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乞丐?军士?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大秦:我扶苏绝不狗带!!
他们当时,是极其怨恨秦朝的!
没有秦朝,他们虽然同样日子过得困苦,亲人村民轻易会因为冻饿而死,但是起码,不用交税!
秦朝的到来,任嚣的到来,就是给他们雪上加霜!
因此,胡哥找到机会,就加入了韩信的抗秦队伍,就是为了对抗秦朝,为自己的亲人报仇!
可是,到了如今,见到这一幕幕,胡哥的心中,有了点点波澜。
赵佗可以造反,那么任嚣会不会造反?
是不是他该恨任嚣,而不是恨大秦?
可是任嚣是大秦派来的!
胡哥眼中充满仇恨之色,目光逡巡,然后,却又充满挣扎。
这么多的粮食,只要报出县的名字,就能吃到!
就能把他们全部带回去,送给村民!
他不禁幻想,如果他真的把自己家里的位置报出来,那么这个年迈的运粮官会不会真的组建一支队伍,让人护送粮食过去,而任销售于秦朝的压力,根本不敢反抗?
他所了解的任嚣雁过拔毛,只是他的了解而已,而大秦的力量,会不会真的能做到,超越他想象的事情呢?
这么多的粮食啊!
诱惑实在太大,胡哥的眼中,无数情绪,剧烈涌起幻灭。
如果,如果!
“年轻人啊,你说的那水县,虽然粮食能运过去,可是我不知道位置,需要你来带路。”
老运粮官对石青说完,叹息一声:“天下实在太大了,即使陛下已经给了我们完整的图纸,但还是有许多不知道的深奥之地,如今天下归秦,哪里缺粮食就应该早早报上来,我们才好送粮食过去。”
老运粮官的话,给胡哥心中猛地敲了一下,他上前一步,手紧紧的握成拳头。
但是,还是没有上去。
他决定了,先跟着石青看看,是不是真的有粮食?如果真的有,到时候他再说也不迟!
反正他们那个地方离这里太过偏远,又极为凶险,绝对不可能是最先派粮食过去的。
如果到时候没有粮食了,或者不愿意给他们派粮食,那他就去偷,去抢,也要带粮食回去!
胡哥思索间,石青已经高兴地回答:“好,到时候我带你们过去!”
对于这误打误撞,结果还不错的情况,石沉很满意,没有打扰他们谈话。
反正他们族里的青壮年全部在这里了,甚至随时可以组建成一支军队,老运粮官要是敢打他们的主意,最终倒霉的必然是自己!
黍米粥完全熬好了,一帮人再不聊天,全部冲过去,呼啦呼啦的喝起来。
大家用一个瓢,一人舀起一瓢喝完,就到下一个人,互相也不嫌弃口水,也不嫌烫。
之前他们在山上,虽然也吃了一顿,但是那些粮食是少而精,真的少!
可以说,只是吃了个水饱。
加上这段时间赶路,奔波劳碌,每个人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这次的黍米粥可和山上的不一样,不是以粥为名让他们喝水,而是真正的粥,黍米十分浓郁!
老运粮官也是怕煮成饭会噎到他们,毕竟乞丐吃起饭来都是狼吞虎咽的,粥喝起来更加顺滑。
果然嘛,这不,这帮人喝粥果然是狼吞虎咽,一看就很久没吃过东西了。
这时,他心中反而踏实了一些。
之前,这帮壮卒一下涌出来,可把老运粮官吓了个够呛,根本没相信他们是乞丐。
还好他镇定自若,临危不惧。
不过现在看来,估计这帮人真是乞丐……
黍米粥喝完了,当地的赈灾粮食也已经发完,即使本地百姓对他们念念不舍,老运粮官还是决定继续出发。
走的时候,有村民拦住大路,对老运粮官说:“老官,行行好,我们这里的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你就把这些粮食全给我们吧!就当做好事了!反正带回咸阳也会霉烂。”
听到这话,一帮大眼睛士卒都愤怒的瞪大眼睛,看起来眼睛更大了,也极其凶恶,一把就将那人推开。
这些本地的村民,真是吃饱了不知足,居然还想贪他们的粮食!
有些人就要去捡起草堆里的铁头木枪,想要给这人来上一枪了!
这个被推倒的村民胆子也很猛,吆喝着其他村民一起,对着这些大眼睛士卒吼道:“别以为我没听到你们在说什么,这些粮食是剩下来的,本就没人要,你们县也不是赈灾县,居然想贪这些粮食,小心我去告发你们!”
“对,这些粮食是我们的,我们是最后一个县,按照其他赈灾队伍的规定,这些粮食本来就要留在最后一个县的!”
“对,这些是我们的粮食,谁也别想抢!”
县中其他人也跟着闹起来,渐渐地,和这帮外地来的士卒,形成一股对峙局面。
唯一一个双面人,李圩,急得少烧眉毛,一把拉住本县闹事的人,劝说:“我们已经拿到足够多的粮食了,这些粮食就给他们吧!他们那边必然也是遇到饥荒的。”
却被他所劝说的人用力推了个趔趄,大骂:“滚,叛乡贼!”
李圩有苦说不出,又去扯胡哥:“大哥,大哥行行好,我们都是一块打……一个地方流浪来的,大哥给我个面子,别杀我县老乡……”
被胡哥轻轻地在脑门上拍了几下,推开了。
外来乞丐和本县村民的战斗,眼看一触即发。
却不想,这时候,一个苍老的声音响起。
“各位,莫打架,莫打架啊!”
大家一看,是那年迈的运粮官,随着他的声音,有两队穿着亮眼甲胄的士兵上前,手上都拿着大剑长矛,将他们团团包围起来。
本地民众:“……”
胡哥:“……”
胡哥现在相信,这老人可能真有本事把粮食带去他们村子了!
“呵呵,这些剩下的粮食,陛下可说了,由我们随意处置的。”
老运粮官这时候笑得像只老狐狸,看向石青,和蔼可亲地说道:“你放心,这批粮食我送去你村里,回去还能帮你们上报受灾村,能再来一批正经的粮食。”
听到这话,大家纷纷色变。
合着这批粮食还是“不正经的”,白送的?
这时,本地县民们羡慕得啊,又羡慕又气,难受得要死。
看向那些突然冒出来的“乞丐”,他们眼睛都红了。
但是再红也没用,军队护送,这时候,也只能看着年迈运粮官跟着“乞丐”们走了。
不过,无论是他们还是运粮官自己都不知道,他们身边这批人,其实战斗起来,比他们身边这些军队更强大不知道多少。
运粮的队伍,跟着石青石沉几人,向着更南处出发。
他们要去一个偏远的县城——那水县。
走出县城,一伙人都捡起自己之前扔到这边的甲胄枪矛,然后才回到大部落。
这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是韩信付与他们的,是他们在乱世赖以生存的本钱。
有了这些东西,即使他们快饿死了,也能随便冲进一个村庄打劫。
老迈的运粮官看着这批人拿出武器,感觉到不妙。
他的感知还是出错了,这批人真的不是乞丐!
这分明是一支散乱的士兵!
石沉来到他面前,露出大大的灿烂的笑容,对他解释:“老官,不用担心,我们之前遇到一支溃败的流军,不知道是哪里的,我们把他们打劫了,所以得了这些东西。”
听到这解释,老运粮官勉强地点了点头。
但是心里慌的一批。
咸阳。
皇帝举行的最重要的一次考试,马上就要举行了。
这次考试,为免费考试,只要报名就能参考。
按道理来说,只要是咸阳人,去报名了,就能考试。
可是不是这样。
要参加考试,就必须先答对皇帝所出的一道题。
只要做对题,就能入场。
做不对题,抱歉,在外面等着放榜吧!
所以,在进入考场的排队路上,除了一些王公贵族以外,还有大量的平民子弟。
他们也想试试运气,反正不要钱,闲着也是闲着,可以去看看皇帝出的是什么题呀!
他们的心里是茫然的,是兴奋的,是刺激的。
但是,同样排队的王公贵族们,看向他们的目光,却是鄙夷的,略带嘲笑的。
只有这些人才知道,皇帝所出的题,出自于新学!
是和旧学完全不同的领域。
这不是有些灵巧智慧就能解出的题目,更和过去的先贤学问毫无关系!
这是只有他们这些经过皇帝系统教学(折磨)过后的贵族子弟,才能答对的题目!
这批人中,一小部分,是瞧不起那些来试水的平民子弟的。
一大部分,是根本懒得理会他们的。
这些人心如止水,已经知道了新学的痛苦,并且是被逼着学习。
看着这些平民子弟一个个热血上涌,好像很想来试试的样子,他们只觉得好笑。
其中还有一小部分,是对平民子弟充满怜悯。
哎,以往旧学激扬时,这些人买不起竹简,读不起书。
如今新学沸腾,这些人依旧买不起纸张,读不起书。
只能跟着他们后面,热闹的想要一试,却最终会被刷下去。
真是可怜,可叹啊!
这三部分贵族子弟,如今就跟平民一起排着队,等着做考试入门题目。
这一切中,唯一让他们不满的,就是这排队的事情了。
他们不理解,自己作为贵族子弟,难道不能单独开个通道吗?或者让他们走主门,让平民走侧门啊,怎么让他们和平民一起排队?
这成何体统?!
询问官员,得到的结论是,这就是专门为贵族开辟的通道,只是陛下想福泽天下,所以顺便让平民也能报名,见识一下新学气息。
如果说法,贵族子弟们没脾气了。
还好,有贵族子弟受不了了,想出办法,让下人代替自己排队。
没有人阻拦,发放卷子的官员默认了这种行动。
于是,大家懂了。
几乎所有贵族子弟,都走到一旁空旷的地方休息,让下人帮忙排队。
很快,所有正常参考的贵族子弟,和看热闹勇于报名的平民子弟,都拿到了这次考试的入场券。
一张白纸。
白纸上,有一道题目。
3×7=()
这张纸拿到以后,大家就要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做题,那里已经备好了陛下特制的高桌高椅,每个人能坐一个座位。
所有人都坐好,大家有三分钟的时间,用来做题。
这道题对于扶苏来说,是非常简单的。
可是对于这些刚接触新学不久的孩子们来说,就有些难了。
因为,它涉及了乘法口诀。
不是加法,不是减法,而是乘法!
在这普遍连阿拉伯数字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人群中,让他们做一道乘法计算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此,让这些平民孩子如考场,真的只是凑热闹而已。
但是
让扶苏万万没想到的是,好几个贵族孩子,甚至参加考试的成年人,天天来咸阳宫中听课的几个人,居然一看到题目后,甩袖就走!
有仆人将那几人的卷面拿上来,拿给站在一旁红木二楼观望的扶苏来看。
扶苏一看。
上面一时写着5,划掉,又写着8,划掉。
十分凌乱。
一看就是不会做。
“哎~”
他摇了摇头,十分遗憾。
没想到,这些人平时看起来,学习挺认真的,竟然都是装的。
这让他这个努力教学的老师,很尴尬啊。
将卷面放下,扶苏对身边卫士说道。
“让杨端和、辛胜、姜叔茂有空过来一趟。”
这三人就是摔笔走人那几人的长辈,也是在朝廷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人物。
其中,杨端和、辛胜都是大庶长,俸禄万石,姜叔茂乃士大夫,爵封巴陵侯,食邑千户,三人都是朝廷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扶苏本想着这三人地位尊崇,还对他们的孩子特别照顾了,特意经常叫起来回答问题,考察学问。
没想到,这几人就是这么回报他的?
喊完家长,扶苏继续看台下的人做题。
很好,除去这几人之外,其他人都态度恭敬,即使不会做,也在苦思冥想,并没有摔笔离去。
还有一些人,看到题目以后,露出会心一笑,只花了三秒钟,写了答案,便将答案纸交给考官。
考官看了一眼,回答正确,便让他先入场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