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海天禅寺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农门科举:首辅相公不好惹!
顾敏安慰道,“希望你是真心知道错了,下次可不兴这样了。姑娘家不要哭哭啼啼的,要笑,要开开心心的。你哥哥也希望咱们蕙姐儿每天欢欢喜喜的,不然他怎么放心。”
周蕙点了点头,抹干眼角的泪痕。
顾敏却想着,改日还是得和柳夫人聊一聊,柳文燕是个好姑娘,又有主见,婚姻大事,还是得听听柳姑娘自己的意思。
除夕当天,陈二妹不情不愿地被接回了陈家。齐府可就热闹了,不仅齐家人整整齐齐的,还有付主簿一家,岳小将等人。
就连孤身一人客居齐府的周蕙,也觉得温馨热闹。二奶奶格外怜惜周蕙丧父失母,待她格外热情,赵氏还特意给她封了个和小老虎一样的大红包。
周蕙很感动,也很感激,坐在二奶奶身边撒娇,惹得二奶奶欢喜不已,权当自己多了个姑娘。
小老虎可就坐不住了,老早拉着铜钱和齐小元满院子跑着放鞭炮。
顾敏端着酒杯,脑子里却想着远在京城的小奶糕,不知道这个时候,小奶糕有没有哭,淑妃娘娘有没有抱着他。
过年前,二奶奶也问了要不要把怀熙接回来,顾敏只能拿着冲撞一说敷衍。告诉二奶奶她在京城好好的。二奶奶念叨了两句,倒也不再提了。
齐嘉见顾敏情绪低落,回头哄了她两句。
可即便如此,顾敏这个新年,过得并不那么开心。
初二的一大早,齐家人就收拾好,登上马车去海天禅寺了。
二奶奶一向迷信,不论道士和尚,她都信。之前在甜水村,但凡家里有两个子,她也会拿出一个去做功德。
“阿弥陀佛。”二奶奶捏着一串佛珠,握着顾敏的手道,“佛主会保佑咱们家红红火火的。”
“保佑小老虎好好的,保佑小奶糕好好的。”二奶奶念叨着。
赵氏也道,“今日我带了二十两银子,到时候多点两个长明灯。”
二奶奶深以为然。
海天禅寺十分热闹,新年头上,大家都往寺庙祈福,希望接下来一年顺顺利利。知客的僧人见齐家众人来了,不敢怠慢,忙往里面引。
“几位可是来着了,正有南边来的高僧普度和尚在讲《楞严经》,要在咱们海天禅寺逗留半年。几位夫人可以去听一听。”和尚笑着道。“普度和尚佛法精深,深得大道,听他讲经,可是可遇不可求。”
齐家却皱了皱眉头,“这楞严经六万多字,晦涩难懂,怕是太夫人和老夫人听不懂。”
谁知二奶奶却道,“我们听师父讲经,虽然不知师父说的是什么,可能参与师父弘法,也是好事。”
赵氏也道,“既然有高僧讲经,咱们怎么也要去听一听,那可是难得。”
这一下,原本一天的旅程,变成了三天。二奶奶和赵氏对普度和尚推崇备至,要多待两天,沐浴佛法。
“这里斋饭也不错,你没瞧见小老虎也吃了不少。”二奶奶道。“咱们多呆上几日也好,门口还有庙会,让蕙姐儿和妍姐儿也去散散心。”
太夫人发了话,其他人自然不能扫兴。付娘子倒也信佛,每日和二奶奶赵氏一起去听讲经。
顾敏就带着蕙姐儿妍姐儿还有小老虎,一起去逛庙会。齐家带着云哥儿和恒哥儿去海天禅寺后面的碑林,观摩前人遗迹。
庙会很热闹,今年汾州收成不错,多了几分丰足的气象。
庙会上有许多当地特色的小吃,比如黄米豆包,扯面皮等主食,还有糖人,糖葫芦,馄饨等等零嘴。
小老虎被庙会头上杂耍给吸引住了,一边拍手一边跳,高兴地不得了。
蕙姐儿和妍姐儿也拿出银子,买了些花绳,小镜子,小梳子之类的小东西。
顾敏见状,笑道,“等开了春,我带你们去太原府置办些首饰,姑娘大了,要带些好看的首饰了。”
周蕙既高兴又担忧,“会不会花很多钱?”她如今吃穿住行都在齐府,每月还要领月银,实在已经很麻烦齐家了。
顾敏微微一笑,“给你买些首饰能花多少钱。”
周蕙略有些不好意思。
一旁的香棋忙劝道,“姑娘何必自寻烦恼,若真要算计,你平日用的香膏脂粉,穿的衣衫罗裙,难道花的少了?咱们夫人可不计较这个,您也别想太多。”
周蕙忙点点头,过了好一会儿才对付妍道,“妍妹妹,我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些。”
付妍歪着头想了好一会儿,才道,“蕙姐姐,你一个人住在齐家,自然会觉得有些不妥。可齐夫人待你很好,你也不用想太多。”
周蕙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只要当个欢欢喜喜的蕙姐儿,夫人就高兴了。”
付妍也弯着眼睛笑了起来,“蕙姐姐笑起来真好看,夫人也很喜欢。”
两人手拉手又去逛庙会了。
过了一日,柳夫人听闻顾敏在海天禅寺,便带着柳文燕也来了。
一见顾敏,柳夫人一肚子无处倾诉得话,便开始叭叭叭的说个不停。柳文燕早就出门去寻周蕙和付妍了。
这些日子,她已经被柳夫人念叨的耳朵都起茧子了。
“齐夫人,你说,燕姐儿平日那么乖巧大方的姑娘,怎么一遇见婚事,就这般让人不省心。”柳夫人拉着顾敏抱怨。
顾敏却劝她,“不怪燕姐儿生气,他方家的儿子哪配得上燕姐儿。我可听人说了,方夫人原本是看上了阴家姑娘来着,被阴夫人拒绝了,这才去的你家。”
听了这话,柳夫人也瞪大了眼睛,怒道,“他方家欺人太甚,我堂堂通判家的姑娘,比不上一个商户人家不成!”
顾敏冷笑道,“方夫人不知轻重,做下这样的事情,你何苦和她一般见识。只是方家确实不是良配,何苦委屈燕姐儿。”
柳夫人这又拉着顾敏诉苦道,“燕姐儿一天大似一天,我这心里头着急啊。咱们大人说了,挑女婿只要人品好,读书好,不看身家。可咱们汾州府,看得上的青年才俊,掰着手指头都能数出来。出挑的几个,早已经定下人家。都怪我,没早些给咱们燕姐儿物色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