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下岗了是好事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重生:肥妻奋斗在九零!
考前的一个月,余晓燕可真是两耳不听窗外事,一心扑在学习上了。
不仅自己如此,还拉着郑阿妹一起。
上辈子为了进入金融公司上班,她在英语上没少花功夫。
毕业后,又常常跟着大佬们出国,英文原著读起来她都不吃力,更何况这些中考和高考试题,她有自己学习英语提炼的一套方法。
在这套方法下,郑阿妹的英语成绩,在短短的一个月,及格了。
这让孙妈妈高兴得很,隔三差五地给余晓燕家送吃的,今天是骨头汤,明天是韭菜猪肉饺子,后天又是土鸡蛋。
任秀不好意思,也送去些单位分的茶油,或者自家做的肉饼。
两家人你来我往的,关系越发亲近。
余晓燕一直都记得,上辈子让她无数次懊恼的事,就是当初没能拼尽全力认真学习。
如今有了机会,她万分珍惜。
另外,她知道,隔不了多久,她爸就要下岗了。
她有新的事情要做了,以后,能像这样全心学习的日子就不多了。
考试总算来临了。
前两天都是两边大人结伴送的。
最后一天,余晓燕和郑阿妹偷偷约好,甩开了大人结伴同行。
在学校旁边的包子铺,两人各抱了碗绿豆粥,捧着2个大包子,边吃边聊天。
“阿妹,加油!我相信你可以”
郑阿妹很有信心,她这段时间功夫下得猛,加上余晓燕的辅导,她感觉自己没问题。
“嗯!我会的,咱俩都加油,考高中,考大学!”
两个女孩吃完包子就手拉手进了学校。
余晓燕最开始只是想带领自己儿时的小伙伴多学知识,未来能脱离底层的日子,不再过得那么辛苦。
她相信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她自己的命运上辈子就是被知识改变的。
可她现在并不知道,这一牵手,两人的缘分就长了,不仅是两人,更是两个家庭。
孩子都去了学校,余父却垂头丧气地回了家。
他下岗了。
“下岗”是90年代刚有的词,一夜之间,全国各地很多昔日的铁饭碗,都不得不从头开始。
而余森就是第一批下岗职工。
他没有学历,也没有技能,只会卖货,没了工作,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他的世界一片迷茫。
这时,隔壁郑宏拧着一块羊骨头过来了,郑宏是郑阿妹的爸爸,他个子不高有些微胖。
早上,他刚收了几块新鲜羊骨头,熬汤最是鲜美,给余森留了一块。
这不,看到余森进门,就赶紧过来了。
“哥,咋的这是?”
“我下岗了。”
“这...害!说变天就变天,还没吃饭不?走,去俺们家吃面去!”
郑宏是直汉子,反应没那么快,顿时不知道说啥。
这事放到谁身上不恼人啊,就说他自己,要是面店干不成了,他会愁得想跳河!
他赶紧拉着失魂落魄的余森去自家店里。
哥俩一人一瓶老白干,就在面店里喝了起来。
孙娥特意炒了两个菜,装了盘花生米,然后偷摸着去供销社找任秀去了。
倒不是去嚼舌根,她是先去给通个气,免得任秀等会面对喝醉的丈夫,会生气哩。
“15年了呀,我一次都没有迟到过,哪一年不是先进啊?咋能说下岗就下岗呢,家里还有老婆孩子!”余森喝了一口老白干,满脸通红,眼眶发红。
“哥,俺知道你家的事,俺特别佩服你,几十年前,你四处打零工,都硬是帮着老太太,养活了那2个弟弟,是个有能力的人!
“你再看看俺,俺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是个老大粗,俺带着俺媳妇翻山到的镇上,从支面摊开始,到现在也有了家小店,虽然说发不了财,但也饿不死!
“再说,你家两个娃,现在都一心学习,将来日子会好的!”
郑宏左一句,右一句的用心开导。
提到两个娃念书,余父的心里欣慰了些。
余晓燕的成绩突飞猛进,从班里的第20名,飞到了年级前十,余勇也开始用心,数学测验及格了好几次。
补贴能分个一万块钱,他得想想做点啥,不行做点小生意,总之得好好养两个娃,自己不能倒,在郑宏的安慰下,余父心情缓解了很多。
两人你一口,我一口,边喝边聊天,喝了一下午。
余晓燕下课回来的时候,余父已经喝得大醉,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我爸这是咋了?”余晓燕明知故问。
“你爸下岗了。”
“这事是好事呀!”
“这咋是好事?”任秀失笑,没把女儿的话放心上,只当她还小。
“妈,你知道新安市吗?新安市有很多的服装厂,价格便宜,现在去新安市拿服装卖的人,很多都是万元户了!”
“你听谁说的外面那么好?”
“我上次去城里,头被磕破了,在医院听人说的,有个阿姨,说她老公干个体户,买了部大哥大。”
“大哥大,那得多有钱呀!”
93年,县城里有人用得起大哥大的那是凤毛菱角,那简直就是老板们身份的象征。
谁都想过好日子,但光想没用,首先要有念头,所以说有时候羡慕并不是坏事,朝羡慕的方向去努力,只要方式方法是正道,就是上进!
余晓燕故意牵着任秀的思维走,任秀的心思此刻也摇摆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