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我在大唐读书成圣人 > 第85章 人尽其事

第85章 人尽其事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我在大唐读书成圣人!

正当苏木松了口气的时候,又有五个人走到苏木面前。

他们身着锦衣华服,穿金戴银,一看就是有钱人家。

“你们是谁?”苏木问道。

五个人都微微弓着腰,露出谦卑的笑容。

“苏老爷,我是城南林家的林生,得知苏老爷喜提府试案首,特地携礼祝贺。”

说罢,他一拍手,外面就有个下人拿着礼单进来。

“苏老爷,请您收下。”

苏木接过礼单一看,《论语》、《孙子兵法》…各种圣人著作,林林总总有五六十本。

看到送的这些书籍,苏木就忍不住心动了。

搬进宅子的时候,苏木本打算把最大的一间用作卧室,但是茯苓说什么也不肯。

说书房是读书人的一方天地,要是太过简陋,可是会被人嘲笑的。

苏木只能依她,将最大的房间改成了书房。

然而这书房,却是名不副实,根本就没多少书。

像是一本《论语》,就要十两银子。

要是再加上注释,起码得十五两。

还有其他先贤著作,哪个不是五两起步。

而那些在全国都有名的书肆中,一本书更是比外面贵一倍。

现在苏木的万卷书屋一天能赚七八百文,刨去成本,就只有四百文,一个月下来,大概就是十二两。

所以说,万卷书屋一个月的利润,才只能买一本书。

寒门为何难出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连书都买不起。

所以苏木的书房里,就只有几本书,而且还是秋水书院发的课本,着实有点寒酸。

现在有人送书本给他,能不心动吗?

五十多本书,市场价可是五六百两。

对苏木而言,没有几年的积蓄,就只能在梦里买了。

但是,接受书籍的话,就代表接受了这林生的人情。

这年头人情是最难还的,因为人心难测,万一对方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那就轮到苏木头疼了。

林生是个人精,见苏木犹豫不决,连忙开口道:“苏老爷,黔州文道衰败百年,而您一连三诗上圣报,让黔州文道有了崛起的希望,小人并不是想要您的人情,而是单纯庆贺罢了,希望苏老爷不嫌弃。”

苏木沉默片刻,应道:“苏木记下了!”

林生一喜,拱手道:“能为黔州文道做一点贡献,是小人的福气。”

剩下四个人,却是暗骂了一声“真狡猾。”

他们都很直接,拿着银票上门拜访。

但是现在林生却是赠书,他们要给钱的话,就显得太过庸俗了。

“苏老爷,城南陈家,赠宅院一栋,望苏老爷别嫌弃。”又一人说道。

“苏老爷,城北…”

五个人,有人送书,有人送房子,有人送百两银子。

虽然富商都喜欢资助寒门读书人,但像这次出手之阔绰,实属罕见。

以往富商资助优秀童生秀才,一般都是给十几两,而现在他们送给苏木的贺礼,没有一样低于一百两。

不过,苏木却不能要。

要书,可以,文人为书以狂,视其为文人之魂。

别人赠书,收下不失为佳话,别人赠钱,收下就会被人诟病。

其中的轻重,苏木还是清楚的。

不为五斗米折腰,也是文心的一种境界。

除了林生的书,苏木谢绝了其他几位的贺礼,笑呵呵客套几句后,五位富商就相继告辞。

这会儿,苏木终于可以放松了。

他实在有些受不了和这些人打交道,都太虚伪了。

苏木害怕又有人找上门,于是就赶紧关门,眼不见心不烦。

晚上,因为明天要去圣庙,所以苏木难得安静一天,不敢做其他事,节省体力。

白天苏木的一番话,让茯苓甜到了心里。

所以从万卷书屋关门之后,脸上的笑容就没停过。

哪怕睡觉的时候,她嘴角也微微上扬,露出甜甜的笑容。

苏木摸了摸她的脸,又软又嫩,还滚烫滚烫的,不知道这丫头在做什么美梦呢。

替茯苓把被子盖好,苏木又出去到外面的书房。

林生送的书,已经被苏木整整齐齐摆在了书架上。

总共五十六本,全都是圣人传世之作。

价值比苏木想象中还要高,这一套下来,怕是得近千两。

随手拿起一本书,竟然是儒学经典《论语》。

《论语》是孔圣门下七十二位大儒,用孔圣的言行编著而成的一本语录体著作。

《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典籍,简短的语言中,就将儒学思想变法的淋漓尽致。

看时间还早,苏木便翻开起来。

虽然《论语》是古典文献学必学的著作,不过现在翻开一看,还是会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苏木为童生时,只能看到表层意思,就是学习要怎样,对待朋友要怎样。

但成了秀才之后,苏木对这句话的理解反而更加言简意赅。

简单来说,它就是告诫世人,自己是哪个角色,就必须得做好这个角色该做的事情。

物尽其用,人尽其事,便是“君子。”

圣言,千变万化,每个人对它的理解都不一样,由心而动,善知善意,恶知恶果。

那一瞬间,苏木眉心深处的文宫,突然颤抖了一下,然后漂浮在文宫上空的五颗星星,也变得更加明亮…

第二天早上,万卷书屋刚开门,又有几个捕快上门。

同样是捕快抬轿,捕头带路。

但这次,目的地却不是刺史府,而是文庙!

每一个州,都有一座文庙,而这文庙里,供奉着十二文圣。

而且,如果从黔州上空看去,就会发现文庙的位置,处于六大书院的中间。

之所以建立在那里,是因为书院是文气最多的地方,而文庙,则需要用文气滋养。

原本县试完了之后,就得进文庙拜众圣,让文庙降下文气淬体,获得童生文位。

不过苏木是天降童生,所以可以不用来文庙。

而这次拜圣,本来也可以不用来,但天降秀才太过惊世骇俗,而且想要进入书山,还得通过圣祭才行。

文庙外面,站着一千多人。

这些人就是整个黔州的文人,其中一千多为童生,剩下小部分人就是秀才、举人和几个贡士。

可以说,这里几乎囊括了黔州所有的文人。

当然了,除了几位主要人物之外,他们都没资格进入文庙。

而之所以让他们在文庙外面,是因为圣祭的时候,文庙会释放出文气,待在文庙外面的话,就能沐浴在文气之中,这对文人的文道有很大帮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