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仙种成熟了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大秦:我扶苏绝不狗带!!
“啪”地一声,韩信将密函扔到地上,脸色阴沉得像是能掐出水来。
“将军,现在我们怎么办?”
有士卒跑过来,看着韩信,揣测着问道。
“还能怎么办?有小人作祟,如今赵佗不信我,时不待我啊!”
韩信心中无比痛苦,他眼看就要成功了,能在赵佗这里站稳脚跟,既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更好的发展,又能对抗大秦,实现复韩之梦!
可是,一批莫名其妙的粮草运来,让他的一切都落成了空!
到底是谁运来的粮草?到底是谁要害他?!
任嚣!
韩信咬牙切齿,拳头握紧,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
他早就听闻任嚣和赵佗有旧怨,却没想到,任嚣居然会把主意打到他这么一个无名小卒身上来!
这一点,是韩信实在无法理解的!
就算要打主意,也得等他把名声打出来,觉得他有价值了,再打主意啊!
如今,他就是个无名小卒,任谁都知道,就是到前面来送死的存在,也就是运气好,成为了一个小将领,名字是将军,但并没有将军的实权。
他这样的一个人,有什么资格让别人这样花心思呢?专门派了一队运粮队伍来陷害他!
就算他阻击了王离一个多月,但是几乎从未打过胜仗,怎么就吸引了远在桂林郡的任嚣注意了!
此时,韩信心中就是懊悔。
无比的懊悔。
或许,他还是和王离拖得太久了,应该要更加雷厉风行,打败王离,让赵佗看到他的用处!
到那个时候,赵佗起码不会轻信他人,即使遇到有人反间,也会多加思考,再认真查看原委。
如今,韩信真的是长了一百张嘴也说不清啊!
他是怎么都想不明白,任嚣到底是怎么回事?到底是何时注意到他的?花这么多的力量在他身上,真的值得吗?
他却不知道,远在咸阳的深宫之中,有一个通晓古今未来的神奇人类,在听到他名字的一瞬间,就已经盯上了他。
注定,韩信绝对无法在除了大秦以外的其他军队之中,站稳脚跟。
因为,扶苏不会给他这个机会。
咸阳,正安宫。
扶苏又在给皇城子孙上课了。
这些皇室子孙,有爵位的都可以领俸禄,吃公粮,扶苏感觉不能让他们这么咸鱼下去,整天放着没事干,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让他们读书。
如今,九年义务教育的书已经被系统兑换出来,小学一年级的书,已经被扶苏一本一本地教导给了诸多皇室公卿。
这时候,扶苏可没有这么傻了,还自己去手抄课文,作为一个成熟的皇帝,当然要学会放下双手,把所有事都分配给下人去干,自己只顾着享乐就可以了。
反正现在已经流传了,他就是神仙的说法,扶苏一点也不介意,进一步坐实这个说法,干脆就拿出仙书,让小太监们誊写抄录,给皇室读书。
秦朝的小太监基本上都是有点学问的,如赵高,可以说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不然,怎么能做皇子胡亥的老师呢?
甚至于说,许多小太监的学问,比一些皇子都还要高得多。
皇帝也不禁止他们学习,身边的人有学问,有本事,皇帝有什么事不懂的地方,询问请教也很方便。
可是,到了皇朝后期,刘太监把持朝政,模仿皇帝笔迹,那时候才开始禁止太监学习,最好是要太监一个字也不认识。
不过,基于心中某种神奇的潜意识和危机感,扶苏还是没有把现代书的原本交给皇亲国戚,只是让太监抄好以后,把抄录出的小篆版本让他们去学习。
太监只是无根浮萍,一切依托于皇帝,皇亲国戚就不一样了,逼急了,造反都是杠杠的。
还是不要让他们知道太多自己的秘密为好。
正安宫,扶苏走在高大的景观树下,心情很美妙。
旁边,朗朗的读书声传来,声声入耳,冬日的雪花飘落,年节已过,要开春了。
这时候,也是扶苏种下的各大仙种,将要丰收的时候。
系统的仙种很特殊,耐寒耐旱,根本不怎么受温度的影响。
即使这个时候是过年,根本不合适丰收,但是有着适量的水分和有营养的土地,那些粮食还是坚强地结出了果实,硕果累累。
那一副景象,可是把照顾麦田的农人全部惊着了。
冬日出粮啊!
这是怎样的奇观!是违背自然景象的事!是突破了所有人心中所想的极限!
就那是做梦,他们的潜意识也会告诉他们,冬天不是收获的季节。
然而,这突破梦境的景象,如今就在现实中,十分明确的显现了。
那些农人心中是何等惊骇,难以理解,他们向管理皇家农田的司农官报告此事,却发现司农官也不知原因为何,甚至比他们还要慌张。
于是,所有的农人在一番慌乱之后,反而淡定了。
他们开始平静的收稻谷,小麦,玉米,土豆……
不就是皇帝是神仙吗?不就是神仙剩下的仙种结果了吗?这些事情,他们能吹一辈子。
至于现在,就没必要大惊小怪了,因为第一次惊讶,第二次惊讶,惊讶的事情太多,也就麻木了。
至于这些粮食节的产量十分的多,一亩地抵得上外面十亩地的产量,跟大冬天收获来比,好像也就没什么了……
这些农人的想法,差不多代表了刘邦一帮人的想法。
他们这帮人的经历也是够神奇的,先是路上一条大白蛇,被刘邦一剑斩了,再是吕雉自作主张,谎称他是赤帝之子,竟然被许多人相信。
接着,最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远在咸阳的皇帝听说了他的事,竟然真的相信了这传言,还把沛县的一干人等全部带到咸阳,说他们都是神仙,还要用他们的仙气来滋润农田。
他们这群人,真的是神仙?
这话,谁信啊?
起初,刘邦是笑一笑的,并不多说话。
他心里信了才有鬼。
皇帝的话吗?金口玉言,皇帝想当神仙,谁还能不让他当嘛?
大家无论心里怎么说,面上都是十分配合的,皇帝说他们是神仙,他们也就当自己是神仙罢了。
至于什么用仙气浇灌粮食,能让粮食长得更好,这种鬼话,听听就罢了,不要想太多。
几个人便在这里安定下来,面朝黄土背朝天,就当换个新工作了。
可是,随着粮食渐渐的长出来,几个人的脸色也都发生了变化。
刘邦原本轻松的神色变得紧绷,多话的性格都变得安静,静默下来。
以前,他干完自己的事,到了点就回去,畅想一下自己年轻时周游列国的豪迈心情,思考下怎么能从这个地方出去,起码要让皇帝看到他其他的价值。
他的人生目标是当一个士子,坐官咸阳殿,卧看天下情,畅谈天下大事,主导国泰民生,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埋没在这一片农田里。
可是后来,这片农田越发的生机勃勃了。
已经临近冬天,大家都穿上了兽皮袄子,烧上了暖洋洋的炭火。
大雪飘落下来,万物都变得干枯,原本绿色的叶子变黄,都飘落了,树上只剩着几根干枯的树干,映照着纯粹的天空。
干涩的气息呼进肺里,让人知道这是冬天,热闹的年节噼里啪啦,农人们盈满笑容,冬日过年开心啊!好啊!
但是,与万物萧索枯落相对的,就是那一片越发葱郁的农田。
这甚至让刘邦感到恐惧。
陛下,他真的是人吗?
后来,他每天都看着那一片越发生机勃勃的麦田发呆,就蹲坐在田边,伸手扯下一根麦穗,搓了搓,把已经包装好的稻谷搓出米粒来,放进嘴里咬。
这是货真价实的谷子!
他想起自己刚进咸阳的心情。
那时,他自信地以为,所谓扶苏陛下,就是个可笑之人罢了!
听到了他的赤帝之子的名声,就拿自己的名声来给他的神仙名气加成,让世人相信,他秦王扶苏真的是神仙转世,是受命于天的天子!
那时,刘邦心中发笑,扶苏居然要用这样愚蠢的方法来巩固统治,真的是可笑至极!
不过当时,他什么都没说,毕竟扶苏的拳头更大。
最让他不解的是,扶苏在冬季种麦的事。
说是仙种,但是世上哪里有什么仙种?
冬季种麦,要来彰显他的品格,彰显他的厉害之处,证明他是天子,结局最后只有失败。
刘邦就等着,看冬季这批麦子,最后是什么结果。
他等着看,这批麦子颗粒无收的时候,扶苏的脸色会如何好看?
扶苏还是太嫩了啊,刚刚继承大位,就急着证明自己的正统性,居然想出这么愚蠢的方法……刘邦摇摇头,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是心中对扶苏的打分,一降再降。
他不由得心想,若是他来当皇帝,将会如何?
想多了,恍惚之中,他竟然有种奇异的感觉,仿佛他本来就能当皇帝一般。
想到这里,他摇头失笑。
大秦江山无比稳固,和他沛县的一个亭长,假神仙有什么关系?
只是,当时不免有些担忧,怕这批粮种长不出粮食,扶苏当神仙的美梦被戳破,会恼羞成怒,把怒火发泄在他们这批所谓的“仙人”身上,怪他们没有提供足够的仙气……
只是现在,他茫然了……
现在这一切,到底是他疯了,还是这个世界疯了?
冬天真的能长粮食吗?还能大丰收……
瑞雪兆丰年,也不是这么兆的啊!
头一回,刘邦开始怀疑自己的三观。
同样的,和刘邦一起照顾农田的萧何,樊哙等人,一样的懵逼。
刘邦还好,有吕雉的作妖,一切都有迹可循。
萧何和樊哙两人,那是真正的懵啊!
他们什么都没做,莫名其妙,就被当成仙人在这里种地。
重点是,还真的在冬天种成粮食……
两个人都茫然了……
粮食种成以后,自然是收成的事。
扶苏当然不管这么多,只是轻飘飘地一声令下,下面的人忙断腿。
扶苏下令以后,刘邦萧何等人,马上在农官的带领下,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割麦子、收麦子过程。
现在如果让刘邦来说,他是做什么的,他必然想不到自己竟然是个亭长,而要说,是个种地的。
现在,他就是地里一个普通的农人啊!
同样,要让萧何来说,他最擅长什么。
那必然也不是擅长县里文书工作,而是擅长收麦子,割麦子……
北方的冬日没有太阳,这么多麦子收了无法保存,扶苏便下令,收完以后,马上就将所有麦子吃掉,包括所有农人,都可以吃上一份。
反正冬天种麦只是个试验,以后不出意外,他还是会在合适的时间种麦。
因此,等水稻小麦收完,包括萧何刘邦在内的农人们,都可以吃上一份。
但是,刘邦本人对这个小麦,是一点也不期待的。
小麦的口感极差,算是众人皆知的事。
因此,他真是想不明白,秦王为什么要种小麦?
产量低,口感差,没有人会喜欢吃的。
额,产量已经不低了,从原来的一年一季,到随时随地可以种植,产量很高。
但是,即使产量变多了又如何?
口感上不去,还是没用!
在冬日的清晨里,刘邦一边忙着拼命收割,弯腰挥汗汗滴地下,一边这样想着。
田里的事,交给专业人士。
扶苏如今,忙着教育的事。
他对天下人的承诺,要让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人人有屋住,人人受教育,四大承诺,马上就能实现第一个,人人有饭吃!
第二点和第三点暂且搁置,扶苏在忙着第四点,人人受教育!
俗话说,保暖思什么,吃饱以后,就得提高精神文明修养,考虑教育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穿衣能拖,教育不能拖!
因此,从皇宫里的娃娃抓起,慢慢在大秦全境铺设!
这时,最惨的就是那些皇宫的小孩了!
本来,秦始皇对他们是放养,他们平时读完法家学说,历史著作等等,便可以随便玩。
可是现在,读完家里的书之后,居然还要跑到秦王这里来继续读书!
最离谱的是,他们在秦王这里读书已经很累了,回去之后,居然还不能放松,过去的课业也必须跟上!
然后,扶苏却以他们的痛苦为快乐,听到这朗朗的读书声,感觉心情十分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