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季汉楚歌 > 第140章 对月结义,孙策有周瑜,我有诸葛亮,曹昂有什么?

第140章 对月结义,孙策有周瑜,我有诸葛亮,曹昂有什么?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季汉楚歌!

诸葛亮讪讪一笑:“误会,的确是误会。道听途说,兄长见谅。”

刘标讶异:“道听途说?那肯定是有源头了。”

“我也没绑过谁啊,怎么会有我绑人的传闻?”

“看来此事,必跟魏续有关。”

刘标悄悄拉了拉衣袖,遮挡缠在手臂上的细麻绳。

诸葛亮愣了愣:“魏续是谁?”

刘标笑容灿烂:“是温侯的妻弟,仰慕家父织席旧事,从此爱上了搓麻绳。”

“回去后,我定要去问问魏续,为什么要传这谣言。”

......

彭城。

正在跟美妾温存的魏续,忽然打了个喷嚏。

“谁在咒我?”

“让魏爷我遇到了,非绑了他。”

......

刘标让刘仆延等人就地扎营,挖灶起火。

片刻后。

一阵鱼肉的香味扑鼻而来。

十八岁的诸葛亮正值少年意气时,在得知刘标没有将自己绑回去的想法后,诸葛亮也变得健谈。

两人同龄,又都是豪迈健谈的,这一聊就是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相逢恨晚。

看着悬挂在空中的皓月,刘标豪气再生。

“人生得一知己,足慰平生。”

“你我虽以兄弟相称,但未得见证。”

“皓月当空,夜景如斯。”

“不如在此祭告天地,你我结为兄弟,协力同心,共图大事如何?”

诸葛亮亦有此意。

不论是性格还是观念,诸葛亮都觉得刘标跟自己很相和。

若能结义,也是快事。

“如此甚好!”

当即。

刘标备下了鱼肉为祭礼,两人对月再拜说誓:

“念刘标、诸葛亮,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誓毕。

诸葛亮行礼再拜:“兄长在上,请受亮一拜!”

刘标解下缠在右手臂上的细麻绳往火堆一扔,扶起诸葛亮:“贤弟快起。”

诸葛亮瞥了一眼在火堆中燃烧的细麻绳,嘴角抽了抽:“兄长方才这麻绳,是作何用?”

刘标笑容真诚:“方才我就说了,左将军的妻弟魏续,仰慕家父织席往事,从此爱上了搓麻绳。”

“临行前,非得要让我将这麻绳带在身上防身。”

“哎,这麻绳如何能防身?我本想推辞,又推辞不过,只好缠在手上。”

“我又听贤弟道听途说,说我好绑人,这是对我的恶意抹黑。”

“今日我与贤弟既为兄弟,当表真心。烧此麻绳,只为自证,我今日绝无绑贤弟之意!”

诸葛亮沉默。

兄长你原本就是打算绑我回去的吧!

刘标又招了招手,刘仆延取来笔简,上书《赠镇南将军书》。

诸葛亮好奇询问:“兄长这是作甚?”

刘标轻笑:“镇南将军乃八骏之首,若只送些俗礼,恐怕难以促成荆徐结盟。”

诸葛亮更是好奇。

只见刘标落笔依旧是标准的小隶,蚕头燕尾,气势浑厚。

排版横竖对齐,工整清晰,庄严而大气。

诸葛亮不由称赞:“兄长的小隶,实乃当世一绝,纵是荆州名儒亦不如。”

只是看到内容后,诸葛亮的表情又变得怪异。

《赠镇南将军书》跟《赠司隶校尉书》,风格相似。

将刘表平生快事如单骑入荆、跨蹈汉南、开经立学、爱民养士等等事多逐一褒赞。

内容多是赞美之词,行文风格却是独树一帜,让人赏心悦目,不会觉得这赞美之词有献媚之意。

看完这《赠镇南将军书》,诸葛亮不由感慨:“兄长对镇南将军,看得挺通透啊。”

刘标笑道:“八骏之首,虽然喜欢被夸,但也不喜欢陈词滥调,喜欢的是有文采的夸。”

刘标又在署名上,署上了: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北中郎将卢植门生、右将军领徐州牧涿郡刘备。

诸葛亮擦了擦额头:“兄长,你这署名未免有些,太,太张扬了些。”

刘标将竹简合上,又缠上丝绳:“对镇南将军而言,能不能结盟的关键不在于当前局势如何,而在于家父是否有资格跟他这个八骏之首并列。”

“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论的是出身。”

“北中郎将卢植门生,论的是师承。”

“右将军领徐州牧,论的是地位。”

“这封《赠镇南将军书》,论的是文采。”

“出身、师承、地位、文采都有了,就有了跟镇南将军并列的资格。”

“镇南将军高兴了,再由贤弟去聊这天下的大势,方能事半功倍。”

“相信我,昔日我就是以家父的名义送了曹操《赠司隶校尉书》,家父才被天子诏命为徐州牧、平东将军。”

“我有经验!”

诸葛亮默默的将竹简收入行囊:“刘徐州,可知道兄长的《赠司隶校尉书》?”

刘标笑容一滞,语气变得忿忿:“原本是不知道的,谁知曹贼竟然当面跟家父提了《赠司隶校尉书》一事。”

“我不得不又写了《赠右将军书》给家父,这才让家父消了气。”

“结果家父又在二叔三叔四叔,公祐公和宪和先生处炫耀,我只能连夜再写。”

“本以为结束了,温侯又跑来找我,非得也要我写。”

“幸好收到了张辽的捷报,我这才得以脱身来找贤弟,否则不知得写多少份。”

诸葛亮沉默。

片刻后,诸葛亮幽幽开口:“所以,兄长不是专程为了我而来?”

刘标搂着诸葛亮的肩膀,打了个哈哈:“贤弟这话太见外了,我怎么可能不是为了贤弟而来?”

“我原本就是为了来助贤弟促成荆徐结盟的啊!”

诸葛亮面无表情:“给镇南将军的礼物就是一匹帛,一看就是匆忙准备,《赠镇南将军书》也是刚写的。”

“唉——”

诸葛亮长叹:“我对兄长一片真诚,兄长竟都不肯落笔赠书。”

刘标脸色一跨。

片刻后。

诸葛亮满意的将《赠书佐郎书》收好:“兄长有心了。”

刘标叹气。

好!好!好!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我怎么就忘记了诸葛亮也是个大忽悠、眼一眨就能飙演技的影帝啊。

翌日。

刘标跟诸葛亮作别。

刘辟看着策马离去的刘标,眼有期待:“诸葛先生,我们什么时候能再去徐州啊。”

诸葛亮一愣:“去徐州?你怎么会这么问?”

刘辟眼神兴奋:“诸葛先生你是知道的,我虽然是汝南的黄巾渠帅,但我以前就是个种地的。”

“我对打打杀杀没什么兴趣,这辈子就盼着安稳了能回去种地。”

“刘公子昨夜跟我说了好多我不知道的农术,可惜我没钱在荆州买地。”

诸葛亮睁大了眼睛:“你说昨夜?兄长昨夜找过你?我怎么不知道?”

刘辟语气更热衷了:“就诸葛先生你睡着后,刘公子就来找我了。”

“刘公子还跟我说,若来日我安全带着你去徐州,就送我百亩良田。”

“还告诉我这百亩良田,五谷多少,杂粮多少,果蔬多少,想想都觉得激动。”

诸葛亮嘴角抽了抽。

我游说刘辟用了三日,兄长就用了半夜?

想到这里。

诸葛亮嘴角又浮起了笑容。

【自水镜先生点评士元后,士元就逐渐被人知晓,襄阳太守也有征辟士元为郡功曹的意图。

士元又时常自称能论王霸之馀策,览倚仗之要害,常叹荆州无用武之地。

若回去能让镇南将军考虑荆徐结盟,可荐士元为使。

至于兄长能不能让士元留在徐州,那就得看兄长的本事,能否折服士元了。】

try{ggauto();} catch(ex){}

“走吧,回荆州。”诸葛亮策马转身。

此行豫州,不论是持印替刘表招抚汝南黄巾众,还是助刘标解徐州之危。

目的都达到了。

又跟刘标对月结义为兄弟,持刘标的《赠镇南将军书》回荆州。

比预期达到的效果更好!

如此一来,就会节省很多时间。

否则这一来二去的,即便刘表有结盟的意图,也会错过时机。

十一月。

诸葛亮抵达襄阳。

刚到襄阳,还没见到诸葛玄,刘表就派人来请诸葛亮。

诸葛亮心有猜测,定是打着“镇南将军”旗号勤王的事已经传到了襄阳。

衙署。

刘表面色不愉。

蔡瑁、蒯良、诸葛玄、伊籍等文士皆在左右。

诸葛亮冒刘表的旗号勤王,这事在襄阳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不少人都来问刘表。

前脚在南阳被曹操击败,后脚派人去豫州跟吕布一起勤王,这事怎么看怎么诡异。

当探子自汝南黄巾口中得知勤王的人被称为“诸葛先生”时,刘表这心情变得极为复杂。

诸葛亮如今在荆州的关系,跟刘表的心情一样复杂。

诸葛玄跟刘表关系匪浅,活着回到荆州后更受刘表器重。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蒯良的侄儿蒯祺。

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

襄阳名仕黄承彦对诸葛亮颇为欣赏,有嫁女之意。

黄承彦的岳父是蔡讽,蔡瑁是蔡讽的儿子,刘表也是蔡讽的女婿。

这也是诸葛亮能以十八岁之龄为书佐郎持印去汝南而没人反对的原因。

不多时。

诸葛亮大步入内,向刘表问礼。

见叔父诸葛玄也在,诸葛亮更肯定了心中的猜测。

“书佐郎,你可知罪?”蒯良喝斥。

诸葛玄也附和喝道:“书佐郎,还不快向使君请罪!”

诸葛亮老老实实的向刘表请罪:“属下知罪,请使君责罚!”

刘表轻叹:“子柔、胤谊,你们都这样说了,我还如何治罪?”

伊籍出声:“使君,书佐郎虽然冒用了旗号,但也让曹操吃了个大亏。”

“曹操留在陈县的守将韩浩被斩,在睢阳的东中郎将程昱也身死。”

“天子还遣少府孔融持节去了徐州劝和,封吕布为左将军,刘备为右将军。”

“曹操这一仗不仅什么好处没捞着,还损兵折将,大丢颜面。”

“可算是替使君出了口恶气啊。”

“使君器量宽宏,我以为这小过可以小惩,大功可以大赏。”

诸葛亮见刘表的脸色变好,遂又取出刘标以刘备名义撰写的《赠镇南将军书》。

“使君,有刘徐州书信在此。”

刘表微微诧异:“刘备的书信?我跟刘备并无故交。”

伊籍笑道:“应该是刘徐州为了感谢使君,这才托书佐郎带信。使君不妨先看看信中内容。”

刘表微微捻髯,让伊籍将书呈上。

一看心中内容,刘表脸色剧变,起身大呼:“好字!好字啊!”

“本以为刘备只是一介武夫,没想到还能写出如此好字!”

众人面面相觑。

刘备竟然能让刘表称赞“好字”?

刘表是谁?

八骏之首!

又对字、文都是钻研多年。

能让刘表如此激动的称赞“好字”的人,这荆州都找不出第二个。

字写得好,这内容自带三分滤镜。

等看完内容后,刘表的心情变得更激动了。

如刘标猜测。

刘表虽然喜欢听漂亮话,但又鄙视陈词滥调和浮藻连篇。

《赠镇南将军书》,句句真诚又有文采,字还独树一帜,这滤镜直接叠满了。

等再看到“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北中郎将卢植门生、右将军领徐州牧涿郡刘备”的署名后。

刘表顿时生出了知己之感。

同为汉室后裔,都是大儒门生,又独领一州,文采还斐然,这仿佛让人不禁感慨:东刘备,南刘表,英雄并列,豪杰同框。

“诸位,可共赏玄德的佳作。”

刘表对刘备的称呼,直接由直呼其姓名变成了亲切的表字相称。

不论是蒯良蔡瑁,还是诸葛玄伊籍,早就忍耐不住好奇。

众人聚头一看信中内容。

第一反应,字好。

第二反应,赞美之词。

第三反应,此人深得夸人之妙!

难怪使君会如此高兴!

众人都是人精,平日里也没少夸刘表,焉能不明白字里行间的褒赞之意。

“的确是佳作,这小隶跟使君不相上下啊。”

“对使君的功绩知之甚详,足显真诚。”

“不枉使君派书佐郎去豫州助阵,倒是颇知感恩。”

“刘徐州有结好之意,使君之名,威震东州了。”

众人相夸,让刘表更为得意。

诸葛亮心中亦是惊叹。

兄长这《赠镇南将军书》用得还真是妙啊。

趁着刘表高兴之际,诸葛亮又进言:“使君,时局混乱,曹贼又挟天子想令各州。”

“亮以为,刘徐州既然有结好之意,不如就与其结盟共抗曹操。”

“若曹操攻荆州,刘徐州则自徐州出兵;若曹操攻徐州,使君就自荆州出兵。”

“如此,曹操首尾不能两顾,就不敢再轻易对荆徐两州妄加兵祸。”

刘表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扫了一眼蒯良、蔡瑁、诸葛玄和伊籍。

结盟是大事,不是刘表一言而决。

蒯良细思片刻:“如今荆南张羡未平,交州张津也对使君不服;若对荆南用兵,又恐曹操乘虚而入。”

“不如跟刘备结盟,让曹操不敢轻易对荆州用兵。”

“自古云:远交近攻。”

“使君远交袁绍和刘备,近攻张羡、张津,再谋袁术和刘璋,则这长江以南,使君无人可敌!”

诸葛玄也道:“曹操先祸使君在兖州的乡民,又祸我在徐州的乡民,我与使君,皆跟曹操有不共戴天之仇。”

“不论远近,只要跟曹操有仇的,使君都可以与之结好。”

蔡瑁则道:“江东的孙策,常有攻荆州之心。如今更是在江东大肆扩张,有吞并袁术之势。”

“一旦吞并袁术称霸江东,必会进犯荆州。”

“使君若跟刘备结盟,孙策攻荆州,刘备就可攻其吴郡;孙策若徐州,使君就可攻其庐江。”

“如此,亦可遏制孙策之势。”

伊籍也赞同道:“使君跟刘徐州,皆是汉室宗亲,理当守土安民。岂能让外姓宵小四处攻伐?”

“荆徐结盟,可成掎角之势!”

四人都一致的赞同了结盟。

刘备有抵挡曹操的军力,又不跟荆州接壤,这是个极好的盟友。

大争之世,若没有以一敌众的优势,就必然要寻找合适的盟友。

否则遇到曹操这种屠城掠地的疯狗,是很难抵挡的。

刘表见众人赞同,遂也道:“既如此,那就跟刘备结盟。谁愿出使徐州?”

众人的目光都看向了诸葛亮。

诸葛亮既然替刘备送信,那么诸葛亮出使就是最适合的。

以诸葛亮的才智,也不会辱没了荆州士人的风采。

“书佐郎,你可愿出使徐州?”见众人都看向诸葛亮,刘表又问。

诸葛亮摇头:“荆州地大物博,人才济济,若让亮一个徐州人去出使徐州,或会让人小觑了荆州。”

刘表捻髯:“书佐郎言之有理。既然是荆徐结盟,自然就得让荆州本地的才俊出使徐州。”

“书佐郎可有举荐之人?”

诸葛亮不假思索:“庞德公之侄庞统,被水镜先生称为南州士之冠冕,若庞士元去出使徐州,定可尽显荆州士人风采!”

刘表轻笑:“书佐郎这是想替士元扬名啊。”

“既如此,那就辟庞统为从事,前往徐州,跟玄德共结荆徐同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