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村民热情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穿成老太太,开局带空间逃荒!
蒋世鸿为官数十载,断案无数,见过的犯人和原告多如牛毛,岂能分辨不出董老太太在他面前干嚎?
不过老太太话里的意思,他听明白了。
如果她自私一点,不把作坊的技术分享出去,别人拿她没办法。
但是她乐意帮扶别人,以后过了一阵新鲜劲,白砂糖的价格只会一降再降。
他动意设立糖税,多半也会惨淡收场。
更甚会影响十里八村的积极性,村庄总是发展不起来,这不是拖了府城后腿吗?
但如果真的发展起来了,就是他吏部考核履历上光鲜一笔。
和增加税收比起来,当然是为百姓带去福祉,作出优良政绩更加诱人!
蒋世鸿豁然开朗,又怕董老太太给自己画大饼。
这么长远的目标,宏大的计划,真是她想的?她一个农妇能做到吗?
“你方才所言,可有欺瞒本官?”
蒋世鸿虽然内心火热,但还是沉声冷脸问。
李英兰端坐着身子,絮絮叨叨:“没有说谎!方才之言,比珍珠还真。”
“知府大人得闲,可以找秦里正、毛村长二人来一问即可,民妇绝对不说妄言。”
李英兰害怕蒋知府不信,又把文修齐抬出来。
“过年的时候,找童生当夫子的事情,已经拜托给文山长了,相信他不日就会回我音信。”
距离上次谈完,这都快半年了,文修齐还没给回信,她没追着问主要是因为村学在建,等建好了再不回复,她再问不迟。
蒋世鸿觉得奇怪:“你为什么要供养奴籍的孩子读书?你可知道本朝有律例,奴籍、贱籍不得在朝为官。”
李英兰连忙解释:“请知府大人明鉴,作坊虽然有许多工人,但他们并非贱籍,是民妇聘请的,只签活契。”
“培养他们的孩子,也是我在创建作坊之初就考虑到的,临安的读书人还是太少了,民妇只是想帮助他们改变命运,没有人会愿意一辈子穷苦。”
她话虽如此说,但听在蒋世鸿耳里,想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若能培养临安的士子为朝廷效力,他在仕途上便不会孤立无援,告老还乡之后也不会被以前得罪过的人清算后账,他大可以安享晚年。
李英兰自然不会知晓,知府的心眼转了一百八十个圈,她低低一笑,温和接言。
“待他们学成之后,可以在我这里拿一笔银子,到临安以外的地方继续发展,传授白砂糖技术,有朝一日,天下百姓都有机会吃上一口白砂糖。”
李英兰吐露了更长远的规划,真等到那一日,白砂糖的价格,只怕要和萝卜白菜一个价了。
听到这里,蒋世鸿眼睛一亮。
让工人带着白砂糖技术,到其他地方扎根,白砂糖广为流传,这么做岂不是告知天下,临安是发源地,还能带动他谋划的水运。
税收还可以从水运,码头中收取商人银子。
他倒不是图虚名,他就是觉得董老太太的规划极好,名誉和银子能两手抓。
蒋世鸿总算从一筹莫展,变为了雨过天晴。
不再摆着脸色,换上和颜悦色的神色,对李英兰大肆夸奖。
“董老夫人宅心仁厚,与你今日一叙,倒是解了不少心结。”
“为村学请童生之事,文修齐人脉有限,我知晓了定然会过问,老夫人只管安心。”
见蒋知府不再把糖税挂在嘴边,她心里松了一口气,知府再提什么事情,她一并说听凭安排。
蒋知府很高兴,又闲聊几句董花生的学业,二人才终于散去。
这次李英兰留在府城休息,她出了衙门直接驾车回家。
到村口的时候,看见大家手里挎着竹篮,聚在一起唠嗑。
她是不打算停下听闲话的,但是她的马车突然被围了。
大家看见她,连忙把竹篮递到车板上。
在场村民一窝蜂的涌上来,递竹篮的时候,嘴里还不忘介绍自家东西有多特殊。
“秀才奶,你人真好。”
“这是我家嫩鸡下的蛋,打开个个是双黄。”
“秀才奶谢谢你,以后我孙儿就有学上了。
“我家自己做的桃花酥饼,你拿去尝鲜。”
“我自己酿的米酒,酒气可能淡了点,秀才奶千万别嫌弃,拿去煮鸡蛋吃正合适。”
看村民热情的给自己塞东西,李英兰有点猝不及防,这还是她自打来了以后,第一次被这么多人示好过。
以前的示好,可能是冲着小花生去、女婿去,但今天看大家满心满眼是自己,李英兰的心,小小的躁动了一下。
到底是淳朴人民,你对他好,他也会对你好。
她知道董家是被村民彻底接受了,和知冷知热的村民同住一个村,心情无比舒畅。
群众表达善意的方式也很简单,想对你好,就给你投食,让你吃到顶喉咙,再揣满荷包。
“谢谢大家伙的好意,不是我不拿腔调,拒绝大家的东西,实在是现在我家人口少,吃不了什么,你们看我自家也养得有家禽、牲口。”
“要不然这样,作坊食堂一直是由我家供应食材。大家想表心意的,可以把你们吃不完的食材,比如南瓜呀、长豆、番薯,这些送过去。”
“大家地里种的东西不一样,咱们各家送一点,地里收上来的蔬菜,吃不完也不会放坏。”
闻言村民们递竹篮的手停滞,有些反应快的人,已经往回收了。
有人稍加斟酌便开腔附和:“秀才奶主意正,我家就有许多吃不完的土豆,天天土豆吃腻了。”
“我呀,这就捡两筐送去作坊。”有村民带头,其他人也纷纷表示。
“我家有一大缸酸菜,我回家整半缸送去。”
“我家酿的米酒就是多做的,既然秀才奶这么说,我就往作坊送了!”
“不过我听儿子说,作坊规定不许喝酒,这甜米酒煮鸡蛋不算喝酒吧?”
看说话的老太太一脸严肃,李英兰乐呵呵。
“不算,甜米酒才多少度数呀,煮沸了味道自然变淡。我代工人们,多谢大家的好意。”
这会儿在村子口堵她的人,基本都是家里有人在作坊上工,他们连连摆手。
“秀才奶客气啥,送去作坊也是吃进我儿子的嘴里,您还跟我道谢啥子,该是我们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