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大秦:我扶苏绝不狗带! > 第131章 弓箭之战:冒顿单于哭了!

第131章 弓箭之战:冒顿单于哭了!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大秦:我扶苏绝不狗带!!

仙种早已经成熟,由专门负责仙种的一干沛县神仙,专门负责收割。

这帮神仙本来是帮扶苏种植皇家园林的粮食,但他们表现出色,扶苏又觉得,不能把一些未来的汉高祖、汉宰相将军埋没,索性派他们去管理天下仙种。

理由也想好了,他们可是神仙,从在天上时,就受到扶苏管辖,到了地上,帮他做事有什么关系?

这对于刘邦一干人来说,自然也是一件大好事!

他们整日被困在田间劳作,早就累死了,像刘邦这个二流子,平时就东家借米,西家借饭,根本不愿意从事生产。

现在能出去当官,就算依旧是管粮食,也不用再自己劳累,吩咐别人就够了。

因此,几批收割的仙种,被刘邦和萧何分配完毕,大部分储存起来,留着等合适的机会播种了做种子,还有一部分,扶苏吩咐留待他用。

比如现在,扶苏命令取仙种粮,选一部分给蒙恬送去。

送给蒙恬的粮食,当然不只是仙种,更多的是去岁储存的黍米大麦,只是间或杂者一些小麦水稻,让蒙恬尝个味道罢了。

今年扶苏开仓放粮,大秦的粮仓空了很多,但是还远远不到威胁的地步,大国之粮仓,储九年之粮,这才只是第一年,随便赈灾而已。

现在不急着吃仙种,继续用粮仓里的粮食挺过去,等仙种粮食出来,可以将天下粮仓一分为二,一部分放仙种粮食,一部分放旧种粮食。

这是扶苏留的一个心眼,当一个新事物出来,最好不要轻易全盘接受它,而是给予适当的否定。

因为就算是系统,也未必是完全的可靠!

真正可靠的,是大秦百姓自己。

因此,天下粮食,仙种占一半,就够了。

当然,如今天下大粮食,仙种还远远不到一半的地步,只属于刚开始阶段,连留种的数目都不够。

以前扶苏说过,仙种留种,质量就会下降,为何要留种?

因为,他要做一个试验,看看这个所谓的质量下降,会下降多少。

质量下降是种子的介绍中,系统说的。

如果下降得不厉害,在大秦还没有自主研发出杂交水稻时,就可以用这些种子下发出去,给百姓耕种。

因为,扶苏怀疑,系统所说的质量下降,和百姓所需要的质量,期间很可能存在一个梯度误解。

譬如百姓的要求是一,而系统的粮食基础要求是十,在一次留种之后,种子经过杂交,质量下降到了八,系统觉得不适合耕种了,建议重新购买新种子,可是这个质量对于大秦的百姓来说,依旧是过去种子的八倍质量!

还是可以耕种的。

付出之所以想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大秦疆域太广,人口太多,如果天下的仙种全部从他这里派发,未免过于奇怪。

不是他派发不了,现代杂交水稻的种子,也都是由水稻研究所派发,自己留种种植是不划算的。

而是,他没有相应的技术,每次莫名其妙的变出种子,很无法解释来源。

就如同他变出一仓库弓箭,还得偷偷摸摸去城外仓库进行。

所以,扶苏得做实验,验证这个问题。

这一次仙种收货以后,下一次仙种的耕种计划,铺设得更加广泛。

这次收获的种子,除去小部分使用之外,其余全部留种。

此外,还从系统中兑换大量种子,继续种植第一波。

这样两波种子长成以后,就能形成鲜明的对比,以及和百姓耕种的普通粮食对比,孰优孰劣,一目观之。

运送给蒙恬的粮食武器车队,缓缓出发。

因为装载了重量性物品,车队走的很慢,还要观看天气,天气不好,就要在驿站歇脚,因此,一时之间到不了北郡。

这个时间,扶苏便赶紧处理朝廷事务,他要在这个时间确立储君,脱身去北地打仗。

而储君的确定,不是那么简单的,关系着大秦未来。

因此,给蒙恬的物资安排好以后,又将朝廷琐事解决,扶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原主所生的五个儿子,全部召集入宫。

他要在这五个儿子之中,选出一个作为太子!

以前,他做这个决定,并没有这么利落,芈嫣已经怀孕,马上会生下孩子,他私心想把皇位留给自己的孩子。

但是如今,他的目标已经再次拔高,往长生、修炼的目的上去。

这些都需要武技点,去开启商城下方灰色的高级武技。

至于用皇帝点直接编造修仙功法和长寿丹,扶苏尝试过,才刚刚编辑,就头痛欲裂,皇帝点也完全不够用,是个天文数字。

相对来说,武技点这些,就好突破多了。

这是制造半成品和完全成品的区别,想办法从武技商店拿本来就有的书,当然比自己凭空制造,轻松多了。

自然,有了这个更高的目标,扶苏的眼光,不在着眼于当皇帝这件事上,他的孩子起点也会更高,未必要争夺这皇帝之位。

如今,就先让其他孩子帮他管理国家,让他有空去北地打仗,寻求更高的突破吧!

原主扶苏的五个孩子,分别是公子子婴、公子雒山,公子囚臣、公子河风、公子降圭。

这时候人的名字,往往都奇奇怪怪的,因为秦人迷信,相信世上有神鬼,给孩子取个坏名字,能让鬼怪不来招惹,就向后世取名狗蛋一样。

子婴、雒山、囚臣、河风、降圭,五大公子,因为年岁不大,最大的子婴十五岁,已经娶妻生子,最小的降圭才七岁,还是个懵懂学童。

其余雒山十三岁,囚臣十二岁,河风十岁,都已经出宫,自行建府。

只有降圭,因为太小,还留在宫中。

就在给予蒙恬的物资出发的第二天早朝,扶苏颁布了这个诏令。

太监尖尖细细的声音年道:“朕久居深宫,十分孤单,不禁想念儿孙之乐,令公子子婴……公子河风等四位公子,进宫伴驾,由朕考校学业成绩,思索日后发展之策。”

“公子进宫之后,于朝廷之事懵懂,诸事繁杂,无所依托,便请朝廷诸位官员多相提携,助其举事!”

“今朕欲以一两月之期,为诸位公子考核,诸位可自行选择公子辅佐,使其成长,两月之后,朕将于众公子之中,择其一为太子。”

“事毕,其余公子将为秦臣,为宗亲,辅佐太子,诸位除不可用阴司手段伤人性命,损害大秦国体之外,尽可以随意施展,日后绝不追究!”

“两月之后,朕将随蒙恬将军练兵上郡,将踏阴山之北,与匈奴大战!于朕回归之前,朝廷一切事物,归于太子处置!钦此!”

此令发出,满堂之中,满座皆惊。

他们没听错吧,陛下这是发的什么疯?

突然要召回所有公子,选出一个太子?

选太子都算了,还让满朝之人公开站队,来培养他的皇子们?

这,何止奇怪,简直诡异啊!

要知道,自古以来,诸侯最厌恶的是什么?就是党争!

因为公子连结朋党,势力过大,便会威胁皇位!

加上皇帝年迈,精力不足,有眼见的大臣们,很容易就会倾向年轻力壮的少年公子,而这时,公子们往往等不到老皇帝咽气,就能连结满朝文武,将老皇帝逼下帝位。

这是年迈的老皇帝们,绝对不能容许的!

别说皇帝老时不能容许,皇帝壮年时,更加不能容许!

君不见,始皇帝在位三十七年,掌权二十六年,如此长的时间内,都没有明确确定太子,没有让儿子们随意干涉政权!

而是不断寻医问药,试图延续自己的寿命。

直到他快死的时候,他终于感觉到了不对劲,并且有种逼到头上的岌岌可危感,迫使他马上选出合适的接班人。

他将扶苏派至上郡历练,将胡亥拉去一起巡游考核,就是为了锻炼扶苏的能力,评判胡亥的水平。

可惜,一切都进行得太晚,还没来得及让他做出决断,他就死了。

事后,赵高李斯篡位,天下险些毁于胡亥之手!

他们不知道的是,天下本来已经毁了。

如今,扶苏做出完全不同于秦始皇的决定,是让他们无比震惊的。

虽然如此做,就不会步上秦始皇的老路,但是陛下您当真别的不担心,在您放下朝廷诸事,高兴地跟着蒙恬将军去上郡玩的时候,您的某位儿子在朝廷大肆揽权,将朝廷一锅端嘛?

您当真不担心,您想回归之时,却发现已经回不来了吗?

或者说,若是发生那种情况,您再次驱使蒙恬,带兵回归?

不,那也不可能。

如今的情况,可和当初胡亥继位不同。

当初胡亥乃是伪帝,没有真正继位,诏令也是伪诏,扶苏作为正统,有权趋势蒙恬,号令军队。

但是现在,太子在扶苏的命令下监国,那就是名正言顺下的正统,到时候同样命令蒙恬按兵不动,蒙恬会听谁的话,还未可知。

大秦几乎举国上下都知道,蒙家军听命于秦王,而不是秦国某一人。

到时候,可就真正威胁到皇位了!

至于扶苏要去上郡做什么?

这一点,大家没有想太多。

能做什么?无非就是玩呗!

在皇宫的生活无聊又不够刺激,还喜欢跟着仙界玩什么一夫一妻,让自己失去美色的快乐。

这不,熬不住了吧!

竟然想要跟着蒙恬将军去北地承受风沙之苦,来找刺激!

至于扶苏过去,真的能刻字阴山,打出战绩,封狼居胥?

思索的大臣们在心里笑了笑,怎么可能?

如今,他们只当他们的陛下,已然大脑糊涂,癫狂了吧!

当下,他们要思索的是自身的处境。

站位这事,虽然皇帝说了,这是他的旨意,日后绝不追究。

但是等新的皇帝上位,焉知新皇帝会不会追究?

虽然扶苏正当壮年,新皇帝继位按理还有几十年,或许那时候,自己都不在世上了!

可要是,扶苏死在疆场呢?

战场之上,可是杀人不眨眼啊!

谁知道扶苏会不会脑子一抽,冲到前线去送死。

以及,就算他不死,谁知道他会不会被夺权,以及以后的皇帝继位,会不会来算这几十年前的旧账?

种种件件,哪一个都不是好惹的!

如今最好的做法,就是静观其变!

大家心思诡谲,静静思索着。

上郡,十几天后。

一匹快马拉着一辆马车,飞奔到了蒙恬的驻军地。

“陛下信使,陛下信使,来到上郡!”

带头的卫士大喊爆出身份,念了两遍,把把车停在驻军之外。

军营门口,有人听到这两句话,连忙进去禀报蒙恬。

很快,蒙恬迎了出来,接过信使拿出的皇帝手谕。

“蒙将军亲启:将军驻军上郡,军旅多劳累,此前所言粮食问题不必担心,孤已为将军备好万旦好粮,将一批批运去上郡,头一批已在路上,顷刻即至。

此外,孤还研发出一种“穿杨弓”,可杀敌于三里之外,足有三千副,将随粮食,逐渐到达,此弓可以量产,今使信使带去十副,将军可一试威力,如用来合手,需要多少,让信使回来禀明,扶苏敬。”

看完消息,蒙恬大喜,连忙问信使:“穿杨弓在哪里,带我去看。”

信使卷起后面马车车帘,道:“将军,这就是。”

蒙恬拿起弓箭,见其通体漆黑,唯有弓柄之上,刻有‘穿杨’二字,其弓弦粗壮,富有韧性,竟不知是何物造成,不禁赞叹:“好弓!”

此时,营外一匹快马来到,见到蒙恬,士卒翻身下马,急切禀报:“蒙将军,匈奴又打来了!”

蒙恬听到这个消息,顾不得安顿信使,随意点兵三千,就骑马打前:“随我出发!”

最近匈奴屡屡犯边,三天一小战,十天一大战,蒙恬早已习惯,但是平日小的战斗,都是让手下小将出马,自己坐镇后方,主导大战。

但如今,得此良弓,岂能不一试威力?

再没有比战场更能检验一种武器了!

来到前线战场,蒙恬收缩阵型,看向对面匈奴。

对方远在三里之外,正对着大秦,虎视眈眈!

蒙恬知道,对方带军的,那是匈奴近年来最有名的狼崽子——冒顿单于!

他眯着眼睛,三里之外,够了!

蒙恬拿出陛下所赐弯弓,搭弓射箭——

“咻!”

一声极弱的疾驰破空之声,远处的冒顿单于头皮一阵发麻。

一根极其锋利的短箭,擦着他的头皮,飞了过去,带走一块皮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