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世另我,关羽斗于禁,刘晔对荀攸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季汉楚歌!
汝阳若破,陆议就能进讨汝水上游的偃县,切断许都跟上蔡、定颍的联系。
同理。
昆阳、叶县若破,关羽就能切断许都跟宛城、南乡的联系。
如此。
满宠、于禁、曹仁、徐晃等军,都将沦为孤军。
许都以南,都会不属于曹操。
关羽伐曹,在战术上凶猛如虎。
于禁跟着曹操日久,不是担任前锋就是担任后拒,战场经验极为丰富,只是粗略听满宠陈述军情,就已深知关羽厉害。
不是于禁不想固城死守,而是如今形势,久守必失。
简而言之。
于禁若是在上蔡、定颍助满宠守城,关羽就可虚设旌旗,主力去打昆阳和叶县。
再引兵南下宛城、南乡,助刘备先破曹仁、徐晃。
荆扬合兵再攻颍川,局势会变得更凶险。
关羽如此用兵,就是在告诉于禁:要么决生死,要么丢南阳。
而在关羽出兵时,曹操就预判到了这种可能。
故而。
曹操才以军中最威严毅重的于禁为主将,以及同样威严且公私分明的朱灵为副将。
最重要的是:曹操以荀攸为于禁的军师!
论忠正密谋,抚宁内外,荀攸仅次于荀彧。
论舍生忘死、经达权变,荀攸又强于荀彧。
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
看着平平无奇,其实荀攸才是曹操真正的谋主。
荀攸献策,又跟性格张扬的郭嘉不同,更显低调。
故而军中常知军师祭酒郭嘉,鲜少有人知道军师荀攸。
郭嘉落魄寒门,极为注重扬名,不扬名就没人将郭嘉当回事。
荀攸出身豪门,已不在乎虚名,扮猪吃虎,更显威风。
出兵前,曹操就重点叮嘱了于禁、朱灵:决策若跟荀攸意见相左,需慎重而行。
在作出对关羽的用兵策略后,于禁向荀攸拱手一礼,询问荀攸的想法。
荀攸细细斟酌了满宠陈述的情报,道:“用兵决胜,守非正道。可弃上蔡,将兵昆阳、叶县。”
满宠惊道:“放弃上蔡?”
我守了这么久。
你跟我说放弃上蔡?
于禁琢磨了片刻,问道:“可要搬空府库钱粮?”
荀攸言简意赅:“搬!”
满宠顿时反应过来:“关羽先锋一路行军,沿途秋毫无犯,只取城中府库钱粮度用。”
“倘若搬空府库钱粮,关羽先锋无法从府库中得到钱粮补给,只能等后方粮草运来。”
“军师之意,意在拖延关羽大军到来。”
荀攸点头:“关羽劳师远征,又求名声不行劫掠。粮草皆走船运,辅兵、役夫极多,故能诈称十万之众。”
“以校事府的情报预估,即便关羽尽起扬州之兵,也不过四万余众。”
“偏军攻打汝阳,兵少不足用,故而陆议一军,应有万人。”
“偏军去昆阳、叶县,兵少不足以壮声威,兵多又军粮不足,故而这两支偏军,最多万人,粮草最多一月度用。”
“攻打上蔡的先锋,满太守已预估五千人。”
“去掉看押粮草的,关羽的中军主力,不过万余人。”
“用兵决胜,以众敌寡,方为正道。”
荀攸片刻间,就将关羽的战兵主力及分配,猜了个七七八八。
令于禁、朱灵、满宠,皆是惊讶。
于禁拊掌:“军师之意,正合我心。”
“放弃上蔡、退守定颍,可示之以弱;搬空上蔡府库钱粮,可劳其军力。”
“将兵昆阳、叶县,既可保住许都跟南阳的联系,又有机会消灭这支偏军。”
“一城换万人,值了!”
荀攸又道:“兵贵神速,不可懈怠,可引轻骑先行。”
迅速分配了各自的军务。
于禁以路招、冯楷各引千骑分向昆阳和叶县,又带上荀攸亲引万余步骑在后。
朱灵则留下督护粮草,以及助满宠搬空上蔡钱粮。
攻打昆阳和叶县的,是庐江太守吕岱和庐陵太守孙贲。
虽说是偏军取昆阳和叶县,但关羽也给吕岱和孙贲言明,曹操定会派兵来救昆阳和叶县。
只令两人缓军慢行,以逸待劳,且不可分兵,不败即为功。
吕岱坚决执行关羽的军令,孙贲却有不同的想法。
“关将军此次出征,求的是立大功,能名正言顺的当骠骑将军。”
“你我跟着关将军出征,虽然也能立功,但功劳不会大。”
“此战过后,曹操其势必衰;你我又是降将,今后征战,恐怕轮不到你我了。”
“不如强取昆阳叶县,再固守两城,你我定成大功,空缺的五虎上将军位,也必有你我一席之地!”
孙贲战意汹涌。
虽然刘标表明会对江东诸将一视同仁,但降将始终是降将,不可能真的跟刘标的元从将吏相提并论。
想封侯,就得付出比元从将吏更大的努力。
最直接最简单的,便是:身先士卒、陷阵先登、忘死斩将。
拿命去博封侯!
孙贲虽然是庐陵太守,但庐陵太守是不能传承给子嗣的。
甚至于。
庐陵太守当久了,还得平调去其他地方。
封侯就不一样了。
封侯是有食邑且能传承给子嗣的。
哪怕子孙是个傻子,又蠢到耗光了祖辈留下的遗产。
有食邑在,至少是衣食无忧的。
吕岱见孙贲有抗命的意图,惊道:“孙太守,关将军已经说了,不败即功。曹操定会派兵救昆阳和叶县。”
“更何况,你我只带了一月军粮,倘若攻打昆阳和叶县不利,就无回军的粮草了。”
“即便拿下昆阳和叶县,你我也未必能守得住;若是守不住,反坏了这一万军士。”
“我以为:执行关将军的军令,以逸待劳去打曹操的援兵,能赢则立大功,不能赢则全身而退立小功。”
“何必非得冒险?”
孙贲固执己见,不肯听劝:“若你不去,可分兵一半,我自去取昆阳和叶县。”
吕岱苦劝无果,道:“若孙太守执意要去,不如先败曹操援兵;若能败曹操援兵,我就与你同去。”
“若孙太守不肯,我会直接退兵,孙太守你自行去抵挡曹操的援兵。”
孙贲琢磨了一阵,道:“这可是你说的。败了曹操的援兵,你就跟我同取昆阳和叶县。”
吕岱表面答应,暗中却派遣亲信去给关羽送信。
由于两人行军不快,于禁派的路招和冯楷又是骑兵,没两日就追上了吕岱孙贲。
两军在定颍西面、昆阳南面的西平县发生大战。
路招、冯楷欺负吕岱孙贲缺少骑卒,以两千骑劫营,不曾想反遭吕岱、孙贲的埋伏。
路招被孙贲斩杀,冯楷狼狈而走,余众皆散。
孙贲提着路招的首级,得意洋洋:“吕太守。这是天要让你我再成大功。”
“正好带上路招的人头和缴获的旌旗,去夺昆阳和叶县。”
吕岱暗暗叫苦。
若路招也跑了,吕岱还能再劝几句。
如今路招被孙贲斩杀,想劝贪功冒进的孙贲是劝不住了。
想了想。
吕岱假意附和道:“若你我夺下昆阳和叶县,又守不住昆阳和叶县,岂不是白忙活一场?”
“不如速遣快骑送战报,请关将军速速进兵。”
孙贲见吕岱同意,大笑道:“是该送战报!”
战报是孙贲写的,送战报的人是吕岱挑的。
正是吕岱的长子吕凯。
用吕岱的话来讲,是希望给吕凯一个在关羽面前露脸的机会。
孙贲不疑有他。
吕岱则是暗中叮嘱吕凯:“前两日我派遣快马去寻关将军,向关将军禀报孙太守欲违军令强夺昆阳、叶县的想法。”
“如今败了曹操的援兵,孙太守又杀了曹将路招,已经听不进我的劝了。”
try{ggauto();} catch(ex){}
“你速速持战报去见关将军,请务必告诉关将军:吕岱违了军令,唯有死战谢罪。”
吕凯大惊:“军令是孙太守违的,跟阿父何干?阿父若不愿意,现在就可以退兵。”
吕岱叹气:“用兵在外,最忌不和。倘若我这个时候不支持孙太守,必会被曹操寻到机会,各个击破。”
“唯有跟孙太守齐心,才能让这万人步骑有机会挡住曹操接下来的猛攻。”
“我让你去寻关将军,一方面是不想我父子都背上抗命不遵的污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关将军明白我的死志,做出应对之策。”
“事关重大,你在路上千万不可有失。”
“否则你阿父我,以及这万余步骑,都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吕凯咬牙。
虽然深恨孙贲,但也知道如今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吕岱的选择,是最符合当前形势的。
用兵在外,最忌不和。
一旦不和,那敌人就开心了。
不用离间计就能达到离间计的效果,这好事哪里找?
吕凯趁夜离去。
为了避免意外,吕凯又带上了两名亲卫骑兵同行,路上更是交代两名亲卫骑兵:若吕凯不幸遇难,这两名骑兵就得去向关羽禀报军情。
见吕凯离去,吕岱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翌日一早。
吕岱就跟孙贲一改缓慢行军的军令,分兵直取昆阳和叶县。
另一边。
冯楷带着残兵来见于禁,哭诉劫营中伏、路招被杀。
于禁听得大怒:“吕岱、孙贲的用兵习惯,你二人不曾知晓,何以敢去劫营?”
“既违我军令,又损兵折将坏我锐气,竟还有脸回来!”
“来人,将冯楷拖出去斩了!”
冯楷大惊失色:“将军,我乃韩公旧将,求饶我一命。”
于禁冷喝:“莫说你是韩公旧将,就算是夏侯惇来了,损兵折将一样得论军法!”
荀攸出言劝道:“将军,大敌当前,斩将不利。可记其大罪,许其将功赎罪。”
于禁见荀攸相劝,语气缓和:“若非军师求情,今日定斩不饶!”
冯楷连声道谢,又向荀攸行大礼。
荀攸语气淡然:“不必谢我,我救你,并非想坏于将军的军法。将尔等遇上关羽偏军到兵败之后,事无巨细,都给我细细道来。”
冯楷不敢隐瞒,就连劫营前去路边撒尿都讲了出来。
荀攸面不改色,一直等到冯楷讲完,这才徐徐开口:“于将军,速派斥候,打探孙贲吕岱的动向。”
于禁点头,派遣了斥候后,又问道:“军师有何发现?”
荀攸凝声道:“在于将军抵达上蔡前,孙贲吕岱就已经去攻打昆阳和叶县了,然而路招冯楷却在西平遇到孙贲吕岱。”
“关羽给孙贲吕岱下达的军令,应该是缓军慢行、以逸待劳。”
冯楷听得羞愧不已。
这等细节,荀攸一个不统兵的,都一听就判断出孙贲吕岱的意图。
反观路招、冯楷,都是统兵多年,却没有觉察到其中有异。
于禁托腮沉吟道:“如此一来,孙贲吕岱见我军到来,很可能直接撤兵。”
荀攸摇头:“也未必。孙贲吕岱本是降将,如今又斩了路招,或会趁机去取昆阳和叶县也说不准。”
于禁惊道:“军师是说,孙贲吕岱,很可能会违反关羽的军令?可我听闻关羽治军颇严。”
荀攸瞥了一眼冯楷:“于将军治军一向严格,不也有路招、冯楷违背军令吗?”
“兵法未读透,就只记了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人,比比皆是。”
“更何况,孙贲吕岱,乃是扬州的太守。”
冯楷面红耳赤,一时之间五味繁杂。
直到现在。
冯楷才真正明白荀攸那句“不必谢我”。
因为荀攸,本意就不是在“救”冯楷,而是要留着冯楷问清楚具体的战败经过。
于禁恍然大悟。
潜意识的认为关羽治军颇严,就忘记了治军再严的人,其部下未必会真的听命。
尤其是孙贲吕岱还都是太守,平日里不跟关羽长期相处,不能真理解关羽的军法严格。
就如路招、冯楷一样,只是听闻于禁治军严格,没有真正见过于禁的严格。
斥候去得快,回来得也快。
得知吕岱孙贲去了昆阳叶县,于禁佩服荀攸判断的同时,也不由感到几分快意:“关羽恐怕也没想到,孙贲吕岱会违背军令。”
“偏军去取昆阳和叶县,即便拿下昆阳和叶县,又岂能守得住?”
“关羽大军要去昆阳和叶县,就必须先拿下汝水上游的上蔡、定颍和偃县,否则粮草就运不过去。”
“若无粮草接济,吕岱孙贲,必会扰民,关羽一路秋毫无犯立下的名声,一朝尽毁。”
“眼下只需切断吕岱孙贲的退路,就可将这一万兵马,困死在昆阳和叶县。”
荀攸又道:“还有一种可能。孙贲和吕岱,只有一人违背军令,另一人暗中通知了关羽,假意配合。”
“不可大意!”
于禁点头:“军师的猜测,我已尽知。”
“冯楷,我既然答应了军师许你将功赎罪,就不会食言。”
“我再给你一个立功的机会,倘若再违我令,不仅你要死,你在许都的家小都得问罪。”
冯楷连连摇头:“末将不敢!请将军下令。”
于禁令道:“你引骑兵沿途散布消息,孙贲吕岱军粮不足,极有可能袭扰乡民,让乡民速速避难。”
冯楷见只是个散布流言的军务,心中大喜,发誓道:“将军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冯楷不知道的是。
于禁是怕冯楷自知犯了重罪又惧怕一死,若是给冯楷一个必死的军务,极有可能会让冯楷倒戈。
散布流言则不同。
这不是个必死的军务。
冯楷反而会尽心尽力,以求能将功赎罪。
在冯楷离开后,于禁没有继续行军,而是在原地扎营,派人打探关羽军主力的动向。
而在另一边。
关羽也得到了吕岱第一次送来的密信。
不过。
关羽并未在意。
孙贲虽然有违背军令的想法,但现实会让孙贲知难而退的。
一个月的粮草,攻城的同时还要应付曹操的援兵,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
当吕凯带着战报到来,关羽不由惊骇大怒:“孙贲小儿,怎敢违反军令!”
战场的变化,让关羽又是恼怒又是头疼。
关羽甚至都在怀疑,这个路招会不会是故意来当死士的,只为骄孙贲之心?
庐江太守刘晔道:“我听闻于禁以前,不是给曹操当先锋就是给曹操当后拒,要么就是给夏侯氏和曹氏当副将。”
“这次是于禁第一次以大将身份统兵,军中将领不服于禁的人应该不少。”
“以我观之,路招贪功冒进,也极有可能是违反了于禁的将令。”
“虽然事发突然,但如此一来,也未必是坏事。”
“于禁来前,曹操定然授予了密计,亦或者委派了军师,对将军的用兵意图都有猜想。”
“如今路招被杀,孙贲又违令去取昆阳和叶县,曹操先前给于禁授予的密计都将不能用。”
“眼下反而正好,都不能知彼,只能靠各自的能力去抓住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战机。”
“或斗智,或斗勇。”
听了刘晔的劝,关羽消了气,脸上浮现傲气:“关某未能识别人心,故有此变故。”
“吕凯,你再返回见吕岱,告诉吕岱:关某许他便宜行事之权。”
刘晔又补充道:“将军不可厚此薄彼,同样许孙贲便宜行事之权,以免孙贲惧死倒戈。”
关羽蹙眉想了一阵,同意了刘晔的补充,令吕凯星夜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