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我在大唐读书成圣人 > 第194章 治国思想

第194章 治国思想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唐读书成圣人!

曾经有位先贤人族先贤说过:“文运同国运相牵 ,文脉同国脉相连。”

在文气没有被发现以前,人族在三族之中,向来都是最羸弱的一族。

那时候,人族各自为战,连统一的国度都没有,就更加不是妖蛮的对手,只能蜗居起来。

幸好后来有黄帝统一人族,让人族能够团结起来,共抗妖蛮。

到后面有了文气,并且在秦朝建国后,确定了文气体系。

人族的命运才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防卫,到主动出击!

以前大秦之所以能统一,全靠秦孝公发出求贤令,声称:“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求贤令一出,各种人才如过江之鲫纷纷入秦,盛况空前,为秦国崛起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特别是现在三教九流中的“法家、墨家、纵横家、兵家、杂家”等流派,亦入秦擘画统一大业,为秦并天下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法家亚圣商鞅、墨家巨子相里勤、纵横家张仪、兵家尉缭、杂家圣人吕不韦,正是因为有这些大人物,所以大秦才能从偏隅一方的诸侯国,一跃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而这诸子百家,因为是大秦立国的关键,所以秦始皇才正式替这些为国出力的学派封圣。

也是从这个时候,文运就和国运有了千丝万缕的关系。

文运强,则国运强,文运弱,则国运弱!

就像现在,文运羸弱,大唐国运就弱。

在三国时期,哪怕人族内部纷争不断,却依旧没有妖蛮敢来进犯人族地盘。

因为当时的文运,气势如虹,所以国运就自然昌盛,妖蛮敢来入侵,只有死路一条。

文运和国运息息相关,那文人的言行,自然能够引起国运共鸣。

但…并非每个文人的话,都能引动国运。

或者说,哪怕是大儒,都不一定!

只有亚圣和圣人文位的文人,才能引动国运。

这也是亚圣和圣人被称为“国师之师”的原因。

而且能够引起国运共鸣的文章,最低也是镇国层次,要是引起的国运够多,传天下都有可能!

从李婉儿身上飞出来的金龙,便是国运共鸣的显现。

文人脸色激动,从那条金龙,可以看出国运还很昌盛,也就是说一时半会儿不可能有灭国之危。

至于武将,则是阴沉着脸。

特别是林虎,李婉儿身上有如此庞大的国运,他那么伟大的计划,一时半会儿恐怕很难实现啊。

李婉儿俏脸通红,那不是害羞,而是激动。

她站起身来,声音清脆道:“诸位卿家,朕打算将这首《少年说》,立为治国思想方针,并且刊印出来,下发到每一个州县,不知诸位卿家认为如何?”

高长林肯定是第一个支持,“陛下,等臣回到江南府之后,就立刻组织文院,刊印《少年说》,分发全府!”

还有那孔大学士,也附和道:“臣回去后,也召国子监,印发《少年说》!”

李婉儿笑道:“之前朕封苏木为‘第一才子’的时候,朝中不少大臣都反对,但现在…还有谁?”

“武有《破阵子》,为大唐军中战词,文有《少年说》,为治国方针,文武双全,还有谁不服!”

李婉儿难得硬气一回,似乎要倾吐出这些年受过的委屈,所以她说话的声音都提高了很多。

其他人都从文章内容中惊醒,感觉到这篇文章的深刻含义,纷纷拍手叫好。

字字珠玑,蕴含国运,要是能将《少年说》推广至全国,那在几十年内,或许就能让大唐的文道成为另一个巅峰!

诗经、楚辞、汉赋、晋五古,这四种体裁, 一直影响着文道。

不过,这几种体裁,也限制了文道发展,因为每个朝代,所接受的教育和接触的环境都不一样,所以文人们的思想也不一样。

顺应时代发展的文学,才是最适合文人的。

不过从隋朝到现在,文道一直没有太大突破,所有文人还是使用着以前其中体裁,导致思想被禁锢。

但是现在苏木这篇《少年说》,或许能改变目前文道的尴尬。

“好,少年强则国强!未来是属于少年的,这篇文章,可谓是讲述出了大唐的未来,绝对是传天下的佳作!”孔大学士称赞道。

苏木对他也挺有好感,就一脸谦虚道:“孔大学士,下官不过是有感而发,陋作而已,算不得佳作!”

传天下,就是民间俗称的“鹤鸣九皋。”

孔大学士这么说,可谓是给《少年说》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要是这都算不得佳作,那本官以前所作的诗词,都只能算是狗屁!”孔大学士激愤道。

孙如之

而这时候,林虎坐不住了,他站起身说道:“苏才子确实挺不错,但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谁知道这篇文章是不是他所作呢?”

众人敛去脸色,然后错愕的看着他。

大家都在这夸人呢,你突然这么大煞风景,这不是找抽呢?

高长林瞥了他一眼,却是没开口。

今晚文武百官都在场,这倒是宣扬苏木文名的好机会。

能在朝堂上为官,没有一个善茬,哪怕是寒门出身,在经历过官场浮沉之后,其本身都会成为一个豪门。

要是苏木能在这些人中间出名,就可以利用他们的人脉资源,增加文名。

否则,怎么会有寒门学子,向某些官员或者文位高的文人投名状。

他们,只不过是想利用他们的人脉,来增加自己的资源罢了。

反正只要林虎他们不动手,只用嘴炮的话,那高长林就不打算管了。

李婉儿激动之色凝固,随即坐下来,冷淡道:“林柱国之言,何意?”

林虎坐在椅子上,拱手道:“陛下,臣对于将《少年说》立为治国思想方针并没有意见,不过对于这篇文章是否苏木所写,臣持怀疑态度!”

李婉儿皱眉,“为何怀疑?”

“从古至今,能引国运共鸣者,要么是亚圣、圣人,要么是朝中重臣,其一言一行,影响天下,才能引国运共鸣,而苏木不过是一介秀才,怎能牵引国运,影响国家?”林虎朗声道。

除了徐长风外,其余几位柱国异口同声道:“臣附议!”

一旦《少年说》发表,那国运肯定有所会增长。

国运,同样也代表着李家气数!

李家一日气数不尽,他们就只能一朝为臣!

他们布局这么久,可不想再多等几十年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