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穿成老太太,开局带空间逃荒 > 第217章 考中秀才

第217章 考中秀才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穿成老太太,开局带空间逃荒!

董家热闹得像炸开的爆竹,文家和陈家作为邻居自然知道,此时陈端茂已经走马上任,陈师爷消息灵通,知道得比普通人还早,保持职业操守不说而已。

所有人都忙,方桂香作为秀才娘,和李英兰一起和人寒暄招呼女客。

董有林一个人负责周旋男客,董有森端茶送水。

董有果在登记送礼的礼单,维持秩序,以免冷落怠慢了旁人。

一整天的时间,不管从前认识与否,见面是否打招呼,董家人差不多把西街的邻里都认了个遍。

董佳音平常一个人静静的,今天倒是活跃,一样话不多,但是看见有小孩和长辈一起来,会主动把自己的玩具让给他们玩,把自己栽的花儿拿来送人。

看见小姑娘,她又把自己做的胭脂水粉拿出来送人。

董佳音来府城的时候不多,主要是她不愿意来,这一下把西街的小孩也认识了一遍。

等到天黑尽了,人群慢慢散去,李英兰的脸都笑僵硬了。

等最后一位客人离开,董家终于关门歇了。

李英兰揉揉脸,做了一套眼保健操,董花生也做。

家人没力气做饭,董有森跑去饭馆打包现成的饭菜。

睡觉前,方桂香过来给李英兰捏肩,说是能松乏。

第二日起床,刚吃过早饭,门口又来人。

这次是和董家熟稔的食客,在临安府城住的显贵们派家里的小厮丫鬟来送礼。

大户人家有规矩,调教的下人在外面代表主子的脸面,他们不同白丁拥挤,自觉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排成长队。

对董家近日的不营业都表示理解,他们客客气气说完吉祥话,放下礼盒就要走。

李英兰怎好让人家跑腿的空手回归,故而让董有果取出一些铜板来,每个来送礼的下人都能收到红钱,几个铜板不多,沾沾小秀才的喜气。

李英兰留心过,大户人家自己送礼会附上一份礼单,有些是礼帖,十分正式。

她对着礼单看,发现并没有大裕荣或者崔府的名号。

崔老爷在儿子下葬后半年也驾鹤西去,临安的百姓都说他是痛心疾首才去的。

大裕荣的产业繁杂,全部落在赘婿姑爷的手里。

崔得贵整日忙得脚不沾地,时常离开临安,去各地巡视产业。

三年的时候,崔得贵在临安的时间极少,他的沉寂和隐藏幕后,时常让李英兰忘记还有强敌存在。

今天看着礼单,她才又想起这么一号人。

李英兰秀眉微蹙,背着手对天自语。

“崔得贵销声匿迹三年,现在我家已不是普通的泥腿子,有小花生在,他兴许会忌惮几分。”

咬咬牙,她决定将过往的恩怨情仇告诉全家人,免得他们不知内情吃了暗算。

董花生去一趟隔壁文家,登门感谢山长的栽培。

因他是临安最年轻的秀才,后生可畏,鸿胪书院跟着名声大噪。

文修齐满面春风,勉励董花生学业更上一层楼。

董花生与山长相谈一会儿,从他口中得知,原来考中秀才并不能做官,一定要考中举人才有摸吏部门沿的机会,董花生整个人是迷茫的。

八岁的他虽然体会了科举的难,仍然不懂谋官求职的难。

“原来考秀才,只是真正走向官场的第一步。”

想想后面还有更艰难的路要走,董花生第一反应是退缩。

他其实是个有玩心的孩子,别人在走鸡斗狗,他在背书默写。

他为了考秀才失去了童年的无忧快乐,还以为考中秀才就轻松了。

董花生默默走进家门,看着一家人的笑脸,他想退缩的话挂在嘴边,没说得出口。

李英兰一招手,叫大家都进堂屋。

手里握着热茶,将自己穿越的事情抹去,娓娓道出逃荒时与崔得贵的瓜葛。

董家人竖着耳朵听,他们心底翻涌起惊涛骇浪,眸色沉得和潭水一样深不见底。

董有森仔细一琢磨,目光投向小花生:“往后咱家和大裕荣再起冲突,只有仰仗小花生了。”

“只要他考中举人,咱家就能翻身做士族,官商不走一条道,不论大裕荣再如何富贵,也不敢与官斗。”

李英兰心里也是这么想,只要走官道,她家就不用凭着一点旧日恩情,等着知府大人施恩。

董花生狠狠咬了下嘴唇:“是不是当官,就能保护咱们家?”

其实这个答案是所有人公认的,董花生表情阴晴不定了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心。

“我会努力考科举,保护奶奶保护咱家。”

董有林重重拍儿子的肩:“你比爹有出息。”

李英兰心里感动得不行,这么小的孩子就要肩负重任,科举这条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上京赶考要学的知识更加复杂,她现在能帮忙的地方越来越少了。

看着董有林与董大郎神似的脸庞,李英兰调整情绪继续提议:“先不想赵家,咱们得回村祭祖,将喜讯告知董家先祖。”

董有林大为振奋:“是啊,咱家董氏一族,世世代代耕农,总算出了一个读书人。”

……

马车刚进村,就见村口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村民们穿红戴绿,夹道相迎。

“这也太隆重了吧。”跳下车,李英兰惊叹。

毛村长喜不自胜迎上来,颤颤巍巍牵着董花生的手,慢慢走向村子。

“你可是咱村第一位秀才,咱村终于有秀才了,哈哈哈~~~”

毛村长畅快地大笑几声,一口痰堵在喉咙,咳咳几声,松开董花生掏出帕子捂住。

他年迈的嗓音沙哑又充满欣慰,对村民们说:“现在咱村终于又有出息的后生,咱村会越来越好!”

“是啊,村长说得对。”

村民们七嘴八舌,簇拥着董家去往北崖坡,谁也没注意到毛村长手里的的帕子沾有血迹。

董花生庄重地亲手将秀才捷报呈上到祠堂,这里放着董大郎的牌位。

他家在盖房子的时候,专门僻出这么一块地方。

“爷爷,孙儿是秀才了,您帮孙儿给天上的祖先带句话吧,好叫祖先都开心开心。”

李英兰在旁边,心里念念有词,原主啊,你放心投胎吧。

祭祖完毕,接下来定然要举办一场答谢宴。

他们得感谢改茶村的乡亲们,尤其是村医、村长、赵家等人。

董家一路走过来,多亏有了他们的扶持才得以顺利安家落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