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李逸辞官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文朝大闲人!
明黄色的龙袖外,两根手指微颤着指向李逸,要不是文侨在场,李济真想脱口而斥:混小子,你真以为这是小事!
秦珏这会也是哭笑不得,轻喝道:“胡闹,皇上和文大人这是在给你擦屁股,无论从律法或道理上讲,这次你任性炸人府邸,都不是小事!”
“没错!”李逸不避讳的道:“那就按律处罚便是,何必损失朝廷的利益?”
“呵!”李济闻言气笑了,愠怒道:“好一个按律处罚,文卿,你告诉他,依律当如何处置!”
文侨皱着眉,无奈道:“西乡军是城外驻军,无皇命或兵部令,擅自离营入长安,按律主将当斩,全军将士应由兵部问责后调离。而其神火营本属伯爵亲事府,按律当削爵!
至于在长安城内使用火器,律法尚未定责罚,但可同于私用军械,当去职候审。
至于炮轰四大家,是伯爵亲事府所为,而且只有财物损失,并未伤人性命,此事可归于民间纠纷,由京兆府审理!”
文侨本想尽可能将事说的轻些,但律法摆在那里,真的较起真来,削爵去职都是轻的,苏定方和李逸人头必然不保!
“哼!听到了吧!”李济重哼一声,“你误自己就算了,还将苏定方拉了进来,授人以口实,朕不拿出点东西来补偿他们,如何能平你口中的小事!”
李逸却上前两步,丝毫不被李济的威严所摄,反而面露好奇之色,反问道:“文大人说错了吧!西乡军何时入城了?而且今日至安化门拉练,明明是报过兵部的啊!”
“啊?”文侨一脸愕然的看着李逸,李济和秦珏也诧异的看了过来,李逸淡然一笑道:“辰时便有人将训练报备交到了兵部,不信皇上可以派人去问。
而入城的只有两百人,臣记得,伯爵应该可以带两百人出府吧!就算入长安没有通报金吾卫,应该也不用削爵!”
李逸侃侃而谈,这下轮到李济三人面面相觑了,他提前一天回学府,怎会没有安排,只要李靖那里有凭据,在这事上就没人能奈何。
“那私用火器怎么说?”李济沉声道。
“这一条,臣认!所以请皇上按律处置,将微臣革去军职!”李逸忽然躬身一礼,竟是直接让李济剥了他的军职。
“不可胡闹!”李济轻喝一声,李逸这突如其来的请罚让他猝不及防,脱口将心里的打算说了出来,“一旦革职,之前压着的功劳便不能赏了!”
文侨和秦珏都略显惊讶,他们都知道李逸还有东突厥军功未赏,却不想是皇上故意压着积攒在那,可见皇上给李逸的下一次封赏定然不小。
“臣不胡闹,此番回长安入宫,正是为辞去军职而来!”李逸语气更为严肃,躬着的身子更低了。
甘露殿内忽然静了下来,李济三人皆是看着少年不语,李逸从成年开始,便袒露出不想为官的心思,曾一度婉拒过皇上和各位大臣,最终还是以爵位和军职为契机让他当的官。
而他此番去龙虎山,回来便在长安城搅动风雨,最后竟然说这些是为了辞官,不免让三人看不懂其中的原因。
“给朕一个理由!”李济脸上看不出神情,沉声说道。
“臣自有军职以来,无论是随军出征,亦或是外出游历,皆被人暗中以军方势力阻挠,臣军职在身,又有火器在手,如公然与之发生争斗,则会让世人以为朝廷内乱,故臣一直隐忍不发。
但是臣毕竟年少,可忍一时不可忍一世,迟早要与这些人有个了结,为了不影响朝廷的声誉,更为了军方的稳固考虑,臣愿辞去军职,不再以军方的名义行事!”
李逸说的平淡,然而其语气铿锵有力,甚为坚定,李济目光炯炯的看着他,“你决定和士族门阀针锋相对了?”
“皇上您应该知道的,这里面不仅仅是士族门阀,至于其他人,臣也是一样!”
目光微凛,李济将话里的意思听明白了,沉默片刻后轻叹道:“革去军职的事,朕可以应允,但士族远不如你所想的那样简单,你可知今日四大家的王浩等人入宫,与朕说了什么?”
“今日臣炸了四家后,被他们以西乡军日后买不到铁器威胁,想必皇上这边也是受制于此吧!”李逸很快便回答道。
“你知道就好!士族门阀延续几百年,各种资源与营生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抗衡的。
铁器虽在表面上由皇族李家主供,但这只是当初送于皇族的遮羞布。士族将名头送与李家,实则冶炼和大部分供应,都掌握在其他族手里。”
“所以皇上索性将臣革职,不仅能堵住士族派系的嘴,也可以让他们放松警惕,让臣有足够的时间与他们一较高下!”
“一较高下?你还是不明白!”李济叹道:“就连你的火器都需要铁器支撑,一旦没了铁,你拿什么和他们争,钱财粮食是朝廷的根基,铁又何尝不是。”
李逸见皇上有些急了,知道他这是关心自己,也就不再卖关子,直言道:“其实我与武大人这一年多的布置,都是在瓦解士族的影响,如今运作模式已基本稳定,武大人虽不在了,但影响不大!”
顿了顿又道:“至于冶铁,和造纸一样,既然士族以此要挟,那就自己炼,而且我不仅要冶铁,还要炼钢!”
对于炼钢一词,李济和文侨没有什么反应,他们都以为李逸说的是百锻钢这样的镔铁,让他们眼前一亮的是李逸说瓦解士族影响这句话。
“你与克明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居然能让赋税增加如此之多?”文侨迫不及待的问道。
李逸轻笑道:“其实很简单,我将技艺都给了工部,然后鼓励各地的百姓到工部学习技艺谋生。
都但却在私下签了地域契约,各州的百姓学会后只能在本地从事制造和销售。
所得利润三成为税赋,一成为专利分给技术研发者。其余皆由百姓自行分配。”
文侨点头道:“如此一来,既给了百姓生财之道,又能将售卖快速扩至各地,但士族也遍布各地,你们怎么能确保他们的人学会技艺后不与百姓争利?”
“契约有地域限制,自然有制衡,一旦发现申报者学习技艺后,到别的州郡生产,一律罚没资产,这些都是武大人在处理,他当时可是监管刑部的。”李逸坦然道。
文侨有点懂了,李逸的意思是百姓除了耕地,还多了许多生计,而且这些生产会带动交易,交易多了,税赋自然就多了。
而且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平民百姓有了完整的制造和消费链,就将士族垄断的局面给破了。
现在还只是造纸和酿酒,家具这些,可一旦李逸将冶铁和玻璃弄出去呢?文侨越想越感到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