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穿成老太太,开局带空间逃荒 > 第296章 本村往事

第296章 本村往事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穿成老太太,开局带空间逃荒!

收针绞线,从绣绷上拆下来一块绢帕,上面绣着一支茉莉花。

白薇如今的绣活已经不如佳音好。

但是白薇坚持绣,她绣花无非是因为佳音喜欢花儿草儿,她怕素净一张拿过去,小姑娘看不上不愿意收下。

琵琶声戛然而止,白薇说话。

“春天冷,感觉鼻子不舒服,就拿它擦。”

董佳音傻傻看着帕子上的白茉莉绣花出神。

绣花帕子给我擦鼻涕?

“在想什么?”

白薇推了推她:“是不是不喜欢?”

回过神,董佳音傲娇的不回答,将帕子收好。

李英兰没有十双眼睛,十双耳朵。

她不知道这对拼凑母女的私下互动,能切身体会到的只是她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

只要老大家保持现状,老二一家相处融洽,女儿和赵远夫妻和睦,三兄妹互相扶持,她就算明日蹬腿,也没什么遗憾了。

这种念头只是随便想想就揭过了,她还不想早死。

晚上董有森风尘仆仆的赶回来,一家人围着吃酸菜鱼暖锅。

酸水点的豆腐耐煮,李英兰喜欢吃煮久了入味的那种,所以她的筷子朝嫩菜叶下,竖着耳朵听董有森说起在外的见闻。

“咱们临安两条主要河干基本疏通完毕,商贾之间都在流传消息,说蒋知府要颁布惠商政令,支持四个县城和府城之间走水运行商。”

“在四个县城和府城,一共修建五座码头。”

李英兰灵光一闪:“待真的修成,码头谁来管?大家见有利可图,岂不是要打破头?”

李英兰从前看过不少民国片,她知道码头为私人掌控以后,等于掌握了水运资源。

劳工只是便宜的人力,主要是大大小小的商贩,想要把货物远销,或者购入,必须给东家钱,东家维持码头正常运转,就可以躺着挣钱。

她的终极目标就是躺着挣钱。

要是蒋知府敢开放竞争权,她也想夺资格,有钱不赚是傻子。

只要她获得运营权,对广大的劳苦工人,当然好吃好喝的对待,让商人们心甘情愿的掏腰包。

李英兰的眼眸,散发着贼亮贼亮的精光,董有森见状就知道娘在动心思,想起自己也火热过,他不介意给娘浇一盆冷水。

“我回村之前先去了紫云胡同,姓陈那小子给我说了,咱知府要把码头攥在手心里。”

她还真就被浇了一个透心凉,很快就反应过来,蒋知府想用码头的收入,贴补衙门!

化被动为主动,这样他就不用对钱捉襟见肘,求爷爷告奶奶的朝商人伸手要钱了。

“蒋知府好计策!”

明白其中关窍,她顿时歇了心思,把注意力回归在吃饭上,董佳音夹了一块鱼肉放她碗里。

“阿奶!多吃鱼肉会变聪明。”

“嘎嘎~”李英兰心里有一万只乌鸦飞过。

没等李英兰开口说什么,就见董佳音一样夹了鱼肉放进她爹碗里。

“爹你也吃!”

李英兰顿时心情舒畅,佳音小小年纪,就是端水大师了,不错!聪明得很!

三月底的某一天,正值桃花盛开时节。

城郊和乡野出现许多踏青的少年少女,李英兰没事儿就爱逛悠,听他们玩笑,看女子斗百草、男子吟诗作对。

从中听到最多的就是大家在讨论寒食节。

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一样是祭祖活动,但不沉重,以踏青为主。

李英兰回家翻老黄历,现在身边没了陆红秀,她就去郑家找曹菀儿她婆婆讨教。

再次回家,有模有样的操持起来。

寒食节不开火,她带着白薇提前准备许多冷食、素食,其中面食居多,口味清淡。

等到这天,领着全家人来到祠堂,给董大郎祭拜,没有坟墓无需添土,他们只挂纸钱。

祭奠过后,又折柳枝插在大院门口、卧房、火房、屋檐等地方,每人胸前佩戴,董佳音亲手做的芥花、麦叶捆的小胸花。

比较隆重的过完这一天,次日毛二河就来找李英兰看地,他挑了一处地方盖村学。

“婶子,你看这里行不行?”

站在南边的小山头上,向前看是制糖作坊的全貌尽收眼底,向后看就是一块干燥的砂土荒地。

砂土之上不是农作物,而是瘦弱枯萎的干树。

树长得不高,在春日没有生机,可见从根部就开始烂透了。

李英兰疑惑顿生:“那是谁家的地,种的是什么?树坏了为什么不铲除补充?”

“是故意为之。”

毛二河耷拉着一张脸,说起村里的前程往事。

“改茶村的原名叫大山村。”

“听我爹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就换了名字。”

有关改茶村的故事,李英兰一家是外乡人,当然洗耳恭听。

“那时临安掀起一阵品茶风潮,当时的商人见有利可图,到处搜集不同的茶,谁的茶叶品种贵、更稀有、新鲜谁的价格就高。”

“听说当时有一款岩茶奇种最受追捧,因为味道浓郁和普通清茶不同,文人雅士把它的价格炒到10两一壶。”

李英兰闻之心惊,花10两银子喝一壶茶水,临安的有钱人怕是疯魔了吧?

她没有打断毛二河的诉说,只听他往下言。

“当时大山村的村长不是毛家,他做了一个决定,去市面上收购茶秧栽种,并召集全村的力量,让他们一起种茶。”

“他保证种茶一定可以盈利,为了鼓舞士气甚至将大山村的村民改成现在的名字。”

“村民都是庄稼人,他们会种田、耕地、不代表他们能伺候活茶。但当时的人被富贵眯了眼,都想着种茶卖钱。”

“甚至有人求财心切,想多种多得,在春耕的时候,自家田里不种农作物,直接用来种茶。”

“这样便埋下祸根,茶苗不适应土壤和气候,村民们也没有经验,最终颗粒无收。”

“有些人家因为春耕没有种稻谷,甚至走向败落,开始卖儿卖女的求生存。”

“老村长威严扫地,自知有愧,没有脸面留在村里,卸下村长一职,带着全家离开改茶村。”

“爷爷临危受命,却不敢接下村长这块烫手山芋,在全村涣散最危难的时候,我爹站出来了。”

“老村长离村的时候说,把这块土保留下来,让村民时刻记住这个教训,一保留就到了今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