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解元之争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唐读书成圣人!
如果空手耍五禽戏,哪怕以他宣节武功的身体,也只能耍两次。
到第三次的时候就会很吃力,甚至还不一定能耍完。
但是拿剑耍五禽戏,他只能耍一次,第二次耍到一半,就没有力气了。
“这五禽戏,果然是宝藏,空手耍完之后神清气爽,而手持剑耍,又剑气萧萧,威力惊人!”
“到时候让茯苓她也耍一下,肯定能延年益寿。”
苏木虽然累的满头大汗,不过脸上的笑容却很明朗。
“你在那嘀嘀咕咕什么呢?”
茯苓走进院子,嘴角噙着笑容。
苏木收起天子剑,起身对她说道:“没什么,就是锻炼一下身体。”
“哦,锻炼身体啊。”茯苓笑了笑,然而当她看到狼藉不堪的四周时,笑容顿时就凝固了。
最近万卷书屋依托于苏木的名声大噪,声音也是越来越红火。
不说那销售火爆的《红楼梦》,单单是卖文房四宝,一天就有几两银子的收入。
而《红楼梦》,一个月收入更是突破上千两。
现在的苏府,已经勉强算得上是小有资产,所以茯苓花大价钱,把整个宅子都给装修了一遍。
特别是这前院,因为有客人上门拜访的时候,就一定要经过这前院,所以它的装修尤为精致。
假山池水,金鱼几尾,小亭几座,雕龙画凤。
整个前院,就是一幅画,也是茯苓最满意的杰作,因为所有的布置,都是她亲自指挥的。
每次来到前院,她都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愉悦感。
一直到今天…
在苏木的“努力装修”之下,亭子上的雕刻出现一条条剑痕,还有池水里的金鱼,也都翻了白肚。
地上,墙上,也到处都是剑痕,惨不忍睹。
心爱的杰作碎了一地,茯苓心也都碎了。
“嗯?怎么了,你脸色为什么这么难看呢?”苏木诧异的看着她。
茯苓抿嘴一笑,漫天的杀气瞬间就化成了春风化雨,她柔声腻道:“小木,你很有精力嘛。”
“还…还好吧…”
见她变脸,苏木有些慌了。
“既然你这么有精力,那吃完饭后,就待在床上,今天白天和晚上,都不许下来!”
茯苓阴阴一笑,愤然转身。
苏木愣了一下,然后大惊不已,她这是什么意思,该不会今天一天都要…
天,腰开始疼起来了…
…
苏木在这风流快活的时候,其余考生,却是在烧香祈求。
比如各学府中,都放置着十二位圣人的雕像,于是考生们就跑去找学府的雕像,放上各种“贡品。”
这一天,文院在忙,府衙也在忙。
文院忙着批阅考卷,而府衙则是维持秩序。
那些被乡试折磨的考生们,在巨大的压力之下,很容易做出出格的事。
事实上,每一次考试,都是对考生得折磨,很多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因为承受不住巨大压力,甚至会上吊自杀。
而有些考生,还会杀人放火,造成不小的混乱。
在出乡试出结果之前,从外地来的考生,都会受到府衙管控。
就连苏府,也有一队府兵在附近街道徘徊。
而文坛中,大唐各府乡试考生都汇聚在其中,一起“对答案。”
“哎呀,荀圣的那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我理解的太片面,得分肯定很低。”
“我是公文有问题,我等寒门文人,从未见过公文,又如何能解答呢?”
乡试中有公文题,所谓公文题,就是官府处理的公文。
乡试和会试,公文题都是由府衙提供,而殿试,就是国家公文。
如果回答的不好,那就会影响整个乡试的结果。
然而,寒门文人哪有资格接触官府公文,以后世家子弟,他们和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要查看官府公文,不过是小事一桩。
这也是对寒门文人不公平的地方之一,他们接触到的环境,决定了自己的眼界,对于那些没经历过的事情,他们又怎么能写出答案呢?
其实高长林也很想改变这一现状,但是科举内容是以前圣庙众圣和始皇嬴政共同制定,并且还有过规定,只有圣人和皇帝一起,才能更改科举。
但是天下,从此再也没出过圣人,于是这不太人性的科举,就维持了数千年。
“唉,公文、策问、时务策,都是朝廷公务,我等寒门文人,哪有资格接触!”
“没办法,除非天下再出一位圣人,改变科举规则,不然我们寒门文人,出头就注定比世家子弟要难。”
“这大概就是命吧!”
…
文坛中,十分热闹,不过苏木只是偶尔瞥一眼,就不再理会。
不是高冷不想理会,而是他正忙着,没空。
一直到了第三天放榜的时候,茯苓才终于放过他,让他去府文院门口看榜单。
“嘶,生气的女人真是够狠啊,我宣节的身体,居然都有些撑不住!”
苏木扶着腰,脸色略微苍白的往文院走去。
到了文院外面,虽然还没有到放榜的时间,但是文院外面已经聚集了许多考生。
苏木挤在外面,现在他腰酸无力,也懒得去和这些考生争。
不过,他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夺得“解元。”
其实寒门文人比世家子弟并不差多少,他们主要是见识问题,如果能有一个让他们眼界更加广阔的平台,那他们的成就绝对比世家子弟还要大。
而苏木,却不在乎眼界这个问题。
论眼界,他和那些圣人世家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还要更广。
不说中华上下五千年积累都在他的脑海中,单单是他在书山中经历的一切,就足以碾压很多文人。
所以,他很有资格去争一争“解元”之名!
“苏兄,你脸色似乎不太好啊,难道是知道自己考不上乡试?”
这时候,一个高傲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回头一看,竟然是杨子成和陈晋。
“苏兄,你也来了?”陈晋朝他拱了拱手。
杨子成呵呵一笑,“苏兄,你来这么早,纯粹是占位置嘛!”
苏木笑道:“没办法,就算考的不好,也得瞧瞧成绩嘛。”
陈晋苦笑,“连苏兄都没把握的话,那我就更没把握了。”
杨子成道:“对我而言,乡试中也就一个时务策和策问有点难度,其他的,都是小菜一碟。”
陈晋羡慕道:“杨兄,真是太羡慕你了!”
杨家在江南府官场有些影响力,所以杨子成能够接触到官府公文这些,那乡试中最难的公文,对他也就没有任何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