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吵闹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农门科举:首辅相公不好惹!
只是火器局一事,孟太傅要死了不松口。小皇帝却直接说服了孟太后,用了印。在木枕,兰州,西安,云州,扬州,西宁,京城共建七个兵器局。将火枪分为枪管组件,发射组件,弹簧组件,弹匣组件,握把部件,火药,火枪组装七个部分。
京城所制为发射组件,所有组装都在木枕完成。
“陛下,您太信任木枕了。”萧将军有些埋怨道,他不明白,这齐嘉夫妇怎么就得了陛下的信任。“木枕离辽国太近,若是被辽人占了,那可就不好了。”
谁知小皇帝道,“就是因为木枕危险。萧大人你想一想,木枕不生产只组装,即便将来被辽军所占,没有其他六局的支持,木枕也不过是一个空壳子。再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还等着咱们晋国建立不世功绩。”
看着小皇帝稚嫩却充满野心的眼睛,萧将军不由得咽了咽口水,这小皇帝和先皇,可真不一样。
为了安抚孟太傅和兰尚书等人,孟太后只能将兵部侍郎的位置让了出来,给到了孟太傅推荐的江流春,而江流春年纪轻轻就突破了官员们的四品瓶颈,成了朝廷三品的兵部侍郎,一时间风头鼎盛,让人羡慕。
一年之后,党项以夏州云内为点,联合辽国,向胜州发起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讨伐。顾敏和齐嘉联合云州兵,殊死抵抗,伤亡大半。虽有火枪在手,可是人数的巨大的差距,面对夏辽的攻击,差点就守不住胜州了。
关键时刻,李齐鸿带着耶律叶攻击黑水城,占据大夏十地,辽夏联盟瞬间土崩瓦解,相互恶斗了起来。
第二年,辽国派出大军攻打云内,不过半年时间,便占据了云内大半土地。云内百姓,尽数难逃,胜州大开城门,收容了不少云内百姓,直接送到塑州居住开垦荒地。这夏辽之争,也让胜州得以喘息。
到了第三年,胜州境内安民之策已然生效不少,百姓生活得以休养生息。夏辽皆不希望晋国参与混战,自然不会主动招惹。
但是顾敏和齐嘉,却有其他的想法。
“夏州收复之机,近在眼前!”顾敏眼睛放光道,整个军帐中的人,揭露出欣喜的表情,若能收复夏州,那大家皆有军功。
齐嘉亦道,“诸位将军,今日所言,止于大帐!我们与辽军夏军对峙已久,血海深仇,不可不报。”
周汤忍不住道,“大人,我们等这一日等的够久了!李元泽背信弃义,占据夏州叛出晋国,此等出尔反尔小人行径,着实可恶!收复夏州,扬我国威!”
“收复夏州,扬我国威!”
“收复夏州,扬我国威!”
“收复夏州,扬我国威!”
顾敏齐嘉,对视一眼,皆看出对方眼中勃勃雄心!当夜,齐嘉便给朝廷写了一封声情并茂的求战信。
此时的严若瑾已经回到朝堂,仍领禁军统领一职,是小皇帝的心腹。小皇帝已经十五岁了,颇有些乾坤独断之态,不论孟太后还是孟太傅,都有些压不住锋芒毕露的小皇帝。
看到胜州的请战书,司马曜想也没想就决定权力支持胜州所请。而且他已经决定,若是齐大人能够一举收复胜州,那么他会将齐大人召回京城。
“父亲曾评价齐嘉此人,聪明强干,有管仲之能。经历汾州胜州一事,更显出他心性坚韧,非常人所及。”严若瑾恭敬道。
司马曜冷笑着问严若瑾,“听说辽夏对阵之时,辽军中居然出现了一对火枪骑兵,所持火枪乃大晋所制。火枪局规矩极严,所出之火枪,皆有定数,居然还会出现这种事情,朕的朝堂之上,到底有多少朕不知道的事情。”
严若瑾吓得跪在了地上,“陛下,臣一定彻查此事。”心底却在想,辽夏之事,陛下为何知道的如此清楚?
司马曜看着严若瑾道,“严大人,胜州请战之事,事关机密,朕不希望透露一点风声,不然……”
严若瑾立马磕头道,“陛下,臣一定守口如瓶。”
“还有一事。”司马曜道,“大理寺卿云大人上奏,青州出现大规模的粮草交易,去岁京西淮南河北三地丰收,却仍有百姓饿死,大理寺查出此事和青州有关。朕想让云大人亲自去一趟青州,严大人觉得如何?”
严若瑾沉吟道,“青州乃晋辽贸易之地,此事怕与辽国脱不了关系。只是河北一向太平,云大人还需低调行事。”
“低调?”司马曜冷笑道,“朕就要云大人大张旗鼓的去,还要狠狠的办几个人,让朝中的众人看看,在朕的眼皮子底下装神弄鬼,没有好下场。”
司马曜的话让严若瑾皱了皱眉头,“陛下,如今胜州战事在即,咱们朝廷当以稳妥为先。”
司马曜却是听不进严若瑾的话了,只不过很快,司马曜就在朝堂上栽了个大跟头,压了压他这横冲直撞的性子。
江流春皱着眉头向司马曜呈奏军需之款项,可惜款项早已超出吏部能够承受的范围。
“陛下,不是老臣念叨,这七个火器局花费不少,占了兵部花销的三分之一,可总不能让兵士们饿着肚子上战场吧。吏部所收缴之款,皆有定数,除非多征赋税,不然实在没有办法。”孟太傅叹息道。
黄尚书也一脸郁闷道,“这火器局开了三年,每年花销不菲,老臣拆东墙补西墙的,实在转不开了,陛下。”
司马曜知道,火器局一事孟太傅一直憋着劲要和自己较劲,没想到这在让他抓住了话柄。“火器乃军之重器,绝不可以省。七处火器装配了我大晋精锐,让四方不敢来犯,这些钱花的值。”
见司马曜这样说,孟太傅冷笑道,“黄大人,我看你还是拟一份增收赋税的折子给陛下吧。”
工部甘大人却道,“陛下,若是增赋,怕失民心啊。”
许大人也站了出来,看着黄大人冷嘲热讽道,“边关将士为这百姓守疆土,难不成吏部连他们的军需也拿不出来?平日里看不出来朝廷缺钱啊。”
黄大人委屈极了,“许大人,天地良心,吏部每年收多少可都是有定数的,我都恨不得一个银子掰两半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