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开局继承博物馆 > 第97章 第97章【不能落后】

第97章 第97章【不能落后】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开局继承博物馆!

一般墓志铭都是记录下本人一生做出的牛『逼』事。

王师兄这位老祖宗自认为最得意的事就是改姓, 所以干了件离奇事:刚病倒就找个书生给墓志铭。

内容是自己口述大意,让对方“认祖宗”这桩大事给大书特书一番,并且把孙后代的字辈给定下了, 要孙后代不许『乱』起名, 就按这个来起。

甚至洋洋得意地表示“崽们瞧我给你们认了个好的祖宗,以后来祭拜我记得带点好酒好菜”。

可以说是有那一点魏晋疯流的味道了。

必须得说的是, 王师兄家的字辈就是按这个的墓志铭上刻着的字辈来定的,称得上是铁证如山!

至于后来的祖宗们为什真把自家族谱当真, 认为自己是琅琊王氏后人, 那原因就了。

可是能遇上天灾、战『乱』等等变故只留下族谱当几年, 客观上忘了这回事。

又或者是出了个贪慕虚荣的后代, 主观上想把假的变成真的。

反, 事实就是辗转千年,们对自家祖上曾出过“书圣”深信不疑。

即使这些年家境一般般, 王师兄仍相信自己有书圣血脉加持,只要每天勤练不懈, 总有一天必成大器!

吴普们听了王师兄的事, 又看了王师兄机里存着的族谱照片, 都觉得惊奇不已。

考古挖出老祖宗, 这个王师兄运气绝了啊。

是这有趣一老祖宗。

想来在早已消逝的数千年历史里,一定有许像这样鲜活又可爱的人。

们不一定有显赫的地位、出众的才华、光辉的事迹,们只是普普通通地来到世间走一遭, 很偶然地留下些许痕迹供后人了解们生活于什样的时代、过着什样的日。

又或许什都没留下。

吴普本想安慰王师兄几句, 没想到对方只是短暂的震惊和失落过后,就兴奋地和领队老师商量,问等会忙活完了能不能让弄个拓片回家。

爹老和人吹牛『逼』说自己是王羲之后人了,要是知道了这事, 一定比更震惊。

不过王师兄也拿不准爹的想法,准备等忙完了再和爹好好讲讲。

免得们这边在干活,爹就拎着酒菜过来祭拜老祖宗了!

既然是抢救『性』挖掘,大伙都忙得很,得在墓里的东西毁坏前都弄出来。

即使王师兄的遭遇很是离奇,其人也只是在路过身边时瞅两眼!

考古队动作很快,没过久就把陪葬品尽数转移出来。

可转移出来只是第一步,这些“破铜烂铁”“残肢断臂”的清和修复才是最艰难的环节。

墓主人不愧是王羲之的铁粉,这人的陪葬品里有许“王羲之真迹”,看得出对这些宝贝非常喜爱,死的时候偷偷把搞了几箱来陪葬。

没错,真是几箱,因为唐那会儿制纸业越来越发达,比魏晋时期进步不少,市面上不仅涌现了大量画家,也涌现了大量造假分。

最爱把假的古字画卖给热爱附庸风雅的家伙。

可惜这批“王羲之真迹”因为年代太久远,大部分都已经救不回来了,只剩下被压在地下千年、早已扭曲变形的箱勉强留了下来。

专家们再怎仔细搜罗,也没法从里面抠出几张残片来。

要是这墓能保存得更好一点,说不准就能分析出这几大箱“王羲之真迹”里面到底有没有真品了。

好在这位墓主人所做的努力不仅是把自己的藏品陪葬,叫人把自己钟爱的几幅藏品刻在墓室四壁上。

虽说有一些内容已经被磨蚀了,大部分碑刻内容是顺利留存下来。

这人对自己的丧事是真的很上心了,什都自己安排妥当才肯蹬腿。

考古队的成员们如痴如醉地投入到清和研究工作里头。

整个过程看起来琐碎又冗,吴普们在旁边下时却能真切感受到大伙的认真和喜欢。

每每把一堆碎片原成它入土前的模样,不少人都忍不住停下来过去欣赏一番,相互吹吹夸夸,工作氛围非常棒。

王师兄更是看到人修复一样东西就要凑过去认真观摩。

很难想象出土时那些灰头土脸的小碎片,居然能变成大大小小的陪葬器物。

要是字画能留下几张残片,经们来个“妙回春”说不准都能开专展了!

碰上有意思的墓主人,整个研究过程也很有意思。

接下来几天,吴普都领着人在旁边杂。

李清照认认真真跟着专家做拓片,她底好,懂得又,把现代拓片工具玩明白后很熟练,弄得专家都和自己带来学习的学生说“你们看看人,再看看你们”。

王羲之跟着吴普看了一圈墓室里刻上去的“王羲之真迹”。

看完直摇头。

吴普好奇地问:“刻了这幅,难道就没有一幅是真迹?”

王羲之笃定答道:“没有。”

是真的没有。

虽不能保证能认出自己从小到大的字,不至于把人的字认成自己的。

这个人最喜欢的几幅字,明显都不是的笔。

大概有一两幅仿得不错。

至少内容是对的。

由此可见,唐朝古画造假市场蓬勃发展啊!

肯定是唐太宗李世民这个顶级『迷』弟一带货,王羲之的字瞬间就炒成了高价。

为了高昂的利润,商人自古以来就敢于做任何事,区区造假算得了什?

你想买,我就必须有得卖!

至于真品,大抵都是少数人的私藏,普通人根本无缘窥见它们的真容。

造假造得有分像,已经很不错了。

吴普本人不算是过来交流的学生,第天就把王师兄们留在考古队大本营,自己领着王羲之们看看“会稽郡”如今的面貌。

两晋时期会稽郡不算太小,吴普领着王羲之们换乘各种交通工具走走停停,转悠了一圈后跑到兰亭景区那边去游玩。

王羲之没想到过了那年,当年《兰亭集序》的地方居然成了这样的景点。

收了八十块门票。

瞅瞅架上赠送的宣传册,上面全是和有的景点。

比如鹅池这地方,说是“鹅”的,“池”儿王献之的,父合璧,千古流传!

吴普见王羲之一脸无语地看着拿到的景区宣传册,宽慰说:“没事,要是始皇帝上次走慢点,去看兵马俑也是要花钱的。”

吴普顺道给王羲之科普了一下建国后挖出来的兵马俑。

那可全都是嬴政私藏的一比一等比例办啊!

王羲之沉默了一下,询问起另一个问题:“鹅池有鹅吗?”

吴普被问住了,摇着头说:“这个真不知道,我们过去瞧瞧。”

人一路前行,没走远就看见了鹅池两字。

一想到前面有一千六百年后的鹅可以欣赏,王羲之脚步都加快了不少。

接着们就看到了几只被游客围着拍照的大白鹅。

一只只被镜头包围的大白鹅,像极了被迫上班的畜。

王羲之走过去一看,摇着头惋惜道:“瘦了点。”

喜欢雄赳赳气昂昂的大白鹅,越凶越觉可爱,看着它们神气十足地在水面玩耍就感觉灵感咕噜咕噜往外冒,很想就着鹅一口气它几幅字。

吴普听了点点头。

知道了,王羲之喜欢胖胖的鹅。

们来的时间不对,到了来年清明才是最热闹的时候,到时候会搞兰亭书法节、组织曲水流觞雅集。

吴普说:“这个‘曲水’我们博物馆那边也有,到时我们也可以试试。就是我们不知道当年到底是怎玩的,得向两位先生请教请教。”

王羲之笑道:“这有何难,只要人到齐了,谁来主持、如何主持都不甚重要。乘兴而来、尽兴而归,自然就是人间乐事。”

谢道韫赞同:“是如此。”

她们那会儿讲究风雅、讲究气度、讲究随『性』,最不讲究的名教礼法,相聚一堂就很快活,哪用讲究按什步骤来快活!

吴普点点头,陪着们在兰亭景区溜达了一圈,时不时了解到一些王羲之本人听了都很感慨的魏晋故事。

等们走到讲述王献之练字的“临池十八缸”前,王羲之忍不住停下脚步,想到了吴普讲的王献之休妻另娶之事。

谢道韫见王羲之神『色』惆怅,也想到安公主非要下嫁的事。

王献之这个弟弟是王家兄弟里得最俊的,风流冠绝一时,当时没少人比得过。

虽说王家因为这桩姻亲得了不少好处,谢道韫是忍不住想起弟妹黯然离家、投奔郗家叔父时的情境。

弟妹只生了一个女儿,早早就没了。她被迫离婚回了娘家,没过久就撒人寰,想来是抑郁难消。

吴普见两人神『色』怅然,建议道:“我听说这边有个书法博物馆,不如我们过去看看。”

王羲之和谢道韫欣然答应。

人过去书法博物馆逛了半天,就发现书艺交流厅那边挺热闹。

吴普溜达过去一听,原来是个“二王”大师过来这边搞活动。

这位大师专学“二王”书法,是某地书法协会会。

自称这次过来一不卖字,二不收钱,只是为了看看孩们的书法情况,另外推荐一下出版的书法科普读物。

这是每个小孩都该拥有的书法启蒙书!

国人怎能不懂书法!

们那边的小学很都已经把这本书加入课外书订购清单,这边作为堂堂书法圣地,绝对不能落后啊!

吴普听得有些咋舌。

这年头,书法大师都要跨行书了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