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灾民的一些日常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随身带着淘宝去异界!
当精灵暂时摘下口罩向人们介绍自己时,九号街区的居民产生了一些比较明显的反应。无论生活如何困顿,人类对美的感知都不会完全消失,何况这批即将转入安置区的新居民生活已经不算困顿——无论比起跟他们过去任何一个时刻。
精灵希望以普通工作者的身份开展自己的活动,但她本人的种族本身自有特殊性,工作组内部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讨论,很快就为她选择了一个互助小组作为她的采集对象。精灵并不认为这种好意让她失去了自由,而且他们的推荐对她而言确实相当合适。然后她见到了那位小组长,一个脸上有烧伤疤痕的褐眸少女。
这个女孩只有十五岁,精灵了解到她不仅是九号区街道第二互助组的组长,还是本街区捕蝗队的队长,以这样的年龄管理超过三十名成年人,这个孩子的能干是毫无疑问的,不过能成为重点后备名单之一,她并不是一个只懂得温顺服从的人。能在被亲人抛弃后带着五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跟上逃离领主的大队伍,最终全员来到玛希城,这位少女的这份勇气和坚毅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耀眼的。
精灵和她打了招呼,询问她的姓名,少女虽然表现得有些紧张,但仍口齿清晰地回应了她的问题,两人交谈几句后,这位叫夏拉的女孩通过努力不去直视梅瑟达丝的眼睛来让交流顺利进行,梅瑟达丝没有感觉到冒犯——她同那位黑发的龙子殿下说话时也是这种态度呢。
她们没有坐下来交谈,精灵找到她的时候,这位姑娘已经带领她的组员完成了街道今日的轮值作业,男人换好了各屋的水罐,清洗了便桶,女人打扫了街面,整理了菜圃,孩子也由街道的大孩子送去学校和小广场,完成这些例行工作后,他们就要一起去居住区外捉虫了。精灵想了解的正是他们真实的生活,于是欣然随行。
精灵的加入让这支队伍的气氛发生了变化,人们偷偷地打量她,即使口罩掩去了精灵大部分的容貌,让她并不特别醒目。而在被他们观察的同时,精灵也在观察着他们。
这支捕蝗队的成员男女性别比大约是一比三,所有人都穿着一样的衣服,拿着差不多的工具,看得出不少成员间有亲属关系,这种关系大多是夫妻或者兄弟姐妹,没有一个老人。越是后来到玛希城的灾民中的老人越少。精灵知道人与人抱团时对外人会有天然的斥力,一同经历过灾难的亲属会有更强的凝聚力和更大的排他性,但她没有在这些人的注视中感觉到明显的恶意,他们对她是好奇的,评估的,也有一些畏惧,他们没有把她视为怪物异类,也没有把她当做一个“普通女人”——一种在世界的几乎所有角落都最容易被损害的身份。这不是因为人们通过外表知道了她的力量,而是因为——精灵低头同夏拉说话时,一块醒目的黑色胸牌会从她的胸口垂下来。
夏拉胸前也有一个相似的牌子,不过是原木的。
这位少女领队并不多话,但她诚实、认真,能准确理解精灵提出的问题然后做出回应,两个人的交流没有什么困难的地方。精灵只要愿意作出姿态,获得常人的好感并非难事,所以她很快感受到了女孩对自己开放的善意。
“在这儿的生活和过去是不一样的,很多人开始的时候很不习惯。”精灵问夏拉,“你们也会这样觉得吗?”
“会的。”夏拉说。
“现在呢?”精灵问。
“现在不会了。”夏拉说,“对我们有好处的事情,我们总是习惯得很快的。”
“就算外邦人总是强迫你们?”
“没有,没有人强迫我们。”夏拉说。
“工作组总是差使你们去干活,这也不是强迫吗?”精灵问。
“我们是得去干活,但那不能叫强迫。”夏拉认真地说,“一个人生病了要喝热水,你给他热水不是强迫,一个人没有住的地方,你给他砖头和茅草不是强迫。一个人摔断了腿,你把那条腿用木板夹起来,就算那真的很痛,那也不是强迫。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不知道自己的年纪,你给他纸笔,让他学习写字和算术,那同样不是强迫。”
“可是他们让你们做的事情一件比一件更难,比如盖房子很难,写字和算术也不容易。”精灵说,“有一些人觉得那不是应该让他们去干的,他们不用去做那么多也能活下去。”
“如果他们不用干这些能活下去,他们是怎么来到这儿的呢?”夏拉问,“他们在老家能活下去,他们跑那么远来玛希城干嘛?”
“因为外邦人惹恼了不该惹恼的人呀,所以他们被当成了武器,然后毫不留情地丢到这里来。”精灵说。
“那是领主老爷想害人,他们不把人命当回事,灾荒来了,他们什么都不干,缩在城堡里吃吃喝喝,看着外面的农民饿死,就这样还嫌他们占了地方。”夏拉说,“只有玛希城会救人,这难道是玛希城的错吗?”
“当然是外邦人的错呀。”精灵说,“有人这么说,外邦人照顾他们是应当的,这是一种赎罪。”
夏拉抬头看向她,眼神锐利起来。
“谁?”她质问,“是谁说了这样的话?”
“我不知道是谁,我只是听说有人只因为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被赶走。”精灵说。
“你听谁说的?”夏拉问。
“入关检录组每天都要上报人口数据到通讯处的呀。”精灵说,“我在编辑室听到了他们说起这样的人。”
夏拉跟她确认了好几个名词后接受了这个信源。“被赶走的人活该。”她说,“怎么能让这种坏心肝的人来到玛希城呢?”
“你认为玛希城市没有错,那些说坏话的人是不对的,很多人也是这么想的,不过那些被赶走的人说,这是因为你们拿到了外邦人的好处,所以就不顾别人的死活了。”精灵轻声复述,“你们明明已经变成了外邦人的奴隶,却还要为奴隶主说话,真是蠢得让人伤心……”
少女嫌恶地打断了她:“他们真的走了吗?”
精灵看着她,“走了。”
少女几乎是失望地嘀咕了一声,为不能去给他们一点教训而遗憾,她又问:“他们走的时候,身上有玛希城的东西吗?”
“应该是有的。”精灵说,“我看到规定说要给他们一点路费。”
“这些渣子……玛希城对他们的敌人太宽容了。”少女低声说。
“你认为他们是敌人吗?”精灵问,“只是说了这些话就会变成敌人吗?”
夏拉严肃地、郑重地说:“是的,他们是敌人。”
精灵美丽的眼睛弯了起来。
“所以玛希城发现了,也赶走她了的敌人,”精灵柔声说,“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夏拉抬头看她,片刻后,她嗯了一声,点了点头。
接下来精灵带开了这个话题,谈起了一些日常事务,并主动提起自己在工业城的一些经历,一点不意外地,夏拉对这些非常感兴趣。她们就这样一边交谈一边走过条条街道,路上又多了几支队伍与他们同行,人们打着招呼说笑起来,两名娇小的女性在这支汇聚起来的人流中渐渐不再显眼。人们汇合成了一支两百余人的队伍,不久就走出了居住区,成片的菜田出现在眼前,人们走过这些菜田,穿过一道绿篱,又来到一片农地,虽然打理得粗疏很多,但这里仍生长着作物,农地之后又是一道绿篱,又是一片土地,然后又是一道绿篱……他们足足通过了五道绿篱形成的隔离带。
所有人都能听见了风声,穿过最后一道被啃咬得坑坑洼洼的绿篱后,眼前豁然开朗。
与此同时,精灵的耳朵噌地拉直了。
在众人面前,黄绿色的原野铺展到远方,日光热烈,却照不散盘旋在原野上的灰绿尘雾。因为那不是雾,那是虫的旋风。风暴般的振翅声铺天盖地。
这实在不是多见的场面,捕蝗队的许多人也发出了哇哇的叫声,一是这可怕的灾情,而是为惊叹临时政府对虫灾准确得可怕的预测。精灵定定地看着这幅景象,直到什么东西有力地弹到了她的身上,她轻轻颤抖一下,夏拉转过头来,眼明手快地从她衣袖上摘下一只大腿粗壮的蝗虫,拧断头丢进腰间的袋子。捕蝗队的人们开始将衣袖卷到手肘,一边走向不远处的一个集合点,工作组的人早已宽阔的草棚檐顶下等候,捕蝗队的人们在签到本上按下手印,同时欢喜地谈论所见的蝗情,估算着今日的收益。
精灵站在草棚外,神情犹豫。但几经犹豫,她还是走了过去,夏拉已经和其他队长一起领到了纱网,一一分发到队员手上,然后她带着她的队伍离开了这个集合点,奔向前方的广大战场。
精灵看着他们张开纱网,迎风而行,无数蝗虫迎面而来,成千上万地投入那张轻盈的纱网之中,即使它们已经沉甸甸地坠下,捕蝗人仍然高举着袋口,在周围挥舞着草叶,不断将蝗虫引诱、驱赶到网中去,直到从网中跳出来的要比他们赶进去的更多,才用活扣扎起来,成袋地送往集合点,纱网的数量是有限的,另一些人蹲在暂时变得稀疏的地面上,刨开土石,掘出虫卵,筛去沙尘放入袋中,相比成体的蝗虫,这些虫卵的单价要高很多,又有一些队伍花了一些时间从远处找来许多青色的茅草,扎成中空的草笼,然后围着这些草笼不停歇地采摘纷纷而至的蝗虫……最近数日正是蝗灾的高峰期,这场生物天灾仿佛无穷无尽,一个又一个弹动着发出沙沙声响的网袋流水般送到集合点,很快就在草棚外堆叠成丘,但大地上的蝗虫数量似乎看不到什么减少。
人的力量在这场灾难前似乎是徒劳的,口罩和额发挡住了精灵的大半面孔,她时不时看看草帘外的原野,一边利落地协助工作组称重,记录和搬运这些活虫子。她没有在工作组中,也没有在捕蝗队的人们身上感受到一点沮丧。
中午很快就来到了。他们在一起吃了午饭,主食是薯饼和蔬菜豆腐汤,蔬菜和豆腐都给得很多,今天还有小小的糖块和一把蓬松香脆,如同草米一样的食物作为零食。精灵多看了这些“炒米”两眼,看到了那些拱节圆环下规律的细小触足。
“!!”
她的耳朵又弹直了。
夏拉很新奇地看着她的耳朵,一边把那些炒米嘎吱嘎吱吃完了。所有人都面不改色,精灵没有问他们是否知道这是什么食物。
午饭吃得大多数人都很满足,处理好餐具后,炎热的天气和饱腹感让人们昏昏欲睡起来,工作组带着捕蝗队的队长们推出来成卷的草帘,沿着草棚外的成排立柱展开,架起,又在地上铺了一层,很简单就做出了一个荫凉又通风的休息区,也有一些蝗虫跳到了帘子上,不过能够钻进来的不多,一些人欢喜地躺到草垫上睡了,另一些人还有一些精神,他们稍稍远离了那些入睡的伙伴,聚在一起小声闲聊。
精灵也在他们之中,不过人们对她并不避忌,他们谈论今日的收成,自己已经得到的工分,孩子,熟人的闲事,和各种听来的传闻,都不是什么新奇的东西,但是精灵能从这些对话中感知他们真实的精神。她没有见过比术师领域内的人们更喜欢沟通和分享的普通人,那是因为他们日常生活在一种被营造的“高密度的信息环境”中,玛希城的安置区不算是这样的环境,但这些即将成为城市新居民的人们受工作组的影响很深,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得到了非常大的安全感。
外邦人的强大、智慧和对弱者的周全照顾让他们非常期待成为正式居民之后的生活,他们讨论自己会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学制衣、做鞋、烧窑、当车夫还是做木匠,或者更出众一些,被工作组选中,有机会成为他们的伙伴之一,就像夏拉那样。
精灵有些意外,她意外的是夏拉曾经差点成为一个护士——在玛希城,由于医护工作组的工作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实际地位是比较高的,收治区也一直缺少人手,但在有关工作人员询问她的想法时,夏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夏拉说:“我不会去当医生和护士的。”
即使那已经是发生在好多天之前的事,其他人还是发出有些遗憾的声音,虽然他们并不觉得夏拉是不知好歹。抵达玛希城时,包括夏拉自己在内的六个孩子都染上了病,所幸他们经过治疗活了下来,夏拉在病区学会写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当初救治了他们的医护人员写了一封信。
“我不讨厌照顾人,我已经有想去的地方了。”夏拉平静地说,“我想去饲养场。”
“饲养场?”精灵问。
“那可是个好地方!”其他人说。
夏拉也点头,“是的。饲养场多好啊。那儿养了那么多家畜呢,可不是一两百只,一两千只,而是数都数不清的数量,什么老爷的庄园都没有那么多,可是一个工作组就能管好这样大的一个饲养场,多么厉害!而且家畜只要好好照顾它们,就会长大,会生蛋,也会生崽子,会一代又一代生下去,它们的肉能吃,皮可以做鞋子,毛可以做衣裳,粪还可以用来做肥料,没有一个地方不是有用的。”
她抬起手,五指张开,然后握紧。
“我要是一年能养出一万只鸭子,”她充满干劲地说,“总有一天,我们所有人,每天都能吃到肉!”
“好!”
“能干的小妞!”
“我们就等着你了!”
其他人叫起好来,精灵也忍不住微笑起来。
火辣的正午阳光被挡在厚实的棚檐外,草编的幕障轻轻摇晃,微风丝丝缕缕透进来,人声渐渐低下去,休息区里一片宁静,夏拉微蜷着身体,也在精灵身边睡着了,精灵不用休息,虽然她的外表看起来轻盈纤细,但森林一族先天体能比一般人类好得多,她背靠着立柱,先是低头写了一会日记,然后又抽出一张白纸,展开她的写字板。
午休结束的摇铃响起,夏拉揉着眼睛爬起来时,精灵已经把铅笔收回了笔袋,正在折起写字板。
“这是什么?”夏拉问。
“你看。”精灵把那张白纸掉了个个递给她。
夏拉低头看去,睁大了眼睛。然后她问精灵:“我可以让他们也瞧瞧吗?”
“当然可以……只要你们不觉得它太简陋。”
“这怎么能说是简陋呢!”夏拉说,她小心翼翼地捧着画跑开了,很快地,人们就在她身边聚拢起来,发出阵阵惊叹之声。
以精灵往日的审美,这确实是一幅再简陋粗糙不过的画,也许连作品都称不上,但在此时此地,只有速写这种方式能让她抓住自己最清晰的感情。在那张白纸上,她记录的是方才人们围坐交谈,夏拉握拳宣言的画面,她倾斜铅笔的尖峰,用擦痕草草描出人的服装动作,将尽可能细致的线条展现人们的面孔神态,男人在拊掌,有人在大笑,有人咧开了嘴,另一只还在背后挠痒痒,妇女们侧着头看着夏拉笑着,她们簇拥着她,有人拉着她的手,按着她的肩膀,她们眼里有欢喜和羡慕,倒映出少女眼中的亮光,在他们不远处,入睡的人们面容放松舒适。
这是一幅“简陋粗糙”,却能强烈吸引人视线的作品。在这幅画面中,精灵描绘的自己只是人们之中的一个背影。虽然这儿的人们从未受过美学的训练,连赞美的语言都单调,但精灵会同他们分享这个不成熟的作品,并不是为了虚荣。
她的画笔即使只是一面有瑕疵的镜子,也可以让人们端详自己的模样——那些他们自己没看过,也从未倒映在某些历史记录者眼中的形象。
“画得真好呀。”夏拉把几乎没有一点蹭脏的画纸拿了回来,“大家说,一看到这幅画,就好像回到刚刚那会儿,想起来自己怎么说话怎么笑的了。”
精灵收起这幅画。
“我会把它画得再好一些的。”她说。
我会真正地完成它,然后作为我送给你和你们的礼物。
虽然对密集的虫子有强烈的抵触,精灵还是在集合点待到下午,直到今天的工作结束。运输队来了好几趟运走今日的收获,即使通风不错,一天的劳碌过后,集合点里已经满是人的汗水、虫子的汁液和泥尘的味道,捕蝗队的人们三三两两地坐在棚子下休息,工作组进出了几趟,然后把人们召集起来。
工分已经登记完毕,接下来要发放今天的勤工奖了。
他们打开箱子,把奖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人们的精神也随之高昂起来,然而那是些什么礼物呢?一些闪亮的弹珠,一些纸笔,一些针线,一些小块的布料,一些糖果和精灵见过的“炒米”,一把小刀,诸如此类,数量不是很多,而且十分零碎。人们从随身的袋子里拿出前一天的许愿条,排着队走上前去。
精灵看着他们欢喜地,小心地收起这些微薄的礼物,它们是真的很少,弹珠一个人只能拿走三颗,线是很小的一卷,针是一两枚,布料只比一张纸那么大那么点儿,纸笔给了夏拉,有一个人得到了小刀,不过但接下来的三天内他不能再许同样的愿望了。
每个人都得到了礼物,下工的钟声也响了起来,疲惫而满足的人们踏着晚霞走上了归家之路,他们满身泥土,一身的气味熏人,约伴吃饭后一起去公共浴室洗澡——虽然这是他们来到玛希城后“外邦人”强制要求人们遵守的规矩,但至少对这支队伍里的人们来说,他们已经从初时的轻微抗拒变成了乐于享受,很少有人能拒绝清净的温水和干净的衣裳,脏衣服还用不着他们自己洗刷——洗衣轮班也不过是半月轮到一次。洗澡后他们会再休息一段时间,等待街灯亮起时到街道的小广场去,夜晚的公共生活才要开始。
夏拉没有和大队伍一起回去,她坐上了载着虫卵回程的马车,因为她想去饲养场工作,所以那边的工作组会给她发一些专门的作业,精灵仍然与她同行。
马蹄笃笃,车夫吹着口哨,残阳一点点融化在天边,暮色流淌下来,变成微风吹过精灵的发梢,清新的香气淡淡飘散,夏拉目不转睛看着她,问:“您明天还会来吗?”
“在这座城市,我可能不会留得太久。”精灵柔声说。
“哦。”夏拉点了点头。
她没有特别不舍的样子。然后两个人都安静了下来。
精灵看着道路前方,玛希城不止一座饲养场,她们要去的这一座是离主城区的距离最远的,离灾民的居住区也有一段距离,但精灵一开始并没有认出它。虽然她远远地就望见了那些砖石主体的高大建筑,它们在无数低矮草房衬托下十分醒目,但精灵看到那高出在众多茅屋尖顶之上,一眼几乎望不到头的围墙时,没有想过那是饲养场。
马车转过拐角,驶上更为宽阔的道路,钢铁双轨镶嵌在大道的一边,闪银的光泽说明它们被使用得多么频繁,道上出现了别的马车车队,他们渐渐慢了下来,因为前方已经排气了长队,麻袋、方箱或者木桶,各种内容不明的物资流水般从运输队的马车上搬下来,一一送入门中。
精灵也终于分辨出来,那夹杂在人声喧哗之中,之前她就已经发觉,却有些困惑的声音是什么,那因为那声音既细微,又嘈杂,又有一种奇异的宏大感,好像有至少一万只鸭子在活跃——
……居然是真的鸭子!
马车停了下来,夏拉跳下马车,向她伸出手:“到啦。”
精灵和她一起走过物料入口,脸上戴着口罩,手上套着手套的工作人员在清点和搬运物料,人员入口还要再走一段距离,夏拉去上交她的作业,在领取新的任务时,精灵向后走了几步,转过身来打量眼前这个庞然大物。
虽然精灵知道饲养场是早期完成的城市设施之一,但比起其他重要的核心设施,她并没有特别注意这几座饲养场的具体资料,只知它们占地面积广大,于是在实地面见前,她以一种惯性的思维认为,现在玛希城的条件有限,饲养场这样以速生禽畜为主的生产基地,它的基础也应当是比较粗糙的。
对比道路另一侧,茅屋整齐如印刷,以水渠、栅栏和各种图标划出功能区域,给人流动感和开放的居住地,高过人头的厚实墙体挡住了场内的大部分景象,这座饲养场看起来彷如堡垒。
精灵注目了它好一会儿。
夏拉出来时,她问她:“第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你被吓到了吗?”
夏拉回答她——以一种向往的喜悦:“我简直要被吓死啦。”
第387章 一种生存方式必须通过消灭另一种生存方式才能长久持续
精灵在九号街区住了一晚,第二天早上,同夏拉她们告别后,她再度穿越安置区,来到了城市最左端的入检广场。
这是外来灾民进入玛希城的唯一入口,无论他们从何而来,只有经过入检处,他们才能拿到临时的身份证明,得到城市的生存保障。环城巡逻队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用各种方法确保真正的灾民能够来到正确的入口。
这是一个很大的区域,即使今天早上又有近百民灾民在等候进入城市,不过当他们被工作组带领着进入流程,看起来就像散在笸箩中的几十颗豆子,感受不到多少他们给城市带来的压力。广场不同的功能区间界限清晰,接引灾民的各项流程因为成千上万次的重复和不断的改进,执行的工作组动作熟练得就像呼吸,对意外状况的处置也极其迅速。
他们在入检广场这个窗口展现了城市的另一种力量,惶恐又兴奋的灾民也很温顺地接受了工作组的安排,走完既定程序,再经过一段观察期,这些可怜但在这个时代又十分幸运的人们就可以开始他们的新生活了。
这是和过往完全不同的新生活。
“我们的工作重点是要建立秩序。”
第十三工作组组长对精灵说。
他们站在入检广场背后的街道上,街边流水潺潺,屋檐上的草梗支棱出来,不远处传来阵阵嘈杂声响,那批新到的灾民正在被安排入住观察区的临时宿舍。
“入关的基本流程就是那些,我们会给他们两到三天的时间来适应,同时我们也会对他们进行观察,然后根据观察到的情况,我们的网格工作组就要把他们组织起来了。”这个褐肤白发的男人说,“我们一直都知道,组织很重要。”
这个言辞颇有条理的男人说:“工作要从他们在观察区的时候就开始做。一般来说,我们安排灾民入住安置房时是以家庭为单位,二十到三十人为一个小组,首先,我们要求他们自己推出一个小组长和两个副组长,对很多人来说这不是熟练活,所以多数时候,他们最终都会选择抽签来推出这三个领头人。决定了小组长后,工作组就将一些基本事务教给他们,从领取食物和生活物资,到个人清洁和开始一些基本的生产活动,我们的人员作出安排,监督这三人传达给他们的组员,然后带着他们行动起来。这些事务都不太复杂,我们的目的是要让人们接受一种集体的、规律的生活,为了让这些新居民适应这种生活,我们不仅需要相当的时间,还需要我们的工作组时时关注,积极干预。
“大致上,工作组的干预一般一周就能看到效果,这个时候观察期结束,新居民转入下一个生活区,然后我们就可以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在他们迁移到下一个居住区后,我们的人员将对他们的小组进行一次调整——总结这些组长和副组长的表现,引导和安排一次投票,让这些新居民决定这三人的去留。这个时候的新居民已经开始熟悉安置区的生活方式,可以暂时不需要组长的引领,在这种状态下度过三五天,我们的工作组会准备发动下一轮投票。在这一轮正式投票里,这些新居民小组的组员要决出新的组长人选,而新组长则要参与二级投票,提出承担整个街区事务的街长和副街长候选,结果交由街区大会决定。投票结束后,投票结果由工作组当场统计,当场宣布。
“到了这个阶段,大多数的新居民已经初步了解安置区的生活,知道如果出现了问题,他们应当通过谁,有几种主要方式去解决,当新居民对生活的要求从求生转向谋生的时候,我们的工作组就可以着手将事务工作的重心从新生活习惯的培养,转向生产纪律的培训了。
“由于目前城市的人手和物资都有限,我们缺少直接培训生产技能的充足条件,不过我们仍然可以先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比如说可以从维护街区的基本环境开始,不管是捕蝗、编绳、除草、挖沟还是捆扎茅席,捡拾鸭毛……实际上,这些工作本身的意义并不大,但是我们需要通过这些工作把人们带动起来,从习惯生活的规律性到习惯工作的组织性,培养他们对时间、对度量衡的基本认识,就此展开我们的扫盲教育。因为我们没有按人头分配土地的计划……”
精灵一边听一边点头,笔下记录不停,不过在这位组长开始下一段阐述前,她提出了问题:“请原谅我的不礼貌,没有分配土地的计划——这难道不是意味着至少数万人都会失去立身之基吗?那么他们只能必须通过服务他人来获得报酬,玛希城能够为这么多的人提供工作吗?”
“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数人本身是没有土地的,他们来到这座城市最重要的目的也不是获得地契。”这位组长说,“我可以向您阐述一些不分配土地的理由。第一,我们一直以来对比得出的结论,因为缺少良种、化肥、水利和农业机械,还有成套的种植技术,本地农民一个家庭单位的生产效率远是远低于我们的农业生产队单人效率的。粮食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基础物资,我们要选择最有效率的生产方式;第二,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决定了家庭的内部分工,也决定了本地人口结构,形成了一些非常长久的风俗秩序,而其中一些风俗是我们坚决要反对和抛弃的。使人们摆脱封建桎梏最彻底的方式,应当是铲除它存在的土壤。
“我们认为,城市是为了让人们得到更好的生活,而不是相反。传统农业对抗自然灾害和其他灾难的能力是薄弱的,人们也很难通过农业生产本身明显地改善生存条件,一座有生产能力的城市不仅能够给予农业更大的支持,在合理的分配方式下,城市人口也能获得更安全便利的生活。我们的城市有我们的运作方式,就像工业城同样没有农民,城市依旧运行良好。以及,您认为什么是服务他人的工作呢?”
“嗯,也许我的描述有一些不合适,请让我再组织一下词语。”精灵说,“我想说,如果玛希城不允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土地,他们就失去了自给自足的能力,只能依赖城市的生活物资来使自己生存下去,为此必须向城市出售自己的劳动力。如果我们将工分视为城市的通行货币,他们通过出卖自己的时间和力气来获得这种货币,城市如何确保会长久而稳定地购买他们的劳动力,以及保证这种货币的价值稳定呢?”
这位组长思考了一下如何回答这些问题。
“首先,我要向您申明,我们是在保障基本生存条件的基础上实施按劳分配的原则,目前的人口数量确实给了我们的工作很大压力,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城市建设刚刚开始,我们对人力有很大很大的需求:码头亟待扩建,河堤需要整顿和硬化,我们还必须建一座大桥;城市的基础设施完成不到一半,只有主干道上的一些重要部门能够完全运转;还有农田水利和道路,我们还要努力至少两三年,才有希望本地粮食生产和加工的完全自给,农业拖拉机对我们的工作帮助非常大,但我们也要看到它们的损耗同样很大,畜力是一种对运输和农业生产很好的支援,但我们不能让它们成为这些生产活动的动脉血液。我们至少要有一条环城铁路……
“我们几乎没有可能在这里建起第二座工业城,但我们仍然要保护我们的建设成果,要把她建设成一座尽量完善的城市。而这么多的工作,仅凭我们这些开拓者是做不到的,即使加上如今这座城市的所有人,一年两年也是做不到的。”
“这是一个宏大的目标,我相信这一点,不过对于投奔这座城市的人们来说……”精灵问,“救命之恩固然没齿难忘,但他们是否只能选择用这种方式偿还?我是指他们必须接受训练,从身到心都要向着城市需要的方向转化,几乎彻底否定他们过去的一切。待到他们完成这些训练后,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是否能真正接纳他们,使之成为长久的的家园?玛希城今日的一切都是因为你们这些外来者,倘若有一日你们离去,这座城市又会如何?”
“女士,玛希城这座城市自推倒重建以来遭受了无数攻击,那些看得到的攻击我们能应付得很好,能真正对我们形成挑战的往往是那些看不见的攻击。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有来自外部的,也有来自我们自己的。比如说,我们建设城市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我们在此地的身份是什么,是一时的建设者,还是新的统治者?谁是我们的同伴,谁是我们的敌人,他们的身份是否有一天会调转过来?当我们接纳灾民的时候,该如何处理灾民同玛希城原本居民的关系?”这位组长说,“诸如此类,同您提出的这些问题一起,每天都在考验着我们的工作。”
“啊,真是抱歉,我的问题变成了对您的过度指责……”
“没有的事,女士。我的意思并不是责备您,您的问题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因为这就是我们在面对的。”这位组长说,“我们不断地发现我们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然后不断地讨论,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虽然我们不能说我们做得十分理想,但我们如今已经可以明确地说,我们接纳灾民,建设城市,想要把它打造成这个地区的地标,如此投入的理由并不只是因为术师的命令。我们是被术师拯救和改造的一群人,身心同样经历过剧烈的转化,当我们离开他的领域,来到旧世界时,我们感受到术师的工作和我们的工作有同样的意义。
“术师通过改造我们改造这个世界,我们同样也要通过改造他人改造这个世界。”
午饭过后,精灵开始整理这一份采访记录。
“……以我贫瘠的语言来描述,这么说,我们认为城市是为了人而存在的,人们建设了它的形状,而它也同样以它的形状规范人们的生存方式,因为城市必须以一种符合它发展需求的方式运转,就像水注定要往一个方向流淌。人们变成适宜城市生活的样子,为城市付出自己的劳动,同时得到城市建设的回报,只有建立起这样一种循环,城市和人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所以城市和它的居民都负有对彼此的权利和义务。
“……帮助灾民是经过玛希城整体居民投票通过的决定,作为布伯平原目前最有维持能力的城市,我们也有这个责任去尽力救助弱者。但我们建立安置区,对新居民进行管理和教育不是为了培育奴隶,我们需要他们成为符合要求的劳动者,也不是为了让他们尽快回报我们的投入。这不是一场交易,性质完全不同。
“……实质上,即使我们不加以强力干预,只是通过调整食物发放和工作安排的方式来维护一些基本原则,安置区也能形成自己的内部秩序。但我们是绝不能容许那样的秩序出现的,我们要及时发现和打断这种自发组织的过程。
“……我们必须明确,我们的工作并不是把来到城市的灾民当做积木,只要把他们放进一个个框架里就完成了任务。我们面对的是活着的人,无论他们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表现得聪明还是愚蠢,对我们的工作是服从还是不太服从。我们首先要把他们当做人,也许在许多人看来,把别人当做一个人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感谢您的理解,女士,我们时常能够感觉到,在术师的领域之外,将弱者看做一个同有权势的人有同样生存权利的人来看待,这从来不是常态,不仅有力量的人常常以天经地义的姿态剥夺弱者的劳动所得,弱者们也时常否认自己的权利,表现出一种甘于低劣的姿态。人的定义在不平等的世界中并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只是一种生物意义上的……会说话的动物。
“……因为我们感受过失去人的自尊,被当做动物对待的痛苦,同情和体谅的感情会让我们积极去帮助人,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因为给他们提供了食物、住所和工作,就认为是解决了问题。问题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因为那些贵族和教会的阴谋,我们的人手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被摊薄,而我们的工作,尤其是前期工作,是注定劳累而成效不大的。但不管有多少困难,我们都要把该做的做到。
“因为安置区的工作是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
“……我们要注重工作的方法,既让新居民易于接受,又减轻工作组的负担。我们总结出不同语境下的不同话术;在落实具体工作指标时,让工作组的一些人负责表现严格,一些表现体贴;给他们安排社交和娱乐的时间;在工作和训练中,引导他们合作多过竞争。我们尽量在各种工作流程中把他们对生活和工作的兴趣培养起来,只有感受到真实的快乐,他们才能对城市产生归属感。
“……许多时候,人们表现得很乐意被日夜管制,因为这反而让他们觉得被关注,被保护。实际上,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能感觉到他们仍然很希望能对一个家长,或者一个领主那样的对象付出忠诚,所以即使我们很少使用体罚的手段,大多数时候也能得到他们主动的配合。这种时候我们反而要更为注意我们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态度,不仅要观察新居民的精神,还要观察我们工作人员的倾向。无论我们使用什么样的工作方法,我们的目的都不只是给人们创造生活的条件,我们还要还给他们作为真正的人的尊严。
“……是的,我们确实注意到一些人在适应新生活时遭遇到困难,并因此导致了一些逃避劳动的问题……当然,这种情况不多,大部分人都能够在一定时间内适应安置区的生活,只有很少的一些人不太配合我们的工作。我们应对问题时,通常是一边通过他身边的人了解他行为的立场,一边接触他,同他坦白交谈。只要他不是对工作组抱有故意的抵抗意识,有改变这种状况的期望,我们就会尽力帮助找到让他们感到畏缩的真正障碍,改变他生活的环境,重新建立生活的目标,只要我们的工作做得到位,几乎没有人到了这一步还在抵抗。
“……从后续反应来看,我们的工作在绝大多数时候是有效的。在解决这一类问题,同这些新居民的交流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至少是三分之二有困难的人,他们精神痛苦的原因不是因为对过去生活仍有留恋,他们不是因为不切实际地想回到旧日子才抵抗集体生活和劳动,而是因为在集体的生活和劳动中遭遇了挫折,才想通过回到旧的生活方式来摆脱这种痛苦……这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了我们工作的意义。
“……我们的目的绝不改变。工作越是深入,我们越是明确这一点。这个世界有非凡之力赋予个人,但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人只有属于某个集体才能生存下去,我们是这样的大多数,就必须团结起来这样的大多数,我们是什么样的个体,就会有什么样的集体。在达成我们的目的之前,我们不会离去,倘若有一天我们离开,那必定是我们今日种下的树苗已经长成参天大树。”
精灵把稿纸一张张地放到桌面,沉思了很长时间。
然后她开始重新提笔。
“……亲爱的森林同胞们,正如谚语所言,读书不如行路,耳闻不如眼见,自远离家乡,抵达西方大陆的术师领域,我见到了许多新奇景象,不夸饰地说,它们的存在确实予我相当震撼,我的心中有许多感受,一时难以道尽,只能粗粗捡叙。
“自术师降临这片大陆以来,许多人的命运已经因他发生变化,即使远隔千万里,森林也同样受到了他的影响。我们有近百名同胞来往于大陆间,包括我在内,如今也有三十多名精灵常住或者正打算常驻术师的领域。几乎每个同他有过接触的人都能理解,为何他的人们对他如此敬爱崇拜,这位表里如一,安静而又极其强大的领袖赋予人们的不只是充足的物质生活,他的最为可怕之处,是手把手交予他们翻天覆地的力量。然而我对他始终有一种困惑,他的意志如此坚决,人民对他又是如此信赖,他却为何迟迟不举起他的旗帜,反而要诱导人们相信,他们在每一件重大事务上作出的抉择,他们对最终理想的追求,不是源于他的指引,而是出于他们的自我意志?
“术师非常了解他正在扩张的力量,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一种冷峻的洞察,这世上并无能令他畏惧的对手,当我想要尝试描绘他对未来的图景时,我有一种感觉,仿佛裂隙重启也不能阻止他的步伐。因而他的追随者亦无所畏惧。
“离开工业城时,我曾经害怕会看到一群狂信徒。这些开拓者是如此年轻,他们对术师的信仰,加上他们从术师那儿得到的近乎无限的支持,毫无疑问会导致他们对敌人的轻蔑和除之而后快。他他们对灾民的救济确实挽救了无数生命,然而那些被拯救的人们除了换了一个生存的场所,他们的命运真的得到了改变了吗?是否仍是过往历史的重复,人如蝼蚁,盲目而微不足道?
“我们评价一个族群时,除了看他们对内部成员的态度,还看他们对外部族群的态度。我不能说我已经看到了全部,也不能说他们的所作所为就是一定正确,更不能说这个生机勃勃的群体能够长久不变,但在至今为止的短暂历程中,我已经从这些年轻的人类身上照见了自己的狭隘和偏见。我必须先修正一些我不曾自觉,但长久存在于我的意识中的印戳,才能够在日后的记录中较为客观地描述我的经历。
“首先,世界永远存在着对立。一种生存方式必须通过消灭另一种生存方式才能长久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