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桓碧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农门科举:首辅相公不好惹!
“戒嗔师傅。”看到戒嗔,顾敏率先跳下了马车。
“齐夫人。”戒嗔眼角微微泛红,四年前,也就是齐嘉和顾敏攻下胜州的第二年,慈心大师便在京郊的寺庙里圆寂。
慈心大师这一生,生于锦绣富贵中,长于盛世,哀于乱世。行医习武,报有效国之念,可惜所生非时,最终遁迹空门。
而戒嗔也被云熙和从大理寺的大牢放了出来,这些年一直住在京城外的寺庙里,守着慈心大师舍利子,继续修行。信王已死,大仇已报,他剩下的日子,唯有修行忏悔,弥补年轻时的罪过。
顾敏这么忙的时间也要抽空来着山庄,除了散心,也是为了见戒嗔一面,希望戒嗔能够去一趟淮南。
“淮南府的张第案,戒嗔师父可曾听闻?”顾敏问道。
戒嗔点了点头,苦笑道,“这案子之前闹得沸沸扬扬,张第是个秀才,祖籍淮南桓碧,也正是因为张第的案子,才牵扯出了征粮案和青州一事。此案也是云大人手上的过的。”
顾敏叹了口气道,“我查阅过相关卷宗,涉事的桓碧知县自缢,寿春的知府被贬,负责转运的官员大多收了责罚,有的死,有的伤。可我不信一个知县就有这样的胆子,敢横征暴敛,更别说青州那样大规模的粮食交易。”
戒嗔道,“夫人的意思是云大人之死,和张第案有关?”
顾敏点头道,“若无张第案,便没有青州事,云大人也不会远赴青州,落得这般下场。朝廷派了大量人手去青州调查,我却觉得这张第案还需查一查。”
戒嗔想了想,“夫人,我愿去一趟桓碧,将此事调查清楚。”
关在京城的那些年里,云熙和待他十分不错,更何况后来还是云熙和将他救了出来,这份恩情他一定要报。
戒嗔走之前,带着顾敏去了慈心和尚圆寂的寺庙,老和尚的舍利就被供奉在寺里的佛塔内。
“师傅走的时候,已然大彻大悟,拍着行寅的头,让他逍遥而游,不问归处,不忘来处。师父圆寂之后,行寅在这寺庙里呆了两个月,每日晨钟暮鼓,洒扫做课。”
顾敏之前从未听人提起过此事,当年她托付慈心大师照顾小老虎,慈心大师确实谨守承诺,一直在京城不曾离开,甚至用心教小老虎功夫。
说起来,顾敏并不是信佛之人,逢年过节,也不曾供奉香烛。只是此时,她诚心实意的跪在地上,上了一炷香,磕了一个头。
“平平安安,顺顺利利。”顾敏轻声念道。年轻时,或许还有兼济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到了中年,顾敏最大的心愿就是身边的人平平安安,自己的路顺顺利利。
谦卑又虔诚。
怀熙也跟在一旁,他虽未见过慈心大师,但在寺庙质朴的青苔和低颂的佛音里,也觉得内心格外宁静。
“娘,你为什么会买下这么一大片山地。”回去的路上,怀熙问道。
顾敏转身道,“怀熙,你有没有饿过肚子?”
怀熙摇了摇头,顾敏笑着道,“以前在甜水村的时候,我们老是饿肚子,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还要供你父亲读书,生活很是拮据。连偶尔吃顿白米饭,都是奢侈。因为家中没有男人,我和你祖母要负责挑水,每日要走很远挑水。那时候我就希望家中多买两亩水田,天天有白米饭吃。”
怀熙露出心疼的表情,“我听爹说,娘很厉害,赚了很多银子。”
顾敏却叹了口气道,“现在银子是有了,每日出了白米饭,还有鸡鸭鱼肉的,可却没有以前吃白米饭的开心了。也是现在才觉得,最好的日子,还是当初在枫林县的日子,有些钱,虽然不多,可日子自由,亲近的人都在身边。”
“那如果没有爹,娘也愿意吗?”怀熙好奇的问道。
顾敏被噎住,立马转移了话题,“让你背的宫规,背的如何了?”
一提这话,怀熙的脸都青了,那厚厚的一沓宫规,简直不是人看的,怀熙看了那字就眼晕,还背什么背?
顾敏正要发脾气,怀熙就嘀咕道,“娘,毛玲都背完了。”
“毛玲是毛玲,难不成还让毛玲帮你管理后宫不成。”顾敏摇头道。
怀熙这下挺直了腰杆,回嘴道,“娘娘还年轻着呢,管理后宫什么的,自有娘娘在,我只需要听她的就是了。若是有一天真的要我去管,不还有毛玲,还有其他能干忠心的宫人们,总归有办法的。”
看着一脸稚气的怀熙,顾敏只想说,孩子,你还是太年轻了。可也不想这么快就打破怀熙的美好的期待。
等顾敏和怀熙从庄子里回到齐府的时候,齐嘉却又出了麻烦,上了一道奏折被孟太后直接从珠帘之后直接扔到了朝堂上,还被黄大人当面斥责。
一盆冷水浇在齐嘉这热灶上,朝臣都傻眼了。这,这和剧本不对啊。
身为陛下的宠臣,未来的国丈,不应这待遇啊,这齐大人究竟上了什么折子,惹得一向温和的孟太后气成这样?
孟太后甚至发话,让齐嘉回家准备帝后大婚之事,至于其他,黄大人和童大人自有定论。这可是变相夺了齐大人在户部的话柄呀。
齐嘉站在朝堂上,看着珠帘后面容模糊不清的孟太后,和眼神中带着几分试探的小皇帝,深深的行了礼,依旧身姿挺拔的站在朝堂上。
他知道,他所言之事,大过于激进,太过于冒险,若真的执行,怕是会让自己立于万劫不复之地。
下了朝,黄大人颤颤巍巍的拉着齐嘉到一旁,一副怒其不争的模样,“齐大人,你年纪轻轻已经是朝廷三品大员,又是将来的国丈,前途一片光明,只需要你稳着,将来自由你的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可你怎么偏偏干出这样出格的事情。”
齐嘉深吸了一口气,对黄大人道,“黄大人,我进户部四个多月,将近十年的所有田税账册一一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