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季汉楚歌 > 第90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曹操的极限控场力

第90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曹操的极限控场力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季汉楚歌!

翌日。

陈登一早就起身洗漱且将香囊系在肘后,又穿戴整齐服饰冠帽,尽显士族子弟的风流雅气。

这觐见天子的礼仪是不能少的,不仅仅关乎来许县的使命,更关乎徐州士人的脸面。

前来迎接陈登的是个弱冠公子。

虽然衣着并不华丽,但眉宇间有儒雅之气,又跟曹操的面相有七分相似。

正是曹操的嫡长子,曹昂曹子脩。

“谯县曹昂,将过先生。今日我为先生驾车。”

曹昂举止温雅,尽显世族子弟的贵气,陈登亦不由多看了曹昂一眼。

陈登回礼:“我只是徐州一介小小的典农校尉,岂敢让曹公子为我驾车?”

曹昂更恭:“家父虽为大将军,但我如今只是一介白身;先生又乃徐州名仕,能为先生驾车是我的荣幸。”

“更何况,家父也在车上。还请先生莫要推辞,请随我登车。”

陈登不由心惊。

不穿华服又遵礼敬贤,曹操这个长子非凡俗之辈啊!

跟着曹昂来到府外,早有马车静候。

曹昂快步来到马车窗前,压低了声音:“禀大将军,陈先生已经到了。”

“子脩,请元龙上车。”马车内,曹操的声音淡淡响起。

陈登只是迟疑了片刻就登上了马车,曹昂则接过马夫手中的马鞭,亲自驾车往天子大殿而去。

见陈登有些拘谨,曹操不由轻笑:“孤一向勤俭,府中并无多余的马车;只好委屈元龙,跟孤同乘一车了。”

陈登看了一眼驾车的曹昂:“大将军治家教子,实乃我等楷模。曹公子只是弱冠之龄,这御术却也远胜常人了。”

曹操大笑:“元龙不要夸得太好了。子脩也就跟着一些小儒学了些小术;若论才智,不如元龙半分。”

寒暄一阵。

陈登又趁机询问:“我在徐州时曾听人提及,弘农王妃有改嫁之意,不知是真是假。”

曹操小眼儿微眯:“元龙莫非也对弘农王妃有意?”

陈登摇头:“大将军误会了。我自有妻,又岂会弃家妻而攀高枝?”

“只是受人所托,想请弘农王妃入徐州。”

受人所托?

莫非是受刘备所托?

曹操不动声色:“唐瑁的确有让弘农王妃改嫁的想法。”

“然而弘农王薨前曾留有遗言:王者妃不为吏民妻。弘农王妃遂誓言不嫁。”

“不知是哪家的佳公子,想请弘农王妃入徐州?”

陈登轻叹:“不敢欺瞒大将军,是刘使君的委托。”

曹操“哦”了一声:“玄德这是想替他的长子求娶弘农王妃?”

陈登故作掩饰之意:“不是求娶,是请弘农王妃入徐州。”

曹操大笑:“元龙这是欺孤不懂啊。这弘农王妃入了徐州,玄德的长子就有了机会。”

“这皇家跟吏民家是不一样的。倘若弘农王妃跟玄德的长子传了流言,为保皇家颜面,天子极有可能赐婚。”

“如此一来,玄德的长子跟吕布的女儿间的婚约就得为天子诏命让路了。”

“这是谁替玄德出的主意?”

陈登尴尬一笑:“是徐州别驾,东海糜竺糜子仲。”

“哼~”曹操冷笑鄙夷:“商贾之家,也就会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伎俩。”

“弘农王妃岂是吏民小商的女儿能比的?恐怕让元龙失望了,即便孤不反对,天子也不会同意的。”

“元龙到了殿上,切莫再提此事,否则惹恼了天子,即便有孤的奏表也封不了玄德的官。”

陈登连连点头:“谢大将军提醒。刘使君其实也不同意糜竺的想法,奈何糜竺赠了刘使君不少钱粮,刘使君又不能拂了糜竺的好意。”

昨日孙乾,今日糜竺。

陈登一日一锅的往孙乾和糜竺身上扣,一半真一半假,让曹操对刘备的疑心又少了些许。

不多时。

马车在天子大殿前停下,曹操让陈登在殿外静候,只身来到大殿觐见。

“臣大将军曹操,叩拜陛下!”

“今有假徐州牧刘备,遣徐州名仕、典农校尉陈登,不远千里,前来进贡。”

曹操神态恭敬,比起一路护送刘协东行的张绣、杨定、杨奉、韩暹等人,更懂礼数。

刘协初来许县不久,对曹操颇为信任:“爱卿不必多礼。只是这刘备是何人?朕从未听闻。”

曹操又禀道:“刘备乃涿郡人,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也是北中郎将卢植的门生。”

刘协不由惊呼:“刘备也是汉室后裔?宗正,王室族谱中可有刘备此人?”

宗正刘艾面有难色:“陛下,这中山靖王有一百多个儿子。如今典卷又被毁损不少,若要细查王室族谱得些时日。”

曹操又道:“宗正不必细查王室族谱,只需查孝廉名录即可。刘备的祖父刘雄、生父刘弘,皆是举孝廉出身。”

“更何况,这北中郎将的门生,又岂会冒充汉室后裔的身份?”

刘协恍然:“大将军言之有理。这刘备的祖父和生父都是举孝廉出身,又是北中郎将的门生,想必是不会有差的。”

“可宣刘备的使者入殿。”

片刻。

陈登迈步而入,向刘协行了个标准的大礼:“臣,徐州典农校尉陈登,叩拜陛下!”

“徐州士民听闻陛下东归无不高呼欢庆,皆言汉室虽因董贼劫掠陛下西去而衰,但必能因陛下负重东归而兴。”

“故,假徐州牧刘备以及徐州万千士民,共举我为使者千里觐见,只为助陛下再立汉家威严。”

“汉室当兴,陛下千古。”

陈登这吹捧的水平是一日更胜一日,刘协听得心花怒放。

瞧!

这才是汉室忠臣啊!

那一句“汉室虽因董贼劫掠陛下西去而衰,但必能因陛下负重东归而兴。”,直接说到了刘协的心坎。

既将汉室衰败的责任推到了董卓身上,又将汉室兴盛的期望寄托到了刘协身上。

就差没直接吹嘘刘协是光武帝第二了。

只是刘协听得高兴,部分公卿大臣就不乐意了,谄臣媚臣奸臣等称呼在众人心中此起彼伏。

曹操见刘协高兴,又趁机道:“陛下,这刘备还给臣送了一封信。”

“只因这信中多有夸赞之言,臣怕有旁人说闲话,说臣跟刘备有营私之举。”

“故而,臣将此信呈与陛下,以证臣的初心。”

刘协饶有兴趣:“这夸赞之言,实属正常。大将军又何必如此?”

曹操遂将《赠司隶校尉书》呈上:“请陛下过目。”

刘协定睛一看,不由身体前倾,惊呼:“好字体、好布局、好文采。”

“没想到这刘备,竟能写出如此斐然的文章。”

将《赠司隶校尉书》放下,刘协又看向曹操:“大将军的意思,朕明白了。”

“大将军不必心忧,朕又岂会因为几句夸赞之词,怀疑大将军跟刘备有营私之举?”

“大将军初心不改,朕心中甚慰啊。”

“种侍中,将刘备的《赠司隶校尉书》传与众爱卿,一同赏阅。”

种辑上前拿起《赠司隶校尉书》,快速扫了一眼,忍不住手都有些抖。

难怪曹操会将这书信给陛下看,又自称是怕被旁人说闲话。

这哪里是怕旁人说闲话,这是生怕旁人不知道这信的内容啊!

真是奸诈!

种辑不动声色,将《赠司隶校尉书》传与殿中众人一同赏月。

能混到三公九卿且位列大殿的,都是人精。

除了曹操的亲信外,看了《赠司隶校尉书》内容的众臣,纷纷心中鄙夷谩骂。

羡慕嫉妒恨的心思都快藏不住了。

尤其是信中最后的《度关山》,将忧国忧民的心思抒发得淋漓尽致。

刘协年幼,还不知道曹操兵屠徐州的凶残,只知道曹操引兵勤王又让聚拢流民屯田等等忠义之举。

又看了这《赠司隶校尉书》,对曹操的忠心更认可了。

可刘协不知道,不等于众臣不知道。

曹操是什么样的人,朝中不少人都是心知肚明。

《度关山》第一句“天地间,人为贵”的意境,跟曹操实际行为是有天壤之别的。

try{ggauto();} catch(ex){}

只是众人心中骂归骂,谁也没点破。

这个时候跑去骂曹操,不仅讨不了好处,还会平白引来血光之灾,甚至还会引起刘协的厌恶。

曹操得意的抚髯。

刘备送来的《赠司隶校尉书》,可比曹操自导自演要有奇效多了。

眼见氛围到了。

曹操又抹了一把眼泪,叩拜泣哭:“陛下,臣请辞去大将军一职。”

话音一落,君臣皆惊。

什么情况?

曹操要辞去大将军一职?

是我们今日没睡醒吗?

就连陈登都忍不住流露惊讶。

直觉告诉陈登,曹操必然有更深层次的谋划。

刘协忍不住问道:“大将军,你这又是何必?朕方才都说了,朕不会因为几句夸赞之词就怀疑大将军。”

曹操“泣哭”道:“陛下,臣并非因为刘备的夸赞而惶恐,而是因为河北的袁绍而不安。”

“袁绍恼恨臣位居大将军之位,既撵走了使者又上表不受封拜,更有引兵来许都的意图。”

“臣兵微将寡,挡不住袁绍,臣也不希望颍川再遭战祸。”

“唯有臣辞去大将军一职,将大将军之位让给袁绍,方能避免祸事。”

“陛下若是怜悯臣,臣愿卸甲归田,回谯县筑精舍读书。”

话音一落,满殿皆静。

太奸了!

陈登内心更是惊诧。

一篇《赠司隶校尉书》,竟让曹操在朝殿上以退为进的激起了天子跟袁绍的矛盾。

曹操有迎奉天子的功劳,有讨平乱将的功劳,又有徐州刘备不远千里送来《赠司隶校尉书》盛赞曹操。

反观袁绍。

不仅不来迎奉,还驱赶使者上表不受封拜,这是在打刘协这个天子的脸啊!

啪的一声,刘协拍案而起:“袁氏兄弟,欺朕太甚!”

“前有袁术派兵阻挠朕东归,后有袁绍驱赶使者。”

“真以为这大汉天下是他袁氏的吗?”

“朕欲下诏征讨袁氏兄弟,诸公卿可愿助朕?”

众臣吃了一惊。

征讨袁氏兄弟?

疯了吧!

“陛下,臣以为这其中或许有误会。”太尉杨彪连忙出列劝阻。

紧接着,又有十几个大臣出列劝阻。

这些人中,有些是跟汝南袁氏有牵连的,有些是纯粹怕征讨袁氏兄弟是螳臂当车的,也有墙头草附和两句的。

刘协一听这全是反对的声音,这心中更怒了:“大将军你来说,你可愿助朕?”

方才群臣劝谏时,曹操一直在冷眼旁观,默默的记下了劝谏的大臣。

这些人,都被曹操记上了心中的小本本。

直到刘协喝问,曹操这才又恢复了“泣哭”:“陛下,不可啊!”

“袁氏兄弟党羽颇多,不可轻易招惹啊,臣愿让出大将军之位,以绝兵祸。”

刘协惊愕:“大将军,怎么你也反对朕?”

曹操暗暗给了尚书令荀彧一个眼神,荀彧会意出列:“禀陛下,大将军并非是想要反对。”

“只是如今局势,若同时讨伐袁氏兄弟颇为不智;大将军不怕死,大将军怕的是陛下会受兵祸之灾。”

刘协心中依旧忿忿:“荀尚书可有良策教朕?”

荀彧徐徐而道:“袁绍此人,最好脸面,一向不肯屈居人下。”

“若是不给这大将军,袁绍为了维护脸面,必会跟曹将军一争高低,于国于民,皆无好处。”

“不如封袁绍为大将军,再让袁绍总督青冀幽并四州事,让袁绍去征讨杀了大司马的公孙瓒。”

“如此就可免了兵祸。”

“陛下若觉得亏欠了曹将军,可升曹将军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

司空是名,行车骑将军事是权。

将大将军位置让给袁绍,曹操不仅没有丢了权,反而多了“三公”的名。

这一手配合,直接打懵了杨彪等人。

反对?

这都没法反对!

刘协不想给袁绍大将军,杨彪等人反对了;现在给了袁绍大将军,杨彪等人再反对就是脑子不正常了。

奸贼啊!

陈登全程目睹了曹操在大殿上的一系列动作。

这一手权争,看得陈登的心情极为沉重。

综合以往得到的情报,曹操在二月的时候还只是个小小的建德将军。

这才几个月,曹操就成了司空,又行车骑将军事、录尚书事、假节钺。

真正的百官之首,一人之下!

最令陈登忌惮的是:曹操太善于临机应变了。

虽然不知道在来之前曹操有什么样的应对之策,但在得到《赠司隶校尉书》后,曹操就立即用这《赠司隶校尉书》上演了一场权争。

不仅缓和了跟袁绍的矛盾,还在大殿君臣中树起了更高的威望。

在陈登思考的同时,曹操也在瞥视陈登。

瞥见陈登面容严肃,曹操的内心也生了几分得意。

恩是恩,威是威。

恩威并济,是曹操最常用的手段。

今日这戏,既是为了解决袁绍的问题,也是为了让陈登看看除了军争以外的实力。

曹操眼中,世家豪族都是趋利避害之徒,若能让下邳陈家心有忌惮而不敢全力助刘备,那就是意外之喜了。

由于没人反对,刘协当场就同意了荀彧的提议,降诏册封曹操为司空、行车骑将军事。

又降诏封袁绍为大将军、总督青冀幽并四州事,遣使持符节前往邺城。

封了曹操和袁绍,曹操又再表刘备为徐州牧、平东将军,刘协也不犹豫的同意了。

只是在封了刘备后,刘协又多问了一句:“司空,朕听闻吕布也在徐州。”

“年初朕封吕布为平东将军、平陶侯,但使者到山阳时又丢失了诏书和印绶。”

“如今朕封了刘备为徐州牧、平东将军,若不封吕布,也不合适。”

“司空以为,朕应该如何封赏吕布?”

曹操暗暗蹙眉。

陛下明知道孤跟吕布有仇,竟然还想封赏吕布?

这是何意?

虽然心中有猜疑但曹操表面不动声色:“陛下,臣听闻淮南袁术常有僭越之心,六月时又犯境徐州。”

“不如封吕布为平南将军,令其征讨袁术;若吕布平了袁术,可许其豫州牧一职。”

“陛下再以个人名义赏赐吕布绢帛和宫中之物,以示厚爱。”

“如此既彰显了陛下的恩威,又给了吕布征战立功的机会。”

刘协年幼,听不懂曹操话中的隐喻。

陈登却是听明白了。

这跟袁术向吕布许诺“灭了刘备就给二十万石谷”没什么区别,拿个平南将军就让吕布去跟袁术死磕。

输了,吕布没脸要封赏;赢了,少了袁术这个强敌,就可以放心打吕布。

让刘协以个人名义赏赐绢帛和宫中之物,则是利用刘协来安抚吕布。

天子都拿出私人的绢帛和宫中之物赏赐了,难道吕布还要怨恨没当上豫州牧?

城外。

曹操亲自将陈登送出十里,尽显“礼贤”之意。

“元龙,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了。”

“孤的承诺不会变,不论元龙何时有意,孤都会表奏天子,以尚书位厚待元龙。”

曹操言语真挚,让陈登更是心情沉重。

心狠手辣有野心,且又礼贤下士,这样的敌人太可怕了!

刘使君,能应付得了吗?

陈登强忍心绪的不宁,委婉的没将话说死,带着陈大和张丑等人以及诏书和印绶返回徐州。

看着远去的陈登,曹操的眼神刹那变得凶戾:“刘备有陈登和孙乾相助,徐州难以平定啊。”

“文若,你举荐的奇才,何时才能到许县?”

荀彧立在曹操右侧,阵阵奇香在周身萦绕,举手投足间,尽显名门豪族的风流贵气。

荀彧淡淡开口:“既是奇才,当世罕见;时机到了,自然就来。”

曹操哼了一声:“孤可以等!也可以如约十里相迎为其树立威信。”

“莫要让孤,失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