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重生七零:这个媳妇儿有点彪 > 第五百八十一章 这件事谁干的

第五百八十一章 这件事谁干的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重生七零:这个媳妇儿有点彪!

舒小秋点头:“有很大的可能!”

重要的是,不管凌行舟怎么回想,都想不出别人要杀他的理由。

听她一句话,凌行舟的眼底瞬间风起云涌,冷声说:“不管是谁,这个仇,一定要报!”

凌雪庭忍不住问:“二哥,另一个人呢?和三嫂还有邵老爷子一起没了的,有没有查过?”

“有!”凌平原点头,又摇头说,“那一家是一个老太太,没有什么背景,应该是误伤。”说完又说,“这件事,我们会继续追查,你们先不用管,等有了进展,我们再商量。”

有了一个盟友,总算有所收获。

舒小秋向凌行舟说:“既然对方的目的不是三叔,三叔还是换去四叔和姑姑那边的房子住,还宽敞一些。”

凌行舟摇头说:“既然凌恒他们都不回来,我一个人现在住着两间房子,也很宽敞,就不用搬了,过几年,小溪、小漫回来再说。”向凌平原说,“倒是你的那些人,可以撤了。”

凌平原想一想也点头说:“二区和两边都离的不远,倒也不用非住在一起。”并不提自己安插的那些人。

舒小秋见凌行舟坚持,凌平原也认可,只得算了。

所有人的生活又回到正轨,这个学期也过了一半。

因为第一次的升学考试,京城七中七名学生参加高考,居然全部上榜,其中三名还是京城的重点大学。

而六十多名中考生也有四十多名过线,超过京城高中分数线的就有二十多名,京城七中由原来的籍籍无名,一下子响彻整个京城。

更让人惊讶的是,过了京城高中分数线的二十多名学生,最后大多决定留在京城七中,只有五个学生选择了京城高中。

为什么?

不止京城高中的招生老师不明白,满京城的人都不明白。

京城高中,可是满京城重点中的重点,那样好的成绩,有机会上京城高中,为什么会选择留在京城七中?

有人问到的时候,孩子们会笑着回答:“京城高中是向往,而京城七中,是家!”

家!

这个学校,给了他们继续读书的机会,才让他们有了现在骄人的成绩。在这里,可以读书,还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工作,这里的老师像家人,他们可以让他们足不出校门就了解这个世界,学到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京城七中的成功,吸引了大批的生源,初中招生爆满,足足三百余人,高中考入一百二十余人,超过了前两年招生的总和。

难怪屈自豪说,今年的高中还好考,到了明年,恐怕想进都难了!

凌瑜庆幸自己在最后也选择留在京城七中,本来,她是为了能就近得到凌轩、舒小秋的帮助,还更信赖易鸣枫的学识。

除了学生,同样被吸引的还有各校的老师。

京城七中初建他们就听说过,调去京城七中的老师都可以分到一套老师公寓,解决住房问题。

可是,因为是新建的学校,位置又太偏僻,生源又有一大部分是郊区村里的孩子,就完全嗤之以鼻。

可是,就算是京城高中,也没有高考全员过线的成绩,偏偏七中做到了,虽然只有七个。

一下子,来打听调动的老师也变多,而此时的京城七中,已经不是初建时的一师难求,屈自豪仍然由凌轩、易鸣枫几个人出题,对前来的老师严加考核,精挑细选补齐了空缺。

而舒小秋、康晓宇几个人进入大学最后一年,开始忙于准备毕业,彻底从代课老师的位置解脱出来,只是学校保留了几个人的办公室,只要他们在,孩子们可以随时过来寻求辅导。

再之后,进入京城高中的五个孩子,开始显示出他们的优势,除去功课样样出色,在别的领域居然也样样拿得出手,琴棋书画,大多都拿得起来,对天文地理、山川风物更是能侃侃而谈,一时成为学生们的焦点。

是什么样的学校,可以培养出这样的学生?

还不是一个,而是全部!

这种情况,最先引起京城高中的注意,学校开始和京城七中沟通,来校观摩。

而向来备受瞩目的京城高中的举动,也引起各所学校的注意,一时间,来京城七中观摩学习的学校不计其数,学生们手中的练习册和各种兴趣资料瞬间在学校间引起轰动。

练习册还在其次,那些学校自己油印的资料,无关课程,无关成绩,每一本,都如徐徐展开的画卷,向学生讲述着这个世界每一个角落每一样新奇的事物。

这些,是谁编写的?

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的提出来,舒小秋冲着易鸣枫笑说:“看来,易老师要不得安生了。”

易鸣枫连连摆手:“小秋,这个主意可是你出的,何况内容也不是我一个人的,可不能全推我一个人身上。”

确实,最初虽然是由他编写,可是后来几乎是全校老师都加入,一次次补充,让内容渐渐变的丰.盈。

就比如一个美食卷,就大多出自舒小秋的手笔。

还有医药卷,是凌轩和景岩共同编写,让学生对卫生健康,基本药理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舒小秋摊手说:“那也不能全推我身上。”

屈自豪笑说:“这件事不给一个答案,他们会一直问个不休,要不然,实话实说?”

舒小秋微微点头,想一下向康晓宇问:“有没有统计过,我们那些资料一共出过多少卷?”

康晓宇点头,取了一个笔记本出来,粗略算算说:“这一年多,差不多每个星期都有补充,有时候能单独成卷,有时候只是补之前的不足,大约有近百卷。”

“练习册呢?”舒小秋又问。

康晓宇笑说:“那可就多了,每一个年级,每个星期都有测验,也就是说,每个月每一科共有二十四套卷子。”

一共两年。

舒小秋想一下,向屈自豪说:“老师,他们除去好奇资料的编写人之外,最终的目的应该是想把这些资料拿回去,依我看,与其让他们想各种办法从学生手里得到,不如我们申请书号,重新编订发行销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