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商路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农门科举:首辅相公不好惹!
“听说宫里头严太妃身边,还有个严姑娘,名义上是太嫔接进宫的,大部分时间倒是由太妃在教养,你也知道,太嫔性子淡薄,对其他事一向不上心。”林莫氏好奇道,“严家和皇室一向亲近,难不成严姑娘将来要留在宫中不成?”
“这后宫的事,我哪说得准。”顾敏叹道,立马转移了话题,“荣氏前些日子说在给儿子找媳妇,焦心的不行,也不知道看的怎么样了。”
提到荣氏,林莫氏撇了撇嘴,她因着顾敏的关系,和荣氏也相熟,可她一向看不上荣氏过于软绵的性子,被婆婆欺负的不管还手,太窝囊了些。
“前两年她府里的大少爷找媳妇,她家老夫人接着由头,和她闹了一通,满京城的人看他家的笑话,闹得荣氏小半年不敢出门。她家老夫人当真以为他们张家是什么著姓名门,尽肖想些攀不上的人家,请过去的媒婆被人赶了出来,太没脸了。她家老夫人太无赖了些,后来还不是认命,娶了个外地小官的女儿,着实无理取闹。”
“荣氏也不容易,这继母难为啊。”顾敏也替荣氏累得慌,感慨道,“他家二少爷听说读书也好,性子也好,人我也见过,模样倒也是不错,说起话来彬彬有礼的,将来指定不差。张大人如今也升了五品,想必能说上好一些的媳妇。”
林莫氏想了又想道,“原也不难,就是他家婆媳之间不和,京城就这么大,谁家不是知根知底的,谁家姑娘愿意嫁过去受罪?”说着,林莫氏笑了起来,“倒是你家行寅,可有不少人打听。”
听到话题又绕到了行寅的婚事上,顾敏忍不住头疼了起来。“不瞒你说,我眼睛都挑花了,可是一点头绪都没有。”
林莫氏立马道,“我娘家侄儿膝下有个姑娘,性子很有几分当年严家六少夫人的品格,模样也不错,莫家家世也不差,好歹也是几辈子的大户人家,妆奁很是丰厚。你要不要考虑考虑?”
顾敏苦笑,“家世嫁妆我们也不在乎,主要还是姑娘要好。实话和你说,以后啊行寅可能都在军中,行寅媳妇怕是大部分时间,要独自守着屋子守着孩子过日子,这姑娘啊要心性坚韧才行。我们也不想哄骗了人家姑娘。”
林莫氏也听见去了,“那我得回去给我嫂嫂说说,我娘家那个姐儿听说性子柔,不一定能担住那么多事。哎,听下来你也是不容易。”
两人互诉衷肠了一番,林莫氏才带着晋宝离开。
而这边顾敏也得到了好消息,戒嗔在桓碧也查到了线索,正准备回京城。只是没想到在等着戒嗔回京的期间,顾敏却接到了戒嗔遇刺的消息。
“你放心,戒嗔大师被我的人救下,受了些伤,并无大碍。”严若瑾一脸严肃道。“待他进了京城,再仔细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
齐嘉问道,“不知最近青州查案,可有什么进展?”
严若瑾拧眉道,“昨日狄大人告诉我,他们已经查到云大人失踪当日载他出城的车夫,可惜车夫已经被灭了口。但是在车夫家中,发现了几锭银子,按重量和做工来看,应当是来在京城。还查到,云大人在遇害前,曾见过辽国来的几个汉人。”
“我又派人查了一下去往青州的驿站记录,那段时间京城往青州信件往来最密切的,是吏部。”严若瑾道。
“你是怀疑兰大人?”齐嘉反问道。
“我到并不怀疑兰大人,只能证明此事必然有京中的人参与。”严若瑾道,“这件事越是扑朔迷离,那后面的势力越是咱们想象不到的强大。”
严若瑾捏紧了拳头,“不论如何,我一定要找出凶手,为云大人报仇。”
提到吏部,齐嘉脑子一转,问道,“孟太傅是不是也曾当过吏部尚书?”
严若瑾道,“孟太傅不仅在吏部任过,在礼部也任过,李老尚书上一任便是孟太傅,孟太傅在礼部待得时间最久。”
齐嘉冷笑,“孟家盘桓礼部,把持科举,所以才有孟家桃李天下之说,让孟家成为文坛领袖,清流之首。”
“说起来孟太傅当年连中大三元,名声四海。才有了后来孟家几十年的殊荣。”严若瑾感慨。
齐嘉皱起了眉头,不知在想什么。
过了几日,齐嘉登门拜访了已经李老尚书。致仕之后,李老大人便一心在家中静养,偶尔会会亲友。
听闻齐嘉上门,李老大人很是惊讶,毕竟他和齐嘉,不论之前现在,都没什么交集。可依旧热情的接待了齐嘉。
齐嘉对李老大人也十分尊重,表现得十分谦逊,这也让李大人心生好感,两人在书房谈了一下午,直至黄昏,齐嘉才起身离开。
离开前,李大人叹息道,“齐大人,千万不要对朝廷失望啊,古往今来,多的是愤世嫉俗自命清高之辈,少的是真正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之人。”
齐嘉深吸了口气,眼眶带着几丝红痕,“李大人,我明白的。我今天能站在这,想要的不仅仅是个答案。当年,我不过是偏远乡下的无知小儿,今日能立于朝廷,更觉肩上千斤重担。”
李老大人叹息道,“沉疴旧疾,轻则无用,重则伤筋动骨。科举一事,事关重大,轻易动弹不得。”
“若让李大人推一人主事,谁能担此重任?”齐嘉问道。
李老大人沉吟片刻,“沉稳中正,立心为公,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傅大人推首。文脉延绵,风骨不断,翰林院与国子监独居一侧,功不可没。”
傅大人?齐嘉不禁想到那个埋首旧纸堆,轻易不出现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心底有些疑惑。
“你别看傅大人无心朝廷,那是因为他对如今科举之事十分失望,因此讲毕生精力用于修书立传,表记前朝今世之功。”李大人叹息道,“傅家亦是名门,所藏之书浩如烟海,真正清心读书的人家。”
齐嘉忍不住感慨道,“晋国清流正需要这样的人家执牛耳,而不是那些表面道貌岸然,实则利欲熏心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