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8章亲临前线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从军行!
平瀚道大小莲子山前
“杀”
随着一名满脸胡渣的金兵将领怒喝一声大批的金兵自军阵中涌出扑向位于他们正前方的一座山头。
正值秋季山上的不少树木都落叶纷纷。金兵就踩踏在枯黄的树叶之上向山顶涌去。
山上的守军也毫不示弱一波波箭雨、滚石、檑木密如蝗虫般砸向攻山金兵。
在此之前他们已经挡住了金兵数天的猛攻士卒们早已成了强弩之末一直是靠着一股顽强的意志在抵抗金兵。
无奈由于金兵人马实在太多这座仅有不到千余平瀚道边军守卫的山头终于在夜幕来临时被金兵攻克一千余平瀚道边军几乎无一生还。
攻克此处小山峰之后金兵马不停蹄的奔向下一座山峰燃烧的火把如火龙一般在山路间穿行。
在大小莲子山中足足有二十余处山头屯有驻军需要金兵一个个去拔这是常家兄弟二人精心打造的钢铁防线。
这么多年来金兵多次入侵最远也只能打到大小莲子山脚下就被挡住了再也深入不得半步。
在大莲子山的主峰上安国公常翰棠的次子常靖哲正眉头紧锁的看着眼前的地图脸色很不好看。
大概半个月前常家派出两支精骑对进入平瀚道的金兵发动了一次反攻战果颇丰由此金兵攻山的势头也减缓了许多大小莲子山的防线变得安如磐石。
可就在四五天之前金兵的攻势突然变得猛烈了许多昼夜不停的攻山攻山的士卒人数也多了好几倍。
短短几天之间就已经有六座山峰失守照这个速度下去用不了一个月整个大小莲子山就会被金兵攻占。
大小莲子山可是瀚州城前的最后一道防线了而瀚州城一旦失守瀚州就将不保地理位置之重要可想而知。
“妈的见了鬼了”常靖哲恶狠狠的骂了一句他总觉得有哪里不太对劲。
“二弟什么情况”
一道熟悉的声音传进了常靖哲的耳中。
“大哥你终于来了”常靖哲见到大哥出现心中终于安定了几分。
安国公长子常靖安一身铁甲标准的国字脸大踏步的走进了营帐。
“五天之内连丢六座山头这可是自开战以来从未出现过的情况怎么会这样?”风尘仆仆从瀚州城连夜赶来的常靖安皱着眉头问道。
兄弟二人一人坐镇大小莲子山一人坐镇瀚州城现在二人齐聚足以看出形势之危急。
在两人面前的地图上醒目的标出了二十余座小山峰这些山峰共同组成了大小莲子山防线。而现在
已经有六处被打上了一个斜线代表这处山头已经被金兵攻占了。
“我现在也摸不清楚金兵好像从国内调了援兵我已经派出了大量斥候打探消息目前还没有什么有用的情报传回来。”常靖哲的脸色也十分焦急。
“先不管金兵的动向了我带来了五千援兵迅速安排到这几处山头布防。”常靖安用手在地图上不断的圈画着显然在来的路上他就已经想好了一些对策。
“好我立刻派人去办”
兄弟两你一言我一语很是认真的讨论着整个大小莲子山的防务部署。
“报将军有重要军情”一道大喝声自门外响了起来。
“进来”常靖哲头也不回的吼了一声。
一名身着斥候服饰的百夫长走了进来:“启禀将军我部斥候深入敌后发现金兵的营寨规模比往日大了足足两倍有余有一面烫金皇旗插在中军之内”
“烫金皇旗?”
一向沉稳的常靖安愕然转头再度重复了一遍:“你确定是烫金皇旗?”
“属下确定”斥候百夫长沉声道:“与先前那面完颜昌的皇旗截然不同。”
“知道了下去吧”常靖安阴沉着脸挥了挥手。
“妈的完颜洪烈这个家伙竟然亲自来前线了?”常靖哲不可置信的说道:“金兵这是要和我们死磕啊”
北金皇族众多且在军中任职者也很多。等战功或者官阶积累到了一定地步的北金皇族就可以携皇旗作战。
但是根据每个人地位的不同皇旗上的图案也并不都是固定的。
而烫金皇旗乃是整个北金皇帝完颜洪烈一人独有。
“呼这下乐子大了完颜洪烈竟然亲征”常靖安正在强忍着心头的剧烈起伏说道。
“大哥现在怎么办?”常靖哲的脸上写满了担忧二字:“完颜洪烈要是真的来了前线定有大军相随我们也得早作打算。
完颜洪烈御驾亲征就意味着北金军力已经倾巢而出。
常靖安的双眸在地图上打量了好一会开口道:“事到如今已经没有其他方法你率军坚守大小莲子山我去和父亲商议一下调蓟州境内的驻军来增援”
“好”
在常靖哲的大声应喝下刚到没多久的常靖安又拍了拍屁股起身就走。
既然完颜洪烈亲至那下面的仗就要难打得多了。
远在数十里之外有一片占地极广的军营不断有金兵从营中呼啸而出。
虽然是夜里但军中依旧灯火通明往来巡视的士卒眼神如鹰隼一般时刻警惕的扫视着周
围。
那一面烫金的北金皇旗在帅帐的顶端不断飘扬着气势逼人。
营帐内熙熙攘攘的坐了七八道身影。
坐在首位上的自然是一身皇袍的完颜洪烈。
出现在前线的完颜洪烈终于收起了往日那副放荡不羁的模样转而变的沉稳了许多。
坐在完颜洪烈左手边的便是北金武昭王完颜昌完颜昌乃完颜洪烈的三弟在北金的军中除了完颜阿骨打就属这位武昭王完颜昌声名最广了。
自北金攻周以来一直是完颜昌在指挥前线战事。
帐中的金兵将领们神采奕奕这几日战事进展速度之快已经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诸位将军们”
完颜洪烈的嘴角勾起了笑容朗声道:“大小莲子山是挡不住我们的我的草原男儿们去拿下那座瀚州城让马蹄踏在中原的土地上天下都是我们金人的”
“诺”
满屋众将齐声应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