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文院震惊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唐读书成圣人!
随着十二位圣人的动作,一缕缕光芒如水雾一般洒到考卷上面。
咻!
所有考卷上的文气,顿时又暴涨了一些。
然后,十二位进士收回文气,那圣人虚影也消失不见。
这会儿,进士们再看向那些考卷,文气比之前还要粗壮,想必又要多几位考上秀才。
接下来,就是排名。
阅卷并没有具体分数,一般只会给出等级。
分别有上、中、下。
而这上又有上上、上、上下,中则是中上、中、中下,至于下…就代表这次府试没资格成为秀才。
府试,无论有没有考上,都会有成绩放榜。
每个进士在阅卷之前,都会用官印在上面盖一下,以兹证明。
同时,也是解除考卷上的禁锢,将所有文气彻底释放出来。
“不错,这个‘仁政’诠释的很好,童生之中能有这种见地,属实人才啊!”一个进士笑道。
另一个进士摇头道:“‘仁政’在所有题目中,属于最简单的,答的好不值一提。”
“确实,这次最难的是那道时策题吧,前些日子,东面一蛮族的蛮皇突然向大唐提出联盟,朝中武将主张发兵征讨,但是征讨一位蛮皇部落,必定要征二十万将士,然后二十万人的粮草后勤,又得向百姓征收。”
“现在的大唐,可承受不起如此规模的征伐!”
又一进士叹气道:“确实,朝中几位大臣、以及国子监三位大学士,联名上书,才让武将放弃出兵征讨。”
“这次时策,不知出于什么心思,文院竟然将这道题放入考试题目中。”
“不知道谁会抽到这道题,算他倒霉。”
几位进士笑了起来,笑容带着一丝惋惜。
“嗯?这是…”
一个进士突然笑起来,拿着考卷道:“还真是说什么来什么,这就有一个考生是这题。”
说罢,他敛去笑容,遗憾的叹了口气,“可惜了这考生,史论、学策、圣人策,都很完美,足以评上下,但…唉…”
这进士摇摇头,然后拿出官印,在考卷边角盖了一下。
撕拉…
刚把官印挪开,进士就皱了皱眉。
他发现眼前这份考卷中的文气突然狂暴起来。
一股耀眼的光芒,直接从卷面一飞冲天。
“啊,我的眼睛…”
进士条件反射捂住眼睛,那道光芒直冲云霄,穿透房梁,在空中形成一个文气风暴。
随即,点点金光从空中落下,洒落在文院中。
文院人数并不多,还不足百人,但每个最起码都是进士,他们自然明白这异象代表什么。
“才华横溢,这是才华横溢啊!”
“怪哉,文院之中有谁能作出才华横溢之文?”
一时间,文院所有进士都情不自禁起身,脸色震惊的往阅卷室走去。
就连正在府衙的高长林,也情不自禁走出来。
他眼睛望着不远处的异象,眸子里闪烁着精光。
苏木…一定是是苏木!
不知道为何,看到这种异象时,高长林就情不自禁联想到了苏木!
江南府文道没落几十年,从未有人写出才华横溢的作品。
结果苏木一连就写了三首,特别是那首鹤鸣九皋的词,虽然不是战词,但那种意境美,却让人不禁沉沦其中。
所以现在,这才华横溢的作品,肯定也和苏木有关。
因为这出现的时间太巧合了。
以前没人能写出这种级别的作品,而前不久黔州的府试考卷刚送来,就发生了这种异象。
苏木,不就是黔州人吗?
高长林抿了抿嘴,便踏步往文院而去。
他很想看看,苏木能给他什么惊喜。
…
文院阅卷室中。
才华横溢的异象很快散去,外面突然响起敲门声,将室内十二位发愣的进士拉回了神。
那进士提起一口气,向外面喊道:“吾等还在阅卷,请稍候!”
话音刚落,外面的敲门声戛然而止。
进士这才低下头,看向案上考卷。
之前他见题目竟然是那道时策论,就没心情看内容,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和时政有关的文章,一个童生肯定写不好的。
但是才华横溢的异象,却让他啪啪打脸。
“嗯,不错,用孙圣的《孙子兵法》点题!”
“咦?《石壕吏》…”
进士仔细将诗阅读一遍,随即震惊道:“此诗当得上是才华横溢,紧扣时政,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看到这,进士却是一皱眉。
“奇怪,这两句话像是对文章的总结,但又像是从另一首诗摘录出来的。”
嘎吱。
门被人推开。
高长林走了进来。
“刚刚是哪位考生写出了才华横溢的作品?”
正在阅卷的十二位进士同时起身,向他拱手行礼,“院君。”
文院是个独立的存在,地方官府是无权管辖的。
原本文院的院君是由十二文庙和朝廷共同任命。
但要成为文院院君,最少也得是大学士,而现在能被朝廷调动的大学士越来越少,所以有几个府就让府尹兼任院君。
文院之人,见到高长林,都是喊“院君”,而非“府尹。”
高长林摆摆手,问道:“刚刚是怎么回事?”
一进士说道:“院君,这就是写有才华横溢的考卷,您请过目。”
高长林随意看了两眼,这字算不得多好,略显有些稚嫩,看来是刚练不久。
看到这字体,高长林瞬间就确认这考生就是苏木。
因为他看过苏木那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原稿,这么有个性的字,一眼就能认出来。
这事让高长林也有些疑惑,一般文人识字之后,就要开始练习书法。
然后到考童生时,都已经练了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书法,字体没得说。
苏木虽然被苏家赶出来,但那也是二十岁时候的事了,在这之前,应该也练了很多年书法,怎么这字写的这么稚嫩呢?
莫非他把别人练书法的时间,用来学习了?
不然为何文学功底这么厉害,而书法却这么拉垮呢?
高长林拿着考卷,仔细观摩起来。
前面写的都还不错,算是标准答案。
但这还不足以让高长林动容,他真正想看的,还是那才华横溢作品。
“《石壕吏》…”
高长林默念一遍后,才赞叹道:“好诗,好诗啊!”
“以‘耳闻’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从投诉叙起,以告别结束,首位叙事,中间用对话,活动着的人物有五六个之多,巧妙借用老妇之口,用一家的悲惨遭遇,来反应国家在战争下有多凄惨,处处呼应,环环紧扣,层次十分清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