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书山圣地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唐读书成圣人!
一位进士,一位刺史,竟然问一个童生为官之道,这就让苏木有点懵了。
他这是考验自己对论语的理解,还是考验自己的政治理念?
斟酌了一下,苏木才开口说道:“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富足,你不会不富足, 百姓不能富足,你也不会真正富足。”
“其中更深层的含义是,让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
“反之,如果百姓负担过重,那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沈良眼睛一亮,能把这句圣言理解的如此透彻,也绝非易事,没有经历过政治的文人,肯定很难理解政治上的事。
前面那一句,是标准的答案。
但是后面这一句,没有在官场上混迹个几年,根本没办法释义出来。
苏木一个刚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为何会有这种一针见血的见解?
沈良本来只是问问他对经义的理解,从侧面了解他的性格。
气节有了,但慈心也必不可少。
问了两句,苏木的回答让沈良很满意。
无论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还是后面对论语的解读,都让沈良眼前一亮。
气节与慈心皆有,这不无敌了吗?
沈良兴趣大增,又问道:“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何解?”
这句话出自《傅子•通玄》,意思是:有公心必然会有公道,而有公道则必然会形成公正的制度。
苏木虽然现在才二十岁出头,但他以前可是活了三十多岁的怪蜀黍,又是中文系博士,专攻古代文学,再加上后世先进的思想观念,对这些名言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字一句,各种言词,让沈良惊讶不已。
“天才,天生的人才!”
沈良心中,不知夸赞了苏木多少次。
同时,他对于苏兴德更加同情,这酸秀才,难怪这么多年都考不上举人,把一位惊才艳艳之人赶出苏家,就这眼界,要考上举人怕是做梦。
本是闲谈,结果谈着谈着,沈良反而受益匪浅,颇受启发。
很快就到了下午,沈良一看时间不早了,这才拍了拍额头,苦笑道:“唉,这人岁数到了,就是话多,让你难受了。”
苏木连忙说道:“大人言重了。”
沈良说道:“其实今日叫你来,最主要就是想和说一件事。”
“大人请讲。”
沈良点头,说道:“你可知道,这次本官叫来你,是因为两个多月后的府试。”
“府试,由本官、长史,以及六大书院院长,还有文院,三方共同监考,府试算不上多难,以你的才华能力,考上没问题,不过本官希望你不仅仅是考上,还得考进前三名,知道吗?”
苏木问道:“学生定竭尽全力。”
“不是全力,而是必须!”沈良脸色严肃了一些,“府试秀才前三,能进入书山圣地,那里可是无数文人向往的圣地,能进入书山,对你以后考进士会有很大帮助。”
“书山圣地?”苏木疑惑道:“那是什么地方?”
沈良抿了抿嘴,“具体是什么,一时半会儿很难说清楚,不过本官可以告诉你,只要你能进入书山圣地,并且在书山待上一段时间,那以后考进士基本上就稳了!”
“因为书山圣地之中,存有众多先贤的原稿!”
“哪怕是第一层,也是进士级别,最高一层,甚至还有十二位圣人和许多亚圣的原稿。”
“不过每一层都有各种考验,像文人的文心、文胆等,只要其中一项不行,就会被直接逐出书山。”
“书山圣地…”苏木呢喃一声,他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
“其他地方本官不清楚,但是黔州之中,除了陈晋和杨子成外,所有文人都没能在书山待下去。”
苏木骇然道:“那么多次府试,每次府试都能有三名,难道都没能留在书山吗?”
“嗯。”沈良点头,“书山汇集了十二文庙的资源,可同时要求也很苛刻,而且书山的时间流逝和外面不同,大抵是一百倍,人在里面,也不会觉得饿和渴。”
“到目前为止,也没人能登上书山最高层,九层书山,登最高的那位是来自圣人世界孔家的一位子弟,目前也不过是第五层,由此可见登上书山有多难,不过那位孔家子弟,现在乃是大学士!”
苏木很是惊奇,“这么厉害吗?”
沈良说道:“苏木,我和你说这么多,就是希望你能努点力,考上府试前三,进入书山,到时候,肯定少不了你的好处!”
听沈良这么说,苏木确实心动了。
原本他觉得,只要考上秀才就行了,但是又从沈良这得知书山的事情,而且只有前三名才有资格进入,他顿时又来了心思。
书山,既然能被称为读书人的圣地,那肯定是个好地方。
沈良看出了他的想法,笑呵呵道:“有信心是好事,不过本官告诉你,府试中最后一题是文章,而且每个人的题目都不一样,到时候就看你自己能抽到什么类型的题目了。”
“学生明白!”
沈良又道:“刚刚你不是说,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吗?”
“那本官考考你,就以这句话为题意,作一篇文章出来,行不行?”
男人最讨厌问“行不行”,于是苏木果断点头,“学生领命。”
“好,本官先去批阅一下政务,等会儿再来,你自便吧!”
说罢,沈良就站起身,往外面走去。
等他离开后,苏木到处打量了一下,整间书房就只有原本沈良坐的那张桌案。
那里是主人坐的地方,自己这个客人坐过去,显然有些不合理。
不过沈良离开之前,又说让自己请便,那他坐在这,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纠结了片刻,苏木还是坐在了沈良原本坐的位置上,然后将他写了几句的水调歌头移开。
案上有文房四宝,砚台中还有墨水,也不需要苏木亲自研墨了。
用镇纸压着宣纸,苏木右手提起毛笔,开始阻止语言。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用政治来领导人民,用刑法来管理人民,但是这么做,意义不大,人民算是强迫自己服从。
所以真正得管理,是用德行来教化人民,用礼来规范人民,这样才算是真正的管理,人民不但会守法知耻,而且还能改过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