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明血1641 > 第587章 吐槽太多

第587章 吐槽太多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明血1641!

天守阁中,德川家光死死盯着保科正之。

保科正之几乎是五体投地趴伏地上谢罪。

他带着一万两千军上路,被明军骑步军追杀,只有八千余人抵达了江户。

同时带来了大军惨败,五万余大军大部分被杀伤的消息。

合战失败意味着江户就在明军兵锋威胁下,倭国必然陷入巨大的动荡中。

保科正之知道自己的罪责,如果是其他人几乎就是罪无可赦。

现在只看德川家光是否念及兄弟情份上减少处罚了。

德川家光感觉心慌气短。

心跳的厉害,这是他老问题了。

本来他要严惩保科正之,这次大败的结果太恶劣,即使他是幕府大将军也必须给天下一个交待。

保科正之作为统帅必须承担该有的罪责。

但是他的身体发出的警讯,提醒他,保科正之还不能罢黜。

如果他的身体出现问题,保科正之是他信任的托孤之臣。

他得子较晚,现在他属意的次子家纲不足十岁,不足以担天下。

而老中,伊达忠宗老狐狸,酒井忠胜生死未知,而且垂垂老矣。

土井利长、松平信纲、阿部忠秋资历不足以让人信服,忠心方面也有疑虑。

保科正之是最合适的托孤之选。

‘说说,此战为何败的这么惨,’

兄弟间太熟悉了。

德川家光这一说,保科正之心里安稳下来。

这是让他说些借口,所谓非战之罪,给他自己脱罪呢。

问题是不用他找借口,大败的原因就是实力不济。

败退回来的路上,保科正之和幕僚各级番目讨论多次,吐槽的地方不要太多。

保科正之的口才也了得。

首先远程火炮,明军那该死的行军炮给保科正之留下了深刻印象,两里外就可炮击幕府军,沉重打击幕府士气,而幕府根本没有回击火炮,只能让士卒用血肉之躯硬挨。

再者,远程火铳,谁能解释一下射程近两百步的火铳,就连尼德兰人也没有这样远距离的火铳。

再有,明军的骑军太过犀利,而且数量太多,破开幕府骑备如同摧枯拉朽一般。

最后,谁说明军步卒战力羸弱,和幕府军近战搏杀占据了上风。

保科正之的说辞,让德川家光等人听的懵逼。

真的,保科正之的说辞结果好像只有一个,幕府旗本这样的精锐可以扔了,根本不配为明军的对手。

“大人所言是否过甚,射程两三里的行军炮,可以和骑步军一起出动,这个...”

松平信纲表示怀疑。

现在射程两三里以上的火炮,最少五六千斤。

拖拽要几十头牲畜,怎么和大军一同行进。

“此番回师的旗本和各藩藩兵都有,将军可以问询,绝无错漏,如有虚妄,下臣愿意剖腹谢罪。”

保科正之发下狠话。

德川家光当时就信了。

这次返回近万人,这些事是没法隐瞒的。

但是为了平息几个老中的怀疑,他还是下令召集了行军奉行,旗本和各藩的各级番目,询问此事。

结果证实了保科正之的说辞是真的。

这就恐怖了啊。

远程火炮,长程火铳,骑军犀利且数量众多,步军悍勇,这特么的根本是天下最强军了。

兵器犀利罢了,还敢战不退,这样的强军出现,承平日久的幕府军败的不冤。

土井利长等几个老中也是庆幸,伊达忠宗和保科正之、酒井忠胜先后出征,他们还曾嫉妒过,摆明他们不是大将军最信任的老中,酸过骂过。

现在他们发现自己泰特么的幸运了。

如果他们出征也得灰头土脸的折返,而且他们不是保科正之和伊达忠宗,地位没有那么重要,肯定被严惩。

“下臣和众人商议,有个结论,那就是明国内部大乱,朝廷平叛,平叛中操练出了此等最强军,想当年我国大军在朝鲜和明国大军平分秋色,不就是因为当时战国内战频仍,淬炼出大批的强军,而现下我国承平日久,武士还好,足轻就是一群农夫,实不堪一战。”

保科正之也是有自己总结的,最起码得向大将军和所谓的朝廷有个交待。

“大将军,会津藩主言之有理,明军突兀出现,之前从无交手,我军根本不知道明军火器这般犀利,骑军数量众多,实在是非战之罪,还请从轻发落会津藩主。”

阿部忠秋躬身道。

他算是看出来了,家光是要保住保科正之,人家毕竟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想想家光继任大将军的时候,保科正之才三万封地,这些年一再擢拔,现在可是陆奥会津藩藩主,封地近三十万石。

而且身居老中高位,参与大政,这是如何宠信。

既然将军要保保科正之,他何必做恶人。

土井利长、松平信纲也纷纷附和。

阿部忠秋伶俐,他们也是人精。

‘此战虽非战之罪,然而让大军损失惨重,甚至损失了一名老中,保科正之罪责南逃,罚没十万石封地,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德川家光决断。

这个罪责倒也有出处,伊达忠宗就是这个处罚。

问题是伊达忠宗只是小败,损失不多,而保科正之损失了数万兵马,让大将军镇城处于险境。

这肯定不一样。

可以看出大将军对保科正之的优容。

保科正之五体投地的伏地谢恩。

‘你等且说说,接下来如何处置,击败明军的入侵。’

德川家光道。

现在的问题是怎么击败明军的入寇。

“大将军,当急令关西诸国抽调主力,随同伊达忠宗立即救援江户,而东北陆奥等地也要抽调主力南下,尤其是陆奥等地的骑军须得全部入援。”

松平信纲忙道。

如果说倭国骑军最强的,两个,幕府旗本骑备,再就是东北陆奥的骑备了,那里是从虾夷人购买的真正战马,高出本土战马两圈。

“正是,上次抽调援军汇集下关,有些藩国才出动一两百名常备,这次必须抽调其主力入援。”

阿部忠秋道。

“此言甚佳,此动荡之时,只有将其常备抽调,才能天下太平啊。”

土井利长也是个阴谋家,点出幕府动荡的时候,抽调了藩国的主力,这才能让那些心怀叵测的藩国无力反抗,也是平定四方的手段之一。

德川家光缓缓点头。

几个人说的极有道理。

“那就下令吧,关西诸藩不得以任何借口拖延,否则伊达忠宗可以顺路平叛。”

德川家光杀气腾腾的。

“此番明军此来最好立即攻城,否则就是一场鏖战,”

阿部忠秋叹道。

众人点头。

向来攻城损失是最大的,江户城高大雄伟,还有大筒铁炮助阵,一定会重创明军,然后援军抵达,驱逐甚至尽灭明军,此战才能逆转胜。

大军再次决战还是过于冒险了。

那是将国运交给了这一战,输不起。

‘大将军,虽然如此可以汇集过十万兵力,但是,我还是有些担心,实在是明军骑军过万,此战未必能胜,因此还须两手准备,大将军可否派人和明军接洽,看看明军到底此来想要做什么。’

保科正之不乐观。

他亲身经历过的,五万大军溃败,就是十万如何,各藩藩兵战力参差不齐,未必比五万大军强多少,战胜的可能性依旧不大。

而且此番再败,损失惨重的话,倭国几乎没法组织再一次的大军讨伐,几乎是孤注一掷了。

形势太过凶险。

那就还有个办法,议和。

当然,倭国的尊严决不可提出所谓议和的言辞,何况在大败之后了。

所以保科正之没说议和,而说洽谈,看看明人的目的。

其实就是议和的说辞,大家可以一起谈一谈嘛。

众人静默,这个破事也就保科正之敢说。

这时候骄傲的倭国和大明一样,和外敌议和,那是会遭到举国声讨的。

所以强势如保科正之也只能说接洽,不敢说议和两个字。

德川家光感觉头疼。

保科正之怂了,他之所以这么提出就是不看好再次大战获胜。

家光也明白这位兄弟的心里。

家光思量半晌。

‘此事再议。’

他有些拿不定主意了,这件事干系太大,如果传扬出去,对他名声是毁灭性打击。

‘大将军,现下还有也一个关键,就是立即抢运粮食,明军必兵进江户,江户如今当立即筹集粮食,再就是发动青壮守城。’

保科正之躬身道。

他不亏是家光最依仗的家臣。

没错,保科正之是家光兄弟,但如果才智平庸,家光只能保他富贵,不能倚重。

作为周二十里的雄城,城中百姓数十万,粮食必须从外购入,这是大城市的通病。

外入粮食是其命脉。

江户城内的粮食决定了能坚守多久。

所以保科正之才说立即筹集粮食。

此外周二十里的江户城区区两万守军,根本没法应付,必须发动青壮上城助守。

德川家光点头,这是关键了。

“大将军,那些城中的大名也有不少的侍从,一并上城助守才是。”

阿部忠秋立即出了一个歹毒的主意。

德川幕府为了监控各地大名。

命令各藩大名隔段时间就要入江户居住,名曰被将军咨询。

就是顾问的角色。

其实就是为了节制各藩,当然也是疲敝各藩。

每次来江户,路上耗费,到江户也不能空手来,给大将军各位老中上礼,还有呈给大将军的礼物也要贵重,否则大将军不满取封怎办。

这就变相大大削弱各藩财力。

这个手段相当了得。

而上京路上携带不少礼物加上藩主安危,从常备中抽调好手护送也是必须的。

阿部忠秋就盯上了这些常备,又是一个削除各藩实力的办法。

家光点了头,由保科正之掌总,其他老中配合,整军,筹粮,同时下令征调各个大名的侍从参战,征调青壮,没有商量余地,立即出人。

江户好生忙乱,战败消息传出来,很多军卒家眷痛哭流涕,不知道家人安危。

城中惶惶不安,谁都知道明军围城近在眼前。

而征集青壮更是助推了恐惧,短短十天内,城中就丧失了昔日的活力,变得死气沉沉。

江户湾中运送粮食的海船大多被幕府征用,至于银钱,那就等战事过后支付。

当然,没有门路的话,那就是收取不来本金了,损失惨重。

忙碌只有三天,这日晨时,江户城号炮齐鸣,明军逼近江户。

登时江户城鸡飞狗跳,平日开启的近十个城门全部关闭。

守军登城,他们眺望着一支明军以胜利之师的威势抵达江户。

偌大的江户如同一座死城。

好像唯恐大声说话会招惹明军立即攻城一样。

四万明军缓缓注入江户所在的海边平原。

首先就兵进江户湾。

为大军供给取得海上通道。

在这里,生命线就是海路。

当初刘之虞没有命令直接攻取江户湾,就是因为直接在江户湾登陆,可能面临当时聚集江户数万大军的反攻,登陆战十分凶险。

这才在幕府水师大营驻地登陆,让军卒登陆后有几天时间舒缓长途海路的不适。

现在攻打江户,需要直接的海路,收取江户湾势在必行。

这是维系东征军和国内联系的唯一通道。

也断绝了江户海上外援的可能。

江户湾沿线是繁华的城下町,商铺林立,库房处处,栈桥广阔。

明军立即占领了港口的栈桥库房。

驱赶商铺和百姓,搜刮其中的粮食。

对倭人百姓的抗议充耳不闻。

如果有倭人辱骂甚至偷袭明军军卒,立即大开杀戒。

杀得人头滚滚。

对于倭寇,明军军卒丝毫不手软。

江户湾一线哭喊声处处,燃起一些火势。

造成的破坏,刘之虞不在意。

他下令军卒必须宿营,不能居住百姓屋舍里,不是什么冻死不拆屋,而是不娇纵军卒,东征远远没有胜利,不是享乐的时候。

...

酒井忠胜清醒一天了,伤势在好转,没有恶化。

他在一辆马车上颠簸着来到了熟悉的江户。

亲眼看着繁华的城下町被明军抢劫,一些街面被明军狠辣的焚毁。

酒井忠胜心如刀绞,耻辱非常。

但是他没有想法自尽。

他知道明人保留他的性命必有用处,最大的可能是建立和幕府的联系。

明军不会耗费钱粮无谓东征,必须是为了利益。

至于为小流求百姓报仇听听就好。

根本还是为了让倭国臣服获取利益,如同倭国让琉球灭国臣服一样。

果然,到达江户的第二天,明军大帅刘之虞召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