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黄患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农门科举:首辅相公不好惹!
周汤因为是周蕙的哥哥,周蕙又与钟三订了亲,钟大对周汤十分亲热。一路上,还时不时的给周汤开小灶,讲了不少战场的事情。
一群人刚回到京城,直接把小荣管事秘密送到严府,严若瑾派人将小荣管事送到了大理寺,专门看管。
相比他们,严若瑾手底下的人,对于撬开犯人的嘴,手段可就多得多了。
钟远去了钟家在京城的府邸,顾敏直接回到了家。刚走进齐府,就遇到了齐嘉送来的密信和证人。
这下顾敏激动的跳脚了,顾不得什么,又立马转身去了严府。毕竟在京城,图伊在自己手上不如在严若瑾手里来的安全。
严若瑾看着明显激动的顾敏,也不由得感慨起来。
“信王竟敢和阿叶将军做交易,真是不将朝廷放在眼底。”严若瑾嘴里虽说的严重,可没有一丝气愤的感觉。
怕是信王府的异动,京城早已心知肚明。
顾敏似笑非笑的看着严若瑾,“接下来就要依仗严大人了,希望严大人查出事情的真相,饶过戒嗔一命。”
即便没有得到严若瑾的回答,顾敏也长松了一口气。
后面的事情,严若瑾并未知会顾敏。
顾敏只觉得京城一下子忙碌了起来,街上多了许多骑着马穿梭的人。今年雨水特别的多,天空阴沉沉。
钟大从陈鄞来到京城,小皇帝特意召见了他,柱国将军忠君爱国,钟大自然也不会因为皇帝年小,而心存欺瞒。
此事未查清之前,钟大都会留在京城。
不论其他事情如何,恩科如约进行。
小皇帝很重视恩科,虽未亲政,严相却喜欢时常把小皇帝带在身边,一同处理国家大事。
陈韬第一次见到小皇帝,便对这位年幼的君主产生了十分美好的想象。陈韬比齐嘉运道更好一些,他遇见了小皇帝。
可即便小皇帝是个好皇帝,可他太小了,还不足以撑起偌大的一个国家。
还未到放榜之日,黄河决堤之事已经在京城传的沸沸扬扬。这次决堤之处,离京城不过几百公里,稍有不慎,便是京城也难免于难。
“黄河之患,世代久矣。”林氏颇有些感慨,“别说本朝,便是前朝,也时常决堤,两岸之民,困之久矣。”
“我听闻花州此时,已经是一片狼藉。”顾敏拧着眉头道,“怕是会有不少流民,也不知朝廷会不会派人去。”
“也幸亏是在花州决堤了,若是到了京城,那可了不得。”林氏叹道。“今年雨水特别多,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收成。”
说完国事,顾敏转身看了看远处和罗篱嬉笑的许琳,皱着眉头和林氏道,“母亲可知道今科的探花郎汾州的陈韬?”
林氏有些好奇的问道,“汾州的学子?考的这样好,那也是女婿的功绩。”
顾敏咽了口水苦笑。陈韬今科中了探花,实在是风光无限,又进了翰林。
可惜陈韬不知抽了哪门子疯,拒绝了朝廷不少大臣的招揽,居然自个儿跑到了御史台许大人跟前献殷勤。
要知道,像陈韬这般年纪又轻,学问又好,人又聪明踏实,模样还这般周正的进士,可是京城婚恋市场最受欢迎的哪一种。
陈家穷一点?那算什么,说明陈家两袖清风,家门清贵,京中大臣家里,谁没点家底?嫁个姑娘还靠你陈家养活不成。
就连工部的老实头甘大人都心动了,想着家中的小孙女,恨不得对陈韬把媚眼都抛折了。
可惜陈韬却一心一意的朝许大人献殷勤,倒是捏碎了一帮老大人的玻璃心。
许大人看着眼前这个肖想自家闺女的年轻人,立马眼底涌起一阵火苗,陈韬清俊的脸蛋,变成了青面獠牙;陈韬的笑脸相迎,变成了口蜜腹剑蛇鼠两端。
总之,许大人很生气。许琳才多大,陈韬怎么能生出这样猥琐的心思!
于是陈韬可怜巴巴的开启了讨好岳父的征程。
顾敏已经猜到许大人怕是未将此事告诉林氏。
“母亲,是这样的。陈韬早年丧母,父亲是介休的县令,踏实能干,颇有清名,家中虽不甚富裕,可好在陈家后宅清净,没有什么弯弯道道的。陈韬更是自幼聪明,是个难得的好孩子。”顾敏笑着介绍道。
林氏点了点头,“这陈大人可真不容易,一个大男人要养活孩子。”
顾敏又道,“韬哥儿见过咱们琳姐儿一次,因此生了要求娶的心思。”
林氏愣住,瞪大了眼睛,“可是琳姐儿才多大,我可舍不得她嫁早了。”
“这是当然,至少十八岁以后才出嫁。”顾敏强调道,在她眼底,不满十八岁就是小孩子,“韬哥儿倒是个不错的人选,母亲要不要看一看,若是看不上,也给人家个说法。如今陈韬可是被许大人折磨的够呛。”
林氏来了兴致,“你是说那陈公子被我家老爷折腾?我就说最近他怎么看着不太顺心,老发脾气,我还以为是为了黄泛一事,没想到还有这件事。”
林氏又道,“改日你偷偷带我去见见那小伙子,若是人品好,提前定下来也未尝不可。”
外面不知情的许琳和罗篱还在认真的研究着油布,一点也没察觉顾敏和林氏正讨论着她的终生大事。
今年天气不好,雨水过多,罗篱的油布店生意十分火爆,赚了不少银子。许琳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打算和罗篱一起,多请些师父和工人,加大规模。
只是黄水泛滥,这钱赚着也让人心生不安。
严相亲自委派工部的一位陈大人为河堤判官,赶往花州,处理决堤一事。陈大人对于处理黄患一事,十分有经验。严相还不顾户部尚书的反对,亲自从户部掏出了大笔的银子,用于此次花州的救灾。
救灾一事,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朝廷里非议的声音却越来越多,这种情况在先皇之时,是不可能存在的。可如今,小皇帝年幼,即便严相顶着首辅大臣的名义,也难以压制朝臣们的各种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