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山河墓之西夏古陵 > 第52章 桃花源

第52章 桃花源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山河墓之西夏古陵!

大家都惊呆了,不过大家也觉得此事不可小觑,最后村里的人觉得这座山可能是哪路神仙修炼的道场,决定给这座山起个新名字叫鹿角山。

凡是来这里的游客,多少都会从当地经营的老板口里听到鹿角山的故事,虽然很多游客觉得这是无稽之谈,不过十分信奉神仙的当地人对于这件事深信不疑。

叶运卓说完,我却“嘿嘿”笑了出来,孟加沙尔奇怪地看向我,实在没忍住打断我:“不是,这个故事哪里有好笑的点,我怎么一点没听出来你的笑点?”

我手上的高亮手电在山体里乱晃了下:“你们不觉得很有意思吗?原本籍籍无名的大青山却因为被雷劈了,有了别致的造型所以才有了新名字鹿角山,这说明了什么?”

哈里克略带笑意地问我:“那你倒是说说,这说明了什么?难道你是想说,想要有名字得首先被雷劈?”

我摆摆手:“大兄弟,你这格局小了,这充分说明了要想从无名变得有名,那得经过千锤百炼,方能成事,就像是鹿角山一样,另外,你得别致,不然那天被雷劈的肯定不止它一座山,其他的山为什么没有这么好听的名字呢?”

哈里克继续平淡地给我捧着场:“为什么呢?你有什么高见,说出来我也学习学习。”

我憋住笑:“因为鹿角山的脑袋杀马特啊!”刚说完,我就“哈哈”大笑了起来,笑的根本停不下来。

哈里克哀叹了声:“好好的心灵鸡汤却变成了笑话,该说你笑点低还是说你没脑子呢?”

我满不在乎:“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要不是靠着我强大的厚脸皮,现在肯定活不到这么大。”

叶运卓从背包中抽出鎏银惊神剑,递给了我:“上次用了没还给你,拿好了,留神周围的东西。”

我回答了声“得嘞”,跳起来接过扔给我的鎏银惊神剑,孟加沙尔调侃着我:“哎哟,身手灵活多了嘛。”

我伸出腿绊了下孟加沙尔:“其他的不说,绊倒你还是绰绰有余。哎,叔,”

叶运卓听到我叫他,接过我的话:“怎么了?脑子疼还是肚子疼?孟加沙尔不是在你身边吗,找他就行。”

我知道叶运卓懒得回答我的问题,不过我还是坚持不懈地问着:“不是的,叔,那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怎么可能一直都没有人发现呢?这当地人在雷劈开鹿角山以后,难道就没有开船进来看看吗?”

叶运卓停下了脚步声:“如果没有进来看看,那你觉得我们这些外人是怎么知道这条路的?难不成靠能X透视光的眼睛来发现这有一条路的吗?”

叶运卓把手中的高亮手电对着我们照了下:“关于这条路的事,我从老胡子那儿听说过,这条路本来也有旅游开发公司的人走过,想看看这条路是不是能够开发出旅游路线,但是自从在这里面发生了怪事后,他们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发生了怪事?”这话居然不是我问出来的,夏荼率先发问着,不过他的语气明显要更兴奋:“叶小毛,发生了什么怪事?是不是遇到什么庞大的怪兽,或者说神秘的地下世界一类的?有没有金银财宝?”

叶运卓冷哼了声:“你想的太多了,你们俩小时候都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吧?谁还记得内容?”

我立刻表现着自己:“我记得,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说到这儿的时候,我有点卡壳了,支吾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后面的内容是什么,夏荼“嘿嘿”笑了声:“让你炫耀,这下子翻车了吧?”

我不服气地怼着夏荼:“那你记得呗?要不然你来背诵一段大家来听听,行吗,语文课代表?”

没想到,夏荼居然真的字正腔圆地背诵了起来:“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大概是念的嗓子有些发干了,他拧开水壶灌了两口水,咳了好一会儿,刚准备开口,我用鎏银惊神剑怼了夏荼的屁股一下:“怎么着课代表,卡住了?要不要我给你提个醒?”

夏荼高冷地回答着我:“完全不用,把你的24k纯钛合金狗耳朵给我竖好了,哥哥我今天就给你好好上上语文课!”

果然,夏荼一口气背完了:“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孟加沙尔琢磨着:“什么意思?”

我“哦”了声,才明白过来:“你小时候用的教材跟我们人教版的应该是不一样的,所以估计你没学过陶渊明的这篇古文,他的文章中有这句话,意思就是桃花源里的居民告诉这个误入了桃花源的渔民,让他不要到处去说这件事,他们桃花源里的人只想安安静静地生活。”

孟加沙尔听得入了迷,追问着我:“是吗?那后来呢?这个渔民有没有出去说这件事呢?”

叶运卓叹了口气:“当然,因为文章的最后是这么写的: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孟加沙尔挠头的声音有点响:“那个,我小时候没学过你们的古文,有没有好心人能跟我解释一下这到底说的是个什么样的故事?是不是就是个普通的渔民进了什么叫桃花源的地方,后来让他不要到处去说,他偏偏不听,结果找不到那个地方的意思?”

孟加沙尔如此简单粗暴的解释让我愣了下,不过怎么说呢,也算是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主旨了,我只好应着:“你说的基本在点子上,不过细节方面嘛,我还是可以给你补充一下的,要不要学习学习?”

孟加沙尔热情十分高涨:“那你说说。”

我咳嗽了声清了清嗓子:“在东晋的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当时他顺着溪水行船,忽然遇到了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

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看看林子的尽头是什么。

这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那里出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好像有点光亮。

于是渔民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让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

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

田间的小路交错,鸡鸣狗叫在到处都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却完全一样。

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到渔民,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做客,摆酒席杀鸡做饭款待他。

村里的人们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跑来打听消息。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后来就不再出去了,所以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他们问渔民现在是什么朝代,没想到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别说魏晋两朝了。

渔民把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着惋惜。

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

渔民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

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没想到,渔民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

到了郡城,渔民到太守那里去说,报告了这番经历。

太守一听,自然感兴趣啊,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听到这件事后,也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他就因病去世了,后来也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