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皆大欢喜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唐读书成圣人!
“多谢苏县伯!”
陈元敬目光突然坚毅了许多,不再像从前那样带着些浮光,“今日教诲之恩,学生谨记!”
以“学生”自称,便是承认苏木为他的老师,和苏木承认沈良为老师同理。
两位本是同窗,但现在陈元敬愿意自降一辈,认苏木为“老师!”
“行了,希望你们能好好记住,大家同为文人,理应共同为文道做出贡献,而不是因为一点小事而你争我斗!”
“多谢教诲!”
…
“苏县伯,本来想让你参加江南府大比,但是因为边关紧急,各州书院严阵以待,所以今年大比就决定取消了。”高廉说道。
苏木惊讶道:“边关紧急,和各州书院有什么关系?”
高廉道:“保家卫国,匹夫有责,更何况是拥有文位的文人?”
“以前边关告急的时候,临近边关的各州文人都会随将士一同出征,前往边关帮忙。”
“西史之乱后,大唐与妖族签订和平条约,妖族很少有大规模进攻边关,所以文人也就很少去帮忙。”
“但是这一次,三十万妖族大军临近边关,如果真发生战争,光凭借边军是守不住的,还需要文人助阵才行。”
“唉,相比之下,我宁愿希望江南府大比继续,因为这样的话,就代表边关的情况并不急。”苏木叹口气。
“嗯,确实!”高廉说道:“你应该要去越州了吧?”
苏木点头,“沈大人安排了马车,大概三天后出发。”
高廉抿了抿嘴,“苏县伯…”
苏木连忙说道:“高院长,你还是叫我苏木吧,无论身份怎么转变,我都只是秋水书院的学生罢了!”
高廉赞赏的看着他,感慨道:“苏木,你的心性,当真是生平罕见,说实话,别说是你这个年纪,哪怕现在我取的和你一样的成绩,恐怕都会心生骄傲,但你却能以平常心对待,不骄不躁,坦然自若,如此心性,再加上文采斐然,很难不成气候。”
苏木笑了笑,“哪有,只是看事情的角度,比别人多罢了。”
“你啊…”高廉笑着指了指他。
…
三天的时间,苏木处理好了在黔州的全部事情。
首先是万卷书屋,要说留恋,这万卷书屋就是他最大的眷恋。
现在苏兴德担任万卷书屋掌柜,凭借着苏木在黔州的名气,也不担心万卷书屋没生意。
这些日子,存了几十两银子,还有苏木封爵的时候,众商户送礼,林林总总差不多有上千两。
这上千两银子,足够苏木在越州买一栋宅子,并且请些下人了。
另外,苏木原谅苏兴德后,亲自去了一趟苏家,有他牵线搭桥,苏家众人总算是原谅了苏兴德,还有苏烨。
不过,苏烨因为承受不住被革去文位的打击,已经变成了傻子,找到他的时候,还在路边要饭。
苏家众人和好,皆大欢喜。
苏兴德他们重新回到了族谱,至于苏木…再说吧。
至于和茯苓的婚事,
三天后,一个朦胧的清晨,沈良派来的人将苏木家中的东西都搬上了牛车。
家里的东西不多,但也装了五辆牛车。
而苏木和茯苓,则是坐在一辆马车上。
时间太早,万卷书屋还没开门。
苏木不喜欢送别的场景,所以就想早早离开。
马车和牛车沿着街道,缓缓向城外而去。
但是刚到城门口,马车突然就停了。
只听到马夫道:“苏老爷,城外围着很多人,要过去怕得绕开。”
“什么?”
苏木掀开帘子,便诧异的看到,外面密密麻麻确实围了许多人。
有熟悉的面孔,也有陌生的面孔。
沈良、杨琛、高廉、陆翊…
看这场面,恐怕有上千人。
“苏县伯,祝你前程似锦!”沈良率先拱手。
“记得,你永远都是黔州人!”
“苏县伯,前途珍重!”
听到外面各种祝福声,苏木忍不住走下轿子,看着那些人,心中暖洋洋的。
沈良派来的人本来说是中午走,但苏木就是不想告别的场面,所以就想趁早离开。
茯苓女流之辈,不适合这种会客的大场面,所以苏木就让她留在轿子上,然后自己独自走到众人面前,拱手作揖,道:“苏木见过各位大人、前辈。”
“苏县伯,担不起啊!”
许弘说道:“你乃是黔州人的文道希望,也是黔州唯一一个能进入江南学府的学子,所以你此次前去越州,是承载着整个黔州文道的希望,所以我们哪能受你一拜!”
“非也,我现在是以学生的身份,各位都是长者,肯定应该拜礼。”苏木正色道。
“哈哈,苏县伯,今日我等上千文人相送,你是不是应该作一首诗或词,最好是应景的,留在黔州,以供我等文人敬仰嘛!”
又一个文人说道。
“就是,整个黔州的文人可都在这了,你可不能辜负我们啊!”
一众人哄堂大笑起来,黔州文道,罕见的团结一致。
笑完之后,他们却又好奇的看着苏木。
苏木的文名已经传遍黔州,所以他们都很想见识一下,这位大才子,会作出什么样的诗来。
“罢了,容学生想想!”
苏木说着,便开始四处张望。
城外有一座让人歇息的小亭子,不知何年何月修建,亭子上的砖瓦都脱落了几片。
亭子旁是一条古道,古道两边则是芳草萋萋,连接着一线天。
苏木忙问道:“可有笔墨?”
“哈哈!”
沈良大笑,然后指着亭子,说道:“早就准备好了。”
苏木苦笑,“感情你们是蓄谋已久啊!”
亭子中,早就整整齐齐摆好了文房四宝。
苏木走到亭中,其他文人见状,纷纷围在亭子外面,但是却没有进来的打算,只是翘首以望,包括沈良。
苏木沉思片刻,这才提笔挥毫,一边写一边念。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最后,苏木在上面写道:“送别”二字。
一词落下,沈良等几位进士都赞叹不已。
沈良说道:“这首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紧扣主题,不知道为何,这首词高低起伏,回环往复,要是用唱的方式,说不定更能表现出它的魅力来。”
“确实,可词可曲,这首词不知可否能到鹤鸣九皋的境界!”
“以此诗词之境,我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