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五章 最高级别的保密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重生08:从山寨机开始崛起!
深城智云总部,徐申学的办公室隔壁的小会议室里,一场小规模但是却影响重大的会议正在进行着。
徐申学正在和季成河,顾之明,谢建勇等集团高管们敲定最后的S17手机的发布会以及后续上市销售事宜。
负责供应链事务的顾之明道:“目前确定第一批上市的二十六个国家里,已经开始进行最后的备货工作,第一架货运飞机今天下午就会进行正式起飞,奔赴英国,为当地市场提前备货!”
“智云航空以及其他几家合作的航空公司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足够的货运飞机,今天开始就会从国内的安城,深城这两个主要机场陆续搭载S17手机奔赴全球各海外地区!”
“一周内,我们就能够把所有的两千万台S17手机部署到各海外市场。”
“国内市场的两千万台备货也会在一周内,通过空运,货车运输两种方式陆续运抵各大城市的备货仓库,然后分发给国内各一级或二级渠道商!”
“在一周后,也就是发布会召开当天,我们的所有四千万台各型号的S17手机,直接部署到各渠道的门店或网购平台的发货仓库里,以迎接发布会后的各地抢购!”
这个时候,季成河道:“各备货型号的分配上!”
“今年,我们一口气提前备产了足足四千万台S17手机,根据调查和报告我们市场部门做出了初步的备货比例,这四千万台手机里,有百分之四十五都是高端的型号,其中S17 MAX备货量为一千三百万台,整体的备货数量还是比较多的!”
“毕竟前年的S15 MAX以及去年的S16 MAX型号都持续受到市场追捧,整体销量非常可观,我们认为MAX型号在大小尺寸,性能以及高端属性,还有颜值方面都符合了我们的核心用户群体的喜好,因此今年我们也持续在该型号上发力。”
“相对而言,售价更高的S17 MAX Pro的备货量相对少一些,只有五百万台,这个型号的价格还是比较昂贵的,市场接受能力相对差一些,五百万台是一个比较充分的数据了。”
“S17的标准版,我们备货了一千六百万台,这是备货数量最多的一个型号,相对低廉的价格,再加上不俗的性能,以及3D人脸识别技术,这使得了我们的标准版型号依旧是相当多我们的主要客户的首选机型。”
“S17 Pro版本,该机型的生态位已经被被MAX机型抢占了不少,整体销量占比呈现了下降的态势,不过还是能够维持一定的销量!”
“各机型的备货比例,我们是参考了去年S16系列的销量比例,同时也考虑到了售价,各国经济状况,民众的购买力等做出的综合决策!”
“去年我们的S16系列里,高端型号的销量相当喜人,尤其是S16 Max版本的销量非常好!”
“我们通过调研发现,消费者对这款型号的接受度非常高,除了性能的提升以及3D人脸识别优势外,我们的调查报告反馈,消费者对该机型所搭载的的六寸LOED屏幕接受度非常高,再加上OLED屏幕所带来的窄边框优势,使得整个手机的尺寸,要比同样使用六寸LCD屏幕的S16标准版更小,也更加的轻薄,整体外观的颜值更高!”
“同时还有独特的双摄像头方案更具有外观辨识度,使得消费者的接受能力进一步提升!”
“这也是我们今年在MAX机型以及MAX Pro机型里,进一步提升使用了三摄像头方案的原因之一,不仅仅是为了更好的拍照能力,也是为了更加明确的外观辨识度!”
“毕竟我们的很多消费者购买我们的手机,除了性能、生态、品牌优势这些传统因素外,也和一定的虚荣心有关系!”
“没人希望自己花八千块购买的MAX机型和花一万购买的MAX Pro机型,最终看起来和五千多的标准版一样!”
“虽然用起来都差不多,正面看起来也区别不大,但是我们至少要在背面的摄像头上给消费者一定的区分!”
“毕竟人们拿着手机的时候,给别人看到的更多的还是手机的背面,这也是我们在手机背面的摄像头做文章的主要因素!”
此时徐申学道:“你们市场部门的考虑还是比较到位的,手机做到了我们这个程度,在性能上已经没有竞争对手,在生态上也是超一流的情况,那么就要开始考虑给用户更多的选择理由,尤其是给用户选购价格更加昂贵的MAX型号以及MAX Pro型号的理由!”
“这方面,一边和之前那样用储存容量作为主要区分,用运行内存容量进行区分!”
“同时用屏幕尺寸,屏幕种类进行区分!”
“尽可能的形成整个系列的差异化,而且要让高端用户看到明显的购买理由!”
“这个三摄像头方案就很不错,整体思路是值得称赞的!”
这个时候,季成河道:“这也都是我们向徐董学习的地方,我还记得当年我们第一次搞S系列的Pro机型,也就是S10 Pro的时候,徐董您提出来对系列差异化理念的震撼!”
“这也是坚定了我的想法,那就是要在高端手机里做超高端手机!”
“S系列手机,就是我们智云的高端手机,而且还是全球最高端的手机!”
“那么S系列的MAX型号以及MAX Pro型号,就是高端中的超高端手机,比传统的S系列手机更胜一筹!”
“这也是我们这几年执行的主要战略,从现在的结果来看,我们是取得了不错的成果的!”
“在S系列手机的销量,并没有大幅度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我们做到了营收和利润的持续提升,进一步增加了营收和利润。”
这个时候,一旁的谢建勇也道:“不过,现在我们也是有些担心的。今年的S17手机,我们还能拿出来一个灵动岛和三摄像头!”
“但是明年呢?”
“除了持续缩小灵动岛的面积外,在其他方面已经很难在外观上做出太大的改变了。”
“这是困扰我们新机型设计研发的主要难题,我们在手机外观上已经做到了当前技术条件上的演变极限了!”
”而内部的一些技术的推进,消费者也看不出来,感受不深切啊!”
这个时候徐申学则是道:“这个嘛,后续我们应该可以尝试进一步推出屏下摄像头以及屏下3D人脸感应器技术,尽可能的让正面的屏幕完整化,这是一个重要创新方向!”
“此外,我们还要持续加大屏下超声波指纹技术的研发,后续我们要把这个屏下超声波指纹技术也给集成进去,最后做成3D人脸识别加屏下超声波指纹双重验证,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
“至于其他方面的话,也可以尝试折叠屏幕手机这一方向!”
“还有要积极探索下一代个人便携智能终端技术的前沿技术探索,比如眼镜模式的智能终端,比如隔空手势操作形态等等!”
“技术在不断进步,我们终究是能够找到更进一步的个人便携通讯智能终端的未来方向的!”
说实话,别说是这些人了,其实徐申学自己对未来的手机或者说个人便携通讯智能终端的发展方向也有些迷茫……前世的路子已经抄完了,接下来该怎么走?
或者说接下来手机该怎么发展,他也是有些迷茫的。
因为在原时空里,手机发展到这一程度后就已经陷入了创新匮乏的局面,各大手机厂商几乎没有再做出重大的改变了,尤其是外观……从全面屏手机推出来后,后面十年几乎没什么太大的变化……不外乎就是刘海屏变成了水滴屏,变成了挖孔屏,灵动屏这些而已。
但是实际上的重大创新几乎没有!
都是在17年,18年的手机里缝缝补补,几乎七八年都没变过。
各厂商只能是玩一些小功能上的变化,然后进行千篇一律的性能堆叠……但问题是,对于智云S系列手机这种手机而言,性能本来就非常强悍,甚至都可以说性能过剩了。
堆叠性能,对于智云S系列手机而言是无法获得额外优势的,甚至都无法刺激老用户更换手机。
比如现在用户手中的那些S15 MAX以及S16系列手机……别看现在卖的多,但是后头想要让这些手机用户更换手机……还不知道有多难呢。
甚至,现在的徐申学自己都找不到什么理由来让这些用户,在两三年后进行大规模的更换手机。
手机性能依旧能打,外观也和新手机区别不大……电池衰减什么,屏幕碎裂的话,去手机店更换杂牌货电池或屏幕才几百块……为啥要花那么多钱去更换一台新手机?
注意,不是一小部分的用户的更换,而是要让数以亿计的用户大规模的更换!
这其实非常难。
智云手机的很多用户,都是钉子户……早些年的时候,很多人是一台S10手机用到天荒地老。
为了刺激早期这些铝合金机身的用户更换手机,徐申学弄出来了3D人脸识别……这效果非常好,现在大量的指纹时代的旧手机用户,已经开始大规模的转用3D人脸识别的新手机了。
但是三四年后呢?
S16系列手机用户也到了换机的时间呢,自己该拿出来什么样的重大创新,来刺激这些用户更换手机?
每当想起来这些,徐申学都觉得有些头痛。
面对这种情况,前世的经验已经无法给他太大的帮助了,他只能是开始撒网捞鱼……同时扶持一大堆各种各样的技术研发。
比如眼镜智能终端,不是之前的VR眼镜,而是指做成眼镜一样的类似手机这样的东西,把镜片当成显示屏。
但是这操作又是个麻烦事。
然后继续围绕现有手机体系改进的屏下摄像头,屏下3D人脸识别技术……这是为了做成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手机……不需要在手机屏幕上打孔,而是让屏幕进行全面显示。
但是这样也很难,这涉及到了屏幕技术的研发。
而折叠手机也算是一个新尝试,但是折叠手机在徐申学看来,这种机型太小众,作为补充可以,但是要想承担起来S系列手机的更新换代的重任,很难……
其他的则是什么AI手机之类的……这个其实和手机关系不大,不外乎就是在手机上下载一个人工智能APP而已,或者干脆把人工智能集成到系统里……这些东西其实说实话也就那样。
手机的操作系统更智能,用起来更好用……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区别依旧不大。
对未来的手机重大变化,徐申学现在搞不清楚,所以他没办法,只能撒网捞鱼……同时扶持海量的研发项目,试图找到一条连前世都没有厂商找到的新技术路线。
这很难,但是这是必须要做的!
不过,徐申学也没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智能手机上……如果实在找不到重大的创新突破方向。
那么徐申学就需要在其他领域里做出来新的产品,然后开辟新市场,新业务,继续带领公司发展。
这也是最近几年,智云集团在人工智能领域,机器人领域里投入越来越大的原因之一。
尤其是人工智能机器人业务,该业务乃是智云集团里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应用,甚至都可以说是核心应用,承载的是未来数千亿美元的营收。
只要能够把机器人业务做起来,后续手机业务那么停滞不前,无法再继续获得更大的增长也不用担心公司突然有一天就不行了。
智能手机业务突然崩溃,这可不是没有可能的……就和十年前一样,谁能想到功能机市场短短几年里就全面溃败,功能机时代的老大诺欧亚破产,老二摩托罗拉卖身啊!
击败他们的可不是什么传统功能手机,而是跨行而来的智能手机……
对,智能手机顺带击败的还有其他一大堆各种产品,比如数码相机……这年头除了专业摄影人员,已经没有普通人会去购买数码相机了,但是在十年前,数码相机可是很流行了。
还有MP3以及MP4、掌上电脑,掌上游戏机等这些编写的电子产品,不管是随身视听类产品,还是随便游戏类产品,全都被智能手机给挤死了。
甚至连手表市场都被智能手机给玩的差不多了……人们都喜欢用手机看时间,除了特定群体外,已经没人戴传统手表了。
反倒是最近两年,智能手表、智能手环这些腕带设备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全球市场规模达到了数百亿美元的级别,但是人们也不是用它来看时间,更多的还是作为智能设备、运动设备以及儿童社交设备使用。
智能手机的出现,可以说跨行击溃了一大堆的行业!
它明明只是个手机,结果却是把数码相机给覆灭了……人家数码相机厂商,十年前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覆灭不是因为同行竞争对手,而是因为隔壁和自己没啥关系的智能手机啊。
行业的改变,甚至是颠覆,很多时候往往是来自行业之外的变化。
所以,徐申学也不排除未来会有一款颠覆式的产品,然后莫名其妙的出现,就把自己家的智能手机给干自闭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徐申学的做法就是,在别人颠覆我之前,我先颠覆我自己……实在不行就收购任何有威胁的技术创新化为己用。
所以你可以看见,智云集团最近几年,持续在全球各种买买买,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资金收购各种各样的创业公司……大部分收购来的创业公司后续其实都没了下文,技术不成熟,或者没有商业应用等各种原因,相当于投资打了水平,但是智云集团依旧乐此不疲的持续进行各种收购。
这是大型企业的自我防御策略!
甭管有用没用,买了再说!
智云如此,水果,谷狗,微软等企业也是差不多这样,就连国内的那些互联网科技企业基本也是这么干的。
只不过其他企业都没智云有钱,收购规模没这么大而已……但是路子都是同一个路子。
除了外部收购外,智云集团更多的还是在内部里进行超大规模的各种研发……因为对未来的技术路线发展没有明确的方向,所以技术研发也没有什么明确的方向。
反正什么东西都搞一搞,只要项目组的研发人员提出来一个具有可行性的方案,哪怕听起来稍微离谱一些,智云集团的技术委员会也会批准,给你经费让你去尝试一下。
反正几百万经费,千把万经费对于智云集团这种庞然大物而言,也没几个钱……万一能成呢?
总之就是,上头对未来的技术路线没有明确方向,很模糊……你问他未来手机是什么样的,他就会先问你现在有什么新技术……你得有新技术了,我才能告诉你未来手机是什么样的。
所以,智云集团的技术研发,整体是总部技术委员会主导,但实际上具体下来,则是各项目组的负责人们,爱干嘛干嘛……
哪怕你研究纯理论,几百年都大概率无法应用的东西,技术委员会一样给你经费。
为的就是博取一个概率:万一搞出来的东西有用呢?
这种模式,某种程度上看起来,有点像是大海捞针……当然,捞针的过程里也能捞好多鱼,其实也不用太担心智云集团的这种研发模式会导致巨额亏损。
研发项目如此多,总会有一些研发项目弄出来的东西是能够用于商业领域的。
之前的机器人业务就是这么搞出来的。
弄机器人之前,谁能想到这该项目组的工程师们,能够做出来如此强悍的机器人啊,强悍到甚至能够创造几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场。
而于泰和的人工智能材料学研究,就是这种大浪潮下的产物……一个搞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半导体的企业,你说它去研发人工智能材料学,咋一听似乎不务正业。
但是于泰和之前研发的炭基材料,也是有一种新型材料成功应用到了半导体制造领域,现在的十纳米工艺生产线上,就用到了于泰和之前研发出来的这种材料呢。
到了现在,于泰和这个走了狗屎运的家伙,又莫名其妙的弄出来了一个全新的超导体。
不同于以往的传统超导体材料……于泰和本来就不是研究超导材料的,自然也没有按照传统超导材料的方向去研发。
他的专业是搞炭基材料的,而这一次只是搞炭基材料的过程里,多了几个新脑洞,加入了一些新材料,然后搞出来了一种全新的复合超导材料MMK34。
当于泰和在实验室里,完成了MMK34材料的重复试验后,一则通过智云卫星网络的内部保密电话也是打到了智云总部的技术委员会里。
总部技术委员会的当值委员科学家接到了保密电话后,只是听了十几秒,突然就猛然站起来:“我知道了,注意好现场资料的保存以及保密!”
紧接着,他又亲自打了电话给了集团总部的安保部门的负责人:“老陈啊,现在有个紧急事态啊,广城那边的人工智能材料研究所出了点事,现在需要进行最高级别的保密措施!”
“没错,就是最高级别的3S级别的保密措施!”
“没有我总部技术委员会所有委员的集体签名纸面文件,或者是徐董亲自下的指令,该楼内所有人员以及技术资料都不能离开广城人工智能材料研究所!”
“当然,也要做好人员的安抚工作,该给的各种补偿都要给!”
“更重要的是,要内紧外松,不要让外头的人有所察觉,注意,这不仅仅是保护,更重要的是保密!”
“这事至关重大,还得麻烦你亲自来抓!”
“你现在就过去,这也好,亲自过去坐镇指挥,更好处理实际情况!”
“行了,控制事态就交给你了,现在我要去找徐董报告了!”
从头到尾,安保部门的负责人,都没有问任何一句到底出现了什么事,要保密的是什么……
因为智云集团里的内部保密条令里,3S级别的保密,连项目名称都是属于秘密。
对方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人工智能材料研究所’这个地方,进而可以推导出来可能是某种新材料……但是是什么材料,那是不可能知道的。
总部技术委员会的这个委员也不可能给他透露太多信息的,甚至连信息有多重要都不会去说……哪怕MMK34材料已经关乎国家兴衰,民族存亡,但是他依旧不会去说。
说了……其实也就透露了一些消息了,进而导致可能出现的泄密可能。
最好的保密就是:你给我守住就行,其他的别问,我也不说!
该委员简单安排后,当即起身,然后迅速通过两栋大楼之间的空中走廊,前往了徐申学所在的大楼。
不用多久,他就到了徐申学的办公室外。
办公室外间的董经办的助理笑着迎上来:“何教授,您过来了,这是要见徐董?”
何教授微微点头:“是有个急事找徐董!”
助理面露难色道:“徐董和顾总、季总、谢总他们一些人,正在小会议室里开会……您看这……”
按照一般情况,来访的人这个时候就会说一句:没事,我等等,或者是过一会再过来之类。
毕竟集团内的中高层基本都知道,智云集团里真正决定整个集团战略要务的,可不是什么大会议室里举行的扩大会议,董事会会议这些看似高大上的会议,而是不起眼,就在徐申学办公室隔壁的小会议室里举行,只有少数几个人,多不过十几个人参加的集团高层会议。
这种集团高层会议的小会,往往讨论的都是关乎集团战略的大事,哪能让你轻易打扰啊。
然而今天,这个何教授却是道:“劳驾通报一二,我这是有紧急事务!”
助理听罢,看了看何教授后,试探着道:“要不等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按照往常规矩,一个小时后他们会暂时休会的,到时候我给您通报可好?”
何教授道:“不是十万火急,而是百万火急,不说一个小时,十分钟我都等不了!”
助理听罢,当即神色也严肃了起来,当即道:“既然如此,行,何教授您稍等,我这就去通报一二!”
要是来人,只是个普通的集团中高层,这个助理都不会这么搞……还百万火急,再火急也没里头的徐董他们商讨的公司战略高层会议重要。
这里头商讨的可是S17系列手机的相关事宜呢,一周后S17手机就要正式发布了。
现在整个集团里,没有什么事情比S17手机更重要!
换句话说,没有什么事情比两千多亿美元更重要!
但是眼前的这个老头子可不是一般人,而是总部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之一,集团高层亲自挖来的资深科学家。
徐申学来了,都会恭恭敬敬喊一声何院士!
何院士说的如此严重,所以,他反复斟酌后,还是选择了前往会议室,打断会议进行通报!
所以不用多久,助理就进入了会议室,然后到了徐申学身后,俯身在徐申学耳边说了两句。
徐申学当即道:“大家先休息十五分钟,我去外头有点事!”
随后徐申学起身离开……但是,这一天,季成河他们没有等到徐申学返回会议室。
因为徐申学离开会议室后只是五分钟后,就已经直接离开了总部,直奔广城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