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不用再学富五车了!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大秦:我扶苏绝不狗带!!
这便是扶苏的新方法,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他想清楚了,一口气不能吃成胖子,一口气实现天下大同也是不可能的。
穷人没有钱,注定受教育程度就低,若是直接能比得过富人,就会挑战整个社会的大秩序,就会受到社会的反噬。
富人家中几代努力拼搏,就是为了后世子孙能优于人上,要是连个历代奴隶的泥腿子都比不过,那还当什么富人?
那先辈还为什么努力?凭什么奋斗?
扶苏不可能去挑战这样的秩序。
不只是他没有足够的钱,让天下人免费受教育,而是时机不到,他不能做!
就算是现代,已经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也是要出学费的!
他只能在巨大的阶级面前,实现相对的公平,打下纸张笔墨的价格,尽量给社会上大部分人读书的机会,全民扫盲。
然后,努力给每个人一个向上的阶梯。
所以,他的计划,就是实现全民读书,全面扫盲,但在全民扫盲之前,先让富人尝到新学的甜头,让富人去带动穷人!
而后的计划,再一步步实施,就顺滑,简单多了。
不然,扶苏要是一开始就来大动作,搞什么全民话,免费提供纸张笔墨,从穷人们选拔官员,恐怕步子太大,终会扯着蛋,遭到世家集体的反对。
具体,可以参照王莽新政,自以为走在时代前沿,结果太过先进,终于失败了。
其实,所谓新学,不过是如新生之枝芽,还不算太过撼动世家利益。
他想做的另外一件事,才是真正的恐怖,是一不小心就会烧到自己的存在。
那便是“均田制!”
如现代一般,土地改革,按户分田!
这个制度,才是古今历来的最强变革,是最最凶险的一处存在!
如王翦上战场之时,都是不断为家族求美田,为子孙造福报。
王翦为大秦打了一辈子仗,扶苏能将王翦的田抢过来吗?
因此,不仅仅是扶苏不敢动,还因为,一时之间,他不知道该怎么动。
但是可以知道的是,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强,社会必然会陷入混乱,愈发的两级分化,随之而来的,就是政治的腐朽,社会的堕败,最终爆发的,便是农民起义,然后流血死亡,最后改换新天!
并不是说改换新天的结局是不好的,相反,这个结局非常好。
可是,这个过程,却是极其痛苦的!
王朝末年,政治腐朽,百姓民不聊生,又遇到战争,更是动则流血死亡,难以避免!
遇到灾年,腐朽的王朝无力也无心赈灾,百姓冻死饿死无数!
终于熬到新的王朝,却不知道新王朝能强盛多久,又又重新陷入腐朽!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秦朝末年农民起义,诸王混战,十不存一!
项羽动则屠城,动不动坑杀数十万降兵!
甚至于连无辜的百姓,只因为没有选择楚之阵营,他就同样随意坑杀!
战争之祸,祸乱至此!
因此,若是能延续一个王朝的长治久安,对于百姓来说,是最重要,最幸福的!
一个王朝充满活力,能延续的更久,更加健康,作为王朝中细胞一般的普通人类,才能自由地新城代谢,生老病死,而不是突遭横祸,难以维持生命。
因此,扶苏必然要将大秦的制度愈加完善,要将大秦的政治愈加清明,要将大秦的寿命延续更加,要将大秦这个王朝,愈加健康!
如此,一代代的人民,才能持续地享受新生活,不至于方才喟叹:好日子要来了啊!就马上陷入乱世之中。
土地改革,是必须的,但不是现在。
粮食方面,扶苏要推行更好的粮种,因此天下人吃饭方面是不必担忧的。
扶苏才能将心思,放到教育方面,培养更多的人才。
如今先进行小的改革,至于那巨大的改革,就先等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不再将注意力放到田地上,而是放到更高新的产业,更加赚钱的地方,到时候田地自然就可以解放出来了。
这是社会改革的大方面。
至于其他细小的方向,发行新书,就是扶苏的第一步!
造纸厂已经完全成熟,花费了扶苏不少的金钱,如今,终于可以给扶苏进账了!
虽然皇帝不缺钱用,但是钱财来源于税收,如果大肆使用,必然要加重税收!
这对于天下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特别是近年灾难频发,扶苏赈灾都来不及,又怎么能加重税收?
可是造纸厂耗钱,扶苏以后想进行的许多实验,许多科技更加耗钱,造纸厂只是个开始,想发展全民工业化,以后要花的钱数不胜数!
所以,必须用钱生钱!
造纸厂不是耗钱吗?那就用纸来生钱!
用纸赚富人的钱,同时将向上之路袒露给富人,扶苏又能拿着这个钱,去探索更高的科技,更强的工业化,同时继续赚富人的钱!
这可比整个社会加重税收,薅穷人和农人的羊毛,要好得多了。
扶苏相信,当那些精美的纸张抄出的书籍流到市面上,一定会让某些好书之人疯狂的!
要说为何是抄出的?
因为印刷术还没搞出来,扶苏投入了大量的钱财,正在搞。
而这个过程的递进,也是有讲究的。
先让手抄的书籍流出,让人买一遍,过段时间,印刷术成熟,再让字体标准漂亮的印刷术流出,再卖一遍!
这样,一种纸的发明,薅两遍羊毛!
这不就跟现代某些产品,一个小的进步,就要换新代机,不停地更新换代,有异曲同工之妙吗?
如此,源源不断的钱财,便会流到扶苏的口袋中了。
如此过上两三年,待富人们习惯了纸的存在,扶苏再慢慢将纸降价,使它适应穷人。
这样,就能再薅一穷人的羊毛,同时,离自己稳固大秦社会的路,更近一步!
当然,这绝不是因为他多想赚钱,成为天下最富的人!
至于纸张赚钱之道,还不止这么点。
纸有好坏,物有贵贱,可以出好纸差纸,价格相差千里万里!
就连纸,也能出个奢侈品!
这样,即使纸张普及到全国,那些贵族也不会有太大意见的。
顶多对于知识大把控没有以往严格,让他们不满,却不是对于纸张。
因为,他们用的是最贵的纸,最好的纸!
其他泥腿子们,用的是差纸,是贱价之纸啊!
这样一来,便能让全社会用上纸,全大秦得以传递知识,却能继续保持那种人群之间的阶级性,差异性,让整个社会保持活力。
于是乎,咸阳第一批纸张,终于发行了!
咸阳街头。
一间看起来十分华丽的小店铺,开在在咸阳城最富裕最繁华的直市上,夜晚戌时,这个店铺一反常态,亮满了蜡烛。
这时候新法已经出来了,规定夜间可以出行,但是出行必须带蜡烛。
也是因为,现在的晚上没有摄像头,晚上正是杀人放火夜,杀了人就跑,给捕快增加了极大作案难度。
所以,在电灯和摄像头没有发明出来的情况下,规定有蜡烛才能出门。
如今蜡烛很贵,便可以增加夜间出门难度,减少出门人数,便于管理。
想到这一点,扶苏就觉得很郁闷。
原先,他大刀阔斧地要求李斯配合改革,提出诸多建议,自以为十分不凡历史,都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大方面。
却没有想到,时代不一样,现代的许多情况,未必适应于古代。
比如这晚间,现代的晚上,灯火通明,夜市无数,十分热闹繁华。
扶苏就想,不能浪费晚上时间,应该要取消宵禁啊!
结果,李斯含含糊糊来告诉他:“陛下,如今猪油珍稀,蜡烛昂贵,晚间没有灯火,民众出行容易遇害,且不容易追查凶手,因此,可否给取消宵禁做适量更改,不取消宵禁,而是夜间点燃蜡烛方可出行?”
觑着他多脸色,李斯试图说服他:“带着蜡烛的话,可以看清对面人的衣服式样,甚至是模糊的面孔,若是出现什么事,报官便有个说法。”
听到这番话,扶苏还能说什么,只能答应了。
他忽然感觉,自己的许多举措,对于历史来说,是不是根本是画蛇添足的?或许,历史本来就有它原有的轨迹?
但很快,他就坚定心态。
他已经身在历史之中,他就是历史的一份子!
甚至说,他就是历史!
那么,又有何画蛇添足之说?!
坚持在正确的道路上,去做,至于是非对错,自有后人评说!
扶苏坚定了意志,就有了如今带蜡烛才能出门的规定。
至于今晚的新店开业,自然也是他的想法。
开局,自然是新店的布置,要古朴还是华丽?
自然是华丽!
俗话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不华丽,怎么吸引人眼球,怎么能最快速度让人知道这家店?
不华丽,怎么配得起这些纸张如此奥昂的价格?
所以,这家店铺极尽华丽,以金玉镶嵌、宝石点缀、玳瑁装饰,走进去一看,金光闪闪,一眼便知非凡。
在哪些金玉宝石点缀的中间,放着一张张洁白入云的纸张,华贵、美丽,彰显着贵族气派。
这么亮的一间新开的店铺,渐渐的吸引了旁边住户们的注意。
虽然新法出来,已经取消了宵禁,改成了带着蜡烛就能上街,但是以往宵禁的习惯,大部分人依旧不出门,只是隔着窗户或者墙头观望外面,看看是否真的有人敢出来。
于是,这些观望的人惊讶的发现,有一间房子竟然灯火通明,用着大量的蜡烛,在夜间狂放的燃烧!
这无疑是非常吸引人的!
这就是扶苏的决策,故意在夜间开店,在万籁俱寂之中一片黑暗,只有这一间店铺有着光亮。
所有店铺的光芒,都将被比下去!
于是乎,有些人控制不住吸引,忍不住端着蜡烛走出来。
扶苏没有过去,只是在远处远远的看着。
咸阳城中,非富即贵,十个人里有五个都认识扶苏,他并不适合出现。
渐渐的,店铺旁边的人越来越多。
晚间因为有人要睡觉,在李斯的决策之下,大家虽然可以出来逛街,但是却不能大声喧哗,只能小声低语,因此,人虽然多,却很安静。
这些人里面,那人较为稳重,首先跑过去的,就是小孩。
“哇,好亮啊,这是什么啊?”
王翦的孩子王坚带着一大帮子贵族子弟,凑到了店铺面前。
“小少爷,这是当今陛下新制造出的一种奇物,名为纸。”
店铺小二走到近前,恭敬的介绍道。
“纸,这是做什么用的?”
王坚好奇地问。
“回小少爷,这纸是用来书写的。”
见围过来的人越来越多,小爱索性拿出一张纸,磨墨动笔,就在上面写起字来。
这写的,乃是诗经之中,最快至人口的一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整首长诗,在纸张上清晰的写出来,黑色的字,白色的纸,形成鲜明的对比,清新明亮,摄人眼球。
一帮小孩见到这个景象,都惊呆了。
“这,这纸居然可以写字耶,跟竹简一样!”
小二连忙介绍道:“回小公子,这几张不但能和竹简一样写字,而且轻薄便于携带,平滑便于书写,写出的字迹清晰明亮,可以保存很久,在干燥的情况下保存几十上百年都很轻松!”
“陛下发明出纸张,就是为了替代竹简的,大家可以先试用一下纸张,若是好用,以后少用些笨重的竹简,出门带书也不必用车装了。”
“哇塞,好厉害,不用用车装书,太好了!什么学富五车,如果不用车装书,爹爹就不会要求我学富五车了吧!”
听到这些童言童语,小二忍不住笑了,这小少爷不知道,用了纸张以后,可能不用学富五车,但却要学富十架!
要学习十个书架上的所有书!
这样想想,似乎更惨了啊~
但是,这话他可不会当着小孩说,当然是附和几个小孩:“是啊,书不用车装,自然这个成语就不适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