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无弦瑶琴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山河墓之西夏古陵!
我有些好奇,催促着夏荼:“说啊,那失败的苏荷香怎么样了?”
夏荼像个说书先生似的继续说着:“失败的苏荷香有蛊惑人心的作用,有些地猫用使用在探墓的过程中,但是这东西很早以前就有了,所以被设计陵墓的工匠学去了也不是不可能,但是这玩意不是什么好东西,一度被禁止使用,后来也就慢慢消失在了地猫之中。”
我撇撇嘴:“活该。”
对着那开启平台的玄鸟看了半天,那平台上有个锁眼一样的洞,而玄鸟的腿和翅膀正好与锁眼相合,现在已经被叶运卓放在了那锁眼上了。
叶运卓对我眨眨眼:“既然是你掰下来的,那就由你打开这扇门吧。”
我心中一热,大力地点点头就准备去拧玄鸟那把钥匙,刚要俯身去拿玄鸟,叶运卓把手套递给我:“喏,省的又被那不成器的苏荷香蛊惑了。”
我吐了吐舌头,戴上了手套,把玄鸟顺时钟方向拧了一下,平台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似乎是有什么东西卡住了不让那扇门打开。
我看了看叶运卓,有些尴尬地问:“这……要不然我逆时钟方向再拧一遍?”
叶运卓看我小心翼翼的样子,忍不住在我的头上揉了一把:“去吧,放心,有什么事我给你兜底。”
我“嗯”了声,把玄鸟钥匙逆时针的方向又拧了一遍,刚才的“咔哒”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咚、咚、咚”的声音,可是平台的那扇门还是没什么反应。
我向后退了两步,有些担忧地看着平台,我不会顺时针、逆时针这样乱拧玄鸟钥匙然后把什么上古的怪物给放出来了吧?
当我的脑子里冒出这样的想法时,理智喝止了这样的胡思乱想,依我这个“吉祥物”的体质,万一想法成真了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情。
不过,我的胡思乱想没有持续太长的时间,因为平台上的那扇门估计是因为年久失修才会半天打不开,而现在已经打开了,露出一个洞口。
夏荼凑上前去,拿着高亮手电对着里面照了下,发出疑惑的声音:“这是什么玩意?”
我的注意力被他吸引过去,也凑上前看着被手电照着的洞口下方,里面放着看起来是一把古琴样子的东西。
眼看夏荼没有把那东西拿出来的意思,我自告奋勇地对着洞口伸出手,把那把古琴从里面拿了出来。
从样式来看,的确是一把古琴,但是和我印象中的古琴不一样的是,这把琴没有琴弦!
叶运卓对着这把琴看了半天,下了结论:“这把琴应该是产自于唐时,是伏羲式瑶琴。”
夏荼惊讶地看着叶运卓:“叶小毛,你对这玩意居然还有研究?我还真是没想到。”
叶运卓冷哼了声:“你没想到的事情还多着呢。”
没顺着夏荼的话继续往下说,叶运卓指着古琴:“这古琴也称瑶琴,也有叫玉琴和七弦琴的,反正不管叫什么,你能记住就行。”
叶运卓继续解释着,古琴从上古流传至今,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属于八音中的丝。
在古籍中,曾有记载伏羲作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时又增一弦为七弦,所以称为七弦琴。
自古以来,琴就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四艺的“琴棋书画”中,琴居首位,古代的文人墨客都将琴视为高雅的代表,文人吟唱时琴也是伴奏的乐器。
当然了,因为琴的特殊地位和它在文人交流之间起到的作用,琴台也被视为友谊的象征。
最出名的当然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了。传说中,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谁知道后来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世上再无知音,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破琴绝弦”,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了。
但是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伯牙就已经是个十分出名的琴师了。
叶运卓停顿了下,看着听的入了迷的夏荼,打了个响指:“你听说过伯牙鼓琴的传说吗?”
“啊?”夏荼满脸都是迷茫的回过神:“不是《高山流水》那首曲子吗?”
叶运卓摇摇头:“那曲《高山流水》其实是《高山》和《流水》两部曲子组成的……”
记载说,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的老师是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
学习了三年,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伯牙的老师成连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
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师徒二人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
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候,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
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可是过了许多天,成连都没回来,伯牙很伤心。
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故意离开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
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
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
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
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道:“多么浩荡的江水啊!”
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夏荼插话:“后面就是伯牙摔琴的故事了吧,反正从小耳朵都听腻了……”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
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等到叶运卓说完了,夏荼把手放在那把古琴上问:“你怎么知道这琴是唐代的?”
叶运卓把琴平放在地上,解释着:“你们看,古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面圆底扁,象征天地,琴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隋唐时期流行燕乐歌舞,但琴风稍落。唐琴尤其是盛唐之琴,造型肥而浑圆。”
叶运卓继续解释着:“现存的唐琴大部分常在龙池、凤沼的面板上贴有两块小桐木,作为假纳音,直至明代初期,仍有制琴家采用这种方法。”
叶运卓指着琴的断纹处:“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但宋代不一样。”
一下子说了这么多话,叶运卓的嗓子听起来都有些沙哑了,但是他还是继续说着:“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
他指着古琴的断纹处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