡在那盛水的浅盘子里时没什么两样。

宁舒英都已经对这东西发芽不抱希望了。

宁馥笑:“等回去,找个朝阳的窗台放它。”

和她们坐一辆车的杜长忠插话,“你看,这不是挺有生活情趣的?”

宁舒英疑惑地眨眨眼。

宁馥知道杜长忠说的是什么意思。

——总部营地可还有人等着她呢。

——据杜长忠那“毫不夸张”的说法,人家都快等成望夫石了!

但宁馥一直用“我是个没趣也没故事的人”来拒绝采访。

杜长忠也没对劝宁馥接受采访抱多大的希望。

只略微一提,也算是给那位执着得实在令人佩服的记者同志尽力帮了忙。

医疗队风尘仆仆,终于,距离总部营地,只有一小时的车程了。

奔波疲惫,让大家迫不及待地想要赶快回到可以放心休息的窝。

杜长忠还开玩笑,说咱们这个劳碌命,别再碰上什么意外加班就好了。

回到营地的当晚,十六枚火箭弹,砸进了中华维和步兵营地之中。

第176章 重振河山(42)

“军医,军医呢!”

营长的声音已经嘶哑,他大吼。

营地围墙严重受损,营地内也有多处起火点。有数名我们的同志在这一波火箭弹袭击中负伤。

两人重伤。

医疗队是受保护的。

袭击发生后,战士们已经第一时间形成了保卫警戒。

宁馥给了宁舒英一个眼神,宁舒英领会,默默将急救箱拿在手中。

然后经过了半分钟的讨价还价。

——负责警卫的战士给营长报告了专家们这里的“状况”。

在问清楚了“申请”离开保护范围,到前面来抢救伤员的人是医疗队中姓甚名谁的哪一个之后,营长同志非常干脆地回了一个字,“放”。

宁馥带着宁舒英到了前面。

双方交火正激烈,弹雨如蝗。

两名伤员已经被抬上担架,而更前方的营长在怒吼着呼唤军医。

子弹咄咄地打在临时掩护工事上。

这里是维和步兵营。

执行维和任务,与战斗有很大的不同。

在骤然受袭的情况下,在常规战斗中许多行动都不能用。

因为他们必须彰显存在。

一步都不能退。也一步都不能越界。

不是做一根钉子,而是做定海神针。

***

宁馥带着宁舒英匍匐向前。

刚到过了一半的距离,就感觉后面有人跟了上,速度比他们还要快。

宁馥眉头微皱,再一转瞬,伸手就将人按在了地上。

——曳光弹拖着令人心惊的轨迹,从他们的头顶上“嗖嗖”掠过。

对方也带着头盔,反应并不慢,倒地的姿势却不怎么标准。

宁馥挑挑眉。

她看见了对方在被摁倒隐蔽一瞬间,用怪异的姿势护住的东西。

——是一台相机。

宁馥意识到了这位冲的快、不怕死的人是什么身份。

而记者同志的目光在她带着口罩,遮得只露出一双眼睛的脸上一顿,显然也猜出了她的身份。

但现在并不是交谈的恰当时机。

记者只简单地说了句“谢谢”。

他们各有各的职责。

在宁馥她们飞速给伤员做包扎止血的的同时,那名记者和战士们趴在同一工事后面,在他们开木仓还击的同时,不停地按下快门。

他们与敌人的距离是如此接近。

——以至于从身后,宁舒英可以在记者相机的显示屏上,看到那个正在向他们射击的人的模样。

三十岁上下,面容普通,脖子上戴着一块脏兮兮的红色三角巾。

如果不是手中拿着木仓,他看起来和你可以在这个国家大街小巷碰到的任何一个普通人,没什么区别。

下一瞬,他被我方的战士击中了,身上爆起一篷血雾。

记者飞快地定格了这一瞬。

对记者来说,笔尖就是刀锋,相机就是枪口。

这个记者还很年轻,不过宁馥想,凭着这在旁人眼中近乎疯狂的不要命的劲儿,他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记者。

他也的确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记者。

***

五分钟以后,两名轻伤员都已得到了妥善救治。

然而在送往最近医院的救护车上,受伤最重的副连长闫强没能挺过去。

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小段怎么样了。”

小段是另一个重伤的战士,是闫强的兵。

在送往医院经过抢救之后,这个刚满二十岁的战士、大男孩,终于脱离了危险。

抢救进行了很长时间,直到战斗结束,营长等人赶到医院。

这个铁塔般的汉子抱住宁馥痛哭失声。

“谢谢你,宁大夫,谢谢你啊……”

他已经要向一个家庭传达失去顶梁柱的讯息,他不能承受,再向另一个家庭告知他们的儿子死去的噩耗。

两边当地医院的护士想要上前来扶住他,但宁馥摇头示意。

她撑住了营长的身体,缓慢而有力地回抱了他。

做医生的,总是难免将这世间的悲欢离别看遍。

但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留恋,在这个人间还有心愿,就无法不在医院的走廊上,在亮着“手术中”的门外,祈求这世上,真的存在神明。

人可以有钢铁的意志,却无法炼就铁石般的心肠。

***

被轰炸过的营地一片凌乱,宛如废墟。

而那个记者已经辞行。

就在二十分钟前,有国际恐怖组织宣布为维和步兵营所遭受的火箭弹袭击负责。

他们也是掀动这个国家战火的罪魁祸首之一。

他们的踪影,遍布这片苦难的大陆。

记者要去追这个无形的,危险的影子了。

他刚刚在国内最权威的媒体大台入职,又凭着优秀的业务能力、语言上的天赋和对新闻的绝对敏锐,直接进入了国际报道部。

能派驻到这片极不稳定的战乱地区,不仅仅是台里对他能力的信任,也是他……够有胆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