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杂而不乱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唐读书成圣人!
乡试的严格,让苏木还是有些不习惯。
一个人面对着狭小的考棚,要是有考卷的话,还能写考卷打发时间,但如果没有考卷的话,就只能发呆。
这时候,窗口递进来一叠考卷,看这厚度,起码有上百张。
光是写这个考卷,恐怕也得写一天啊。
不过那样也好,写考卷,总比发呆要好。
第一场,一般都是解读圣人经义,乡试对于圣人经义的考察,是很深入的,不像府试的时候,只考表面意思。
不过,对于这种先贤的著作文章,苏木早就了熟于心,书山那几百年,可不是白待的。
不止圣人经义,就连许多青史留名的大儒和大学士著作,苏木也都很清楚。
如今儒家为“天下正道”,所以前面几篇,基本上都是围绕儒家著作。
这些著作流传于世,苏木又怎么可能忘记?
不过题目也真是多,一百多张答题纸,要全部写完的话,确实需要一天时间。
难怪乡试要分成三场,每场三天,就这个题量,少一天都不行。
圣人著作苏木一清二楚,所以从拿到考卷时,他就一直在动笔,没有听过。
到傍晚的时候,苏木才答完所有题目,将考卷放在一边后,他才伸了个懒腰,躺在床上睡觉。
秀才文位,可以几天不吃不喝而不伤性命,所以苏木并没有买米这些,大不了多饿几天。
乡试第一场,都是考圣人经义。
没办法,谁让以前的圣人那么多,并且又留下了这么多经典著作。
而第二场,为杂文。
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应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说明文,特点是“杂而有文”,短小、锋利、隽永。
以现代翻译来讲,其实就是记者所写的“新闻。”
在以前,杂文为“详夫汉來杂文名号多品,或典故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操曲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共名,并归杂文之区。”
总的来说,就是把那些杂七杂八不好归类的杂著文章都一股脑儿归入杂文之中。
在大儒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就有写道:杂文乃“文章之支派暇豫之未造也。”
在正统文学流派中,典、议、书、论、章、表、诏之类的文章,具有“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社会功能,它们是文章之“正派。”
相比之下,杂文就是等而下之的末流,故刘勰称之为“末造。”
不过,这不代表刘勰瞧不起杂文,相反,他还是杂文大家,他的《文心雕龙》,具有“自我申辩”、“讽喻时政”的作用。
以前杂文并不受重视,直到南北朝的混乱时期,北朝的北齐后主高纬昏庸无能,沉湎于美色之中,不思国事,更是诛杀名将斛律光、高长恭,北齐岌岌可危,而百姓们更是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而北齐名臣韩长威不畏强权,敢于直谏而不怕死。
所以重视人才的北齐后主高纬,就决定满足这位大臣的愿望,把韩长威给剁成肉酱,同时连整个韩家,都是满门抄斩。
那篇《昏君乱国说》中的“君正,则国正;君不正,则国乱”,更是直击人心,把北齐后主高纬批判的一文不值。
在面对刀斧手时,韩长威丝毫不惧,面带微笑,正衣带冠,以死谏国。
这《昏君乱国说》,就是杂文,并且被奉为“杂文真典。”
从此,不受重视的杂文,正式登上舞台。
后面北齐被圣人可汗杨坚所灭,他知道北齐灭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君主不听劝诫。
所以他为了提醒自己时刻做个明君,就把杂文列入科考,并定为举人乡试。
如今这个时代,朝政混乱,文人抨击国政之事十有八九。
但不是哪个文人都敢抨击国政,如果文人是为了故意摸黑而抨击,那么就会被国运制裁,轻则文宫震荡受伤,重则文宫破碎,沦为废人。
不过,乡试就给文人提供了这种渠道,在乡试考试中,有五十张空白的宣纸。
一篇杂文,大概在三百字左右,刚好能写满一张宣纸。
如果你很想一篇洋洋洒洒写个几千字,那不好意思,直接零分。
一张宣纸,必须只能写一篇杂文,因为所有宣纸最终都会被打乱,如果写一篇写两张宣纸,那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
批改考卷的考官,可不会有耐心地帮忙文人把考卷给拼凑起来。
一张有问题,那分数就直线下降,要是原本能上上的评分,因为一张考卷出问题,那就只能得到“上下。”
五十张宣纸,就代表要写五十篇杂文,这就可以让那些文人随意抨击国政了。
如今的朝廷,可以抨击之处不在少数,更何况不止是抨击国政,也可以抨击人,反正考卷是封在文院之中,等三年一到,就直接烧毁,外人也不知道考卷内容是什么。
写杂文对苏木而言,更是小事一桩,更何况只需要三百字内容?
从早上到中午,苏木就搞定了五十篇杂文,然后就把考卷丢在一边,等士兵来收走。
…
第二天杂文也很快考过,第三天就是策论。
而第四天,就是以圣人著作为基础,分别写出诏、判、表、诰各一道。
第五天,为时务策。
第六天,为策问。
第七天,为公文。
第八天,为解圣言。
而且为了显示圣人威严,解圣言要考两天。
第九天的时候,考生随时可以交卷离开,而最迟天黑前,就会强制收卷。
在中午时分,苏木就答完了考卷,然后顺手摇了摇铃铛。
在考棚门口处,有一个铃铛,这铃铛不能随便乱摇,考试期间,除了上厕所外,就不允许摇铃铛。
而在第九天的时候,可以摇铃铛交卷。
很快,就有两个士兵过来,检验考卷无误后,就当场把考卷给封起来,并且盖上文院官印。
在文院文人批改之前,外人想动这个考卷,就只能把文院官印给撕掉,而官印一旦撕掉,那考卷就直接作废。
交卷之后,苏木便往文院门口走去。
不过到了门口他才发现,文院外面有一层淡橙色光芒,阻拦着所有文人。
就在这时,一个人面无表情走过来,左手托着官印,右手在虚空画了几下。
嗡!
官印上一道光芒激射而出,正好射在门门口处,那淡橙色光幕,就出现了一个缺口。
那文人又道:“尔等过来,我替你们解除文宫封印。”
提前交卷的几十位考生排成一排,那文人一挥袖袍,温和的文气便没入到他们体内。
那一瞬间,众人又恢复了和文宫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