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穿成老太太,开局带空间逃荒 > 第228章 上门迎亲

第228章 上门迎亲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穿成老太太,开局带空间逃荒!

赵远来迎亲准备比上次还充分,他身边站着军营里有“铁胃”职称的伍长、唯一能舞文弄墨的军师、刀枪剑戟皆能耍一套的百夫长,还有天赋神力,能举起千斤鼎的护卫。

军营里的能人异士都被他凑齐,来到董家门口如临大敌,董花生板着脸一马当先,挡在最前面。点名要他们赋催妆诗。

军师上前抱拳,手中徐徐摇扇,嘴角噙着笑意,像是早有准备,没有迟疑的朗声诵来。

“严妆应在绣闺中,似斗春芳拆晓风。试问夭桃临碧沼,何如艳质对青铜。”

董花生细琢磨一番,觉得对仗工整,乃一首妙诗,想不到军营之中也有文将,朝军师高高拱手,表示尊敬,再利落的侧身让开。

他身后是一块巨大的石碑,被迎亲队伍里面,能举起千斤鼎的护卫,当众轻而易举的搬开。

周围栏门的人和围观的其他村民,惊呼着赞口不绝,比文他们不懂,反响显得冷清了些,但是一个武夫能挪开巨石,一下就收获了溢美之词,如滔滔江水。

接亲队伍绕过照壁,穿过外院,终于到达内院拱门处。

内院之中,是郑鸣设卡拦人。

要求一步饮一碗黄酒,赵远轻轻一笑,对此关卡不理睬,只顾朝前走。他身后的兄弟里,有一人无酒不欢,千杯不醉。

身后有人替他喝,郑鸣这关形同虚设。

郑鸣拦不住,转眼赵远就到了新娘闺房门口。

外面闹的动静大,李英兰等人早听见了,此时终于轮到她上场,隔着一扇门,她面带笑意的假装不知问:“谁在外面?”

“小婿赵远。”

“来找何人?”

“来接我的新娘。”

屋内站着的年轻女子一阵哄笑,她们笑,董有果也跟着笑,她娘在明知故问。

董有果的闺房内全是女子,因有男女大防的规矩,赵远不敢故意派人把门顶开,李英兰乐悠悠的站在门边上为难人。

董佳音娇滴滴的小嫩声,跟着捣鬼想给阿奶助攻:“送红封才开门。”

赵远听声辨认,想想董家的人口情况,稚嫩的女童声,应该是妞妞,他一喜出言引诱:“开门就有红封。”

屋里的佳音噤声不搭腔,李英兰也配合她。

赵远经不住晾,他示意身后的随从,把准备好的一摞小红封给他。老实的蹲下,从门缝外面,朝里面塞红封。

这下,屋里又传来一群女子银铃般的笑声。

女子们被欢闹的气氛带动,顾不上平日一贯端着的骄矜,跟着佳音一样,提着衣裙跑到门边,捡门缝里面塞进来的红封。

不知是谁说,多点、多点、再多点。

屋内兴致正浓,而屋外看着赵远手里的红封去了一半,迎亲队伍的人着急了。

“姑奶奶们,我们总兵挣俸禄不容易,红封真的没有了。”

屋内有人喊:“我不信!”

她们有人耐不住性子,悄悄打开红封看过,里面只放了2两个铜板,厚一点的是六个,再厚就塞不进门缝了。

大家一人手里才十来个,算半贯钱都不到。

届时,屋内有女子扬声询问:“以后赵总兵的俸禄谁来管?”

赵远自认沉不住气,忙应称:“娘子管。”

这下别说董家人笑得欢,连来陪他迎亲的将士也看起热闹,赵远看兄弟们促狭的朝他使眼色,便知以后要被拿出来取笑。

能把心爱女子娶回家,他也不在意这些细节。

屋内候着的女性长辈有郑曹氏、村长夫人、李英兰等人。她们成亲的时候都没这么闹腾。

跟着边看边笑,村长夫人看再闹下去,恐怕要耽误拜堂的吉时,她拍了拍李英兰的手背示意。

李英兰这才见好就收:“要开门了!”

屋外迎亲队伍精神大振,他们下意识的理了理衣襟,让自己看起来衣冠得体。

闺房终于缓缓打开,李英兰把新娘子扶起来,一步一步送到赵远面前。

满屋子的红粉佳人,赵远一双黑眸,只落在新嫁娘的身上,他看不清楚红扇遮掩下的娇容,心说小果今日一定是极美的。

他身后跟着来迎亲的将士,则是把目光落在周围红粉身上,目光没有轻佻之意,就是一种探究。

屋子里欢笑声一片,极少数送嫁女子们若是害羞的,会躲到垂幔后面。

董有果和赵远,他们二人他们端着礼数,先朝李英兰行礼辞别。

“娘~女儿走了。”说完,又红了眼眶。

“三丫今日起,你便有新家了。做夫妻是一世缘分,希望你们无论是困境或是逆境,都能不离不弃,恩爱两不疑。”

董有果失声低泣,赵远贴心的接话真诚道。

“娘的教诲,我们都听见去了。”

“好,去祠堂磕头吧!”

大家聚在董家祠堂门口,看着灵牌是董大郎,赵远第一次见到婶子以外的董家长辈。

他们磕了三个响头,退出祠堂。

媒婆大喜,朝外院的人摇帕子招呼:“新娘子出门喽!”

董有林是大哥,他把妹妹背上花轿。

郑菜头默不作声的看着,他手紧紧拽着衣角。

在他眼里,今时今日的赵远,变得遥不可及。地位水涨船高,身边簇拥的朋友,个个有本事。

是不是他去当兵,也可以博出一身功名?

因为就在村里赵家举行拜堂,所以花轿抬着,连同董有果的彩礼和嫁妆,围绕改茶村转一圈,接受了村民们的祝福,最后落在赵家门口。

因没有送嫁跟着去新家的规矩,董家的热闹随花轿远去,李英兰拿着佳音递来的手绢,将眼泪擦干。

在内院竖着耳朵听,董有森说发请帖的情况。

末了,她点头道:“知府等人是达官显贵,不便亲临乡间,咱家饭馆地方小了些,就按赵远的意思,在一品楼再宴请一回。”

“这次宴请意义非凡,赵远是正七品武外官,同级虽不如文官有地位,但是在临安,有头有脸的人都要给他面子。”

“他新官上任,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就算他屡立军功,有了不少赏赐。”

“老二你跟他打声招呼,两家的礼金分开收,到时候一品楼的费用,咱家也贴补一点,莫让赵远为了一餐饮宴掏空钱袋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