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识相之人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贞观第一逆臣!
天下郡县,分上中下县。
上县县令为正六品,而中县和下县县令,则为七品官。
但是,在天下间,还有几县,并不属于这些郡县之列。
乃是万年,长安,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奉先这七县。
这几县无不是近畿大县,或是陪都,或是龙兴之地。
因此,县令也是高配。
是五品的高官。
有着每日早朝的资格。
因此,皇上一声招呼,人群之中,瞬间站出了两人,齐齐高呼。
“参见皇上。”
李世民也不多说话,同样是冷着脸,面无表情的问道。
“雍州府没有查案,乱说一气,朕以治其重罪。”
“现在,朕想知道,这长安县,万年县,有没有查过此案,县衙之中有没有卷宗。”
“从实禀来!”
李世民这话一出,两人立刻就是一头冷汗。
谎话,他们也准备好了。
昨天夜间,东市南原的豪商为了这个谎话,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他们二人,已经算是朝堂的中层了,没必要为了区区钱财,就赌上自己的前程。
可那豪商背后的人是谁,朝中谁人不知?
再想拒绝,就要好好思量思量了。
因此,早朝之前,在齐国公长孙无忌稍微暗示了那么一下之后,两人当即就打定了注意,要在朝堂之上说谎了。
但凡皇上把喊人的顺序,调换上那么一点点,这会儿,人头落地的,恐怕就是自己二人了。
这个时候,乃哪里顾得上什么齐国公?
能活命就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身如筛糠的两人,听到皇上这么一问,立刻跪倒在地。
长安县令慌张的往前爬了两步,这才高声说道。
“回禀皇上。”
“此事发生在平康坊,乃是万年县的地盘,与我长安县无关。”
“因此,臣并为彻查此事。”
一旁的万年县令,听到这种甩锅的话,顿时勃然大怒。
死了三个国公的儿子,这种天大的事儿,你以为我区区一个近畿县令,就能抗的起来?
这会儿,也不害怕了。
同样是用膝盖,往前走了两步,愤怒的盯着长安县令,高声反驳到。
“启禀皇上。”
“此时发生在万年县不假。”
“可那是是主李安,乃是长安县人。”
“跟随者他看热闹的人,绝大多数也都是长安县人。”
“小臣就算是想调查此时,那也是越权,求皇上明察。”
终于来了两个惜命的了。
大殿上的李世民也是长舒了一口气。
世家之人,并没有完全的渗透到所有朝政之中去。
自己也终于找到了破绽。
当下,心中欣喜,脸上却不动声色的李世民,不轻不重的呵斥道。
“混账。”
“如此说来,别说是卷宗,就连案子,你也也有丝毫的调查?”
“怎么能如此的怠政?”
怠政?
不是欺君,也不是虐民,而是怠政?
欺君是要杀头的,虐民也是要杀头的。
而怠政,则是要受到吏部,不轻不重的呵斥。
可呵斥有什么用?
这天下的百官,该怠政的,还是怠政。
这已经是从前汉,三国,魏晋之中,流传下来的老传统了。
根本就不影响个为官的任何风评。
听到皇上如此定性,这两个天天和百姓打交道的人,哪里还不知道,皇上的心思,心中大喜,恨不得现在就蹦上三丈高。
既然皇上不怪罪,那么个找个理由,让这个案子就这样一直拖下去,拖到最终无人问津,岂不是皆大欢喜?
心中有了计较的二人,互相对视一眼,心中立刻有了注意。
当下,万年县令神色一肃,昂然说道。
“回皇上。”
“非是臣等怠政,而是确实分身乏术。”
“此事在长安,闹的极大,参与的人数,也是极多。”
“几乎半个城的人,都参与其中。”
“光是平康坊附近围观的人,就不下数万人。”
“如此之多的百姓,若是有人煽风点火,一旦出了什么变故,那对整个大唐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
“非得等到事情平息,所有人都忘了这件事儿之后,才能真正的开始调查。”
而一旁的长安县令,同样也是正声说道。
“皇上!你可要体量臣等啊,皇上。”
“数万,十多万的百姓,聚集在一起。”
“而长安县,万年县,两县的衙役官吏,加起来也不过三百多人。”
“要靠这三百多人,维持十多万百姓的秩序,臣等已经是殚精竭虑了皇上。”
“昨日一事,不光是有权贵子弟丧命,就算是我县衙的衙役,同样也是受伤不少。”
“被踩断腿的,被石头砸了脑袋的,被夫人抓花脸。”
“一天下来,伤病一大半儿。”
“别说查案了,就算是接下来一段儿时间,想要维持县衙正常运转,都有些困难。”
“皇上,臣等实在是有心无力啊,皇上。”
两人说的声泪俱下,任人听上去,比死在平康坊的独孤谋,武家兄弟还惨。
这番推诿的话,若是平日听到,李世民必然是勃然大怒。
尸位素餐之辈,他向来是深恶痛绝的。
可此时听来,却是无比的悦耳动听。
因为这样拖下去的话,自己就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将李安从案子中间摘出来。
不让他沾染一点儿污名。
既然这两人如此的上道,李世民当然是乐见其成。
当下,他压下心中的喜意,依旧是面无表情的说道。
“这么说来,你们同样是没有卷宗,甚至都没有人准备现在就去查案?”
“是的,皇上。”
“哼!”
“这点儿问题就被难住了,不过是平庸之才,不堪宰相之用。”
“退下吧!”
平庸好,平庸就好。
我们两个,也没想过要当宰相,也不可能当上宰相。
两人对视一眼,均在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喜意,连忙高声说道。
“臣等遵命,谢皇上!”
说罢,立刻眉飞色舞的回到了朝班之中。
而高堂之上的李世民的脸色,却已肉眼可见的程度,沉了下来。
他冷哼一声,大袖一挥,扫过龙椅上的玉石碎片,面沉如水的坐了下来,这才冷冷的开口问道。
“雍州府没有查案。”
“长安县,万年县,同样是不见任何卷宗。”
“你也不是御史,有风闻奏事之权。”
“为何萧卿,会如此笃定,那李安,就是罪魁祸首?”
“对着朕提拔的军中大将,喊打喊杀。”
“是谁告诉你的,还是说,你的心中,另有鬼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