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 第169章 苏将军真妙人也

第169章 苏将军真妙人也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水浒开局在阳谷县当都头!

无战事,但许多事,继续招兵,头前,十万大贼在湖州人的见证下,被苏将军一万人打得丢盔弃甲。

接着,又是那反王方貌,二十万大军而来,还是被苏将军一万人打得全军大溃,连那反王方貌都被抓到湖州城里来游街示众。

再听那楼宇里的说书人,在说那阵前斗将,那是六战六胜,一说史文恭,又说王荀,三说呼延灼,四说杨志,五说孙立……

那说书人是神采飞扬,便也是军中如今有不少湖州人,那故事传出来,只管来加工,如何添油加醋也不为过。

阵前五大将,那自也是名望大起!

但凡茶楼茶摊瓦子楼宇之处,只要说书人醒木一拍,必是这般故事,定也是盆满钵满的赚。

这也直接让招兵之事更多了几分热闹。

甚至苏武还派人到邻近州府去招兵,常州苏州秀州等地……

也还让王禀派人回婺州去联系,联系王禀昔日的一些麾下之人,也联系那些被贼兵肆虐过的良家子弟……

苏武的空闲时间还有二十天左右,苏武连胜三十万军的消息早已如风一般四处传扬。

只待过得五七天去,甚至连杭州那边都有人过来投军,这般的人,苏武真的要,只管看那满脸的仇恨与泪水,身体健康的青壮,苏武已然是来者不拒。

倒也来的不少年老投军之人,其实也是悲惨之事,在军营外又是磕头又是乞求,只说要报仇雪恨之乐,奈何军中就是不收……

便是五七天后,这般事情,越来越多。

苏武喜也是喜,仇恨这种东西,对于军心而言,其实挺好,忧也是忧,便是军营之外,聚得越来越多的人,这些人奔来湖州之地,就是为了拿刀报仇,连饭都没得吃,却是军中又不要他,但每天的饭也还要照顾。

这事,自也要邢岳来处理,流民难民的群体,是越来越大,这些人本是四处去逃,多是往北远走。

如今都知道湖州城这边安全,有那连续打败三十万贼军的朝廷先锋大将,只待消息散得越来越广,这些流民难民,那是拖家带口而来。

管是一定要管的,按照朝廷正规流程,那更是要管,甚至就是直接竖起招刺的旗帜,只管把其中只要是壮年的男人,都招到厢军里养着。

但这事,苏武只做了一半,他只要自己想要的,剩下的一半,邢岳来做,乃至也只是邢岳代为,只待童贯来了,童贯得与朝廷商议,来负责此事。

苏武也开始往苏州去再要钱粮,苏州那边也还有苏武的营寨,还留了一些辅兵看守,营寨都不拆,只待童贯来了,也能省一些事。

如今苏武要钱,那自是好要,苏湖两州相距很近,此时不给苏武钱,来日若是贼军再来,不往湖州了,直接往苏州去,便问苏州还要不要苏武去援?

若是有那水贼直接在苏州上岸,那水贼可凶,连朱勔都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刺杀,却也问苏州怕是不怕?

广德、宜州、秀州,反正这一线,苏武都派人去要钱,只管给个承诺,只要贼军来了,苏武定然马军快骑,三两日就赶到。

便是此时此刻的苏武,有这一份保证,就能从这一线州县要来钱粮,当真“面子”极大。

那西边四百里外,与歙州接壤的池州,竟是还主动派人送钱粮过来,虽然不多,只有二十来万贯,但这份诚心,自也换回了苏武的一个保证,只要池州有军情,苏武一定派人去救。

再是常州润州,他们虽然在后方,但多多少少也主动送钱来,只怕境内也有人响应方腊起事,交一点保护费,求个心安,倒也不是太多。

每日是钱也来,人也来,流民难民也来,许多流民难民,就把遮风挡雨的窝棚搭在苏武军营之外,便是如此,夜里睡觉都不做噩梦。

苏武还出营去打马巡视了一下,难民群体,那是越来越广……

吃的还好说,就是这冬日难熬……

苏武有一种无力感,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看着每日都有那冻馁之人抬出去埋。

亲眼看着,却又无能为力,哪怕苏武时不时把军中的柴火分出去一些,其实也是杯水车薪,于事无补。

苏武第一次真正看到,乱世人命不如狗……

湖州城里,自是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生活,城中时不时有休沐的军汉来去,只要有这军汉出现,只管是众星捧月,问的也是那战场传奇的故事。

军汉们也打开话匣子来说,军汉说来,自又是另外一种感受,他们亲自在场,亲自冲杀,谁得了人头,谁得了赏钱,不免也有几分得意洋洋的吹嘘。

春香楼里,又是那个受伤的军汉范云,再一次入城养伤,还是养在那小枝娘的照顾之中。

当真赎了身,拿了身契,到衙门里去除了贱籍,小枝娘正儿八经有了良家身份。

若是有同袍休沐,也会过来看看,故意来看看,就看看小枝娘到底怎么美,都说美,不看看,就是心下难受得紧,看了几眼,倒也就心中舒坦了……

范云也真大方,同袍要看,他也真不拒绝,更不来气,只管是让兄弟们都见见,值不值得一条去搏?

兄弟们也把他的钱都给运过来了,只管都交给小枝娘来保管。

都头今日也来了,还带了一票弟兄来,说了一些事,说着与鲁指挥使商量了,也去见了将军,把这事说过,便看怎么把小枝娘带回东平府去。

便也都是这些杂事闲事。

只管众人都走了,范云头上都是包扎的纱布,一条腿上也绑了夹板。

但范云就是不在床上好好躺着,还能一会儿蹦跶到这里,一会儿蹦跶到那里,便是小枝娘给他倒水喝,他也要自己蹦去迎一下。

小枝娘自是埋怨着:“你这般,如何好得快去?”

范云傻呵呵笑着:“没事没事,就是骨头裂开了一些,不是断了,郎中说了,无碍。”

“无碍也不得这般来来去去……”小枝娘鼓着脸,却也在忙,刚才那都头带人来,留了许多水杯要收拾。

便也是麻利人,勤快非常,刚才也是里里外外忙来忙去。

范云只傻呵呵看着笑着,便是小枝娘走到这里,他目光跟着到这里,走到那里,目光跟着就去那里,只待小娘子出门去洗杯子,他等得片刻也就起身了,又到门口去看……

门口看得片刻,又往外蹦跶,到那栏杆处去往下看……

只待忙来忙去落了夜,没什么忙的了,吃也吃了,洗漱也洗了……

两人桌前对坐,便是含情脉脉互相看着。

范云来说话:“都头今日说了,将军也知道你我之事,将军也高兴……”

“苏将军吗?”小娘子来问。

“自是苏将军,我们军中,只有一个将军,不过,都说此番战事定了,就会有好多将军了!”范云很高兴。

“嗯,朝廷自是会封赏……”便是两人闲聊。

“说是朝廷封赏,那还不是我家将军封赏?我家将军如今在枢密院里也当官,只看他如何来封赏就是,也说我呢,都头说我兴许是振威校尉,但看将军怎么安置,许也是还多一级,昭武副尉,不是从六品,就是正六品,将军是从五品起,说不得来日,我也给你挣个将军回来,说不定往后,你可是将军夫人。”

范云,许是也在吹嘘,更也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这一声将军夫人,只把小娘子说得脸通红,只道她是含羞,却又见她抬头来,眼也在红,还有话语:“校尉就足够了,校尉也挺好……”

“这是哪里话?随着将军出生入死,便就是为了建功立业,我当将军你还不喜呢……”范云不能理解,却也在逗趣。

小娘子幽幽拽了一句诗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什么诗词?”范云不太懂,但他喜欢听,喜欢听小枝娘说,更喜欢听小枝娘唱。

小枝娘自小在这楼宇里,自是学得多,所以赎身才那么贵,她却把那红眼收了收,只道:“只是想你不要再那般犯险了……”

“嘿嘿……你说这些啊?”范云指了指自己的腿,又道:“无妨无妨,我家将军也是悍勇非常,我就是与将军学的,不算事,兄弟们可都佩服我,将军也夸了我,这算什么?你放心,我一定给你挣个将军回来!”

小枝娘默默低头去。

范云只管说得兴起:“到时候,我也练个千军万马在麾下,再随将军上阵,那时候,中军大帐里议事,我也当去,我与将军坐在一处议事,嘿嘿……还有,我得多认字,你教我,你那句诗,也教我再念一遍,什么杨柳?”

“忽见陌头杨柳色……”小娘子轻轻说着。

“对对对,陌头杨柳色,到时候我说与将军去听,将军肯定夸我,想当将军就要多识字多读书,不能到时候连个军令都看不明白,那可就教人笑话了,我家将军就能写诗作词。遇了你可真好,你教我就是……哈哈……”

范云只管一通说去。

小娘子听着听着,又笑……

一笑,就是两个梨涡在脸,又俊又俏……

范云自是看着,发呆发愣,便是怎么看都不够,又说:“还要生八个儿子,刚才随都头来的那个豚头,豚头说你会不愿,我说你肯定愿的,生得八个儿子,每天多吃多动多长,只管养得十五六岁去,到时候,将军肯定还招兵,都来……到时候,你说不定又是将军的母亲,哈哈……”

这日子,只管在范云口中说来,那是真好,越来越好,越说越来劲,还要说:“他们跟我就不一样了,他们有你这个母亲,那定是自小就识字了,就会读书了,读了兵法兵书,说不定直接就当虞侯,都虞侯……”

小娘子也是满脸笑,只管是范云说的话语,听来就是可乐。

“范郎……”

“嗯?”

“你家将军,真的好……”

“那是!谁都说将军好,哪个不喜将军?哪个不说将军好?”

“范郎……”

“你可把钱都收好了,到时候带回去,咱买宅子,办喜事……”

“范郎……”

“嗯,我听着呢……你你……你怎么又落泪了?”

“无妨……奴家教郎君写字。”

“嗯,好好好,好得紧……你可别哭了,你一哭来,我心里疼……”

夜在深,江南好。

正是要过年,湖州城里,热闹非常,百姓家张灯结彩,街面上人流如织,手艺人生意正好,家家户户,不论贫富,也多几个菜肴来庆祝。

湖州城里文人士子也多,江南才子地,正也是结社在庆,席面上曲水流觞,诗词来去,乐音在奏……

好似丝毫不觉二百里外有那百万之贼烧杀抢掠。

倒是这诗词里,每场都唱,唱一曲苏将军的“醉里挑灯看剑”,见过战阵的士子,倒也还真有些不一样,真能唱出其中几分豪迈,也能感受其中几分滋味。

府衙也会支持新春诗会,便是湖州头面人物,都会出帖去请,地点还就在春香楼。

也去请了苏将军,苏将军倒是婉拒了,只说是贼寇在外,不敢懈怠,军汉当护着百姓安居欢庆……

这话传到诗会里,自也不知多少人在动容。

州学的士子,县学的士子,新中的举人,教习教授,文坛宿老,官宦人家,头面人物,济济一堂。

范云带着小枝娘,也趴在二楼栏杆处看那楼里的雅苑。

邢相公没有请来苏将军,却也有话语:“将军人不至,那是为国为民在守,但将军也送来了一首词,要与诸君共勉!”

只待这话一出,众人难是翘首以盼。

只看邢相公抬手一招,乐班就来,十好几个,琴瑟琵琶,笛萧胡笳……

在唱:“驿路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短短一曲《卜算子》,那花魁唱得动听非常,众人皆抬头来,莫不动容。

那邢相公笑着更言:“本府代将军与诸君同饮!”

便是一时间气氛就起,众人皆是举杯,便是有人大声喝彩:“好!”

“苏将军才华绝顶!”

“已是知晓将军有诗词之才,未想竟是高明到这般地步,同饮!”

“只可惜了,将军今日不曾亲至,否则定要与苏将军以此词佐酒,同饮三百杯去!”

“苏将军这一曲,在这冬日里,胜却人间无数!”

“今夜,得此一曲,足矣!”

那二楼栏杆处看热闹的范云,只看众人都在夸,便也跟着大呼一声:“好!”

倒是喊完这一语,范云也转头来问:“娘子,将军这词好在何处?”

小枝娘微微笑言:“将军这词,说的是冬日之梅,说梅花品性之高洁,不惧寂寞,不怕牺牲,但行品格贵重之事,不问前程结果,一说君子之德,努力进取,一说君子之行,在于脚下。似是勉励人心,也似言说志向,许也说军汉为国效死的那份甘愿……”

范云听来,只管点头:“好好好,今夜,我就学这个,就写这个,背下写下!”

“嗯……”小枝娘认真点着头。

城内在热闹,城外军中,少了几分喜气,多了几分忧思,军汉们吃得自是比平常好,也能饮一些酒,但也不免思乡。

苏将军一部一部去走,与所有人都见一面,与所有人都饮一杯,说上几句话语闲谈,勉励几句。

只管让将士们奋进,回乡去,该是衣锦。

军汉们思乡换成了激动,将军说,该是衣锦,自不会是假话,出来搏命,就为了这份衣锦还乡。

回到中军大帐里,将军自也饮了些酒,自也在思乡。

乡关何处是?

也不知程相公可好……

不知程小娘怎么过这年节,不知大舅哥是不是在来江南的路上了。

孟玉楼,也该是在思念自己吧?

也不知孟玉楼的怀了孕的肚子多大了,一走数月去,是不是回去的时候,孩子就该生了?

赶不赶得上?

苏武却是不知,东平府衙里,也有宴席,京东两路制置使程万里端坐在首,新任知东平府事宗泽陪坐在旁。

这是家宴,程小娘自也在席,却是苏武万万想不到,这府衙里的家宴,会多一个人来,正是那孟玉楼。

孟玉楼一脸紧张,坐在一旁,低头不敢多看,也不敢多言,她便是在如何经过世面,又何曾见过程万里这般的朝廷封疆大吏?

只管是府衙里派人来请,孟玉楼又如何敢拒绝不去?

见了人落了座,那程相公便是频频打量,甚至也看她的孕肚。

那程小娘呢,还与她轻声说话:“莫怕……”

孟玉楼只管点头:“嗯……”

她实在有些怕,心中忐忑自不用说。

却听那程相公开口来:“我本不该逾越如此,只是子卿啊,父母早去,也无旁亲,此时他一人正在江南苦战,说不得什么了,我若不为他操持这些,便也觉心中有愧,既然事情已是这般了,来日啊……终究是一家人,要走动,你呢,只当是那苏家的席面就是,不久,程家也好,苏家也罢,终是一家,孟娘子,你啊,稍安,也问老宗相公,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宗泽最近,虽然工作上依旧勤勉,但心情极差,不为其他,就为了故乡正在遭受战火之苦难,不仅如此,他儿子宗颖此时就在家乡婺州义乌,此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了,消息全无……

不是他不愿意带着儿子外出当官,实在是他这几十年来,都当那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今年辗转在这里,明年便就辗转在那里……

家中自也有人,有一些小小的产业,旁支也有,总是需要一个顶事的,这儿子也就留在家中顶事了,更也是年想着儿子在家乡读书进考,只能在籍贯之地来考,也想着儿子能考到东京城里去放榜。

谁知道,竟是这郎朗大宋朝,会起百万贼。

程万里请他赴家宴,便也头前也说过,苏武在江南,定是会帮着问,更也会努力去庇护。

苏武自也真做了这件事,让王禀回婺州去联系人来投军,宗泽一家,就在其中之列。

宗泽听着程万里的话语,便也知道程万里是故意来问他,打破他这些思绪,便是来答:“自是这个理,子卿无亲,程苏自是一家,孟娘子不必想得太多,程相公,也是积善之人,这程家,当也是积善之家。”

孟玉楼自是起身来福:“多谢程相公,多谢宗相公!”

却又看了看程小娘,自是再福:“多谢程娘子……”

程小娘端坐正直,竖脖正头,微微颔首一笑,自已有了几分大妇主母的模样,再来说:“坐就是……”

孟玉楼再坐,好似真放松了几分,却也依旧拘谨,便是不知这京城里的大户人家,是个什么章程与规矩,也怕露怯失礼。

倒也没什么章程规矩,程万里左右一抬手,便动了筷子,还与宗泽说话:“我这家啊,怪也怪了,女婿儿子,都上阵打仗去了,留得老父与女眷,还有个未出生的孩子,头前啊,我也还心中暗自来怪,怪子卿怎的这般行事,此时此刻,倒也怪不出来了,你说这军汉上阵,有今日没明日,岂能不快快留个后人?”

宗泽点着头:“是这般道理,只是这年节时分,不该说这些。”

程万里摆摆手:“不说不说……嗯,说点其他吧,子卿走的时候说了个事,我差点还给忘记了,说是把那阳谷的知县,调到莱州去主政……这事,年后得办,老宗相公,你记一下,免得年后我又忘记了……”

“好……”宗泽点着头,他虽然已是东平知府了,却还当真程万里的助理,他也是干得起劲。

程万里陡然又想来一事:“那赵明诚,青州来人报,年前一病不起,郁郁而终了,当也派人去吊唁一番,嗯,当派两拨人去,一拨是制置使衙门去的,他与子卿有旧,另外一拨,就当是子卿派人去的……”

赵家毕竟是京东高门,前一辈还当过宰相,后一辈为官也多,合该派人去一下。

“这事好说。”宗泽再点头记下。

“吃酒……”程万里心情其实也不好,就如他言,女婿儿子,都在战场,这年过得其实没味道。

宗泽提杯,两个老汉共饮,两个女眷自是不参与。

只待两个老汉饮得几杯来,程万里又问:“孟娘子,那子卿的宅子准备得怎么样了?”

苏武在置宅,置了宅子自就需要修缮,乃至装修,置办诸般器具。

本是苏武吩咐孟玉楼的事,但如今就不同了,那当是苏武娶亲的宅子,程万里过问一二,也是应当,乃至帮着操持,他也觉得是分内之事,便是苏武无亲,不当外人了。

“回相公话语,宅子置下来了,正是修缮,也不知……”孟玉楼顿了顿,又看程小娘,再说:“便是过了年,还请程娘子去看看才好,挑个喜好,如此才是正理。”

程万里闻言点头,只管一挥手:“嗯,你们啊,一起把这事操持下来,只管子卿回来的时候,便不必他来操心了。”

孟玉楼点着头,但不说话,只看程小娘。

程小娘与孟玉楼对视一眼,便也来点头:“父亲,我知晓了。”

程万里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来,看了看宗泽,又道:“哪怕是子卿回来了,大战又要起,所以啊,要快,什么事都要快。”

程万里说的是北方,苏武就是这个命了,连带着程家,也就是这个命了。

岂能不快?置宅也罢,成婚也好,都要快,若是慢了,只怕到时候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去。

也想,那不成器的儿子程浩,合该也再说门亲事了,最好也要快,如今随了恩相去,与苏武也是一样了。

说谁家呢?

程万里想不来,如今,昔日那些同僚之辈,他看不上了,他看得上的那些,与他也不熟,乃至与他这个阉宦门生也难来往。

也是麻烦……

不免还是想到恩相,让恩相来操持,许是好事,西北几家,种家、折家、刘家,其实都可以。

这般去想,更也有政治上的考量,既然走了这条路,来日不免就在枢密院了,与这般家族联姻,将来好多事,便利。

“吃酒吃酒……”程万里边想着,边招呼宗泽。

宗泽点着头,只管吃酒,今日月还明,故乡更思念,若是酒醉人,飞渡江湖去。

那两个女眷,似也在说私语。

说些呢,听不清,便也不必去听,只看那孟玉楼,越发少了拘谨。

扈三娘,今日自是回家去了,五十里外独龙岗,也在热闹,却是不知多少子弟在奋战,热闹里,多了几分忧愁。

大宋开封汴京城里,天子也在过年,只待初一日,要祭天地,祭拜祖先,在宗庙里要与祖先去说当今天子之功绩……

说西北如何安定,说百姓如何安居乐业,说与金结盟,欲取燕云,以承祖先之志,如此种种。

却也告罪,说山东起大贼,江南起大贼。

天子赵佶,其实还是个老实人。

只从宗庙而出,却看那宰相王黼飞快奔来,送来几封奏疏,其实这奏疏来了有几天了,王黼非要这个时候呈上来,为何?

当然王黼也知道,不必去瞒,瞒是瞒不住的,拖这几天,只为一事,就是要选这个最合适的机会,让皇帝情绪上最喜悦。

自是江南捷报,有枢密院那边来的,童贯不在,枢密院那边来的也到了中书门下,也有苏州湖州之地来的,便是一大摞。

王黼只管大喊:“官家,陛下,大喜大喜,先祖先皇庇佑,天子恩德,江南大捷!”

天子刚在宗庙里告了罪,也祈了福,竟是捷报就来!

自是捷报在手,天子在看,岂能不喜?

只管大手一挥:“随朕再入宗庙,再请太常焚香祷祝!”

就看天子几步回头就奔,入得宗庙,便是激动不已,亲自来念捷报与先祖先皇来听。

苏武苏武是苏武!

虽然中书门下也知道都是苏武,但皇帝总是要看的……

都是苏武也无妨,一介武夫,怎么都无妨,武夫再如何起势,也不过几十年前狄青那般而已,前人如何处置,后人学着做就是。

那狄青之辈,只说他家中长灵芝,养的狗也能长角,说他家中藏黄袍,岂不就是个惶恐郁郁而终?

苏武又如何?

只看皇帝惊喜万分,也在夸赞:“好苏武,好苏武啊,百万军中生死不惧,报国效死悍勇无当!当赏,当重重封赏。”

更也说:“列祖列宗在上,拜谢列祖列宗之庇佑,大宋出此悍勇之将,正是天命所归也!乱臣贼子,不日就灭,逆反天命之贼,当不得好死!先祖同鉴!”

天子在磕头,众人跟着也在磕头。

这个年节,过得极好,只待众人随着天子出了宗庙,天子喜不自禁,只管左右去说:“都有封赏,都有都有!”

王黼来言:“只要官家开怀,正是臣等之大幸事,官家实不必破费。”

梁师成便也来说:“官家大喜,如此开年,今年必多是喜上加喜!”

吉利话只管说,天子只管笑:“入席,今日痛饮!”

汴京好,东京之风华,国破家亡也还有人会梦到……

转过年来,就是正月,江南的正月,能看到枯黄里已然发出了嫩芽,天气已然就在转温热。

大宋朝,宣和三年正月。

四路宣抚使童贯、两浙制置使谭稹,率京畿、西北、河东共十五万大军下江南!

陆上千军万马来,水中船舶望不到边。

本也当在苏州附近为集结,却是如今换了位置,大军直扑湖州而来。

湖州城外,不知来得多少百姓看热闹,便是这辈子,如何见过这般场景?

比那十万贼都多,比那十万贼更是雄壮威武,朝廷大军来了,百万之贼,覆灭已是顷刻之间。

湖州百姓,比任何人都要乐观,没有丝毫战争的肃杀,只有看热闹的好心情。

这二十来天,苏武早早提前就在扩建营寨,湖州城内,也是出人出力出物,帮着忙碌非常。

只待大军到了,入营就住。

中军大帐更是扩建了几番,诸多官员将军,济济一堂,后续之军,还有许多,也在快速而来,带来的钱粮物资,更是堆了又堆,放了又放……

这大宋朝,还是有钱!

童枢相端坐正中,满脸和善在笑,左右去看,再把眼神定在苏武身上,上下打量几番,先说:“不见瘦!”

苏武摆着手:“回枢相,江南不比边关,倒也不苦。”

童贯哈哈笑着,再看众人,抬手往苏武身上一比:“都认一认,这位就是苏武苏子卿。”

众人其实已然都知道了,个个目光都聚在苏武身上。

苏武拱手左右去礼,只管口中来说:“见过诸位同僚,见过诸位相公。”

自还要转头来:“再拜枢相,再拜谭制使!”

童贯只是摆手示意苏武落座,那谭稹是把苏武打量了又打量,这一路来,时不时就接到苏武的奏报,不仅仅是捷报,诸般事宜,各种奏报。

到得这湖州来,连十几万大军的营寨都扎好了。

怎么说呢?有一种无奈之感,此人岂能不是大才?却也起了觊觎,这般大才,这般年轻,将来活得可还久着呢,这要是招入麾下,岂不好用?

来日,还有什么可担忧?

谭稹起了笑脸:“苏将军,快坐快坐!”

这话听得苏武一愣,这死太监,好像人还挺好?

却是苏武也去看童贯,童贯也是笑脸:“坐就是……”

苏武才落座,也扫视了一番人群,谁刘延庆,倒是好分辨,谁又是刘光世,谁是韩世忠,谁又是关胜?

不急,只管听得童贯来言:“此番我等大军到了,头前,贼势正起,大仗恶仗,子卿已然打过,想来诸位也知,而今贼人被子卿几番血战,打得龟缩不前,贼也凶狠,接下来,攻城拔寨之事也,非子卿一部可成,便是仰赖诸位了。”

刘延庆自是拱手:“恩相放心,自当效死!”

童贯点着头:“诸位也放心,我监军几番,从来有功必赏,而今亦然。”

“拜谢枢相!”众人只管来答,便也多是跃跃欲试,其实许久没有过如此机会了,即便是西军,虽有小争斗,但早已无大战。

没有大战,军将们又如何出头?

更是那年轻人,但凡真有本事,哪个不渴望建立功勋?

就看眼前苏武,年纪轻轻,已然一升再升,一赏再赏,此番之大功,怕是更要大赏,怎么能不羡慕。

当然,这是有本事的人去想的事。没有本事的,不免也是心有戚戚,紧张不已,真是上阵攻坚,生死之事,总归担忧。

谭稹也当说几句:“嗯,就是此理,我为两浙路制置使,正是这江南之地,诸般州府,一应好调拨,诸位有什么事来,只管当面就说,皆是无妨,我自当为你们奔走就是。”

谭稹所言,不外乎钱粮之事。

为何谭稹是这两浙路制置使,便是许多人都知道,军将之权,谭稹在童贯手上,自是难以争夺。

但只要握住了钱粮的口袋,便是握住了许多事的命脉,钱粮就在两浙,就在谭稹手上,哪个不来要?哪个不来求?

这就是谭稹的机会所在,如何拿捏,那就看手段了,其中人心之事,多多少少,可得也。

苏武听来谭稹话语,只管去看童贯。

童贯老神在在,没有任何表示。

苏武心中一想,也罢,既然是斗法,那就看各自法力高低了。

此时,倒也不是什么战前会议,只是大家碰个头,见个面而已,接着还有事忙,当先是把各军安定下来。

众人也就在散,苏武自也散去。

只待出门,本是在大帐侧边执笔记录的程浩,飞快跟了出来。

“子卿,可想煞我也!”程浩有些无状,一把搂住苏武的背膀。

苏武也笑:“此来一路,可习惯?”

“头前几日,还真不习惯,倒是走着走着,也就无妨了,你……”程浩想问点什么,却没问出口。

“我这也无妨,上阵打仗,我自不必冲锋陷阵去,安稳得紧。”苏武知道程浩要问什么。

“唉……你自这么说吧,枢密一路无事,不知与众人说了多少你的事去,只管说你是打马冲阵,身先士卒,悍勇无当。”

程浩其实是担忧,但见了人,安然无恙,也就说不出什么担忧了。

“差事都还办得好?”苏武又问。

“寻你来,就是说差事,我这随差的事,那都是小事,我自办得妥妥当当,枢相也是多有夸赞,要你说的是军中之事,我慢慢说,你细细听……”

程浩第一时间来告诉苏武这些事,便是生怕苏武不知其中,有什么处置不当的地方。

程浩慢慢来说,苏武慢慢来听,刚才猜测了一二,自是没猜错,只是不知还有这么多细节,竟是军中已然就有不少人拜过了谭稹。

这权力运行的逻辑,有时候,真就是这么简单明了,就是那一句话,新人换旧人,一朝天子一朝臣。

说完了事,两人互相叮嘱几语,苏武便再往自己部曲而回,身边都是忙碌,十几万军,营寨就如同一个城市一般热闹。

却是又走不远,一个军将上前来,众多军将皆在忙自己部曲之事,这人来寻苏武,显然就是有意而来。

只听他说:“在下辛兴宗,乃是鄜延路刘总管麾下军将,见过苏将军。”

苏武笑问:“有礼有礼,不知何事?”

“是谭置使有请,还请将军一会。”辛兴宗笑着来说。

苏武哪里还能不懂,却也意外,怎么这么快?真是毫无顾忌?这辛兴宗也是如此光明正大奔走,那更是毫无顾忌,就不怕童枢密给的小鞋来穿?

去是不去?

苏武想得一想,点头:“上官来招,岂能不去,辛将军头前请。”

“好好好,苏将军真妙人也,请!”辛兴宗差事办妥,自也高兴。

(兄弟们,马上就除夕了,祝兄弟们阖家团圆,事事顺遂,身体安康,家庭幸福!拜谢兄弟们这三个月来的支持,再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