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歪读读www.yydudu.cc

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歪歪读读 > 山河墓之西夏古陵 > 第13章 瞿萨旦那

第13章 瞿萨旦那

歪歪读读 www.yydudu.com,最快更新山河墓之西夏古陵!

孟加沙尔笑的没忍住,橘子汁喷了我们一脸:“你们俩当查陵术士真是委屈了……不过我也好奇,叶少当家给你的到底是什么书?”

夏荼慢悠悠地嗦完手指,放下了手中的薯片,极为愤慨地说:“你们知道吗?叶运卓居然给了我一本《大唐西域记》,是《大唐西域记》啊!”

我摊开双手,满满都是不理解:“这有什么问题吗?你们既然去西域探访那里的古国,他给你拿《大唐西域记》不是很合理的事情吗,你就当是增长见识了。”

夏荼从鼻孔“哼”了声:“增长见识?你什么时候见人家增长见识拿古文版的啊!他纯粹是刁难我好不好!”

原来,叶运卓居然给了夏荼一本不是翻译的现代白话文版本,而是原汁原味拓印版的《大唐西域记》!

夏荼发现,大唐西域记几个字是竖着写的,索性翻了翻书的内容,果然不出所料,书里面的内容也是竖着写的。

头疼的夏荼把书扔了回去,正中叶运卓的后脑勺,气鼓鼓地说:“算了,我投降。”

看着不成器的夏荼,叶运卓只好摇摇头解释了起来:“《大唐西域记》说起来是玄奘法师游历西域的经历,但是从记载的内容上来看更像是一本介绍风土人情地理文化一类的地理书籍。”

夏荼突发奇想:“旅游风情宣传册?”

叶运卓似乎觉得的夏荼总结的很有道理,终于笑了起来:“差不多吧,大概就是让后人们了解他那个时代的西域是什么样子的。”

夏荼羡慕地咂咂嘴:“真羡慕唐僧,公费旅游,带薪体验,我这一辈子估计是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叶运卓压根没有理睬夏荼,只是继续说:“这于阗古国在《大唐西域记》中的名字是叫瞿萨旦那,书中说啊,这地方从汉代开始就和中原有来往,他们不仅种植五谷庄稼,还盛产水果皮毛,更重要的是,他们有很成熟的丝绸纺织和玉原石加工的行业。在认知中,于阗古国不仅是最盛产玉石的地方,而且也是个很信奉佛教的国家。”

“很信奉佛教的国家……”我看着夏荼:“那不是跟西夏古国一样吗?”

夏荼点点头:“没错,佛教的传播面极广,所以当时和天竺有着文化交流的古国不少都信奉佛教,不止包括我们去过的于阗和西夏,在两汉时代,佛教也在中原地区开始流传,到了唐代,更是大面积被人接受。”

我拍了拍手上的瓜子壳:“行,你继续说。”

夏荼点点头,继续问着叶运卓:“这于阗盛产玉石和我们去找于阗古国有什么直接联系吗?”

叶运卓的语调上扬着:“阿荼,自古有言黄金有价玉无价,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夏荼笑了起来:“从字面上理解不就是黄金能估值但是玉器不能估值嘛,可是这不能估价的意思就很微妙了,因为可能很高但是也可能很低呀。”

叶运卓对夏荼看了眼说:“小子,这句话的意思是,玉器从古至今就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真正的古玉可以沟通神灵和幽冥的,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是个死物。”

顿了顿,叶运卓继续说:“真正的玉器是有灵魂的,这次去于阗古国不仅仅是为了找古玉,更重要的是沙洲地鹰那边的信息传来说,于阗古国里有一样你外公一直在找的东西。”

夏荼瞬间好奇地问:“外公想找什么?”

叶运卓没出声,过了一会简单地说了一句:“我只知道是玉环,但是是什么样的玉环,我也不知道,反正我能给他带回来就行。”

夏荼吃完了手中的瓜子:“现在你们都知道是女娲玉环了,但是当时的我就跟个傻子一样的。”

我的瓜子壳挂在嘴边,嘲笑着夏荼:“你还真以为你现在比之前好到哪儿去吗?”

夏荼对着我的脸扔了把瓜子。

和那群沙洲地鹰会合还有很远的路,夏荼一时半会又睡不着,想了想,又从叶运卓那里把《大唐西域记》掏了回来准备看一下,打算假装自己是个文化人。

夏荼觉得,其他的他可以不了解,但是为了即将要去的于阗古国,必须看一下这本书对于它的记载。

硬着头皮打开书,找到了叶运卓说的那个拗口的名字:瞿萨旦那,夏荼读了起来。

书中记载着:瞿萨旦那国周四千余里,沙碛太半,壤土隘狭。宜谷稼,多众果。出氍毹细毡,工纺绩絁,又产白玉、黳玉。气序和畅,飘风飞埃。俗知礼义,人性温恭。好学典艺,博达伎能。众庶富乐,编户安业。国尚乐音,人好歌舞。少服毛褐毡裘,多衣絁白氎。仪形有体,风则有纪。文字宪章,聿遵印度,微改体势,粗有沿革。语异诸国,崇尚佛法。伽蓝百有余所,僧徒五千余人,并多习学大乘法教。

一段并不算长的话让夏荼念的磕磕巴巴,颇有上学的时候被老师叫起来背课文但是根本没有背熟练的感觉。

叶运卓憋着笑嘲讽着:“怎么着,上了几年学,怎么连话都说不清楚了?”

夏荼不服气地嘟囔了句:“那要不你来试试?”

叶运卓没有接他这个话茬,只是拿过去书问:“你就没从《大唐西域记》里看出来什么门道?”

夏荼摇摇头,实话实说:“没有。反正从玄奘法师的记载中只能知道,这个国家的人能歌善舞,这地方适合种植庄稼,还盛产水果,还信奉佛法,不过你刚才也说过了。”

叶运卓把书翻到那一页,指着夏荼看,问出一个夏荼没有想到的问题:“你难道就不觉得奇怪,这第一句话中说到‘沙碛太半,壤土隘狭’,明显可以看出当时的于阗古国环境并不理想,最起码不像江南一带,水源丰富。”

我也赞同地点点头:“叶运卓说的没错啊,你看,即便是几千年过去了,但是从现在于阗古国的遗址所在地的环境来推测,当时西域的水源肯定也不如江南一带。”

夏荼眼神复杂地看了我一眼:“我当时也觉得奇怪。”

我突然明白了叶运卓问夏荼这个问题的意思:既然没有那么多的水源,那需要足够水分的庄稼和众多的瓜果到底是怎么种植出来的?更别说在原文中的记载是于阗古国的人善于养蚕,丝织品很丰富,没有足够的水源的情况下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看着夏荼努力思考的样子,叶运卓浅笑了下:“种植庄稼和蔬菜瓜果,还有养蚕制作成为丝绸这些都需要足够的水源才能做到,所以这些事情能证明一点,当时的于阗古国肯定有他们的水源来源。”

我张大了嘴:“暗河!”

夏荼打了个响指:“没错,叶运卓猜测曾经的于阗古国是有暗河的,所以他去于阗古国的目的也希望能找到这条暗河,他直觉这条河并没有消失。”

当时的夏荼哼了声,不以为意:“直觉是不靠谱的,除非你有足够的证据。”

不过看着叶运卓危险地眯起了双眼,夏荼只好假笑着:“您继续,继续。”

叶运卓把书翻开用手指精细地压着书本上的字看了一圈,又把书扔回给了夏荼:“阿荼,你再看看,关于于阗古国的介绍中是不是没有说到这个国家的都城在哪?”

夏荼只好又翻开书看了一遍,不过他确定了叶运卓说法的正确性:“嗯,记载中讲了这个于阗古国是怎么建立的,在哪个地方,然后有一些寺庙,还有防御的边界,唯独没有说到这个国家的都城在哪。”

叶运卓看向黄帽子:“你觉不觉得有点奇怪,一般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当我们去了解一个国家的时候,首先就会看这个国家的都城所在地,但是仔细看,玄奘法师在《大唐西域记》里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说瞿萨旦那,而且说了很多的传说故事,唯独漏掉了都城,所以……”

夏荼接着叶运卓后面的话说:“要不然玄奘法师就是故意没有在记载中说这个于阗古国的都城在哪,要不然就是他其实也不知道这个于阗古国的都城在哪。”

我赞成夏荼的第二个想法,当夏荼停下回忆后,我说着:“我觉得你说的第二个原因的可能性比较大,你想想,玄奘法师既然要做记录,就会竭尽所能让记录详尽,何必藏着掖着呢对吧?”

“还有,”我端起可乐又喝了口:“咱们再换个角度去想,这于阗古国拥有着充足的水源,都城和暗河又有关系,而周边的国家都觊觎着于阗的水源,所以他们必须要把暗河给隐藏起来,于阗人并不知道玄奘到底是什么人,为了暗河的安全起见,不告诉玄奘这个国家的都城在哪里不是合情合理嘛?”

夏荼连续着“嗯嗯嗯”了好几声,坏笑着看向了孟加沙尔:“我记得你应该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