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必属精品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唐读书成圣人!
不过,就在众人屏住呼吸,神色紧张的时候,苏木也放下毛笔。
但见,他身前突然出现一棵小树。
左澜狞笑,“苏解元,你以文气显现一棵小树,就想挡住我的《杀人剑》?真是痴心妄想!”
随即,那近百小剑,从苏木头顶落下。
咻!
就在这时,那颗不过一米高的小树,突然绽放出蓬勃的绿意。
然后就在一瞬之间,长成数米高的参天大树,然后所有小剑在碰到大树散发出来的光芒时,全都被同化成了文气。
“怎么会?”
左澜瞪大眼睛,满脸不可置信。
不过苏木也没有乘胜追击,而是伸出手,将手中宣纸往上一抛。
轰!
那宣纸中的文气成为一道光柱冲上云霄,随即点点星光落下。
“才华横溢,这是才华横溢啊!”
“这也太夸张了吧,这都第几首才华横溢诗词了?”
“苏木出品,必属精品啊!”
当天生异象之后,所有人的口风一下就变了方向。
陈晋冷笑,难怪这些人考不上乡试,就凭他们的心态,能有出头之日才有鬼了。
左澜手中宣纸化成飞灰,他面如死灰,蹬蹬后退两步,惊骇道:“你到底写了什么战诗?”
苏木散去文气,朗声吟道:“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在场虽然大部分文人都没能考上举人,但他们本身也是“知识分子”,苏木这两句话一吟出,众人便知道这是一首“以物喻人”诗。
从立意上,这首诗就比左澜那首战诗要好。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题名,《小松》!”
苏木吟完之后,近千人鸦雀无声。
就连在底下静观其变的程行都不禁点点头,这首诗,担得起才华横溢。
苏木对这些文人的反应,并没有感到多惊讶。
毕竟以物喻人,这在诗词中算是很高的意境,仅次于以物讽国,借物喻政。
像左澜那种直白的杀人战诗,和这首诗完全没有可比性。
而且,苏木这首诗,也算是在给自己正名。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这两句的意思是:长满松针的小松树长在深草丛中看不出来,等发现的时候,它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意思是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一直要等它已经高入云霄了,才承认它的伟岸。
苏木将自己比喻成小松树,就是在嘲讽这些人“不时凌云木”,把他当成小松树,殊不知当松树长成参天大树时,众人就只能仰望它的伟岸!
这首诗,同样很狂,并且狂的有实力,因为它可是才华横溢级别的诗词。
要是有人能写出同样级别甚至是超过这个级别的诗词,那同样也能狂起来。
这首以物喻人的《小松》,完全就是写出了苏木现在的处境,被天下人质疑又如何,只不过是你们没那个眼力劲罢了。
想到其中隐含的意思,就有不少人羞愧地低下头。
苏木笑望着左澜,“左兄,胜负如何?”
“…”
左澜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很不甘心地拱拱手,咬牙道:“我输了。”
苏木拱手还礼,笑道:“左兄的《杀人剑》也挺不错,百剑齐发,若是上阵杀妖时使用这首战诗,还能多杀几个妖物呢。”
“多谢苏解元夸奖!”
左澜脸色更加难看,苏木的夸奖落在他耳中,为何格外的刺耳?
不过当着那么多人的面,他要是对苏木不理不睬的话,那肯定会落人口实,对他的文名产生负面影响。
看着在纸扇上,从容自若的英俊少年,众人心中不由感叹,人人都以为苏木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谁曾想却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程行经过短暂呆滞之后,便笑呵呵地抚摸着胡须。
这一战之后,想必苏木的文名,会更加强盛吧。
左澜灰溜溜推开,接着又一人上前,对着苏木说道:“苏解元在诗词方面,果然是名不虚传,在下大儒世家陆家子弟,陆维德,特向苏解元讨教杂文!”
“陆家?难道就是杂文大家陆嵘传承的家族?”
陆嵘,是继杂文大家刘勰之外,另一个杂文大家。
其写的《诗叙》,为批判诗文集大成之作。
在南北朝时期,妖蛮作祟,国君昏庸,陆嵘凭借着《诗叙》,几乎是怼天怼地怼空气。
《诗叙》中,其批判儒家“古板思定,不进其源”;法家“刚正过妄,不得国体”,除此之外,还有对天下十二家的利弊分析,用词大胆,显优劣,叙源流。
最后又来了一句“各家所长,各家所短,相互糅合,最为详切。”
意思就是每一家都有优点和缺点,如果国家政权只单独采用一家的话,那国家将会出现问题,只有百花齐放,把所有学派的经义融合在一起,国家才会繁荣。
这在当时,可是“大逆不道”之说,批判十二学派,比批判国家政治,还要严重。
但是陆嵘凭借着《诗叙》,一跃成为大儒,同时留下传承,为大儒世家。
可以说,陆家就是杂文世家,相传其家族中还保留着《诗叙》原稿。
《诗叙》,是一位大儒的原稿,其威力,堪比大儒,绝对恐怖。
大儒原稿虽然比不上圣页,但同样珍贵无比,因为以前那些遗留下来的原稿,早就在战火中化为乌有。
陆家因为还保留有大儒原稿,所以它在江南府的大儒世家中,排名也十分靠前。
苏木点点头,“既然陆兄要比杂文,那在下自然没问题,要怎么比?”
陆维德自信道:“那好,为了不让别人说在下欺负人,我们就直接从乡试之文中选择一篇,分别交由程进士评判,由他定胜负,如何?”
苏木道:“既然陆兄这么说,有何不可。”
很快有人搬来两张书案,双方各自铺开宣纸,开始作文。
既然是从乡试之文中选择一篇,那就是以前写过的,所以两人也不需要花时间思考,行云流水地刷刷写着。
陆维德题名为《苛税说》,就是抨击朝堂每次出征之时,都会加大赋税,增重百姓负担。
像这种文章,并无新意,几乎是一抓一大把,每年乡试杂文,考生几乎都是围绕在“赋税”、“徭役”、“仁政”这几个方面,来抨击朝政。
不过要是把这几个方面用更华丽的言辞表达出来,那得到的分自然就更高。
很陆维德这篇《苛税说》,言辞就十分华丽,而且一针见血,所以分数评级也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